名校優秀生掛職基層幹部,福建引進生制度6年實效如何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作為引進生,我在基層、在山區找到了舞臺。」今年是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委書記、引進生李騰到福建幹事創業的第6個年頭。

  2012年以來,福建省探索從清華、北大、人大等名校引進優秀博士、碩士畢業生,直接掛職副縣(區)長、副鎮長等重要崗位幹部,並配套多項措施重點培養,旨在戰略性培養儲備年輕幹部。這一特殊的引進生制度引起了社會關注。

  名校畢業的高學歷專業人才,一出校門就成為領導幹部,如何完成從學生到領導幹部的轉變?如何真正融入基層,通過奮鬥作出幹部群眾認可的實績,收穫個人成長?近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福建多地蹲點調研,採訪當地幹部群眾和引進生,對引進生制度實施6年來的實效進行了調查。

  本刊記者發現,以「80後」「90後」為主體的引進生有理想信念、專業本領、創業激情,善於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利用母校資源,在地方產業發展、項目引進、企業轉型升級、民生項目建設等方面作出了實績,給基層帶來一定變化,贏得了幹部群眾認可。

  「引進生有理想但缺韌性、有知識但缺實踐,有情懷但不夠純粹。」福建省廈門市副市長孟芊說,引進生群體具備成為黨政領導幹部的部分素質,但一定要在基層熔爐中鍛造才能成才。

  「初生牛犢不怕虎」

  「基層工作直接面對的是群眾多方面的利益訴求,只有深入紮根,才能了解群眾在想什麼,才不會決策失誤。」引進生鄒淵的感慨源於一次「碰壁」的經歷。

  原來,有一個鄉鎮的道路要進行「白改黑」,按照以往經驗,改造後道路整體提升,村民肯定歡迎。但沒想到,因一位村民不同意,工程被迫暫停。鄒淵下鄉調研時,有村民道出原委,「我們村沒有平地,平時只能在村道上曬穀子,柏油路不如水泥路好用。」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的多位引進生坦言,從學生到領導幹部的角色轉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過關」沒有捷徑,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在紮根中熟悉基層,從一次次「碰壁」中吸取教訓、鍛鍊本領。

  因對基層缺乏了解,北大碩士、引進生萬超對一次會議記憶猶新:「剛任邵武市大竹鎮黨委書記,第一次開黨政工作會議,各分管領導拿出了20多項工作提請研究,比如項目是否要公開招標、用地指標怎麼爭取等,都需要主官拍板,我幾乎都沒接觸過,完全懵了。」

  引進生李施軍在一個傳統閩南村包村時,曾因語言不通工作遇阻。「為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我下決心學會閩南話。」李施軍說,他在工作之餘苦學當地方言,終於在一次村民大會上全程用閩南話發言。村民報之以熱烈的掌聲,李施軍也贏得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

  本刊記者在多名引進生任職的縣區採訪發現,引進生們「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太多包袱,不易受到當地官場陳規陋習影響,敢於碰硬。同時,在破解基層遭遇的難題時,善學習、肯鑽研,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解決問題,取得較好效果。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條子生」問題,引進生邵明松任寧德福安市副市長期間主動作為,大刀闊斧開展中小學招生改革。改革中,陸續有人「軟硬兼施」通過各種渠道「打招呼」。

  「改革一開始就沒有回頭路。只要我給任何一個人開了口子,教改就是失敗的。」頂住壓力的邵明松說,在市委全力支持下,電腦搖號排位全面推行,「條子生」在福安成為歷史。

  在福建省級貧困縣三明明溪,本刊記者看到,新建的幼兒園、小學教學樓寬敞漂亮,配備了不遜色於省會城市的教學、文體設施。李騰告訴本刊記者,兩年前剛到明溪時,孩子們還在危樓裡上課,儘管已經規劃了新址建幼兒園和小學教學樓,但由於一些「釘子戶」不肯搬遷,這項工作拖了多年沒法啟動。

