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時間有沒有到崗,是否在指定工作區域,都可以通過手機定位一覽無餘。昨天,有市民報料稱,錫城一家銷售公司對員工手機進行了監控,可隨時知道員工所在的位置。據了解,已有部分企業採用這類做法,這究竟是先進的管理方式,還是對員工的不信任,引發了市民不小的爭議。
員工:抱怨被定位,感覺很彆扭
據戈先生反映,這幾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吃飯,好幾個人都唉聲嘆氣,稱公司有了新舉措,只要通過手機定位就能清清楚楚看到每個人的行蹤軌跡。據了解,戈先生的幾個朋友都是廣瑞路上一家酒類銷售公司的員工,公司為員工支付部分手機話費。戈先生表示,這些朋友儘管心裡不太樂意,但每個人都在公司相關協議上簽了字,表示接受這種做法。記者試圖採訪其中的一些員工,但他們大多以「飯碗要緊」為由拒絕了。戈先生猜測,銷售公司的員工大多不坐班,因此老總通過手機定位來了解員工是否在外面跑業務,也能防止跑到別人的銷售區域,避免互相為業績打架。
無獨有偶。曾在錫城一家建築工地工作的小劉表示,他們那裡也對項目經理、施工員等進行了手機定位,據說是為防止這些人亂跑。老闆每個月都會打話費到手機卡上,但不許他們關機。定位之前,相關成員也要籤訂所謂的同意協議,他們都戲稱為「賣身契」。
公司:針對偷懶的、不好好幹的員工
昨天,記者找到這家銷售公司的闞姓負責人。對方表示,在快銷行業中很多公司都這樣做。他並不覺得對員工有什麼不好,認為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他還解釋稱,定位的做法並不是針對正常員工,而是針對偷懶的、不好好幹的員工。
據電信行業一位人士介紹,單位確實可以辦理這種業務,目前一些快遞行業也會選擇對員工進行手機定位。有些單位會直接下發已設置好定位的手機給員工使用。不過,這位人士建議,最好能徵得員工同意,防止往後發生糾紛。對於公司來說,想知道員工是否處於工作狀態,只要打開專門的網站,通過授權,就可清晰地看到每一位被定位員工的行蹤軌跡,也可列印下來給員工看,獎懲就有了依據。據了解,一般公司都會承諾,這種手機定位僅針對工作時間。
聲音:有人勉強接受,有人認為侵犯隱私
在隨機採訪的7位市民中,只有2位市民勉強表示如果是上班時間尚可接受;
5位市民均表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一位同樣做酒類銷售的師傅表示,他們那裡就沒有這樣的規定。在他看來,銷售人員收入和業績掛鈎,沒必要做這麼「監視」 的行為。沈小姐表示,如果單位對她進行手機定位,就會感覺個人隱私受到了侵犯,即使是上班時間,這麼做也是單位對員工的不信任。劉小姐表示,上班時間也有 要開小差的時候,在工作做好的前提下,偶爾開小差應該人性化地被許可。即使不開小差,她也不希望被監控。
周先生則認為,手機是非常私人的東西,如果被定位,那麼能看到定位情況的相關人員將這些信息派哪些用途就不得而知了。比方說中午吃飯時間,如果去做些私事不想讓人知道,這樣的定位就不合適。顧小姐則開玩笑說,出這主意的人是笨蛋,這樣能追蹤到員工嗎?如果要不讓單位知道行蹤,原手機呼叫轉移,重新備一個手機不就行了。
說法:法律上沒有禁止,但對員工心理有影響
對於手機定位員工的做法,法舟律師事務所律師夏銀忠表示,這種定位在工作時間內尚可理解,因為法律上沒有明令禁止,即常說的法無禁止即許可。但如果這種監控擴大到員工的業餘時間,或未經員工同意,肯定侵犯了員工權利。對於一些企業以此作為上崗條件的做法,他認為,在沒有建立勞動關係時,手機定位作為一種入職條件,被預先告知,員工如果不願意可轉投其他單位,無可厚非。但在和員工建立勞動關係後,中途提出這種手機定位要求,單位不能因員工不願意而解聘對方。他認為,這種行為有點像在辦公室裝探頭,從法律上看,很難說其觸犯法律,更多的是在公序良俗上需要商榷的一件事。
源沐心理諮詢中心的王靜雯表示,這種定位員工的做法會影響人內心的平和感,使員工覺得自己不被尊重。也許從企業管理角度來看實現了目標,但從員工來說內心肯定會覺得不舒服。而從另一種角度來說,中國歷來崇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種做法讓人感覺焦慮和壓抑,無法發揮積極性與創造性。
文章來源:江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