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在抗美援朝中的運用,第二次戰役:形之以敵敵必從之

2020-12-03 介甫相公

1950年12月4日上午10許,志願軍第39軍116師346團從舍人場方向攻入平壤,這個淪陷了47天的都城再次回到了人民的手中。39軍軍長吳信泉聞訊後下令:臨時首都平壤已被我軍解放,朝鮮的正式首都漢城我們也要解放。116師接到命令後喊出了響亮的口號:打過三八線,解放漢城!聽到這個口號,有人坐不住了。

志願軍到達平壤外圍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6日),志願軍出其不意,打了聯軍一個措手不及,共殲敵1.5萬餘人。但彭老總對這個戰果並不滿意,因為殲敵人數中,李偽軍居多,美軍的比例較少。換句話說,只打亂了他們的戰略部署,但沒有打疼他們。

於是,志願軍很快又發起了第二次戰役。如果說第一次戰役是出其不意的話,那麼第二次戰役,彭老總就充分運用了《孫子兵法》中「形之以敵,敵必從之」的軍事思想。即讓敵人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以偽裝誘敵深入。

成建制投降的美軍黑人連

志願軍通過釋放戰俘,給麥克阿瑟造成了志願軍糧草彈藥不濟,且人數也只有小股志願人員的假象。急功近利的麥克阿瑟果然中計,兵分兩路、齊頭並進向鴨綠江壓來,並狂妄地叫囂: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讓小夥子們聖誕節回家 。

最後的結果世人皆知,美軍被打得大敗。志願軍共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就有2.4萬人。美軍第7師31團被成建制殲滅,美2師、陸戰1師遭到毀滅性打擊,美25師、騎兵1師遭重創。美軍潰敗300餘公裡,被《紐約先驅論壇報》稱為「美國陸軍史上最大敗績」。

麥克阿瑟發給美國參聯會的電報中稱:「聯軍精神上疲憊不堪,身體上痛遭打擊,現在除了防禦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行動的希望。」而那些期待著聖誕節能回家的美軍士兵,不少人被裝進了裹屍袋送回了家。就在志願軍解放平壤的第二天(12月5日),英國就通過印度轉達了希望和談的建議,這是西方第一次表露出和平的願望。

也就是在同一天,在西方的授意下,印度又糾集了13個國家,提出了《和平方案》,即所謂的「13國提案」。其內容就是為了避免世界大戰,呼籲中國不要越過三八線。這也正是第二次戰役給聯軍帶來的心理壓力。

毛主席看到了這個《和平方案》後拍案而起,怒斥:美軍越過三八線時你們不作聲,現在中國還沒越過三八線,你們就跳出來幹涉。中國斷然拒絕了這個方案。13國還不死心,又將方案提交聯合國審議,企圖通過所謂的國際輿論向中國施壓。

12月28日,特派代表伍修權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到聯合國講壇回應所謂和平方案事宜。伍修權站在美國的國土上,指著美國政客的鼻子痛罵,這些人惱怒萬分,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聽下去。因為前線在吃敗仗,和談是他們提出來的。伍修權多年後回憶當時的情景:痛快極了!

伍修權在聯合國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不相信志願軍是裝備精良的美軍的對手,第一次戰役勝利後,又有很多人認為是美軍大意了,志願軍的勝利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第二次戰役勝利後,這種看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震驚、迷惑、害怕和難以置信,西方國家才真正體會到「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句話的分量!