  「看著那麼多孩子每天在危樓裡上課,我好幾天晚上睡不著覺,下定決心要把新教學樓蓋起來。」李騰和福建省住建廳法規處到明溪掛職副縣長的同事一起,反覆從法律、政策角度完善拆遷方案,頂著壓力,依法完成拆遷工作。拆遷後,既順利完成了幼兒園和小學的新建工作,也沒有因處置不當造成影響穩定的事件,贏得了群眾讚揚。

  清華博士、引進生沈曉文任南平浦城縣委副書記時,當地一個房地產項目欠薪引發100多名農民工上訪,作為承建方的上海一家建築公司拒不付薪。沈曉文仔細研究相關法律,發現政府早前曾對承建方下達過「支付令」催繳資金,而這個支付令具有法律效力,超過時限未支付的,可以追究刑事責任,以此為談判籌碼,承建方很快付款。

  「娃娃書記」視野闊

  仲夏,閩北邵武大竹鎮的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內,綠樹蒼翠,花果飄香,前來休閒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

  「幾年前的大竹沒什麼產業,鎮財村財幾乎都是依賴菸葉種植的補貼,幹部也精神不振。但現在不一樣了。」談起這些年的變化,大竹鎮黨委副書記邱偉明打心眼兒裡高興,「有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的金字招牌,現代農業、鄉村旅遊迅速發展,目前已註冊15家現代農業發展公司,成立了20多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大竹鎮大竹村多名村幹部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以前村裡的田地是一小塊一小塊、彎彎曲曲的,經過土地流轉、整合,現在都是高標準農田,四四方方的;以前的路是砂石路,現在是寬闊整齊的水泥路;以前到田裡要穿水鞋,現在可以穿布鞋。

  大變化背後,與兩位「娃娃書記」的努力分不開。

  2013年至2017年底,沈曉文、萬超先後在大竹鎮任黨委書記。清華北大的高材生到鎮裡當書記,是件新鮮事。「幹部群眾一方面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能幫鎮裡引進項目,帶領大家改變大竹面貌;另一方面也犯嘀咕,這麼年輕的幹部,剛從學校出來也沒什麼經驗,到鄉鎮能幹好嗎?」時任大竹鎮鎮長林敏說。

  當時才30歲出頭、第一次當「一把手」的沈曉文坦言,剛到大竹鎮時心裡也沒底。「經過深入調研並聽取幹部群眾意見後,逐漸明白要調動幹部的積極性,就一定要通過幹事創業來鼓舞大家,就是要把項目引進來,讓幹部有事情幹,讓大家看到奔頭。」

  4個月後,結合大竹生態優勢和鄉村旅遊資源,沈曉文提出申請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區的想法。這在當時幹部幹勁不太足、發展辦法不太多的大竹,引起不小震動,因為「鎮裡幾乎沒人知道示範園區是什麼樣子」。

  多名受訪幹部還記得,那時沈曉文三天兩頭往省城跑,反覆向有關部門負責人推介大竹的優勢,省農發辦相關負責人也被他拉到大竹實地考察。經過激烈競爭,大竹不僅拿下了省級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園金字招牌,還獲得600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鎮裡幹部的精氣神一下就起來了,幹事創業的氛圍也被帶動起來。

  萬超接任沈曉文任大竹鎮黨委書記後,針對鎮裡民生基礎設施欠帳多、水利設施較為落後等狀況,多方籌措資金,投入3000萬元在大竹溪畔建起了生態護岸工程,保護兩岸莊稼和菸葉田。此外,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鐵皮石斛等名貴藥材,發展林下經濟,同時每畝土地流轉後,農民一年收取400~600元不等的租金,還可以到合作社和農場務工,男勞力一天收入超過100元。

  從開始的猶豫、觀望到跟著一起幹、信任、擁護,沈曉文和萬超通過基層作為贏得了當地幹部群眾的認可。不少幹部群眾說:「他們視野開闊,善於研究政策,也能很好地對接省裡、市裡的各種資源,給鎮裡帶來新的氣象。」

