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鳥鵂鶹,貓頭鷹的另外一屬

2021-01-14 讓候鳥飛

讓候鳥飛+自貢觀鳥協會+愛鳥志願者 聯辦的每日一鳥專題,旨在為大家打開一扇走進鳥類世界的窗戶,在這裡,也許你不僅能認識身邊的鳥兒,還能發現大自然和另一個童真的自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貓頭鷹的另外一屬,鵂鶹。嗯,沒錯,就是鵂xiū鶹liú這麼讀啦。

這個兩個字是不是既生僻,又很奇怪呢?

其實從古代就已經有對鵂鶹的描寫了。《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莊子》:「鵂鶹夜撮蚤,察毫末;晝瞑目,不見丘山,殊性也。」《梁書·侯景傳》:「所居殿常有鵂鶹鳥鳴, 景 惡之,每使人窮山野討捕焉。」 明 王錡 《寓圃雜記·鍾馗詩》:「飛螢負火明月羞,櫟窠影黑啼鵂鶹。」 清 王夫之 《吟已猶不得曙再次前韻廣之》:「療妬倉庚烹,呪鬼鵂留煼。」

不過從文字裡能看出來,鵂鶹並不討喜,甚至還被厭惡。這估計跟它的習性有關係。

所以有關於鵂鶹的傳說也都是令人害怕的。據說若有吉事,鵂鶹還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倘若誰家即將遭遇兇喪,鵂鶹便會飛到這家的屋頂上,發出悽厲的哀鳴。傳說這種預測,命中率極高,久而久之,大家都認為,災禍是鵂鶹帶來的,因而對這種鳥極端的厭惡。有人說,它是陰間的使者,在人家的房前屋後降落,是為了啄食生人的魂魄,鵂鶹就是以人的魂魄為生的。沒了魂,人自安然也就活不成了。也有人說,鵂鶹原本有九個腦袋,也叫做鬼車,後來被惡犬咬掉一個,傷口久久不愈,總是有鮮血滲出,落到誰家房頂上,誰家就倒黴了……將會有血光之災。

也許,鵂鶹的預測只是一種提醒,可是,既然災難與鵂鶹如影隨形,人們又不會想提前預知的是災難的事,因此,鵂鶹便成了替罪羊。

不過現實中鵂鶹還是對農業很有益的鳥兒,外形和鴟鴞相似,但頭部沒有角狀羽毛。

看一下生活在我國的三種鵂鶹。它們分別是領鵂鶹、斑頭鵂鶹和花頭鵂鶹

一、首先來看下外形特徵:


 

這是領鵂鶹


 

這是斑頭鵂鶹

是不是看著挺相近的


我們來看看現實中它們的樣子


這就是領鵂鶹,領鵂鶹又叫小鵂鶹。

大家可以看到領鵂鶹身上多橫斑,眼黃色,頸圈淺色,無耳羽簇。上體淺褐色而具橙黃色橫斑;頭頂灰色,具白或皮黃色的小型"眼狀斑";喉白而滿具褐色橫斑;胸及腹部皮黃色,具黑色橫斑;大腿及臀白色具褐色縱紋。頸背有橘黃色和黑色的假眼。

對,領鵂鶹的一大特點:就是有假眼,我們來看一下

 哈哈,是不是可以以假亂真了呢?

下面出場的是斑頭鵂鶹:

斑頭鵂鶹又叫橫紋小鵂、流離、貓王鳥、訓狐


哎呀嗎,是不是和領鵂鶹太像了。

簡直不能比,在這隻雕鴞面前,我就是小矮人

 

領鵂鶹身上遍具棕褐色橫斑。無耳羽簇;上體棕慄色而具赭色橫斑,沿肩部有一道白色線條將上體斷開;下體幾全褐,具赭色橫斑;臀片白,兩脅慄色;白色的頦紋明顯,下線為褐色和皮黃色。

 


下面是花頭鵂鶹

看著是不是還是很像領鵂鶹啊

花頭鵂鶹是體型最小的,體羽蓬鬆而飽滿。灰色的頭上滿是白色小點斑,眼小而呈橘黃色,下體偏白而略具灰褐色縱紋。上體灰褐,具白點。翼及尾上多橫斑。白色眉紋短,不甚清晰。


