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也有動物福利

2020-11-24 澎湃新聞

原創 象妹 小象君 AnimalDialogue

作者/編輯:Kirby

小象君說

這裡是小象君新人作者Kirby,目前動物福利專業在讀,研究的對象並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農場動物,而是魚類。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有幸忙裡偷閒地跑到日本旅遊度假,順便參觀學習了當地的水族館。本文將以遊客視角帶著大家看看水族館裡有哪些」看得到「的動物福利。

日本水產資源豐富,眾多大型海洋館也聞名世界,所以Kirby下飛機後的第一站便是日本名古屋港水族館。其實這次日本之旅的清單上並非只有名古屋一個城市,其他的城市也有大型的海洋館。之所以選擇了名古屋港水族館,是了解到該館有飼養虎鯨(也常被稱為「殺人鯨」)。

進館以後,燈光隨之變得昏暗冷淡,人們透過巨大的玻璃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水裡的動物們。這裡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哺乳動物和其他魚類,虎鯨則生活在那面最大的玻璃之後。在每種海洋動物圈養池旁邊的牆上,有較為詳細的物種介紹,大家可以從短短的幾行文字中初步認識虎鯨。

孤獨的「殺人鯨」

虎鯨是海豚科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它們有著黑白分明的體色,雄性和雌性之間存在著較明顯的體型差異,成年雄虎鯨體長可達9米,而雌虎鯨一般在7米,這種差異被稱之為雌雄二型,在一些高等動物中十分常見。另外,雌雄虎鯨的背鰭大小和形狀存在著較大的區別,雄性有著更加大而高聳的背鰭,最大可達1.8米,而雌性的背鰭則是呈鐮刀狀,高度一般小於1米。可惜的是,水族館裡的這隻虎鯨一直漂浮在水面上,它的性別Kirby無法判斷。

虎鯨的分布範圍很廣,以極地和溫帶海魚和其他海洋生物為食,脂肪肥厚的企鵝或是海豹是它們的最愛。儘管虎鯨在世界各個海域都有發現,科學家們對其分類依舊存在爭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於虎鯨的數據仍屬於缺乏狀態,即無法確定該物種的保護級別。

生活在大海裡的虎鯨是自由自在的,它們是高智商高社會化的群居動物,其智商並不亞於靈長類。虎鯨有著專屬的語言系統,同類之間可以「對話」,就像人類一樣,可以通過語言進行日常交流。和它們「殺人鯨」的稱號截然相反,虎鯨對人類的態度其實很友好,近年關於虎鯨救助人類的報導並不少見。有好的報導自然也會有壞的報導,海洋館表演中虎鯨傷人的消息層出不窮。不少學者研究後發現,長期圈養和離群的虎鯨會患上「抑鬱症」,表現得焦慮暴躁,甚至對人有很強的攻擊性,這在野外虎鯨中是較少見的現象。

不知道大家看到下面這張圖片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早已不記得是否親眼見過虎鯨的Kirby,這次在名古屋看到這個龐然大物後的第一感覺是畏懼和憐憫。

藍色水箱裡孤獨的虎鯨

圖片來源:Kirby

讓人感到害怕也許是因為它實在太大了,加上透明的玻璃,讓人仿佛置身於水中。近距離看,虎鯨黑白兩色的外表也相當符合「殺人鯨」的冷酷氣質。那為什麼說又覺得它可憐呢?根據「五大自由」的動物福利標準稍加判斷,就能了解到這隻虎鯨的福利也許並不高。

首先,圈養虎鯨的水域面積並不大,目測只夠它遊動兩個來回。這樣狹小的圈養空間和廣袤的大海相比,就如同人在一間房和一個城市的差別。小水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虎鯨一些正常行為,比如長距離遊泳。虎鯨是有遷徙習性的動物,能夠長時間長距離遊泳,跨越海域。圈養水體很難提供這樣的條件,這與福利標準中的保證動物的行為福利和環境福利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其次,Kirby大約觀察了這隻虎鯨近二十分鐘,它一直保持圖中的狀態,一動也不動,顯得「無精打採」。而自然環境中生活的虎鯨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遊動的,這也與福利標準中的行為福利有所衝突。

最後,虎鯨在野外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以家族的形式生活在海洋中,同類之間的感情十分深厚。這隻虎鯨是被單獨圈養的,透過遠處的一個小小的圓形欄杆,隱約能看到另外一隻虎鯨在水泥牆的另一側遊過。在自然環境中,不同的虎鯨有著各自的家族,而圈養的虎鯨有的來自不同的家族,人為的把它們飼養在同一片狹小的水域中很容易彼此攻擊,最後導致受傷甚至死亡,於是很多海洋館乾脆把虎鯨分開圈養。然而無論是單獨圈養還是集體圈養,對於這些虎鯨本身來說都是一種傷害,或者說是低福利的象徵。

