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2021-01-11 同花順財經

新希望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公司一直堅持產業間畜禽多元化與產業內農食一體化結合的發展戰略,按照2017年中制定的「做強飼料、做大養豬、做精肉禽、做優食品、做深海外」的中長期戰略目標推進。在飼料業務上,通過專業大廠打造、布局優化調整、技採產銷四位一體運營模式升級、以服務驅動客戶結構優化,保持國內絕對龍頭地位,爭做世界一流的飼料供應鏈領導者和動物營養綜合服務商,在2022年突破2,500萬噸銷量;在白羽肉禽業務上,通過升級養殖基地、提高生產效率、創新營銷模式、嚴抓食品安全,來重塑一體化模式,成為中國市場上總體規模領先、盈利穩健良好的中高端禽肉第一供應商,在2022年衝擊10億隻屠宰量;在養豬業務上,通過在優勢區域布局聚落化養豬,打造一體化種養結合的現代化豬產業公司,採用合作育肥與自養育肥並重的養殖模式,以安全生產和成本優化為導向,在國內力爭出欄量前三,在2022年衝擊2,500萬頭生豬出欄;在食品業務上,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優勢,通過爆品研發、渠道優化、生產提效、併購擴張等方式,成為中國領先的餐飲畜禽蛋白標準化食材服務商和消費升級需求首選的肉蛋白食品企業;在海外業務上,聚焦核心區域做深、做透,並延伸產業鏈,做中國農牧食品企業國際化的標杆和排頭兵。

2018年國內農牧業經營環境呈現出禽好豬差、整體下行、宏觀趨緊的嚴峻形勢。在禽產業上,因去年H7N9流感、環保嚴管等多重因素引發的產能下降,使得禽價走高,行業從年中開始轉入景氣上行期。在豬產業上,豬價從年初開始持續下跌,5月份跌出了近八年來的最低價,導致全行業大面積虧損,下半年非洲豬瘟的大面積爆發又如雪上加霜,但在給全行業造成巨大損失的同時,也大大加快了下行期的產能去化。在飼料產業上,長時間豬價下行與非洲豬瘟導致的全行業減產,使豬料需求明顯減弱,上年度的禽產業低谷使禽料需求總體處於低位,到下半年才開始逐漸恢復增長,給行業增長造成了不利影響。

在宏觀環境上,因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進口大宗農產品成本上升,資金面的持續收緊又使得企業、農戶的融資成本上升,給行業盈利帶來了巨大壓力。面對嚴峻形勢,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繼續推動深化改革,在政策方面給予農牧行業大力支持,2018年初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在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上提出了更加具體的指導意見,強調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給本行業的長期發展帶來了機遇。公司的畜禽多元化業務組合與農牧食品一體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公司減輕了風險,使公司保持穩定經營。

為了支撐多元化業務組合與一體化商業模式的順暢運行,進一步提升專業化經營能力,公司在2018年底進行了組織架構優化調整,改變了自2011年重組上市以來,為了保證平穩過渡而採用的區域主導型架構,轉變為業務主導型架構,組建了飼料BU、禽產業BU、豬產業委員會、食品事業群、海外特區五大戰略業務單元。此外,公司大股東於7月中旬啟動股份增持,公司也於12月中旬啟動股份回購,以切實行動響應國家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政策導向,有效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在做好日常經營的同時,也致力於把公司打造成投資者友好型公司,為股東提升投資價值。

公司2018年主營業務經營情況:

(一)飼料生產:技採產銷持續打強,銷量毛利歷史新高

飼料的生產經營目前仍是公司業務的主要支柱。公司近年來堅持從產品力、採購力、製造力、服務力等多個方面提升競爭力,促進飼料業務增長。

1、打強產品力:銷量創歷史新高,結構持續優化。公司加強產品迭代升級開發,飼料銷量無論總體還是各主要類別的增長都明顯高於行業優秀企業(行業協會在全國重點跟蹤的180家飼料企業,以下簡稱「重點180」)的平均水平。產品結構也進一步優化,高毛利的水產料增幅領先於豬禽料增幅,佔比進一步提升。一批新產品都取得了大幅增長,公司在全國首推的生物環保飼料銷量已累計突破100萬噸,全年銷量同比增長96%,小龍蝦料等特種水產料和功能性水產料銷量同比增長超過了80%。

2、打強採購力:擴基地深合作,強協同聯金融。為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複雜採購形勢,公司首先積極地在國內多地開發原料直採基地,近距離對接更上遊的供應商,及時掌握一線原料信息;第二,繼續加強與大型供應商的戰略合作,截至2018年底,公司已與30多家大型企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並展開深入合作;第三,建立原料採購協同作戰機制,進一步加強公司內部業務區域之間、技術與採購之間的協同,對行情劇烈變化做出更好的響應。第四,逐步地探索供應鏈金融的運用,通過發票融資、訂單融資等多種形式,增加融資收益,降低採購中的財務費用。

3、打強制造力:運營提升效率,投資優化產能。公司一方面持續推動各種精益生產改善行動,使得全年飼料生產的噸費用同比下降4%;另一方面在國內外多家下屬公司投資改造升級生產設施,打造專業大廠,年銷量12萬噸以上的工廠增長了11家達到39家,加強水產料、膨化料等專業生產線建設,新增水產料專業線16條,進一步優化飼料產能,適應市場新需求。

4、打強服務力:體驗培訓並舉,鞏固養殖基地。公司在2018年設立了飼料營銷學院,對營銷人員組織培訓。在四川、重慶、湖北等地的飼料分子公司中試點設立體驗中心,通過形式多樣的展示與交互活動加強客戶感知與認同。同時,公司還

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約770場培訓活動,培訓了超過21,500名農戶,在幫助他們提升養殖技能的同時,也有效地拉動了公司的飼料銷售。在下遊養殖基地的帶動下,公司各口徑合計的直供料與內部料達到596萬噸,同比增長約28%,在總銷量中的佔比也從去年年底的28%上升到今年年底的35%。