二、接下來我們看下這三種鵂鶹在我國的分布

如上圖,領鵂鶹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南部、東南亞、蘇門答臘及婆羅洲。常見於海拔800~3500米間的各類森林。指名亞種為西藏東南部、華中、華東、西南、華南、東南和海南島的留鳥;paradalotum於臺灣。

  
   斑頭鵂鶹呢,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東北部至中國南部及東南亞。

在低地及丘陵的小片林地中並不罕見。中國有5個亞種 -- austerum在西藏東南部;rufescens在雲南西部;brugeli在雲南南部;persimilie在海南島;whitelyi在華中、華南及東南等地區。偶見於山東。

 
    花頭鵂鶹,分布在歐亞大陸的溫帶針葉林地區。在中國非常罕見。亞種orientale在黑龍江小興安嶺及河北(東陵)有記錄,狀況不詳。

    可見,領鵂鶹和斑頭鵂鶹在分布上有重複,但是花頭鵂鶹有獨特性。


 三、讓我們來對比一下這三種鵂鶹

斑頭鵂鶹、花頭鵂鶹和領鵂鶹的區別:

1.領鵂鶹成鳥頭頂有白色點斑,頸背有黑色假眼;而斑頭鵂鶹成鳥頭頂為白色橫紋;斑頭鵂鶹和花頭鵂鶹腦後無假眼。

2.領鵂鶹幼鳥頭無點斑,領鵂鶹亞成鳥頭具點斑,胸及腹部具褐色縱紋,亞成或幼鳥褐色較重。而斑頭鵂鶹亞成鳥或幼鳥頭具點斑,胸及腹部具灰色縱紋,亞成或幼鳥灰色較重。

3.領鵂鶹和斑頭鵂鶹分布地點大部分重複,而花頭鵂鶹和它們分布無重合,而且比較罕見。

 四、 鵂鶹的叫聲也很有特點

領鵂鶹的叫聲:晝夜發出圓潤的單一哨音pho, pho-pho pho。仿其叫聲可非常容易地招引此鳥,也會引來那些圍攻領鵂鶹的小型鳴禽。

斑頭鵂鶹的叫聲:不同於其他鴞類,晨昏時發出快速的顫音,調降而音量增。另發出一種似犬叫的雙哨音,音量增高且速度加快,反覆重複至全音響。鳴聲嘹亮,因為它的鳴叫聲很象有轆轤的車輪聲,所以在我國古代被稱為「鬼車」。

花頭鵂鶹的叫聲:佔域叫聲為輕柔哨音hjunk,晨昏時約每兩秒重複一次。有時此叫聲夾雜斷續的高銀唿聲。hjuuk…huhuhu…hjuuk…huhuhu…hjuuk…雌鳥叫聲相似但鼻音較重。秋季裡叫聲不同,為一連串聲調俱增的尖叫聲。

 

五.我們來看下它們的生活習性: 

領鵂鶹棲息於山地森林和林緣灌叢地帶,除繁殖期外都是單獨活動。主要在白天活動,中午也能在陽光下自由地飛翔和覓食。黃昏時活動也比較頻繁,晚上還喜歡鳴叫,幾乎整夜不停,反覆鳴叫。休息時多棲息於高大的喬木上,並常常左右擺動著尾羽。夜晚棲於高樹,由凸顯的棲木上出獵捕食。

領鵂鶹主要以昆蟲和鼠類為食,也吃小鳥和其他小型動物。

 


哈,看我可愛不

斑頭鵂鶹棲息於從平原、低山丘陵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帶的闊葉林、混交林、次生林和林緣灌叢,也出現於村寨和農田附近的疏林和樹上。大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全天性活動是它和領鵂鶹的共同特徵,即使在強烈的陽光下,也可隨心所欲地自如飛翔。它們不但能飛撲地面上的白鼠、蜥蜴和蛙類,也能鷹、隼那樣在空中追捕飛鳥和昆蟲。