憨憨笑臉的白鯨

在虎鯨的隔壁,有一個稍稍大一點的「水箱」,那裡面圈養著另一種聰明的海洋哺乳動物——白鯨。它們體表呈現獨特的乳白色,額頭向外隆起,和虎鯨冷酷的外表截然不同,白鯨在2013年入選世界最可愛物種排行榜,位列第十二名。在海洋館裡,總是「笑眯眯」又有著憨憨外表的白鯨人氣總是格外的高。

天生的微笑臉

圖片來源:Kirby

在這個「大水箱」裡,生活著五六隻活潑的白鯨。它們不停地遊動著,透過玻璃還可以聽到吱吱的聲音,那是屬於白鯨的語言。和虎鯨類似,群居性白鯨也有著自己的一套交流方式,這些聲音對於野生白鯨的遷徙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海洋館裡,白鯨無法遷徙,發出這些聲音也許是它們在自娛自樂,也許是和身邊的同伴說話。

相比起單獨圈養的虎鯨,這幾條白鯨顯得幸福又快樂。同時水中還有假山和其他小物件供它們玩耍,這些東西的英文術語是丰容(environmental enrichment)。大家可不要小看了這些物件,它們不但能豐富白鯨的個體行為,比如遊泳和玩耍,還能促進白鯨的社交活動。這就像是一群小朋友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一樣。

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一定量的丰容有利於保證或是提高魚類或是水下動物的福利。例如,來自瑞典的學者N€aslund和Johnsson就指出丰容對圈養魚類的攻擊性、應激水平、能量消耗、受傷程度和疾病的易感性均有影響。但另一方面,動物過度地依賴於丰容可能預示著福利的降低。Saxby在研究中發現,水族館的魚類福利可能隨著躲藏在丰容物中時間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特定環境下,丰容活動的頻率並不能完全代表好的動物福利。

白鯨在玩耍

圖片來源:Kirby

魚群的舞蹈

除了海洋哺乳動物,魚類也是水族館中的重要成員。在水族館的另一側,遊客透過這面巨大的玻璃,能看到沙丁魚群的遊動以及投食表演。當食物沉入水底後,魚群會逐漸靠近隨之形成整齊的波形運動,跟著誘餌的移動而快速改變魚群的方向進行攝食。配合著燈光和音樂,人們可以更容易地捕捉到魚群的軌跡。

沙丁魚群的燈光秀

圖片來源:Kirby

這種快速移動的魚類集群行為在學術研究裡被稱schooling,即魚群的集群行為。這是沙丁魚群與生俱來的能力。當每條魚快速遊動時,個體之間相互影響,形成巨大的魚群,加上燈光和音樂的效果,快速移動的魚群讓人眼花繚亂。在野外,schooling不但可以增加魚群的防禦能力和攻擊力,還可以提高覓食效率,減少個體能量消耗,減少遊泳阻力。此外,Magurran等指出集群行為可以有效地降低同類之間的攻擊行為,這對於提高一些高密度養殖魚類的福利尤為重要。

水下動物福利的挑戰

動物行為的變化是動物福利研究中是重要的判斷依據之一。這是因為行為從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動物們的健康,甚至是精神狀態,並且行為分析也不需要藉助複雜的科學設備或是儀器來測量。雖然其他科學手段,比如收集動物的血液或是組織來評判動物福利會相對準確,但從實踐角度來看,觀察動物的行為能更為直觀、快速的了解該個體或是群體的狀態。

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生活的環境,作為陸生動物的人類,無法長時間呆在水下,而水生動物也無法離開水體太久,彼此之間的隔閡一直存在。因此,這大大增加了研究水生動物的福利的難度,每次離開水體,對於水生動物來說都可能帶來不小的傷害,稍有不慎,甚至會導致它們的死亡。

如何減少對水生動物的刺激又能準確判斷它們的福利情況,這一直是科學家們想進一步研究的領域。其實除了觀察分析它們的行為,通過收集環境水樣或是動物們的排洩物,也是一種檢測福利的方法。這既能較大程度地減小對動物的刺激,同時又能獲得較為準確的生理指標。

然而相比農場動物和動物園動物福利,魚類和水生動物的福利較少有人提及,學術研究量和現有資料也相對較少。對於這方面感興趣的人來說,參觀水族館其實是了解並學習水生動物福利一個很好的途徑。通過了解這些動物的自然環境和習性,大家可以仔細觀察這些動物的行為和飼養環境,從而粗略地判斷它們的狀態和福利水平的高低。

希望這篇小短文能給大家提供一些了解水生動物和魚類福利小要點,之後Kirby也會繼續關注水生動物福利,並且和大家分享這方面的知識和問題。

參考文獻

[1]Magurran, AE & Seghers, B 1991, 'VARIATION IN SCHOOLING AND AGGRESSION AMONGST GUPPY (POECILIA-RETICULATA) POPULATIONS IN TRINIDAD', Behaviour, vol. 118, pp. 214-34.