報告期內,公司共銷售各類飼料產品1,704萬噸,同比增加132萬噸,增幅為8.37%(重點180同比下降約2%):產品結構也進一步優化,豬料銷量達440萬噸,同比增加約8%(重點180同比下降約6%);禽料銷量為1,089萬噸,同比增長10%(重點180同比增長約2%);水產料銷量近106萬噸,同比增長約23%(重點180同比增長約1%)。實現營業收入3,941,916.40萬元,同比增加385,151.81萬元,飼料整體毛利率水平也得到同步提升,實現毛利潤300,202.21萬元,創公司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同比增加36,016.80萬元,增幅為13.63%。

(二)白羽肉禽業務:科技育種重大突破,產銷聯動盈利新高

白羽肉禽業務是公司發展的重要基礎,公司對本業務的發展戰略是保持總體規模穩步增長,重點推動從過去「種禽+傳統合同養殖+屠宰」的鬆散合作模式轉型為「種禽+商品代自養/委託代養+屠宰」的一體化貫通模式。由於上年度H7N9流感、環保嚴管等多重因素引發產能下降,今年以來,禽產業在經歷上半年的恢復期之後,從年中開始轉入景氣上行期,公司也在育種、商品養殖、屠宰、銷售多個環節協同發力,在好行情下充分獲利。

1、科技育種突破,培養核心優勢。公司與中國農科院聯合培育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中新瘦肉型北京鴨」已於2018年底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該品種具有瘦肉率高、屠宰出成率高、飼養效率高、生長速度快、商品代效益好、產業鏈價值大等多方面優勢,綜合性能全面超過了「英系北京鴨-櫻桃谷鴨」。新品種已在公司現有業務內全面推廣,並將於2019年正式上市,今後將會大大增強公司白羽肉鴨業務的競爭力。

2、自建代養並舉,加強基地掌控。公司在禽養殖基地發展上,繼續堅持一手抓自養基地建設,一手抓委託代養轉型。公司把早年外租出去的一批商品雞場收回統一管理,同時在山東、山西等地新建了一批商品雞場,全年新增年出欄規模超2500萬隻的肉雞養殖產能,既通過自養確保效率與質量,也利用這些自養場作為後備養雞場長培訓基地,為公司商品雞養殖的後續發展輸出人才。同時,公司依託自主研發的肉鴨多層網養技術,在今年面向合作養殖戶完成了近480萬隻存欄規模的肉鴨棚舍升級,幫助農戶提升了養殖效率,加強了農戶與公司緊密合作的意願,有力地推動了委託代養轉型。

3、加強產銷聯動,改善成本效率。在禽產業處於景氣階段時,商品養殖環節相對於下遊屠宰環節的議價能力相對上升,給公司的養殖合同投放增加了挑戰。公司在2018年逐步建立起禽產業產銷聯動經營方式。養殖服務公司、屠宰廠、禽肉銷售單元緊密協同,根據下遊禽肉市場與上遊種禽、商品禽市場的量價形勢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在原料端加強精準投放、調控成本;在屠宰端加強柔性生產、質量優化;在銷售端加強庫存管理、節拍銷售。禽肉存貨月周轉天數同比縮短了44%,有效緩解了養殖成本上升的壓力。

4、產品渠道優化,提升銷售溢價。在產品結構方面,由於上年度環保嚴管造成全行業白羽肉禽供給減少,使得禽肉整體的產銷量有所下降。但公司仍然通過加強近距離客戶開發,結合快產快銷策略,使禽肉鮮品銷量同比增長4%,鮮品銷量在禽肉總銷量中的佔比達到21%,同比提高了1個百分點。在渠道結構方面,繼續加強傳統批市渠道之外的新興渠道的開發力度,公司在京東618、雙11等活動中獲得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禽肉品牌前三位。公司在今年還成為了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指定禽肉供應商,為峰會供應了100%的鴨肉產品和70%的雞肉產品,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禽肉產品的美譽度與影響力。

報告期內,公司共銷售雞苗、鴨苗45,719萬隻,同比下降14,937萬隻,降幅24.63%;銷售自養商品雞、委託代養商品雞鴨26,062萬隻,同比增加5,819萬隻,增幅28.75%;銷售雞肉、鴨肉產品179.13萬噸,同比下降10.68萬噸,降幅5.63%;實現營業收入1,864,677.51萬元,同比增加161,108.50萬元,增幅為9.46%;實現毛利潤159,222.81萬元,創近7年以來的歷史新高,同比增加54,113.54萬元,增幅為51.48%。

(三)豬養殖業務:低價倒逼極致效率,非瘟不改堅定擴張

豬養殖是公司戰略轉型的重大舉措。公司自2016年起開始加大對養豬業務的投入,在近兩年來面對豬價下行、非洲豬瘟的不利環境下,仍然堅定不移地按照戰略規划進行投資發展,同時持續提升已有產能的生產效率,使養豬業務在中長期將成為公司的新的增長極。

1、高效生產降成本,精準銷售獲優價。今年上半年豬價急劇下跌,飼料原料成本上升,加上年初的流行性腹瀉疫情、下半年的非洲豬瘟,給全行業帶來極大影響。面對這種局面,公司全面貫徹執行《降本增效21條》與《千母/千仔成本耗用分析》等管理方法與工具,持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公司還藉助自主開發的信息化系統加強養豬管理,用於自營豬場管理的「慧養豬」系統已覆蓋67個豬場,用於合作放養戶管理的「雲端放養系統」已覆蓋約2300戶放養戶。公司全年平均PSY保持在24,全公司出欄肥豬完全成本為12.40元/kg,其中「自產仔豬+農戶合作育肥」模式的完全成本已降到12.12元/kg。同時,公司針對行情變化制定精準銷售計劃,在公司內部推廣三批次售豬法,並加強與包括公司旗下千喜鶴在內的內外部大型屠宰廠的直接對接,力爭在整體低位的豬價中仍能獲取相對市場水平更有優勢的售價,從而減少整體虧損水平。