  「兩個『娃娃書記』沒什麼架子,經常拿個小板凳,坐在村民家門口拉家常。到了收穫季節,挨家挨戶到村民家詢問畝產情況,遇到汛期災情,頂在一線指揮,大家對他們印象很深。」邵武市大竹村村民李孝順說。

  在基層磨礪中實現家國情懷

  作為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的博士,李騰2013年就來到福建。他在福建老工業基地永安掛職副市長期間,經過深入調研,提出發展新能源電動汽車進軍汽車行業的發展路子,並發揮專業特長,吃透產業政策,外出招商引來中科動力電動汽車公司,投資10億元,產能達6萬臺,使永安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佔據一席之地。

  「福建提供了幹事創業平臺,可以踏踏實實為群眾做些事。」年僅34歲的李騰說,如果奮鬥只是為了在北京等大城市有套房子,開一輛好車,感到「對不起自己的一生」。

  泉州市紀委秘書長、清華大學博士郭寧說,引進生群體出生、成長於改革開放之後,經歷了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四個自信」更強,更願意紮根祖國基層發展。

  「青年人的成長應當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密切聯繫在一起。」曾擔任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的孟芊說,新時代下,要創造條件把更多優秀年輕人吸引到基層去,讓他們投身到基層實踐中去。

  據統計,目前,引進生已促成校地、地企合作200餘項,爭取到各項補助資金10多億元,協助引進或對接項目近500個,總投資超過800億元。

  福建三明市委組織部部長陳炎標、福建寧德市委組織部部長郭學斌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不少引進生放棄了國內一線城市、甚至是國外的高薪工作來到福建偏遠縣鄉任職,他們有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的家國情懷,也期盼在基層磨礪中成長。

  同時,多位受訪的引進生及基層幹部群眾也提出,雖然引進生群體總體素質較高,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了較好作用,但優缺點相伴相生,例如,有的引進生基層工作經驗不足,處理駕馭複雜問題感到力不從心,接地氣不夠;有的引進生存在優越感,較為浮躁,急於作出業績,這可能影響了其決策的科學性以及與幹部群眾的和諧相處。

  「引進生面對複雜問題,最欠缺的就是經驗。」寧德古田縣縣長、引進生黨帥說。

  陳炎標打了個比喻:「引進生就像剛拿到駕照的『新手』司機,『基本操作』都會,但『裡程數』不夠,還需要繼續在基層歷練。」

  「有個別引進生擔任了3至4年副處級崗位後,就表現出希望儘快被提拔的心理。」郭學斌說,「幹部成長不能一蹴而就,年輕幹部更需要『墩苗』,組織部門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從政觀。」

  有受訪基層幹部提出,「引進生在基層的時間不能太短,不經歷磨礪,就難以發自內心地對基層、對群眾產生深厚感情。」多名受訪基層幹部提醒,有的地方片面強調引進生多崗位鍛鍊,每個崗位蜻蜓點水,這則助長了一些引進生的浮躁心態。

  李騰說,近6年在基層、山區創業的時間過得很快,「因為把精力都花在了為老百姓辦實事上。如果老想著自己職務的晉升,就會感覺很焦慮。」

  一些在基層作出實績、贏得群眾認可,也收穫了個人進步的引進生說,要在紮根基層中培養對人民群眾真正的深厚感情,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基層是大舞臺,融入才能收穫成長。」

  創造條件把優秀年輕人吸引到基層

  「引進生工作事關長遠發展。」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胡昌升對《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這是一項戰略性選拔、培養、儲備優秀年輕幹部的重大舉措。

  實施6年來,具有創造性、引領性的引進生制度已逐步成為福建省人才工作的一項品牌。福建省廈門市副市長孟芊說,引進生制度給了優秀年輕人服務基層、在基層較快成長的機遇,是培養高素質專業化黨政幹部,儲備、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有益嘗試。