相關焦點

  • 「溪谷歸樸」品味《孫子兵法》:修道而保法——強軍之道
    以下是「善用兵者」的例子(說的都是,如何守正,常規的兵法)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孫子兵法 作戰篇》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孫子兵法 謀攻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 "左勾拳"行動:第二次戰役西線的穿插作戰
    1990年代,美軍陸軍在海灣戰爭中實施了被人們稱為「左勾拳」的地面機動打擊行動,震驚了世界。其實早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就有了自己的「左勾拳」行動,這便是第二次戰役中打出軍威、國威的志願軍三所裡、龍源裡穿插迂迴戰鬥。
  • 孫子兵法篇:兵家睥睨縱橫之術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俗話說,好人以德,小人以敬。那敵人呢,則用之以兵法。和敵人對陣,乃是生死存亡之道,勝,則生。敗,則亡。不能夠不去對這些事情有所察覺。
  • 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由此展開
    1951年4月22日黃昏,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的炮聲驟然響起。幾十萬志願軍將士在整個戰線開始了排山倒海的反擊。第五次戰役開始後,志願軍第19兵團第63軍部隊迅速掃清臨津江西岸之敵,僅用一個小時就突破了臨津江,並一舉全殲號稱英軍王牌部隊的格羅斯特營及其配屬部隊。
  •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穿插迂迴戰術,是怎樣的一種戰術
    古老的《孫子兵法》中就有「兵者詭道」、「以正合,以奇勝」這樣的戰略思想。反覆強調避實擊虛、以眾擊寡的必要性。 《虛實篇》: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 《孫子兵法》九句精髓,句句經典入骨,一生必讀
    《孫子兵法》九句精髓,句句經典入骨,一生必讀一、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最善於用兵者在於以智謀取得全局勝利而非以戰爭取勝,戰爭是不得已為之的最下策。可以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孫子兵法》中的最理想的戰略追求;在現在軍事教科書中,「不戰而屈人之兵」也被奉為上策。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始計篇》。察:考察,研究。
  • 《孫子兵法》:職場就是「戰場」,讀懂這8句話,讓下屬心服口服
    自古常說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由此可見「兵」的厲害之處。提到兵,一本書是繞不過去的。《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很多人會問,20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在現代還有用嗎?《孫子兵法》是西點軍校的必讀書目,每個美軍指揮官都必須人手一本的軍事聖經。《孫子兵法》是對春秋時期蜂擁而起的諸侯戰爭的總結之大成者。在記錄春秋的部分裡,短短242年的歷史中就發生了483次戰役,更不用說整個春秋時期了。
  • 為了和平——電影中的那些抗美援朝經典戰役
    戰至12月1日拂曉,各部先後突破敵前沿,與敵展開逐壕逐屋的爭奪,打得美軍潰不成軍。「北極熊團」團長麥克萊恩上校被擊斃,代理團長費斯中校在下達了分散突圍的命令後,也被手榴彈炸死,「北極熊團」崩潰。該團藍色的團旗被志願軍班長張積慶繳獲,後來成了北京軍事博物館的展品。「北極熊團」整團覆滅,美軍王牌團番號從此消失。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成建制地全殲美軍一個團的光輝戰例。
  • 抗美援朝:彭老總帶走林帥麾下三隻虎,這三隻虎分別指的是誰?
    後來都知道,在抗美援朝中,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大膽穿插,搶佔三所裡、龍源裡,阻敵南逃北援之敵,為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做出重要貢獻,因此被彭老總譽為萬歲軍,然後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戰鬥中梁興初均用出色的表現。
  • 熟讀《孫子兵法》的精英律師,真的好可怕!
    軍師和你一起來扒一扒在這場百億遺產爭奪案中,《精英律師》都展現了哪些智慧和謀略?01不打無準備之仗《孫子兵法·計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1938年5月,毛主席在抗大做《論持久戰》演講: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
  • 鷹中萬人敵,敢單挑整個蜂群,它們用實力詮釋別樣的天空之王