2、飼料養殖聯動,積極防控非瘟。非洲豬瘟的爆發與防控,是今年下半年全國生豬相關產業關注的焦點。公司第一時間成立防控專項工作小組,制定全方位全體系的防控措施,全面包含了現有的自營豬場與農戶合作育肥場、新建豬場、豬料生產單元、內部動保實驗室等多個環節的防控措施,從動物營養的源頭就開始做好防控。同時積極參加行業交流,與同行企業共同探索更有效的防控方法。通過內外部共同努力,目前公司自身的非洲豬瘟防控形勢已經基本穩定。

3、創新工程模式,提升建設效率。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公司已有大批養豬投資項目完成前期手續辦理,轉入建設施工階段。為了提高豬場建設效率,公司在今年初新設了青島新航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組建專業化工程建設團隊,承攬企業內外部豬場建設EPC項目,在降低項目建設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工程建設效率。公司對養豬投資項目提出「兩個180天」的挑戰目標,在2018年實現了8個項目中180天內完成手續辦理,4個項目中180天內完成工程建設。

4、投資穩健推進,土地人財充裕。公司在2018年末已投入運營項目產能約400萬頭,新竣工項目產能達120萬頭,在建項目產能達440萬頭,另有已完成土地籤約或儲備的項目產能超1,800萬頭,合計已超過2,700萬頭產能。在人才儲備上,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了約1000萬頭生產規模的人才儲備,通過後續培訓已可滿足2019年度養殖生產的需求。在資金儲備上,公司擁有全球範圍內多家金融機構合計超過49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目前用信比例約為25%。儘管今年國內資金形勢日趨收緊,但公司全年平均融資成本仍然控制在3.99%以下,在行業內擁有絕對競爭力。儘管非洲豬瘟引發的跨省種豬調運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新竣工豬場的順利投產,但在種豬跨省調運限制解除之後,憑藉強大的土地、人才、資金儲備,公司會很快重啟高速的發展節奏。

報告期內,公司共銷售種豬、仔豬、肥豬255.37萬頭,同比增加83.45萬頭,增幅為48.54%;實現營業收入322,493.50萬元,同比增加70,258.58萬元,增幅為27.85%;實現毛利潤52,344.99萬元,同比減少15,422.47萬元,降幅為22.76%。(公司從2018年年報開始,調整了生豬銷售數據的統計口徑,剔除掉仔豬與種豬內銷的影響,所以相應的同比變化數據與2017年年報不可比,但將與後續發布的定期報告的統計口徑保持一致。)

(四)食品業務:產品渠道持續優化,營銷創新穩健投資

食品業務是公司長期轉型發展的方向。公司在2018年底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將禽屠宰劃歸白羽肉禽業務,以使其加強與上遊養殖環節的產銷聯動,調整後的食品業務只包含豬屠宰、肉製品深加工、中央廚房等細分領域。一方面,公司繼續關注產品結構和渠道結構上的持續優化。另一方面,由於公司這部分業務相比禽屠宰的產能規模仍較小,公司也繼續保持對這一領域的投資,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1、鮮品分割各有進步,熟食預製新品層出。在豬屠宰方面,公司不斷推進「提鮮銷」「精分割」「生轉調」的發展戰略,豬肉鮮品銷量同比增長16%,佔豬肉總銷量比例達到44%,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豬肉精分割產品銷量也同比增長35%。在熟食製品方面,公司一方面通過升級包裝、豐富口味等手段,增強美好自熱火鍋、美好禮盒等老品吸引力;一方面創新研發,打造美好小烤腸、美好素肉棒、科赫午餐肉腸、六和蒸餃系列等明星新產品。在預製菜方面,公司在原有燜面、麵點、粥類等拳頭產品基礎上,不斷開發出口味多樣且易於標準化的新產品。

2、開拓四大渠道,突破關鍵客戶。在餐飲渠道,公司整合上遊數十家內外部工廠,在下遊直達5000家餐飲門店,新開發了美的新廚科技、叮叮鮮食等客戶,並獲得海底撈年度最佳供應商稱號;在商超渠道,目前已入駐沃爾瑪、大潤發、永輝、家樂福、物美、麥德龍等全國性重點商超客戶,累計覆蓋2000多家門店,蒸餃產品進入北京地區伊藤洋華堂、華聯綜超、京東7fresh,銷量獲類目第一;在新零售渠道,開拓新零售類客戶47個,單月銷售額破1000萬;在電商渠道方面,深耕京東平臺,在618、雙11等活動中取得銷售額同比10倍增長,單月銷售額突破400萬,並新開發了美團快驢、鮮易網等客戶。

3、玩轉事件傳播、創新社群營銷。公司通過策劃打造「尋廚探味」系列活動、強化迪士尼合作、參加餐飲論壇與峰會宣講等方式,實現線上、線下聚焦媒體傳播,打造食品健康形象。通過抖音、微信、小紅書等新型社交工具創新社群營銷,吸引關注聚集客群,導流電商促進轉化,在2018年依託美好自熱火鍋、美好小烤腸等產品打造了「有故事的小火鍋」、「饞不是罪,吃貨萬歲」等主題推廣活動,在社交媒體上實現上億次曝光量。

4、保持穩定投資,持續升級產能。公司今年對山東、河北等地多個食品產業項目進行增資擴建,項目類型覆蓋禽肉深加工、豬肉深加工、禽副產品加工等。為了加快鴨血等禽副產品的產品升級和客戶開發,公司在上半年還新設了青島菲達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鮮鴨血運營項目。在非洲豬瘟爆發之後,隨著國家政策逐步轉向區域化防控、區域內供需平衡,公司也迅速行動,結合豬養殖業務的布局,尋找在豬屠宰業務上合作與併購機會。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豬肉產品27.83萬噸,同比增加1.31萬噸,增幅為4.94%;銷售各類深加工肉製品和預製菜14.97萬噸,同比下降1.23萬噸,降幅為7.59%,下降原因主要是禽肉原料上漲導致深加工業務成本升高、產量有所削減;共實現營業收入543,489.87萬元,同比減少34,538.50萬元,降幅為5.98%;實現毛利潤70,216.71萬元,同比增加15,817.48萬元,增幅29.08%。