  本刊記者採訪了解到,引進生不僅有高起點平臺,福建各級組織部門還精心制定培養方案,包括博士引進生掛職副縣長期間兼任鄉鎮黨委副書記,碩士引進生掛職副鎮長同時掛村,組織部門定期培訓,安排經驗豐富的領導幹部或專家擔任導師手把手指導,等等。

  兩年掛職期滿考核合格的,按照「雙向選擇、自主自願」原則,在省市縣鄉四級統籌安排崗位,博士引進生納入正處級後備幹部管理,碩士引進生納入副處級後備幹部管理,引進生可選擇繼續留在基層,也可以選擇到市直、省直等機關單位任職。

  多名受訪引進生告訴本刊記者,每年報考引進生的人數不少,競爭激烈。

  福建省委組織部人才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引進生的資格條件和選拔程序嚴格,要求本科畢業於原985高校,碩士、博士基本限於清華、北大、人大三所高校,並有擔任學生幹部和參加社會實踐經歷,經過初審、筆試、面試、考核、公示、省委組織部部務會議研究等環節才最終確定人選。」

  2012年至今,福建選拔引進6批次214名引進生,其中博士109人。現有16人提拔為正處級領導幹部,包括1名縣委書記、3名縣長,省直機關處長1名,市直機關主要負責人5名,還有11名引進生擔任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有85人在2016年市縣鄉領導班子換屆中充實到縣鄉黨政班子中去。

  福建省委組織部近期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94%的人認為引進生能勝任工作,92.4%的人認為引進生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7年以來,福建在原有黨政類引進生基礎上,新增選拔國企類引進生到省屬國有企業工作;今年,又增加了科研類、醫療衛生類、規劃建設類引進生。

  福建省委組織部分管人才工作的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內,將選拔引進800名北大、清華、人大等的優秀畢業生,戰略性培養黨政後備幹部,國有企業、城鄉規劃、醫療衛生、科研等領域人才。

  多名基層幹部提出,對於引進生制度,組織上要完善篩選、培養機制,讓引進生多「墩苗」,不能把基層崗位只作為「鍛鍊」「鍍金」的跳板。在選拔上要注重實績,注重群眾口碑,創造條件讓引進生真正「沉下去」,在基層幹出實績,真正贏得群眾認可。(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鄭良 陳弘毅 王成)

