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死社恐!吸血鬼也有社交壓力,沒有朋友的蝙蝠可能會餓死

2020-10-05 生命世界vivicum

一場全球性的疫情將蝙蝠推上風口浪尖,蝙蝠在人類眼中是個不討喜的動物:相貌醜陋、行蹤詭異、傳播疾病,而最傳奇的就是「吸血鬼」的傳說。

被妖魔化的蝙蝠

其實全世界所有的一千多種蝙蝠中,只有三種蝙蝠(分別是普通吸血蝙蝠、白翅吸血蝙蝠和毛腿吸血蝙蝠)是以吸血為生,且都分布於美洲的中南部。所以朋友們不用擔心,咱們國內是沒有蝙蝠會來吸你的血的。

事實上,跟傳說中兇狠殘暴的吸血鬼不同,吸血蝙蝠的生活其實並不容易。

吸血蝙蝠的體型很小,身長不足10釐米,體重不超過100克。而它們面對的「食物來源」是體型遠比自己大的動物,所以覓食時要異常慎重。

它們的取食方式,與其說吸血,不如「舔血」更為恰當。它們鼻子上的感受器能探測到血管的位置,然後用鋒利的牙齒割開動物的皮肉,這個過程必須毫無疼痛感、不能讓獵物覺察到。之後蝙蝠用舌頭舔舐流出來的血液。

吸血蝙蝠尖銳的牙齒

吸血蝙蝠的唾液中含有一種抗凝血劑,能夠防止血液凝固,保證它能一直吸血。

蝙蝠每次都要吸食至少體重一半的血液,而且血液中大部分是水,營養含量較低,如果蝙蝠三天沒進食就會被餓死。

有數據表明,每天晚上成年蝙蝠中大約十四分之一的個體無法找到食物,會餓著肚子回來,未成年個體的這個比例更高,達到三分之一。

每隻蝙蝠都可能面臨食物匱乏的窘境,面對如此容易被餓死的情況怎麼辦呢?

動物學家發現吸血蝙蝠會共享食物,吃飽血的蝙蝠會通過類似於反芻的方式將血液餵給挨餓的同伴。

科學家拍攝到吸血蝙蝠分享血液的畫面

當然分享不是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分享食物主要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尤其是在母親和子女之間。那麼,沒有血緣關係的個體之間是如何培養出這種互利關係呢?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行為生態學家Gerald Carter研究發現,沒有親緣關係的吸血蝙蝠會通過相互梳理毛髮建立起「友誼」,而且這種友誼會持續下去。

研究人員收集了來自兩個地理相隔較遠的野生吸血蝙蝠種群,確保著兩群蝙蝠彼此間並不熟悉,之後科學家對它們進行了22個月的研究。

研究人員會將來自不同區域的吸血蝙蝠放在一起,並故意「剋扣」其中一些蝙蝠的食物,以此來研究它們會如何與「室友」互動。

實驗流程

科學家發現,蝙蝠會通過互相梳理毛髮來示好。理毛能幫助蝙蝠去除寄生蟲,保持衛生並減少疾病。通過這種策略性的「交友技巧」,蝙蝠會換取分享血液的機會。

而且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在兩個「孤獨」的個體中。來自兩個不同種群的蝙蝠放在一起,它們都接觸不到之前的熟悉的朋友,只能相互抱團取暖。

如果把來自另一個種群的一隻蝙蝠放到來自同一種群的幾隻蝙蝠中,那麼這一個「外來人員」就很難融入到這個小團體中,它就很難得到分享的食物。

「吸血鬼」裡也有小團體

是不是像極了人類社會?

最後科學家們將蝙蝠身上安裝了微型傳感器——用於監測它們的活動,隨後將蝙蝠釋放回原來的棲息地。有趣的是,在回到原來的種群之後,這些曾經在實驗室生活過的蝙蝠們之間更加親密,更樂於跟彼此分享食物。

背上安裝傳感器的蝙蝠

或許是「被囚禁」的共同經歷讓它們學會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種看似可怕的吸血鬼,日子其實並不好過。吸血蝙蝠時常要面臨食物缺的問題,為了不挨餓,就要有保持良好的社交,朋友多了才能有備無患。如果不啃老又沒有朋友,一旦找不到食物就只能被餓死。