通過上述努力,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經營良好,共實現營業收入6,906, 322.53萬元,同比增長649, 637.67萬元,增幅為10.38%。公司共實現毛利潤602,989.65萬元,同比增長93,125.06萬元,增幅為18.26%,毛利率8.73%,同比提升0.58個百分點。全年經營性現金流達333,698.68萬元,同比增加62,479.51萬元,增長23.04%。

然而,由於近兩年農牧行業行情劇烈震蕩、環保嚴管,疊加2018年以來的資金面收緊及貿易摩擦等宏觀不利影響,給公司常規經營活動之外造成損失,主要表現是2017年開始的禽養殖大幅虧損、2018年開始的豬養殖大幅虧損、環保嚴管引發的禁養、限養,使得大批養殖戶陷入經營困難或退出養殖,同時資金面收緊又使養殖戶在2018年開始難以繼續融資維持經營,造成貸款逾期並難以償還,導致公司其它應收款-代墊款壞帳準備增加。此外,由於2017年持續至今的環保嚴管,使部分下屬公司通過硬體改造無法經濟地達到環保要求,或因已處于禁養區域而不再具有市場基礎,再加上部分下屬公司生產效率低下,還有部分合資公司與合資方在發展方向上存在分歧,導致此類下屬公司的關停。同時,2018年發生的貿易摩擦使得中美兩國之間的大宗農產品貿易受到影響,公司投資參股的美國藍星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受到了直接的衝擊,業績下滑。又因美國藍星的第一大股東安德森斯有限公司要約收購美國藍星全部股權,公司將持有的美國藍星部分股權以現金方式回收,並將剩餘股權置換至安德森斯,由此造成對美國藍星投資的帳面損失。

受以上三方面因素影響,在公司的合併報表中,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0,464.68萬元,同比下降57,535.37萬元,降幅為25.23%。但隨著國內環保嚴管形勢逐步趨緩、落後產能清退完成、中美貿易關係逐漸回暖,上述影響因素在2019年將大幅好轉,不再對公司產生明顯影響。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公司在飼料業務上的核心競爭力:在規模壁壘基礎上向專業化、產業化轉型,厚積薄發,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競爭的護城河更寬更深。

1、最大規模帶來強大的議價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規模是飼料企業生存的基礎,飼料工廠規模越大,才能保證單噸的生產費用越低,保證原料的採購成本下降,因此規模是飼料行業最核心競爭要素之一。公司飼料銷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三,飼料生產銷售現已覆蓋了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行業領先的產、銷量,廣泛覆蓋的市場區域,使公司有實力對接處於同等量級的國內、外糧商巨頭與大型渠道,利用其規模優勢帶來較強的議價能力。同時,全國第一、全球領先的規模地位,易於對接跨國巨頭、其他行業的領先企業、各地各級政府,展開多種形式的合作,資源整合優勢突出。

2、專業採購能力不斷優化,集中採購比例提升。從2014年開始,公司進一步梳理優化原料採購體系,在不同層級以不同形式加強集中採購,通過新的管理平臺,積極開展供應商體系梳理,與中糧、中儲糧、吉林酒業、象嶼、嘉吉、邦基、益海、大成等多家國內外優秀原料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上遊獲得穩定可靠、物美價優的原料供應。與此同時,公司2018年開始在內蒙古、遼寧等地建設玉米等飼料原料產地收儲基地,在飼料廠周邊也加大了散戶玉米的收儲力度,原料採購成本繼續下降。公司還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供應鏈融資,優化採購成本及相關財務費用;同時還加強採購體系信息化建設,一條聯通養殖戶飼料需求與供應商原料供貨計劃的供應鏈協同系統已上線,並在公司全面推廣。

3、技術沉澱疊加創新組織與產品,科研能力得到快速提升。通過多年的積累,公司現已經建立起全行業最大的飼料營養與原料資料庫,並和國內、外多家原料供應商緊密合作,及時掌握全國範圍內的飼料原料品質信息,使公司可以及時地制定最優的營養和成本組合,降低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負面影響。公司擁有的強大技術研發實力,飼料研究院擁有博士11人,碩士61人。公司擁有領先的近紅外檢測技術,建立了30種飼料原料、100餘種飼料成品的近400個預測模型。近年來,公司共獲6項國家級科技獎、8項部委省市級科技獎,擁有6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和2個院士博士後工作站。2017年,公司優化了研發體系,在總部層面組建了飼料研究院,在各個涉及飼料業務的二級單元也加強了產品開發能力的配置。2018年,飼料研究院開展研發試驗127項,已全部完成;獲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4項,外觀專利2項;參與2項行業標準制定及修訂;與科技部、科技廳等合作啟動8個研發項目,多個科研項目獲獎,其中《雞飼料質量快速評價與營養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效、生態肉雞飼料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推廣》獲青島市技術發明三等獎。

4、養殖擴張使得產品結構更加均衡。養殖規模化使得養殖環節議價能力提升,對飼料企業來說這意味著掌控養殖環節變得愈發重要。2016年,公司提出88億元生豬養殖戰略規劃,採用「公司+規模農戶」等方式大力發展養豬業務,公司近年來養殖量出現快速增長。公司飼料業務通過產業鏈延伸,增強了對養殖環節的掌控力度,飼料、養殖的協同效應提升了公司豬料銷量佔比和飼料業務的盈利能力,產品結構更加均衡,競爭力大大增強。

(二)公司在白羽肉禽業務上的核心競爭力:育種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核心技術,養殖設施升級與數據利用持續創新,依託供銷兩端議價能力快產快銷,加強市場掌控力