斑頭鵂鶹主要以蝗蟲、甲蟲、螳螂、蟬、蟋蟀、螞蟻、蜻蜓、毛蟲等各種昆蟲和幼蟲為食,也吃鼠類、小鳥、蚯蚓、蛙和蜥蜴等動物。

 別看我小,看我的獵物。

花頭鵂鶹棲息於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見於林中開闊地和楊樺林。主要為夜行性,白天大多躲藏於密林深處,但有時也在白天活動和覓食。棲息時常站在高枝上眺望,並不停地向上翹起尾羽。

花頭鵂鶹性情兇猛,嘴、爪強健有力,能獵捕比其自身大得多的獵物。冬天還有貯藏食物的習慣,常常把獵獲的食物貯藏在樹洞中。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蜥蜴、小型鳥類和昆蟲等。

六、來看下它們的生長繁殖


 領鵂鶹繁殖期為3一7月,但多數在4一5月產卵。通常營巢於樹洞和洞穴中,也利用啄木鳥的巢。每窩產卵2一6枚,多為4枚。卵為白色,呈卵圓形。

看這幾隻領鵂鶹就把家安在了西安的城牆上

我的樣子萌不萌?哈哈


 

下面來看斑頭鵂鶹

上圖是斑頭鵂鶹的幼鳥,斑頭鵂鶹的繁殖期在3一6月間。通常營巢於樹洞或天然洞穴中。每窩產卵3一5枚,多數為4枚。偶爾多至8—9枚和少至3枚。卵為白色。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為28—29天。 高大喬木的樹窟窿、古老建築的牆縫和廢舊倉庫的裂隙,都是它們選擇築巢做窩的理想地點。

 花頭鵂鶹的繁殖期為5-7月。通常營巢於樹洞中,也在大的樹杈之間築巢。每窩產卵4-6枚,偶爾多至8-9枚和少至3枚。卵為白色。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為28-29天。


七、最後來看下它們的保護情況

領鵂鶹:和鴞形目其他所有貓頭鷹一樣,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頭鵂鶹和花頭鵂鶹的保護情況一樣:1.華盛頓公約(CITES)二級保護動物;2. 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之一;4.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一種;中醫傳統理論導致斑頭鵂鶹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所以保護之路任重道遠。

    

讓候鳥飛公益基金是全國第一家以野生鳥類及其棲息地保護主題的專項基金,由知名媒體人鄧飛發起,並於2012年11月在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下正式設立,旨在保護中國野生鳥類棲息地的安全和完整,通過搭建中國護鳥網絡和公眾護鳥響應中心,對正在發生的傷害問題進行調查與幹預,協助促進立法,完善執法。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讓候鳥飛實習生,一起保護灰雀和所有的飛羽精靈!