    至於金雕鹰鵰之流,角雕白頭海雕之輩,更是喙堅爪利,各霸一方。然諸鷹雖勇,大抵是一人敵,逞匹夫之勇。唯我鳳頭蜂鷹,有霸王心性,學「萬人敵」之術。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能有幸一睹鳳頭蜂鷹橫刀立馬於萬蜂叢中的颯爽英姿。
  • 法國人稱將士讀《孫子兵法》有助於國力強盛
    《孫子兵法》的西傳資料也跟其他經典西傳一樣,頗零散,據湘版漢英《孫子兵法》的校注者張和聲介紹,格裡菲斯所撰之「西方語言中的《孫子》」比較全面,據此我們大致可以理清其西行脈絡。《孫子兵法》最早傳入西方是在1772年,譯者是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阿米歐神父,迻譯中國兵書是他除傳教之外所從事的主要工作,並且這還是在法王路易十五的國務大臣伯林的授意下進行的。
  •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鹹鏡南道美軍戰鬥中,楊根思帶1個排兵力扼守小高嶺高地,擊退美軍8次集團衝鋒。最後,子彈打光了,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楊根思命令傷員撤下陣地,自己則點燃炸藥包,縱身撲向敵人,與敵同歸於盡。楊根思和戰士們的壯烈犧牲,為志願軍主力追殲美軍贏得了時間;楊根思連的連魂,為人民軍隊增添了凌雲壯志之氣。
  • 孫子兵法九變篇-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因此,明智的將帥考慮問題,必須兼顧利與害兩個方面。在有利的情況下考慮到不利的方面,大事便可以順利進行;在困難的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方面,那麼禍患就可以消除了。
  • 牧野之戰中的孫子兵法·計篇——五事七計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此乃五事者,將不聞則勝負不測。又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此乃七計也,觀此則勝負可見也。商朝末期,紂王荒淫無道,殘忍暴虐。
  • 紀念建軍75周年徵文:抗美援朝的啟示
    西方軍事史家稱公元前5世紀的馬拉松之戰是"歐洲出生時的啼聲"。那次戰爭古希臘人第一次戰勝波斯人,不僅對自己的命運產生了信心,而且西方文化也由此產生。那麼發生在20世紀中葉的抗美援朝戰爭,可以說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聲吶喊,它所激發的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巨大動力。
  • 理解孫子兵法這八句話,悟透人生,從容面對人生波瀾!
    你認為孫子兵法只是兵家才能用到的嗎?如果你這麼理解,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部書不僅僅在行軍打仗中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其實他給我們的人生也是有非常大的幫助和啟迪的。裡面有很多的東西,還可以靈活的運用在我們的為人處事當中,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繫交叉而成的,很多典籍之中的道理在不同的方面都有相通之處,所以說今天我們就研究一下孫子兵法的做人大智慧,讓我們深刻透徹的去了解一下,來幫助我們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從容面對人生的波瀾。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 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 鄧小平稱如瘦狗屙硬屎
    65年前勝利結束的淮海戰役,我軍能用「小米加步槍」打敗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取得60萬完勝80萬的世界戰爭奇蹟,最終實現中央軍委在淮海地區殲滅國民黨軍劉峙集團的戰略決心,正是與英勇頑強、敢打必勝、不畏犧牲、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分不開的。  而在戰役的第二階段,中原野戰軍圍殲黃維兵團更是實實在在地啃了一把「硬骨頭」。
  • 粟裕「兵法」:制敵如鷹抓兔
    士兵每天都要自動將步槍擦上七八次,機槍手自己買來生髮油,防止機槍在給敵軍「點名」時意外卡殼。 1939年1月18日晨,粟裕率二支隊第三團離開根據地,冒著寒風冷雨,對官陡門進行長途奔襲。 一個早上走了50裡路,到達第一個預定地點時,粟裕傳令下午哪兒也不去,就地住宿,並且除少數工作人員外,一律不得外出。
  • 立國之戰!致敬抗美援朝老兵丨溫克弟:被汽油彈燒傷,他冒死救回作戰...
    在江蘇省軍區南京第十四幹休所裡,98歲的溫克弟的雙手、臉上時常有痛癢感,這是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中留下的重傷。70年前,敵軍的炮彈轟炸到他所在的指揮所,為了拿回地圖,他被汽油彈燒傷。「以前好多次戰鬥都挺過來了,這場抗美援朝戰爭最慘烈。」溫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