1、在種禽繁育方面,公司生產技術管理、成本管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方面處於國內顯著領先水平,已形成系統化的技術和管理能力,公司的種禽養殖近兩年種雞隻產健雛一直保持在115上,種鴨只產健雛一直保持在220以上,居國內領先水平。特別在種鴨選育方面,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合作培育出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中新」北京鴨,打破了國外品種壟斷的局面,彌補了國內白羽肉鴨育種行業空白。由於「中新」北京鴨緊密結合「瘦肉率高、低皮脂率、肉質好」這一主流消費需求,極大地改善了當前一些其他國外品種鴨肉「過肥、有腥味」不太適合中國人口味的難題。據試驗測試,「中新」北京鴨體型碩大豐滿,挺拔美觀,頭較大,胸部豐滿,胸骨長而直,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抗應激性強易飼養、成活率高的特點。飼養40日齡後料重比達1.9:1,胸腿肉率高達28%,且皮脂率低於22%,各項生產指標已達國際先進水平。

2、在商品代禽養殖方面,公司不斷加大養殖端投入和創新,示範能力和經濟效益增強,同時藉助禽旺平臺持續推進委託代養模式,與近3萬戶養殖戶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公司投建了國內首個規模化三層立體網養肉鴨養殖場,內部配套風機溼簾、自動料線優勢水線、環境控制系統等自動化設備,並採用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生態運營模式,追求產業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相比其他同樣棚舍條件下,養殖量能提升30%多,且建造成本更低,養殖效益大幅提高。藉助自動化環境控制系統,每棟飼養量為2.4萬隻的棚舍,只需一名飼養員便可輕鬆控制智能光照、自動水線、料線、出糞系統。

公司在禽產業上採用的「雲禽旺」系統到2018年底已覆蓋養殖戶超過1萬戶,覆蓋商品雞、鴨超過7億隻。通過這些信息服務系統積累的數據領先行業。公司依託自身的肉鴨業務及相應的數據積累,在2016年建立的白羽肉鴨常用飼料有效能值動態資料庫填補了國內、國際空白。目前,公司已在全國7個省份建成26個動保中心,並與國外供應商積極合作,利用其先進的檢測技術與公司的區域覆蓋優勢,積極收集各地養殖環境動態與疫病信息。這些數據信息不僅用於提升公司生產經營、服務各地養殖戶,還為相關行業機構和政府有關職能、專業部門提供了決策參考。

3、在禽屠宰方面,公司在全國白羽肉禽屠宰市場擁有規模第一的領先地位與較大的市場份額,在白羽肉鴨領域尤其明顯,在面向下遊市場時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在原料供應端,由於主要生產區域都集中在山東,及周邊的河南、河北、山西、遼寧等地,能夠在這些區域市場內也擁有較強的議價能力。憑藉在供銷兩端的有利地位,公司進一步推進「以消定銷、以銷定產、快產快銷」,使得產品庫存周轉率穩定在高位水平,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農產品價格周期波動對公司經營的不利影響。

此外,公司還通過新建、改造方式不斷提高屠宰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並還不斷加強標準化和流程化建設,各工廠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作業、流程標準,柔性加工能力和產品溢價能力顯著增加,進一步強化了快產快銷的能力。

(三)公司在豬養殖業務上的核心競爭力:整體規劃的聚落一體化生豬養殖模式,在一個聚落內實現了養豬流程全匹配、人才共享、環保工藝優化和產業鏈聚集,相比傳統的養殖模式生產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生態循環、銷路更好。

1、行業領先水平的豬場建設能力和先進的生產工藝,有效降低了豬場生物安全風險,保障豬群健康生產。生產工藝流程更符合整進整出原則、欄位匹配、母豬與斷奶後豬群分開生產、舍內環境自動調控和糞尿儲運合理規劃。面對養豬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飼養密度加大的趨勢,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障豬群健康;在營、在建的豬場和聚落項目均為具備現代化養殖能力的新式豬場,並響應國家環保政策配備完善的環保設施,同時為不斷發展的養豬新技術預留了土建和設備空間,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生產效率高,各項指標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在種豬生產方面,公司現已與國際最優秀的種豬公司PIC、海波爾合作,建立起雙體系種豬架構,可根據國內南、北方的市場差異選擇適宜的豬種;在育種能力方面,公司採用多角度結合的算法技術、動態核心群管理技術和全自動種豬測定技術,均為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育種技術;與美國、泰國大學的育種專家合作,不斷優化算法,提高選育強度;在育種布局方面,預計在2019年完成5個原種基地建設,選育體系會更加完善,以支持公司商品豬擴張計劃;在聚落化模式內,每個聚落均自帶核心擴繁群,保證了種豬公豬生物安全和豬苗的高效生產,2018年全年公司的窩均總產仔數、窩均成活仔豬數、窩均斷奶仔豬數都在業內領先。

3、系統成套的生產、管理技術應用,使育肥豬成本不斷降低。近年來,公司有序落實各項行業新技術應用實踐,形成了一整套生產管理技術體系.通過對所有分公司成本核算項目和方法的標準化,細化增重成本模型實現成本管理對比,迅速找出各公司的成本控制關鍵指標,成效顯著。新好「自產仔豬+農戶合作育肥」模式下的完全成本進一步下降至12.12元/公斤,同比降幅超過3%。隨著新技術的引入和應用,完全成本仍具備下降空間。目前,公司正以11元/公斤的自繁放養完全成本為目標進行進一步的成本優化,以期建立持久的成本優勢。

4、不斷創新銷售方法,全面提高銷售效率。公司自養的商品豬群100%按照有規劃的售豬方法,保證上市大豬價格最優銷售;公司研發的「豬易通」生豬交易平臺在算法和交易數據上業已成熟,已在體系內投入使用;與四川省金融聯合創辦四川省生豬交易市場,生成四川省生豬價格指數,指導生豬生產、屠宰、加工,以及生豬保險等各環節的經營;2018年公司生豬銷售均價在業內領先。

5、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建立飼料-養豬-屠宰全覆蓋非洲豬瘟防控體系。自非洲豬瘟在國內爆發,公司依託內部飼料廠、養豬場、屠宰場的產業優勢,建立了單線一對一、養殖環節全覆蓋的非洲豬瘟防控體系,嚴格落實各項具體的防控措施,體現出了巨大的行業一體化發展的優勢和價值。

