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自然資源檔案博物館:兩隻恐龍模型現身科普廣場
恐龍模型一。恐龍模型二。近日,廣西南寧市青秀區中馬路一塊綠地上,驚現6500萬年前一大一小兩隻恐龍模型。據了解,該綠地是建設中的廣西自然資源檔案博物館的科普廣場,恐龍是曾經生活在廣西的扶綏龍和大塘龍,是該館重要的主題展。廣西自然資源檔案博物館是一座以自然資源實物和檔案資料為藏品的自然資源類專題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出精美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寶玉石和隕石等珍貴標本,是一座珍藏自然精品的寶庫,探索地球奧秘的窗口,普及地學知識的殿堂。
-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展出霸王龍和三角龍「決鬥」的化石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展出霸王龍和三角龍「決鬥」的化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BGR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將在2022年展出兩隻「決鬥恐龍」。這兩隻生物--霸王龍和三角龍--似乎在成為化石之前就已經在互相殘殺。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發現,而其中的霸王龍化石可能是有史以來唯一發現的完整標本。考古學家在蒙大拿州「地獄溪地層」(Hell Creek Formation)厚厚的巖石中發現了三角龍化石及幼年霸王龍化石。 兩種動物的化石都有損壞的痕跡,說明它們確實在進行殊死搏鬥。
-
新發現「泰坦巨龍」首展出 高14米重如十頭象(圖)
新發現「泰坦巨龍」首展出 高14米重如十頭象(圖) 2016-01-15 03:44:221月15日向公眾正式展出的「泰坦巨龍」骨架長約37.2米,將成為紐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永久展品。
-
浙江首次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骨化石(圖)
原標題:浙江首次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骨化石(圖) 小朋友可以趁這個暑假去省自然博物館看看它們哦 首次發現的甲龍尾錘骨化石 昨天,浙江省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化石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館舉行。
-
十大備選 古生物博物館介紹
11天津自然博物館(主要展出、收藏的化石種類,模式標本的數量)天津自然博物館收藏並展出古生物化石近萬件,種類涵蓋古植物、古無脊椎動物、古魚類以及古哺乳動物等,尤以甘肅慶陽、內蒙古薩拉烏蘇、河北泥河灣、山西榆社等地區出土的古哺乳動物化石最為重要和著名,其中僅模式及一二級標本數量就達177件,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稀奇: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腿骨化石李先生名叫李飛,今年38歲,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地質古生物專業,曾連續15年從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龍化石。
-
中國是發現恐龍最多的國家,「巨型汝陽龍」竟是世界最大恐龍化石
河南省汝陽縣劉店鄉有座「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發現的生活於晚白堊紀早期(距今約1億年至8500萬年間)的汝陽恐龍動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晚白堊紀早期的一個重要恐龍物證,它的發現填補了我國晚白堊紀早期恐龍研究上的空白,對研究大型蜥腳類和結節類恐龍的分布、遷徙、演化以及揭示恐龍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和最終的突然滅絕等具有重大價值
-
上林發現,消失的冰川期巨獸劍齒象化石!
近日,上林的李先生在打掃房間的時候,發現30多年前收藏的石頭布滿灰塵,與廣西自然博物館內收藏的標本劍齒象牙化石相像。 廣西自然博物館藏品(亞洲象臼齒) 近日,李先生在觀看電視欄目的時候,發現這塊收藏多年的石頭,竟與廣西自然博物館內收藏的亞洲象化石或東方劍齒象化石標本相像,迫不及待的想驗證這塊奇石的身份,隨後李先生找來礦產地質勘探專業
-
新恐龍動物群!世界級規模侏羅紀「恐龍化石牆」有了新發現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供圖16日,重慶雲陽恐龍化石群保護與研究2019年度學術研討會在渝舉行,周忠和院士、王成善院士等11位全國知名古生物化石和沉積學專家在會上展開討論,一致認為重慶雲陽新田溝組為一新的恐龍動物群。這是我國首個在新田溝組發現規模較大、種類較豐富的恐龍動物群,其研究成果對研究恐龍演化序列有著重要作用,具有填補恐龍演化序列空白的潛力。
-
河源發現窩狀恐龍蛋化石,完整化石33枚,修復後將對外展出
近日,廣東河源發現數窩窩狀恐龍蛋化石,其中完整的恐龍蛋化石共計33枚。9月18日,河源恐龍博物館館長杜衍禮告訴南都記者,目前,這批恐龍蛋化石已被收集館藏,有待修復後在河源恐龍博物館對外展出。杜衍禮介紹,今年5月底,河源市江東新區臨江鎮聯新村一處正在施工的紅砂巖山坡上,被發現疑似零散的恐龍蛋化石。隨後,當地派出所收繳部分恐龍蛋化石及碎片送往河源恐龍博物館。
-
阿根廷發現最大恐龍化石 體重相當14頭大象(圖)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阿根廷近日出土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恐龍骨骼化石。該國考古學家鑑定,這批在阿根廷中南部沙漠新發現的化石屬於草食性雷龍的一個新品種,按大腿骨長度估算,其頭部到尾端長達40米,站立高度達20米,是歷來發現的最大型陸地動物。圖中的骨頭化石長度比一個人還要高。 據悉,最初發現巨型恐龍骨頭的是一位阿根廷農民。
-
「世界最大的恐龍展」亮相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組圖]
4月13日,在美國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的「世界最大的恐龍展」預展上,小朋友體驗恐龍化石的發掘過程。「世界最大的恐龍展」將於4月16日開始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展覽延續到2012年1月2日。該展覽將以一個嶄新的角度讓觀眾了解恐龍考古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一個約60英尺長(約合18.3米)、原物大小的馬門溪龍模型。展覽中還提供互動和實踐項目,觀眾甚至可以親身體驗恐龍化石的發掘過程。
-
確認是恐龍化石!
