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4日上午10許,志願軍第39軍116師346團從舍人場方向攻入平壤,這個淪陷了47天的都城再次回到了人民的手中。39軍軍長吳信泉聞訊後下令:臨時首都平壤已被我軍解放,朝鮮的正式首都漢城我們也要解放。116師接到命令後喊出了響亮的口號:打過三八線,解放漢城!聽到這個口號,有人坐不住了。
志願軍到達平壤外圍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1950年10月25日-11月6日),志願軍出其不意,打了聯軍一個措手不及,共殲敵1.5萬餘人。但彭老總對這個戰果並不滿意,因為殲敵人數中,李偽軍居多,美軍的比例較少。換句話說,只打亂了他們的戰略部署,但沒有打疼他們。
於是,志願軍很快又發起了第二次戰役。如果說第一次戰役是出其不意的話,那麼第二次戰役,彭老總就充分運用了《孫子兵法》中「形之以敵,敵必從之」的軍事思想。即讓敵人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以偽裝誘敵深入。
成建制投降的美軍黑人連
志願軍通過釋放戰俘,給麥克阿瑟造成了志願軍糧草彈藥不濟,且人數也只有小股志願人員的假象。急功近利的麥克阿瑟果然中計,兵分兩路、齊頭並進向鴨綠江壓來,並狂妄地叫囂:聖誕節前結束戰爭,讓小夥子們聖誕節回家 。
最後的結果世人皆知,美軍被打得大敗。志願軍共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就有2.4萬人。美軍第7師31團被成建制殲滅,美2師、陸戰1師遭到毀滅性打擊,美25師、騎兵1師遭重創。美軍潰敗300餘公裡,被《紐約先驅論壇報》稱為「美國陸軍史上最大敗績」。
麥克阿瑟發給美國參聯會的電報中稱:「聯軍精神上疲憊不堪,身體上痛遭打擊,現在除了防禦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行動的希望。」而那些期待著聖誕節能回家的美軍士兵,不少人被裝進了裹屍袋送回了家。就在志願軍解放平壤的第二天(12月5日),英國就通過印度轉達了希望和談的建議,這是西方第一次表露出和平的願望。
也就是在同一天,在西方的授意下,印度又糾集了13個國家,提出了《和平方案》,即所謂的「13國提案」。其內容就是為了避免世界大戰,呼籲中國不要越過三八線。這也正是第二次戰役給聯軍帶來的心理壓力。
毛主席看到了這個《和平方案》後拍案而起,怒斥:美軍越過三八線時你們不作聲,現在中國還沒越過三八線,你們就跳出來幹涉。中國斷然拒絕了這個方案。13國還不死心,又將方案提交聯合國審議,企圖通過所謂的國際輿論向中國施壓。
12月28日,特派代表伍修權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到聯合國講壇回應所謂和平方案事宜。伍修權站在美國的國土上,指著美國政客的鼻子痛罵,這些人惱怒萬分,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聽下去。因為前線在吃敗仗,和談是他們提出來的。伍修權多年後回憶當時的情景:痛快極了!
伍修權在聯合國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不相信志願軍是裝備精良的美軍的對手,第一次戰役勝利後,又有很多人認為是美軍大意了,志願軍的勝利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第二次戰役勝利後,這種看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震驚、迷惑、害怕和難以置信,西方國家才真正體會到「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句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