相關焦點

  • 從基層選幹部 山西做法好|魏子檸
    選拔任用處級領導幹部向有基層(縣鄉村)任職經歷(而非「掛職」)的幹部傾斜。沒有在基層(縣鄉村)任職經歷的幹部,不能擔任處級及以上領導職務。在部隊就有一個好傳統,要求提拔連長前必須當過排長,提拔營長前必須當過連隊主官。同時,凡是有「基層」「任職」經歷,在省及省以下,某一崗位任職滿2年的,到上一級機關,在職數允許情況下,可直接提拔使用。
  • 數百衛生人才掛職服務中西部 - 海口晚報數字報·海口網
    □本報記者李晶晶  通訊員劉澤林  連續開展衛生人才智力扶貧  海南省衛生人才智力扶持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項目始於2006年,由省委組織部、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共同組織舉辦。計劃至2020年,每年選派衛生管理幹部、業務管理幹部、醫療技術骨幹到海南中西部地區掛職。
  • 「破難」在行動│韶關市婦聯多措並舉 推動破難見實效
    省委組織部要求各地市委組織部確保今年10月底前落實「市、縣婦聯班子的專職、掛職、兼職幹部均各佔一定比例,掛職、兼職成員不低於50%」和「縣級婦聯掛職副主席不少於1名,兼職副主席不少於2名」的要求。同時在全省社會組織開展黨建「雙同步」工作中,把婦聯組織建設情況納入摸查內容。
  • 福州市年輕幹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
    福州日報記者 趙昕玥 通訊員 鄧嘯林  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10月10日上午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勉勵年輕幹部要提高七種能力。這為新時期幹部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年輕幹部成長成才指明了方向。
  • 北京選派23名局處級幹部到雄安新區掛職任職
    北京選派23名局處級幹部到雄安新區掛職任職,對口支持的4所北京學校雄安校區正式掛牌、5所醫療衛生機構對口幫扶工作全面啟動。此外,北京全市選派23名局處級幹部到雄安新區掛職任職。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高水平推進。去年城市副中心建設,也有實效進展。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規已經黨中央、國務院批覆實施,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共涉及35個部門、165個單位,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同時,一批公共服務項目正在落地,北京五中通州校區落成,北京學校、北海幼兒園等加快推進,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實現開診,環球主題公園開工建設。
  • 2021福建福州市教育局遴選教育研究院掛職教研員36名公告
    中公福建教師招聘網為各位考生提供近期福建省教師招聘信息,更多福建教師招聘資訊關注福建教師招聘網。各縣(市)區教育局,省屬、市屬、縣(市)區屬中學:為進一步充實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員隊伍,為福州市教育系統儲備一批教研人才,推動我市基礎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經研究,決定在全市範圍公開遴選學科掛職教研員。
  • 用心扶貧 用行濟困——最高人民法院第11批扶貧掛職幹部小記
    自1995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按照「兩年一輪換」原則,共派出了11批29名扶貧幹部紮根基層,服務河南睢縣、寧陵縣。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先後派出林鴻順、駱惠華、楊建文三名同志到寧陵縣掛職擔任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職務;派出姚寶華、鄧亮、賈毅三位同志掛職睢縣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等職務,並選派吳海江、鄭汝軍兩位同志到睢縣任駐村第一書記。
  • 謝志偉:從牛群蒙城落戶看幹部「掛職」現象
    遙想當初,牛群風風火火地趕赴蒙城掛職時,沒少引起人們的猜測和爭議。筆者當時也動筆寫了一篇質疑牛群當副縣長的文章,對無從政經驗的演藝圈名人的「掛職」動機及是否將「走過場」提出了疑問。當然,還有一些人直言批評牛群是在「作秀」,甚至挖苦他是「耐不住寂寞」,在相聲不景氣的情形下製造噱頭以維護名人的眼球率。遺憾的是,牛哥並未被眾人「不幸而言中」,從某種意義上說「辜負」了他們的「期待」。
  • 【掛職幹部】掛心擔責 初心如磐---記包頭蒙古族中學掛職副校長張喆
    根據市委組織部安排和市教育局選派,我於2019年9月1日來到包頭市蒙古族中學進行為期一年的幹部掛職鍛鍊,掛任副校長一職。時間總會給人一種「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現掛職已七月有餘,回首這幾個月的掛職實踐工作,可謂收穫頗多,亦可含英咀華。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顧建強在黃平縣平溪鎮紅龍村東西部扶貧協作百香果產業基地調研我們圍繞黃平縣「一縣一業」的種草養牛和中藥材兩個產業,加快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成功引進了浙江三江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浙江佐力百草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湖南遠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優強企業,引進浙商在黃平實際到位資金2.325億元;協助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3個,建設面積1523畝,幫助銷售太子參、精品水果、雞等農禽產品,訂單銷售額