[2]Näslund, J. & Johnsson, J.I., 2016.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for fish in captive environments: effects of physical structures and substrates. Fish and Fisheries, 17(1), pp.1–30.

[3]Saxby, A., Adams, L., Snellgrove, D., Wilson, R.W., Sloman, K.A., 2010. The effect of group size on the behaviour and welfare of four fish species commonly kept in home aquaria. Appl. Anim. Behav. Sci. 125, 195–205.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有需要請留言告知

本文作者

原標題:《水下也有動物福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注動物福利!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代表談馬匹福利
    關注動物福利!「馬的福利」「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有什麼區別?從倫理道德角度和實用角度,怎麼看馬的福利?馬的福利,與「一帶一路」有什麼關係?一起聽聽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首席代表趙中華先生怎麼解讀「馬的福利」。<以下為趙中華先生在2017中國馬屬動物安全福利研討會上的發言>「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動物福利」是指滿足動物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其核心是善待動物。
  • 「守護」動物福利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內外的許多學者和國際動物保護組織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對動物福利的理解。動物福利是其個體試圖適應環境時的一種身體和精神狀態。動物福利不僅意味著減少動物的疼痛,還要培育和滿足動物的天性和需要。動物福利是對動物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實施保護的具體體現,與動物保護不同。
  • 周尊國:動物福利不僅是動物的福利,也是人類的福利!
    動物福利包含哪些內容?與人的福利一樣麼?如何理解動物福利的內涵與進程?6月13日晚8點,世界動物福利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周尊國老師,在輔音雲講堂傾情分享。周尊國老師從2005年底開始接觸動物福利,並很快參與到推動其在中國發展的過程中,成功地建立起中國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和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之間的聯繫,在中國推出了福利養殖金獎項目,通過和養殖行業、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關係,共同提升中國乃至世界的農場動物福利水平。
  • 動物如何在水下交配
    導語:速度、角度和敏捷度能夠幫助水生動物克服交配中遇到的困難。對敏捷的大西洋斑點海豚來說,體位和角度對交配至關重要。攝影:JIM ABERNETHY,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撰文:Liz Langley不管你是否會忍不住偷笑。對水生動物來說,交配也會面臨非常特殊的挑戰。
  •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為動物福利不容忽視
    新華網巴黎3月2日電(記者楊駿)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年會日前在法國巴黎結束,會議期間,有關動物福利問題成了與會專家們討論的重點。專家們認為,動物福利概念應貫徹到它們的運輸、飼養乃至宰殺的整個過程中。    會議新聞公報指出,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動物福利還不為人所重視,隨著社會和人類文明程度的進步,動物福利問題日顯重要。
  • 賈幼陵:動物福利不同於人的福利 核心是善待動物
    本屆大會首次設立了動物福利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就動物福利與可持續發展、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議題進行了交流和對話。中國獸醫協會會長、國家農業部原總經濟師、獸醫局局長賈幼陵對動物福利和食品安全進行了深度解析。動物福利不同於人的福利 核心是善待動物「人的福利沒有弄好,還搞什麼動物福利?」
  • 動物福利的核心是善待生命
    動物福利是指滿足動物的基本生理、心理、自然需要,科學合理地對待動物,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動物福利不是把動物的需求置於人類的需求之上,讓其享有與人類相近的福利。動物福利主張的是人與動物和諧共存,即在人類利用和動物需求之間尋求一種動態平衡。
  • 善待動物 動物福利如何保障?
    和諧相處善待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李青文:善待動物,就要努力創造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從野生動物園來說,絕對不能存在虐待動物的行為。野生動物園應創造與時代相協調的經營環境。  動物表演難稱虐待  西雙版納金孔雀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鴻平:要善待野生動物,先要明確什麼是虐待動物。動物表演就是虐待動物?