對於我這種重度社恐患者,只能慶幸自己是人,如果是只吸血蝙蝠,很可能因為交不到朋友而餓死吧~~

相關焦點

  • 讓一個社恐人崩潰有多容易?成年人的社交,社恐人怕了
    對於「社恐」而言只要踏出家門他們的社交噩夢就開始了這諾大的城市沒有一處能讓他們感到放鬆為了避免社交只有別人想不到的沒有「社恐青年」做不到的當然在現代社會社恐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從騷擾電話裡知道你的姓名工作學歷的推銷大哥到街上拿著瓶噴霧就往你腳上噴的擦鞋小弟
  • 狗狗也有社交恐懼症?吉娃娃社恐程度最高,柯基相當自來熟
    你有社恐嗎?社恐就是社交恐懼症,當你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人,會忍不住感到緊張害怕,甚至想要逃避想要躲開的,那你多半是有社恐的。研究發現,其實不止是人類,狗狗也會有社交恐懼症。
  • 動物經濟學:吸血蝙蝠的借貸
    原來真正的「吸血鬼」可能不存在,但「吸血蝙蝠」可是真真切切的存在。吸血蝙蝠真的吸血嗎?然而,就是這樣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動物,竟然也有著令人讚嘆的行為。「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如果吸血蝙蝠連續兩天沒有吸到血,就極大有可能被餓死。不是說它們的耐餓能力只有48小時,而是飢餓導致體力衰竭,它們餓得沒有足夠力氣再次飛出洞穴尋找獵物,只能被活活餓死。
  • 連蝙蝠都知道隔離,怎麼有些人就那麼不自覺
    如果有蝙蝠生病了,和朋友的互動就會減少。不過,家庭成員的互動不受疾病的影響。 吸血蝙蝠(Desmodus rotundus)是社交性極強的動物,一個群體會有成百上千隻蝙蝠。在共同生活的群體中,社交行為對蝙蝠個體的生存至關重要。蝙蝠會為同伴梳理毛髮,互相梳毛既有清潔的作用,也能增強雙方的社交關係。
  • 吸血蝙蝠間有趣的「借血」
    說起吸血蝙蝠,不少人談之色變。西方各種魔幻題材影片中總喜歡用吸血鬼做反派,而吸血鬼的原型就是吸血蝙蝠。現實中並不存在吸血鬼這種雜交變異物種,但吸血蝙蝠確是切切實實存在的。一天不進食可能還勉勉強強,超過兩天那這可憐的傢伙就大概率會被餓死了。倒也不是說它們的耐飢餓極限是48小時,而是超過48小時的飢餓會導致它們體力衰竭,再沒有足夠的理器飛出洞穴尋找食物,只能被活活餓死了。
  • 吸血蝙蝠居然也獻血
    因為新冠病毒,曾經SARS病毒宿主蝙蝠又進入了大家的視野。蝙蝠除了是很多病毒的宿主外,傳說中的吸血鬼,創作者的很多靈感也來源於蝙蝠中的吸血蝙蝠。這個物種有許多奇特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吧。吸血蝙蝠居然也被吸血在已知的近1400種蝙蝠中,只有三種是吸血鬼。但你知道嗎,即使是這些物種也會被吸血。許多蝙蝠物種必須與微小的、吸血的蝙蝠蒼蠅抗衡。而吸血蝙蝠的情況可能比大多數蝙蝠更糟糕。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的蝙蝠生物學家傑拉爾德·卡特說:「吸血蝙蝠的寄生蟲比普通蝙蝠多。」。
  • 吸血蝙蝠居然也獻血
    因為新冠病毒,曾經SARS病毒宿主蝙蝠又進入了大家的視野。蝙蝠除了是很多病毒的宿主外,傳說中的吸血鬼,創作者的很多靈感也來源於蝙蝠中的吸血蝙蝠。這個物種有許多奇特的地方,一起來看看吧。蝙蝠都吸血嗎?吸血蝙蝠居然也被吸血在已知的近1400種蝙蝠中,只有三種是吸血鬼。
  • 破解「社恐」困局,關鍵要學會關注現實世界
    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數據裡潛藏著這一代年輕人在社交方面的愛與怕。
  • 《蝙蝠》白色版MV出爐 吸血鬼神父詮釋不倫愛欲
    《蝙蝠》白色版MV出爐 吸血鬼神父詮釋不倫愛欲 時間:2009.04.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
  • 中國的「狐狸精」和西方的「蝙蝠吸血鬼」
    在西方,有一種動物和狐狸在中國一樣詭異,那就是蝙蝠(bat)。西方恐怖傳說中,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所以蝙蝠一直以鬼魅般形象植根於西方靈異故事中。其實大部分蝙蝠是不吸血的,主要以捕食昆蟲為生,也有捕小魚,及植食性蝙蝠。
  • 社恐人群的自述
    「社恐人群」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步流出。第一次接觸到這次詞是源於我的一個大學同學「本人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症」。當時一臉驚訝對於「社交恐懼症」,後來仔細回憶一番,這個女生確實不怎麼喜歡說話。社恐在現在的社會中經常可見,包括小編在內都是一個有社恐的人群。
  • 社恐的人最怕這幾件事……