相關焦點

  • 鄭州女子貓爪下救出鵂鶹 屬國家保護動物(圖)
    時間:9月27日早上6時許 地點:鄭州市汝河小區事件:昨天,王女士像往常一樣晨練,忽然就看到跟前不遠處,一隻流浪「喵喵」正在追一隻上下撲騰的鳥,「也不知是鳥太小,還是受了傷,就看見它在綠化帶裡上下撲騰,可就是飛不高,眼看貓就要抓住這隻鳥,我就趕緊把貓趕跑了」。
  • 會吃剛出生的小鴛鴦,西湖邊食物鏈老大居然是它:鵂鶹
    跟老潘同時發現了鵂鶹的市民王先生有點小驚喜:「真稀奇,我怎麼以前從來沒見過呢?」是啊,林和靖隱居孤山時,還是北宋神宗年代,當然人跡罕至,但是如今的孤山靠近「人人人人人」的斷橋白堤,位於西湖景區核心位置,每日遊覽遊客數萬。那麼,為什麼鵂鶹很少被我們發現?
  • 德化一受傷貓頭鷹誤闖民居 愛鳥人合法「領養」
    本報訊 (記者王麗虹 通訊員李宏圖 鄭那君 文/圖)日前,一隻受傷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斑頭鵂鶹(讀作xiū liú,俗稱「貓頭鷹」),掉落在德化潯中鎮鳳池街縣府後8號的庭院裡,愛鳥人士邱德偉辦理了相關手續後,「領養」了這隻小鳥,待它能獨立生存時再放歸自然
  • 比小貓頭鷹更可愛的,是中國最小的貓頭鷹
    圖片:TharanaINU / Wikimedia Commons傳統上鵂鶹屬(Glaucidium)包括了約30種成員,體型嬌小是它們的共同特點,最大的中非鵂鶹(G. sjostedti)體長也還不到30釐米。實際上源自希臘文的鵂鶹屬屬名,本意就是指"小型的鴞"。鵂鶹們的英文名常被稱作pygmy owl或者owlet,也是形容它們的小個子。
  • 的哥暴雨救下4隻貓頭鷹 系益鳥鵂鶹屬於夜行性猛禽 (圖)
    的哥暴雨救下4隻貓頭鷹 系益鳥鵂鶹屬於夜行性猛禽 (圖)時間:2016-06-23 12:51   來源:映象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的哥暴雨救下4隻貓頭鷹 系益鳥鵂鶹屬於夜行性猛禽 (圖) 6月22日上午,鄭州一位的哥暴雨中救下4隻小貓頭鷹交給了救護站。
  • 鵂鶹怎麼讀?
    這兩隻寶寶是斑頭鵂鶹(難字讀半邊,讀休留就對了🤗)        斑頭鵂鶹(學名:Glaucidium cuculoides),是鴟鴞科(也就是貓頭鷹)、鵂鶹屬的鳥類。斑頭鵂鶹為小型鴞類,體長20-26釐米,是鵂鶹中個體最大者,面盤不明顯,無耳羽簇。體羽褐色,頭和上下體羽均具細的白色橫斑;腹白色,下腹和肛周具寬闊的褐色縱紋,喉具一顯著的白色斑。
  • 我遇見的大眼萌鴞——斑頭鵂鶹
    斑頭鵂鶹,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斑頭鵂鶹,屬鴞形目(統稱為貓頭鷹)鴟鴞科。使得貓頭鷹的惡名在外,又因其常在深夜發出悽厲的叫聲,往往被認為是一種「不祥之鳥」。日本也將貓頭鷹稱為「福鳥」,代表著吉祥和幸福。電線上圓墩墩的大鳥----斑頭鵂鶹再次邂逅斑頭鵂鶹竟到翌年桂花飄香的時節了。
  • 這個開挖掘機的好心腸:救了一隻貓頭鷹?不,救的是斑頭鵂鶹(xiū...
    圖:斑頭鵂鶹(xiūliú)(資料圖片) 7月7日下午,記者從駐馬店市林業局獲悉:該市泌陽縣一開挖掘機的,在工地上救了一隻小鳥,經專家鑑定,它是一隻給貓頭鷹「長相」很相近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頭鵂鶹
  • 來自閩清國家自然保護區斑頭鵂鶹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斑頭鵂鶹 [xiū li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自「我」介紹我是屬於鴞[xiāo]形目、鴟[chī]鴞科、鵂鶹屬的鳥類,我們鴞形目家族的鳥類統稱貓頭鷹,鵂鶹屬為貓頭鷹中體型最小的一類,俗稱「小貓頭鷹」。我是鵂鶹屬中個頭最大的,面盤不明顯,沒有耳羽簇。
  • 來自閩清國家自然保護區斑頭鵂鶹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斑頭鵂鶹 [xiū li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自「我」介紹我是屬於鴞[xiāo]形目、鴟[chī]鴞科、鵂鶹屬的鳥類,我們鴞形目家族的鳥類統稱貓頭鷹,鵂鶹屬為貓頭鷹中體型最小的一類,俗稱「小貓頭鷹」。我是鵂鶹屬中個頭最大的,面盤不明顯,沒有耳羽簇。
  • 「北漂」怪鳥誤入大學獲救 斑頭鵂鶹在京首次被發現(圖)
