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因此,明智的將帥考慮問題,必須兼顧利與害兩個方面。在有利的情況下考慮到不利的方面,大事便可以順利進行;在困難的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方面,那麼禍患就可以消除了。
孫子在這裡主張將帥要從利害的矛盾兩個方面來分析問題,權衡得失。所謂「雜於利害,在有利的條件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況下,要善於挖掘有利因素,而考慮問題時切忌偏激和片面。」
指揮者要具有整體憂患意識,認清利害之間的關係,創造並利用利害相互轉化的關係,趨利避害,防患於未然。
1962年,蘇聯飛彈運往古巴,美國為了對付古巴,蘇聯;通過對形勢的分析認為:如果對此事不聞不問,則顯得美國軟弱,有損威信;如果出兵幹預,則風險太大,有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而如果用輿論工具或談判方式,可能時間話費太長,且成效慢。
但如果對古巴進行海上的經濟封鎖,切斷其一切貿易通路,在經濟上拖垮古巴,即可展示美國的雄風,又能避免武裝衝突,還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於是美國毅然採取經濟封鎖的策略,果然使蘇聯在5天內撤走了飛彈。這就是進行「趨利避害」選擇的結果。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與害也是相輔相成的,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因此,經營者要有「雜於利害」的思想,在不利的時候要善於分析企業的優勢,在順利的時候則要看到潛伏的危機,防範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