(四)公司在食品業務上的核心競爭力:全產業鏈優質資源,食品安全可追溯,品牌渠道逐步升級。

1、在產品上:全產業鏈安全、精準研發、柔性生產。公司的食品業務依託公司農牧全產業鏈的優勢,能夠獲得從飼料、育種、養殖等上遊環節就開始把控的安全畜禽原料,再通過屠宰與深加工環節的安全生產,真正實現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做到食品安全保障。公司在2018年成立了食品產業研究院,組建優秀的食品研發團隊進行產品開發,強大的研發實力支持了我們在食品端研發出豐富多樣的To B和To C產品提供給客戶及消費者。公司還通過新建、改造方式不斷提高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並還不斷加強標準化和流程化建設,各工廠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和優化現有作業、流程標準,柔性加工能力和產品溢價能力顯著增加。

2、在品牌上:全新打造母子品牌優勢組合。新希望六和在農牧及食品行業中佔據頭部地位,消費升級的新時代背景下,食品板塊也在加大步伐全新布局,「新希望食品」作為母品牌,無論是在To B端「新希望六和」還是To C端「新希望食品」都有農牧全產業鏈優質資源作為依託,使得母品牌生命力更加強大。千喜鶴、六和美食、美好及嘉和一品作為子品牌也得到業界客戶合作夥伴的認同。這些都是我們紮根農牧及食品產業30年積累的品牌優勢。2018年5月,公司入圍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百強榜單,品牌價值高達631億元人民幣,位列總榜第44名,民營榜第12名,海外榜第44名。

3、在渠道上:傳統渠道優勢穩固,新興渠道增長迅速。公司已經營農牧食品全產業鏈多年,在批市、農貿、原料加工等傳統流通渠道進一步鞏固加強,在市場競爭加劇、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新渠道發展也同步升級、前移。在To B端,我們聚焦4萬億餐飲市場,組建專業銷售服務隊伍,為海底撈、真功夫、雲海餚等餐飲企業提供長期服務,並多次獲得優質供應商等榮譽。在To C端,我們在商超和電商渠道取得了良好進展。在商超,目前已入駐沃爾瑪、大潤發、永輝、家樂福、物美、麥德龍等全國性重點商超客戶,累計達2000家門店;蒸餃產品進入北京地區伊藤洋華堂、華聯綜超、京東7fresh,銷量獲類目第一。在電商,公司深耕京東平臺,在618、雙11等重點活動中實現銷售同比10倍增長,站穩品類份額前三,單月銷售額突破40萬。同時,我們積極布局新零售、新業態,與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美團B2B、碧桂園鳳凰優選、美的新廚科技等新興渠道客戶展開全面合作,不斷對產品及供應鏈進行創新、升級。依託全產業鏈優勢,我們將對渠道結構進行持續優化和升級,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做好增值服務,不斷提高產品服務溢價能力,構築競爭壁壘。

(五)公司在國外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飼料業務積累多年國外市場經驗,產業鏈延伸複製國內成熟模式,國內業務板塊提供深厚人力資源基礎。

公司是對國外市場布局時間最早、布局範圍也最廣的中國農牧企業,經過20年的國外市場耕耘,我們迄今已在亞洲、非洲等地的17個國家設立了56家企業,在農業部2018年「一帶一路」百強企業榜單中名列前茅。在中國農牧企業中,國外市場一直是新希望的傳統優勢,未來公司還將繼續努力深化、擴大我們在海外的領先優勢。具體業務上,飼料業務仍然是國外市場的絕對主力,隨著東南亞市場的競爭逐漸加劇,公司通過全面落實精準經營方案來提質增效、提升競爭力以穩固和增強存量的飼料業務;同時公司也大力挺進海外的畜禽養殖端,在豬、禽產業鏈上追加新投資、注入新技術和團隊,與上遊的飼料業務形成協同效應。未來不久,公司將在多個國別市場形成全產業鏈的全新競爭格局,進一步領先中資農牧企業的海外耕耘。

此外,公司還將充分利用我們在亞非20多個國家的既有布局和中國國內業務的多年深耕,以及在國內各個業務板塊所提供的深厚的人力資源基礎,同時鑄造一支能整合全球商品和服務資源的專業貿易職能團隊,進一步做好以全球資源供應和服務全球業務的目標,持續強化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持性產業,國家對農業經濟的發展高度重視,隨著近年來各種經濟形勢、環境資源、技術條件的發展變化,農業的發展也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2018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確定,要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著力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公司所處的農牧食品行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期,挑戰與機遇並存。

1、飼料。下遊規模化養殖進一步發展帶來增量需求。工業飼料,特別是其中佔比最大的配合料的發展,跟下遊規模化養殖的發展息息相關。目前國內禽產業的規模化養殖已較為成熟,但豬產業的規模化養殖還有很大空間。自2015年下半年開始,由大型企業引領的規模化養豬投資拉開大幕,規模化養殖相比傳統小散戶養殖,對工業化飼料的需求更大,對於飼料企業而言也更易實現不經過經銷商的直供對接,因此將給上遊飼料增長帶來新的機遇。但從更長的趨勢看,飼料行業還是處於需求低速增長期。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帶來存量整合機會。近年來,小型飼料企業退出的趨勢非常明顯,集團化的大型飼料企業特別是上市飼料公司,在資金、技術、人才、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優勢明顯,市場份額進一步集中。飼料企業整合加速,給予了優秀企業併購機會,區域市場上的飼料寡頭企業逐漸形成。

儘管飼料行業高速發展階段已經過去,整體進入成熟階段,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仍然存在著漸進性創新的機會,繼續推動著產品技術與生產工藝的升級。例如在產品上,以微生物發酵技術為核心的生物環保型飼料的發展,在水產料上由沉性顆粒料向浮性膨化料的升級,在各個品類上都存在的根據飼餵階段越來越細分的料種。在生產上,由於物流變得更加高效便利,能夠支撐更大範圍的運輸,也使得更大產能的單廠越來越多,通過更集中的規模化生產提升效率,同時也通過專業化車間或專業化生產線提升品質。