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時,發現疑似恐龍化石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重慶竟有恐龍遺蹟?還是全球最全的恐龍足跡,綦江博物館就能看到
「恐龍」這一名稱來源於西方,最開始並非是專有名詞,而是「恐怖的蜥蜴」。最早提出這一名稱的是英國科學家理察·歐文,他在1841年研究的時候發現了樣子像蜥蜴骨頭的史前化石,便因此命名。目前我國一共發現了174種已經命名的恐龍,川渝一帶發現了28種位居全國第二,不過有一個地方卻以恐龍足跡聞名,更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有全部恐龍足跡類型的地方,這便是位於重慶市綦江區綦江國家地質公園。
-
農民發現恐龍頭骨化石 系北美最古老的暴龍物種
據CNN2月10日報導,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發現了恐龍頭骨碎片的化石,屬於北美最古老的暴龍物種之一。加拿大的約翰·德格魯特(John De Groot)是一名農民,同時也是一名古生物學愛好者,他在艾伯塔省海斯市附近的一次徒步旅行中發現了這些化石。
-
美國北卡一家博物館獲贈「決鬥恐龍」化石
每具化石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同類中最好的。這對被稱為「決鬥恐龍」的化石一起構成了一個古生物學謎團:這兩隻恐龍是碰巧被埋葬在一起,或許二者的屍體陷入同一條河流的沙洲?還是因為生死搏鬥而糾纏在一起?沒有人有機會去研究,進而找出答案。
-
長假到了 大批恐龍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活過來」
鳳凰網重慶綜合 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咬合力、親手拼接恐龍骨架, 戴上高科技的VR眼鏡,騎上一架動感單車,與暴龍一起賽跑……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擁有全國最大恐龍展廳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成了孩子們感受自然與高科技的樂園。
-
懷特島再次發現新的恐龍物種
,最近在懷特島發現的四塊骨骼屬於獸腳亞目恐龍的新物種Vectaerovenator inopinatus,這種恐龍生活在1.15億年前的白堊紀,據估計身長可達4米。這些骨骼化石是在2019年分三次發現的,來自於恐龍的頸部、背部和尾巴,此前已有研究證實,這幾塊化石很可能來自同一個體。
-
山東萊陽,中國恐龍之鄉,我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此後,一系列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逐漸被發現,萊陽成為我國科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化石的地方,同時也是世界上罕見的同時富含恐龍、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的地區。地質博物館館藏豐富,各式各樣的恐龍化石、恐龍蛋化石讓人眼花繚亂。在博物館半日,雖是走馬觀花,卻對萊陽恐龍動物群、萊陽地質古生物、恐龍大家族、恐龍蛋世界有了最初的認識。放映廳裡的紀錄片,從白堊留痕到恐龍故鄉,則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更深入的《遠古的印記》,也讓我們真正開始認識腳下的這片土地。
-
安徽重大發現:恐龍或許也會「流淚」
近日,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黃建東博士研究團隊研究發現,在早白堊世(距今約1.37億年前)的非鳥類恐龍也有鹽腺。這一發現在時間上比已知信息還早了4000萬年,為非鳥類恐龍中鹽腺的存在提供了最早的化石證據。省地博館藏恐龍化石發現鹽腺鹽腺是分泌離子和礦物質的特化外分泌結構,是部分鳥類和爬行類所具有的排鹽腺體。生活在海水環境中的海鳥的鹽腺尤為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