    信報訊(記者李靜)昨天早上,一隻長相奇怪的貓頭鷹飛到了北京理工大學校醫院。經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確認,這是只斑頭鵂鶹(xiuliu),在京首次發現。信報記者 李靜/攝  昨天,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到北京理工大學校醫院一名醫生打來的電話,稱一隻小貓頭鷹飛到醫院的急診室。猛禽中心的工作人員馬上趕到醫院,發現這隻貓頭鷹長相非常奇怪,和常見的貓頭鷹不太一樣,叫聲也非常獨特,發出快速的顫音。小傢伙除了左腳有些跛,並無明顯外傷。由於行動不便,它趴在地上一動不動。
  • 那是什麼鳥?(一)【南非遊記③】
    先想一想,你認得什麼鳥?別露出那種奇怪的微笑,我問的是:真的,鳥。我去訓練營之前,認得的鳥有:麻雀鴿子燕子雞鴨鵝鸚鵡老鷹孔雀貓頭鷹,鵪鶉我可能都不一定分辨得出來。聽到鳥的叫聲,會很高興地說:「聽,鳥叫,真好聽。」
  • 深夜敲門聲聲急 竟是斑頭鵂鶹「來訪」
    斑頭鵂鶹。5月24日晚上10點,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湖南省隆回縣桃洪鎮石門便民服務中心文亭村9村範友華從睡夢中驚醒,範友華一骨碌從床上去開門。打開門一看,範友華有點「懵」,只見一隻愣頭愣腦、酷似貓頭鷹的小鳥正在用嘴啄門。
  • 九江:二級保護動物斑頭鵂鶹回歸大自然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許南平攝影報導:11月15日,桃紅嶺保護區接到群眾高先生送來一隻從野外救護回來的「貓頭鷹」。工作人員對這隻鳥進行簡單檢查經有關專家鑑定,這隻長著大眼睛的「貓頭鷹」,實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頭鵂鶹。
  • 「貓頭鷹」誤闖市區 真身竟是斑頭鵂鶹
    來自視界網的消息;2月6日下午,一隻呆萌的「貓頭鷹
  • 當斑頭鵂鶹「誤闖」南陽南召縣市區之後……
    (稿源出處:南召公安)近日,南陽南召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民警和熱心群眾成功救助了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斑頭鵂鶹(xiū liú),目前這只可愛的小生命已經接受了專業救治,身體完全恢復後將放歸大自然。8月9日傍晚,南召縣公安局城關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群眾求助,在城關鎮濱河路北段金河灣小區對面草地上,有一隻眼睛很大、類似貓頭鷹的鳥疑似受傷飛不起來了。
  • 受傷貓頭鷹誤闖民居 愛鳥人辦手續合法「領養」
    廈門網訊 據泉州晚報報導 (記者 王麗虹 通訊員 李宏圖 鄭那君文/圖)日前,一隻受傷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斑頭鵂鶹(讀作xiū liú,俗稱「貓頭鷹」),掉落在德化潯中鎮鳳池街縣府後8號的庭院裡,愛鳥人士邱德偉辦理了相關手續後,「領養」了這隻小鳥,待它能獨立生存時再放歸自然。
  • 黃巖一80後青年捕殺貓頭鷹 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黃巖一80後青年捕殺貓頭鷹 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2012年01月10日 07:48:03   浙江在線01月10日訊不要以為因捕殺貓頭鷹被判刑只是寫在法條裡,1月6日,台州黃巖人郟某就因持氣槍打死貓頭鷹,被台州市黃巖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並處罰金2千元。
  • 雲南獨龍江有種奇怪的鳥,脖子上有個領子,後腦勺一雙假眼怪嚇人
    01脖子上有個領子,生有兩張面孔,後腦勺一雙假眼怪嚇人你也許不知道,領鵂鶹是貓頭鷹家族中最小的一種,成年領鵂鶹的體長也不過15釐米,體重約50-80克,跟麻雀大小差不多,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的一種動物。它上體灰褐色,遍被狹長的淺橙黃色橫斑。
  • 在洛陽發現兩隻這種鳥,轟動全國觀鳥圈!
    近日,兩隻貓頭鷹在欒川縣被相關調查人員意外發現,這一發現轟動了洛陽乃至全國的觀鳥圈!被發現的貓頭鷹叫黃腳漁鴞(xiāo),是首次在我市野外被發現。黃腳漁鴞:體長可達60釐米,有蓬鬆的白色喉斑,腿上無毛市林業局保護區管理處鳥類專家王文博介紹,黃腳漁鴞是鴞形目鴟(chī)鴞科鳥類,體形碩大,體長可達60釐米,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不同於其他貓頭鷹腿上有毛,黃腳漁鴞腿上無毛,並且爪子長而鋒利,能夠更好地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