除了在產品上不斷創新、在生產上不斷提升效率,飼料行業還紛紛謀求商業模式上的轉型升級。較為典型的轉型方向有兩種,一種是沿著產業鏈的延伸,包括向上遊的原料環節延伸,更常見的則是向下遊的養殖環節、甚至食品深加工環節延伸;另一種則是在提供飼料產品的基礎上,為農戶提供多種形式的增值服務,例如技術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以更多方式幫助農戶提高效率,增加收益。兩種轉型方向都有著共同的訴求,即掌控下遊的養殖與消費需求,從而確保上遊飼料產能得以充分利用。而這背後的原因又在於全行業供求關係轉變,下遊養殖環節逐漸規模化,行業價值的重心正逐步從過去的飼料環節,轉向下遊的養殖環節、食品環節。

從2019年來看,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原料供需格局依然不太明朗,非洲豬瘟疫情的常態化使得養殖環節面臨較大挑戰,進而影響飼料需求。生產許可準入門檻繼續提高,環保高壓、城市化搬遷政策等有利於規範、硬體設備好、抗風險能力強的集團性飼料企業繼續提高市場佔有率,公司飼料業務有望繼續保持逆勢增長。

2、白羽肉禽。由於禽的生長周期相比豬更短,其養殖技術相比豬養殖的技術難度也較低,單場投資門檻相對較低,所以國內禽養殖相比豬養殖發展起步更早,也成熟得更早,規模化程度更高。因此,禽產業並不像豬產業那樣在近年來出現企業加大投資,對散戶養殖形成替代的明顯趨勢,更多還是隨著行業周期,企業和規模農戶都有著小幅的擴產減產。行業的總體格局、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相比豬產業而言也較為穩定。

近年來,國內白羽肉禽產業在經歷了多輪周期性成長之後,進入了一個養殖-屠宰結構再平衡的階段。上一輪的周期高點始於2016年,白羽肉禽業務出現了一輪行情景氣階段,由此刺激了全行業產能的增加。但從2017年初開始,這種相對過剩的產能,疊加上H7N9流感疫情的影響,很快讓行情進入多年不遇的低谷。2017年夏天的環保嚴管,通過對禁養區和限養區的劃定,拆除了一大批環保不達標的養殖棚舍,又進一步削減了禽養殖的產能,於是造成了2018年以來禽養殖相對於禽屠宰的產能短缺,以及禽養殖環節的價格上漲與利潤恢復。在2019年,一方面種禽與毛雞毛鴨的供給在較長時間高位運行之後,預計會因供給恢復而在下半年逐漸寬鬆回落,而禽肉價格由於豬肉的潛在漲價趨勢仍有可能繼續維持高位,對於公司當前仍以屠宰為主的業務模式而言也較為有利。

從短期看,白羽肉禽行業的重要機遇是抓住環保升級的要求,以環保改造、棚舍升級為抓手,積極掌控符合環保要求的商品代養殖基地。企業掌控商品代養殖基地,根本目的在於實現商品代養殖在供給數量與成本、食品安全、生產節奏上的可控,使得行情上行期不會承受過度的成本壓力、下遊的食品獲得全產業鏈安全保障、生產周期可以把握以與下遊肉價波動相協調,在實現途徑上可以多樣化,可以由企業自主投資新建商品代養殖場,也可以是推動傳統合同模式向長期合作、成本穩定的合作模式轉型。

從長期看,白羽肉禽行業的發展進步還需要養殖與屠宰環節形成協同,在銷售端實現渠道升級,使在養殖環節與環保、安全有關的高標準投入,能在下遊禽肉銷售中得到更高溢價的回報。這既需要白羽肉禽企業自身不忘初心的堅持投入,也需要下遊的商超、餐飲客戶,以及終端消費者共同做出正向選擇,以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使真正用心投入的企業與品牌得到更多的認可,最終共同促成白羽肉禽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豬養殖。由於豬的生長周期相比禽更長,其養殖技術難度也較高,單場投資門檻相對較高,所以國內豬養殖相比禽養殖發展起步更晚,也成熟得更晚,規模化程度更低。因此,豬養殖產業仍然存在著來自於行業技術效率進一步提升所帶來的空間,特別是隨著養殖技術的發展,由大企業進行規模化、集約化的仔豬生產,相比農戶自繁自養模式下的仔豬生產具有明顯的效率差異。這一點體現在行業裡最常用的指標PSY上面,2017年全行業平均PSY約為17,大型企業PSY通常在20以上,農戶自繁自養的平均PSY約為15。在商品豬育肥過程中,儘管企業相比養殖戶也存在著一定的技術與效率差異,但這種效率差異現階段並不像仔豬生產環節的效率差異那樣大。由此,大企業從事育種及仔豬生產,農戶專注於育肥環節,逐漸成為行業發展自發形成的一種效率最優的配置。由於存在著這樣明顯的效率差異與成熟的商業模式,在2015年到2016年的豬價高位運行觸發的新一輪養豬投資發展中,新增投資多為大型企業主導,而且有大量飼料企業進入養豬領域。

但進入2018年來,養豬行業又經歷了巨大的變革。首先是在上半年全行業遭遇了自2011年以來的最低豬價行情。下半年,國內又爆發了嚴重的非洲豬瘟,無論是養豬企業還是養殖戶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損失。截至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對全國400個縣的監測數據顯示,生豬存欄數同比下降4.8%,能繁母豬存欄數同比下降8.3%。非洲豬瘟爆發之後,企業不斷地摸索、優化防控措施,政府也逐步調整著上下遊相關的產業政策,這些措施與政策的調整都將從2019年開始對全行業形成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首先,過去在農村散養戶中較為常見的後院養豬、泔水養豬等粗放的、不衛生的方式,由於被認為是導致非洲豬瘟的主要原因,出現了明顯的清退,這意味著全行業中農戶小規模散養豬的佔比將會越來越少。其次,由於目前仍然沒有針對非洲豬瘟的有效疫苗,且一旦感染無法治癒,從企業到農戶為了降低疫病風險,從棚舍設施、動物營養、動保藥品、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在有效的疫苗開發出來之前,這些投入都必然會抬高全行業的生產成本。再次,過往大規模、大範圍的生豬遠程調運被認為在疫情爆發時會加大擴散概率,再加上前幾年出於環保考慮,政策引導了大量南方養豬產能向北方轉移,在個別省份形成了養豬產能的過度集聚也提升了疫情風險,因此相關政策正逐步引導全國養豬行業形成新的區域布局,減少跨區域的生豬調運,在一定大區域內形成生豬供需的內部平衡,同時鼓勵大型養豬企業向下遊延伸,形成養豬-屠宰一條龍的布局,推動全行業從「調豬」向「調肉」轉變。