  • 關於動物福利的辯論
    有關動物福利的概念 作者:瑚布圖在《中國日報社《21世紀報》對趙南元的書面採訪:動物權利的問題》一文中,趙南元教授就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的話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這裡不對其觀點是否正確進行評論,但其談話內容中確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是動物福利概念的問題。
  • 被誤解的動物福利
    ,動物福利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焦點之一。中國的動物福利事業尚處於起步階段,人們對動物福利的概念和重要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人的福利還沒有保障,談什麼動物福利?」這是動物福利倡導者們經常遇到的質疑。動物福利認識的三大誤區近日,「農場動物福利促進獎」啟動儀式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召開,這是中國首個針對農場動物福利的公益獎項,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首席代表趙中華在啟動儀式上指出,動物福利與食品安全、公共衛生、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消除貧困、災害防禦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密切相關。
  • 劉夙:「動物福利」為何是謬論
    這樣一來,人類自身對於動物情感的判斷,便缺乏客觀標準,所以「動物福利」人士所言之鑿鑿的動物感情,未必是真正的動物感情,其實不過是這些人自作主張的解讀罷了。「動物權利」的實質,其實是人類自身免於因看到動物受傷害而感到恐懼的權利,本質仍然是一種人權。動物保護主義人士對於他人的攻擊,表面上看是在捍衛「動物權利」,實際上是在捍衛他們這些多愁善感人士自己的人權。
  • 動物的權利和福利
    動物權利和福利的探討之「活熊取膽」和滅殺果子狸及人如何吃肉、用何種方式食用關於動物權利問題的爭論已愈演愈烈:對「活熊取膽」的鬥爭已綿延數年;為防「非典」而滅殺果子狸的行為受到了普遍質疑;如何對待寵物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激辯的話題;什麼可吃什麼不可吃已變成為「餐桌上的戰爭」…… 學者認為,關注動物福利就是保障人類福利。
  • 食人鯧與動物福利
    同時還有不為人所注意的另一方面,國際動物福利組織對食人鯧的死法提出了要求:如不儘可能退運食人鯧,那麼對食人鯧進行安樂死,否則將呼籲各國抵制中國的水產品貿易。最後,國內各單位紛紛用漂白粉對食人鯧實施了安樂死,畢竟中國不願為這些惱人的傢伙惹上貿易糾紛。    食人鯧享受安樂死所反映出的問題其實就是動物福利問題。動物福利現在已逐步變成一種新型的貿易壁壘。
  • 動物福利:困惑背後的理性
    最近一段時間,頻繁出去開了一系列的研討會,其中有很多議題都與動物福利相關。聽到的觀點很多,但在與同行交流之後,我發現大家對如何推進動物福利都還處於困惑的階段。「你又不是動物,你怎麼知道動物到底是如何感覺?」幾次論壇和調研下來,我聽太多人提出過類似的問題。真的恨不得自己學會一門動物語言,去跟它們問個清楚。
  • 《動物福利評價通則》將出臺:推動保護動物福利
    動物福利立法尚缺目前實施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對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條款則語焉不詳。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法學系教授何悅提案建議,儘快制訂《動物保護法》。何悅表示,考慮到我國已經加入有關動物保護公約,建議儘快制定並出臺《動物保護法》,避免嚴重侵犯動物福利行為的再次發生。
  • 改善動物福利,應先有動物分類
    該宣言為每一種動物制定了不同的動物福利原則,其中,針對「依人動物」的五個原則在整個動物福利中被廣泛採取,這五個原則包括「不受饑渴」「不受困頓」「不受疼痛、傷病折磨」「不受恐懼和痛苦」「自由表達正常的習性」。
  • 拒絕動物表演,尊重「動物福利」
    保護動物的呼聲愈發強烈,只有堅定地拒絕動物表演,才能阻止更多鮮活的生命逝於鞭打之下、枯萎在牢籠之中。拒絕動物表演,快樂不應建立在痛苦之上。動物表演是指通過人為訓練,使動物做出違背其自然天性的動作和行為,以達到娛樂觀眾的目的。在動物訓練過程中,無視動物福利施虐動物的情況並不少見。
  • 討論: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
    近來,「動物福利」這個名詞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養豬人的視野中,什麼是動物福利?與動物保護者所提倡的動物權利有什麼區別呢?動物被分為農場動物、實驗動物、伴侶動物、工作動物、娛樂動物和野生動物六類,而養殖行業所提倡的動物福利則指的是農場動物福利,即豬、牛等畜禽在養殖、屠宰、運輸過程中,需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並滿足其基本的自然需求,與動物保護者所提倡的伴侶動物或野生動物福利或權利有著根本的區別。
  • 關於動物福利的幾個問題
    趙南元 清華大學教授1、什麼是「動物福利」?「動物福利」的內容有哪些?其歷史沿革怎樣?粗略的說,動物福利的概念起源於英國,後來流行於西方世界。在西方文化強勢的影響下,一些東方國家也接受了這個概念,我國的香港和臺灣地區也有動物福利立法。
  • 動物福利制度不可過分解讀
    有人認為這是文明進步的表現———畢竟人類也是動物,是高等動物,也是具有良知和道德心的動物。  這不禁使我想起數年前參與的一場有關動物福利的爭論。當時有家媒體的記者在採訪我時,認為中國人缺乏動物福利觀念,因而沒有慈悲心腸。我反駁說,在一些擁有動物福利法的國家,同樣有殺人不眨眼的惡魔。人們關心動物的福利,是因為人是會思考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