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在雲南獨龍江徒步時,在密林深處突然發現遠處的樹枝上有一個圓圓的小毛球,明顯和旁邊的樹葉不一樣,急忙輕手輕腳地摸到那棵大樹的附近,用望遠鏡一看,竟然是一隻領鵂鶹,它正站在一個高高的樹枝上曬太陽,完全不顧耀眼的陽光。這傢伙會把剩餘的食物藏在樹洞裡,或者掛在樹枝上當「臘肉」,以備日後食用。
中國分布有3種鵂鶹:領鵂鶹、花頭鵂鶹與斑頭鵂鶹。領鵂鶹主要分布在我國秦嶺以南、臺灣島、海南島、喜馬拉雅山南麓、中南半島以及東南亞諸島的各種開闊的森林中。斑頭鵂鶹在中國的分布範圍與領鵂鶹重疊較多,但花頭鵂鶹在中國的分布區域就小了很多,主要是在黑龍江小興安嶺等地區,比較罕見。
01脖子上有個領子,生有兩張面孔,後腦勺一雙假眼怪嚇人
你也許不知道,領鵂鶹是貓頭鷹家族中最小的一種,成年領鵂鶹的體長也不過15釐米,體重約50-80克,跟麻雀大小差不多,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的一種動物。它上體灰褐色,遍被狹長的淺橙黃色橫斑。眼先及眉紋白色,眼先羽幹末端呈黑色須狀羽,無耳簇羽,面盤不顯著,前額、頭頂和頭側有細密的白色斑點。
世界上有很多鳥的中文名都以「領」字開頭,比如領雀嘴鵯、領角鴞、領巖鷚等,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們之中,有的具有明顯的頸圈條紋,有的是頸部與背部顏色不同有較明顯的分界,總之,給人的感覺就好像脖子上有個領子。可見,「領」字非常傳神地表現出了它們獨具一格的外貌特徵。
還不止這些,這個小騙子,後頸有顯著的棕黃色或皮黃色領圈,其兩側各有兩個明顯的黑斑,黑斑周圍是黃色的邊緣,黃色條紋在頭後中間位置形成一個「Y」字形的圖案,酷似另一張臉,就像後腦勺長了一雙眼睛盯著你,這雙令人不安的假眼,簡直就是為這種行為量身定做的。
為何要生一雙假眼呢?因為這個可以起到迷惑對方的作用:身後的假眼可以防止天敵來自身後的突然襲擊,同時可以誘騙獵物飛到自己的正臉方向,易於捕捉。有些獵物傻傻的,見到假眼,以為是領鵂鶹的正臉,於是便會躲避到它所認為的「後面」,這其實是領鵂鶹的正臉,這樣一來,正好就被領鵂鶹吃掉。
02整夜不停鳴叫聽多了會讓人崩潰,其它鳴禽會群起而攻之
大多數貓頭鷹都是晝伏夜出的,但是領鵂鶹夜間、晨昏、白天,一整天裡它都可能活動,即便在正午時分,也可以不停歇地鳴叫。但是黃昏時活動比較頻繁,晚上還喜歡鳴叫,幾乎整夜不停,鳴聲較為單調,大多呈4音節的哨聲,反覆鳴叫,這種無限循環的發電報的聲音,聽多了會讓人無比崩潰。
其實不僅是人,在野外,各種小型鳴禽也會對領鵂鶹的叫聲十分討厭:如果白天某一區域有領鵂鶹的叫聲出現,附近的太陽鳥、鳳鶥與山雀等小型鳥類都會紛紛飛上枝頭一齊名叫,以群起而攻之的態勢將領鵂鶹趕跑。
為什麼各種鳴禽會圍攻領鵂鶹呢?受到領鵂鶹欺負的各種小鳥,對領鵂鶹的叫聲十分敏感,它們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2個:
其一,希望能把領鵂鶹趕走,讓它遠離卵和幼鳥的巢,從而保護自己的小寶寶避免被領鵂鶹傷害。
其二,給附近的鳥類報警,你可知道,領鵂鶹看起來很小,安靜時萌萌的,但是它主要的食物包括小型鳥類、蜥蜴、老鼠以及蟬、蚱蜢等大型昆蟲。領鵂鶹有時甚至會捕食和它自身差不多大的鳥,然後站在枝頭,一點一點把獵物撕裂,喜歡把殺死的小鳥掛在樹枝上當「臘肉」,這時猛禽的兇狠就暴露無遺了。
結語:借用啄木鳥用過的樹洞生寶寶
每年的夏天是領鵂鶹的繁殖時期,它們會選擇在距離地面2-10米高的中空樹幹做巢穴,有時候也會借用啄木鳥等鳥類用過的樹洞,一般一窩會產4枚白色的卵,有時候會多產或少產一枚,這得看母領鵂鶹的心情了。
雲南獨龍江這種世界上最小的貓頭鷹,生有兩張面孔,後腦勺一雙假眼怪嚇人,你在旅遊的時候見過嗎?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