  • 評論丨基層幹部要內外兼修煉造「鑽石心」
    鑽石是金剛原石經過琢磨而成,透亮無垢且堅硬是它的特點,這與黨員幹部的品質極其的吻合。前不久,一篇關於公務員壓力排行榜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不少公務員也紛紛轉發。面對困難和壓力,一些年輕的黨員幹部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了「玻璃心」。
  • 襄樊「腐敗窩案」與幹部制度改革
    阮成發原為湖北省政府秘書長,他到襄樊赴任,首先推行縣處級正職幹部任用的改革。多位襄樊官員向記者表示,這場改革是襄樊政界繼腐敗地震後的又一輪衝擊波——腐敗是「破壞性」的,而幹部制度改革是著眼於未來的、「良性」的。著名社會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周運清一直關注襄樊的腐敗窩案及隨之而來的幹部制度改革。
  • 韓正:重基層重實效重實幹 探索基層黨建新路
    原標題:韓正:加強超大城市基層黨建,重心在社區、關鍵在社區、難點在社區、成效也在社區 重基層重實效重實幹,探索基層黨建新路 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召開,要求街道社區黨組織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 健全黨組織四級聯動體系,狠抓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街道社區黨組織建設,著力增強領導能力和管理與服務水平。
  • 蘭考縣「四大培訓體系」構建幹部培育新格局
    分批次開展科級幹部培訓班、青年幹部培訓班、高校綜合素能提升班,「三餘學堂」鄉村振興暨新型城鎮化年度班、經濟管理類年度班、文秘類年度班,「三餘學院」農村幹部學歷提升班、農村(社區)「兩委」幹部培訓班、駐村扶貧幹部培訓班等。
  • 半月談:不要讓年輕幹部紛紛逃離基層
    據半月談網站2月1日報導,如今,基層出現年輕幹部逃離鄉鎮的趨勢,面臨流失、斷層之憂。面對微薄的收入、繁瑣的工作,一些年輕幹部不願留在基層、紮根基層,一心謀劃著通過考試或借調,甚至辭職離開鄉鎮。基層幹部,尤其是鄉鎮一級幹部,是最接近群眾的公權力行使者,影響著基層治理的現狀和未來,也決定著群眾對政府的認同度。基層工作需要年輕力量的支撐,基層幹部隊伍離不開新鮮血液的注入。當下必須創新基層幹部管理制度,讓青年幹部有出路、有奔頭。
  • ...情系西部,根植甘肅臨洮——記臨洮縣農業農村局掛職副局長何燦德
    說這話的,是掛職甘肅省臨洮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的福建超大集團副總裁何燦德。11月9日,何燦德拿到了他的新戶口本,落戶地址在臨洮縣洮陽鎮,這表示,他真的在臨洮紮下根來了。當地政府幹部由衷欽佩這位閩南漢子,說他是真心真意,真正從心裡把扶貧當責任,把臨洮當第二故鄉。
  • 年輕的基層幹部們,請開始你們新的旅程
    農村基層幹部離群眾最近,群眾看到黨,首先就看基層幹部。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上,作為基層中流砥柱的年輕幹部,需要儘快開啟新徵程規劃,描繪一幅靚麗的基層畫卷。不忘初心,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的「韌勁」。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
  • 基層年輕幹部要過「五關」
    隨著選人用人向基層傾斜和重視基層年輕幹部的培養質量從制度到措施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進入基層工作。基層工作與群眾接觸最緊密,為更好地做好基層工作,基層年輕幹部自身也要腳踏實地、攻堅克難過「五關」。  過「群眾關」。
  • 重點提拔任用實績突出選派幹部
    本報記者 王雲峰 在朝陽市教育局工作了8年的李偉寧,因為任職駐村第一書記工作受到認可,今年4月被提拔重用,到朝陽縣西五家子鄉任代理鄉長。 「過去的工作經歷基本集中在教育系統,雖然有大學生村官、駐村第一書記的基層經歷,但如何把一個礦產資源稀缺、項目產業發展滯後的偏遠山區鄉鎮建設好,對我來說還需要在實踐中學習謀劃。
  • 巧用「點線面角」規律 培養高素質幹部隊伍
    近年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縣聚焦「點線面角」,整合資源,分階段、多層次、全方位開展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提升幹部隊伍整體素質,著力培養一支忠誠乾淨擔當高素質幹部隊伍。聚焦問題「勾重點」。推動幹部下沉脫貧攻堅主戰場覆蓋提升「畫直線」。開展幹部掛職「淬火工程」,通過「上掛、外掛、下派」等方式,將敢打硬仗、善攻難關、能打勝仗的幹部安排到脫貧攻堅、信訪維穩、徵地拆遷、招商引資、項目推進等基層一線真掛實幹、接受歷練、鍛鍊成長。2020年,派出1名優秀年輕幹部赴上海交流任職,盤活幹部隊伍建設「這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