    年輕人你有社交恐懼嗎?據數據顯示,近八成年輕人認為自己有社交恐懼症,與不熟悉的人尬聊猶如上刑,最怕在電梯裡遇到同事,眼神交流是能避則避,更有不少社恐自嘲:我們不是自閉,我們只是對人過敏!由於社交恐懼症已較為普遍地存在於年輕人中,因此網絡上關於社恐的話題也有很多:#當代社恐最想逃離的瞬間#、#社恐人群的噩夢#、#社恐的三大表現#,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討論……團建就是社恐大型災難現場,好在我有「保命絕學」——@瀟瀟灑灑尚好(28歲,被社會反覆捶打的近中年男子)對於社恐們來說,大型聚會猶如修羅場,讓人尷尬到起雞皮疙瘩。
  • 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
    畢竟,那個在主持界呼風喚雨了20多年,提攜了無數後輩,細心到連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的名字都能記住的何老師,怎麼會對社交這件事恐懼呢?可前段時間上節目,他自曝,沒工作的時候不願出去社交,寧願自己待在家裡。圖片來源:《朋友請聽好》他還說了另一個苦兮兮的故事。
  • 聽說你社恐?巧了,狗也是
    狗也會患上「社交恐懼症」。 先了解「恐懼」 在討論「社交恐懼症」之前,要先了解「恐懼」是怎麼回事兒。 恐懼是一種情緒,是個正常且至關重要的反應。
  • 「每一次尬聊,都是我鼓足勇氣的掙扎」 | 社恐患者自救指南
    什麼是社恐? 到底什麼是社交焦慮?社恐又叫做社交焦慮(SAD),是對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注視的一個或多個社交場合產生持續、顯著的畏懼,並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症狀。而害羞是社交焦慮的一種表現。相信很多社恐患者都會有這樣的困擾:在一個以外向為理想型的社會中,外向成為一種「美德」,而社恐則成為一種「次等」性格,被看作是一種缺陷,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負面評價:孤僻、自閉、社交無能、不合群、社交障礙、不受歡迎的。所以社恐患者常常主動或被動希望做出改變。但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社恐患者,也有外向者不具備的優勢和天賦。
  • 又醜又萌的樂高吸血鬼:樂高節日套裝40203吸血鬼與蝙蝠圖文評測
    他的整體大量使用了各種黑色零件,想讓人感受它那種恐怖氣息,當然我手裡的這個呆呆醜醜的吸血鬼並沒那麼兇吧!提到吸血鬼我們也能聯想到古堡裡會飛出一群黑壓壓的蝙蝠,那麼我們這套方頭仔它也搭配了一隻它看起來還挺可愛,它的翅膀還能忽煽忽煽的動兩下子。吸血鬼的裝扮是一身黑色燕尾服,禮服衣領這裡用到這種特有的零件領兩邊向上感覺很挺拔。
  • 「媽媽,我沒有朋友」,孩子的社交恐懼症,有的治嗎?
    發簡訊寫郵件能解決的事情,我絕對不發語音打電話更不會約見面; 平常別人叫都叫不出去的那種,除非哪一天心血來潮,擔心自己發黴,才出去溜溜; 近視眼,但外出絕對不戴眼鏡,看不清楚就可以避免看見認識的人糾結是該打招呼還是繞道走;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感覺自己也和我有一樣的症狀,我們是不是都是「社恐
  • 為何西方人會將蝙蝠當成惡魔?吸血鬼傳說是怎麼出現的?
    在東西方人的眼中,蝙蝠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雖然馮夢龍《笑府》有一短文《蝙蝠》根據蝙蝠的身體特徵將其比喻卑鄙無恥的人,諷刺他們沒有立場,經常根據需要而改換身份,但大多數情況下,蝙蝠還是以吉祥的身份存在,比如年畫《五福臨門》就有幾隻蝙蝠,取「蝠」、「福」諧音來象徵幸福,不過在西方人眼中
  • 吸血蝙蝠靠「相互借血」形成紐帶,幾十萬年進化出的食物共享行為
    ,由於它晝伏夜出的習性和以動物血液為食物的特徵,再加上許多神秘的傳說和吸血鬼電影,使得它成為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吸血蝙蝠不吃昆蟲或果實,而專愛吃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血。通常的食物是家畜的新鮮血液,有時也吸人血。這種蝙蝠只有在天黑後才出去覓食,其視力和嗅覺都非常發達,又有獨特的「回聲探測器」,可發出特殊的超聲波,用耳朵捕捉周圍動靜,分辨動物睡眠聲音。吸血蝙蝠在吸血時一般每秒鐘吸5次,對於不同的對象會選擇不同的吸血部位。吸血蝙蝠從不深咬,或與受害者爭鬥。
  • 社恐的真實寫照:拒絕一切的開始,因為你害怕被拒絕
    和朋友聊天,總是聽到他們這樣的嘆息和吐槽:我每天起來都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的爸爸不是李嘉誠,而是豬肉榮;為什麼我長得這麼帥,可是掉那麼多頭髮;為什麼那些人長得這麼醜,可是不掉頭髮;為什麼我這麼多才多藝,可是我社恐;那些人又膚淺又沒腦,可是現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