總之,儘管非洲豬瘟在2018年給全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但在客觀上也促成了對行業中不環保、不衛生的落後產能的清退,整體上有利於在各種防控措施上能充分投入的大企業。全行業產能的大幅下降也必然引發新一輪的豬周期上行,全國豬價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出現全面反彈。而公司由於養殖產能大多為近三年投資新建,從一開始就堅持高標準建設,並且在全國各大區域都有較為均衡的產能分布,而且還有在下遊發展生豬屠宰的豐富經驗,必將會在非洲豬瘟所引發的行業大變革中獲得更多的機遇,實現後來居上的跨越式發展。

4、食品。相比養豬行業在2018年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大變局,食品行業近年來總體處於一種悄然變化、逐步升級的狀態中。食品行業的主要機遇在於產業鏈價值向消費端的轉移,消費者對全程食品安全的愈發關注,以及對更方便快捷同時又兼具營養美味的食品的需求。一是農牧產品主要附加值在食品加工環節產生;二是深加工食品具有更穩定的價格,也可以抵禦農牧行業的周期波動性;三是當近年來行業從「供給不足」轉向「供給過剩」之時,只有把握終端消費者需求,才能正確指導上遊農牧產品生產;四是食品環節最重要的安全問題,需要全產業鏈的共同保障。2016年底,農業部發布了《全國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著力推進全產業鏈和全價值鏈建設」,對於覆蓋全產業鏈的企業,更易於實現全程監管與追溯,確保食品安全,助力產品獲得更高溢價。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追溯監管綜合服務平臺」,以及「加快發展現代食品產業:在優勢農產品產地打造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大力推廣『生產基地+中央廚房+餐飲門店』、『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等產銷模式」。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以及「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產能」。覆蓋全產業鏈的企業,也更易於實現從飼料、養殖到食品加工的全程監管與追溯,更易於發揮食品安全優勢,助力產品獲得更高溢價。

然而,對於公司食品業務中豬屠宰業務而言,2018年爆發的非洲豬瘟也帶來了一些會影響未來發展方向的影響。由於過往大規模、大範圍的生豬遠程調運被認為在疫情爆發時會加大擴散概率,相關政策正逐步引導減少跨區域的生豬調運,在一定大區域內形成生豬供需的內部平衡,同時鼓勵大型養豬企業向下遊延伸,形成養豬-屠宰一條龍的布局,推動全行業從「調豬」向「調肉」轉變。儘管全國豬屠宰行業近年來一直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全國平均產能利用率約在30%左右,但不同的企業在不同區域的產能不同,將會面對差異化的豬價。大企業由於總體產能較大,投資布局在養豬大省的比例也會較多,而在非洲豬瘟造成的豬價區域分化的大背景下,養豬大省由於產能相對集中也會面臨豬價較低的風險。為了不至於養豬利潤被較低的區域豬價所侵蝕,大型養豬企業也會在各自養豬布局較多的區域加快對豬屠宰產能的整合。相比很多養豬業同行而言,公司在下遊養豬業務上有較為豐富的經驗積累。無論是自建新項目,還是以戰略合作、租賃、合資等形式整合現有產能,這些經驗都將帶來極大的助力,幫助公司養豬業務與屠宰業務實現更好的發展。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在2017年根推出了2017-2021五年戰略規劃,在堅持打造世界級農牧食品企業和美好公司的同時,明確提出了「做強飼料、做大養豬、做精肉禽、做優食品、做深海外」的戰略目標。2018年底,在保持「五做」戰略大方向不變的基礎上,結合內、外部環境變化,對一些具體目標與措施要求,做出了滾動更新。

1、在飼料業務上,以家庭農場和規模用戶需求為導向,通過專業化的大廠打造、布局優化調整和技採產銷四位一體高效率運轉的運營模式升級,增規模,精產品,優結構,提盈利,夯實國內絕對龍頭、全球保二爭一地位,爭做世界一流的飼料供應鏈領導者和動物營養綜合服務商,在2022年突破2,500萬噸銷量;

2、在白羽肉禽業務上,通過升級養殖基地、提高生產效率、創新營銷模式、嚴抓食品安全,來重塑一體化模式,成為中國市場上總體規模領先、盈利穩健良好的中高端禽肉第一供應商,在2022年衝擊10億隻屠宰量,並大幅提高自有商品代養殖與禽屠宰之間的規模匹配程度;

3、在養豬業務上,通過在優勢區域布局聚落化養豬,內部進行飼料、養殖、屠宰的合理配套,打造一體化種養結合的現代化豬產業公司,採用合作育肥與自養育肥並重的養殖模式,以安全生產和成本優化為導向,在國內力爭出欄量前三,在2022年衝擊2,500萬頭生豬出欄;

4、在食品業務上,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優勢,通過爆品研發、渠道優化、生產提效、併購擴張等方式,為中高端連鎖餐飲企業提供安全、優質、標準化的畜禽蛋白食材,為升級的消費者提供多品牌休閒肉製品、健康肉蛋白食品及高端肉食品,成為中國領先的餐飲畜禽蛋白標準化食材服務商和消費升級需求首選的肉蛋白食品企業;

5、在海外業務上,聚焦核心區域做深、做透,依託飼料主業,整合上下遊連結點,向養殖、食品延伸產業鏈,做中國農牧食品企業國際化的標杆和排頭兵,把海外業務發展成公司長期增長的第二極。

(三)前期經營計劃在報告期內的進展情況:

2018年公司根據五大業務的戰略要求,分別制定了經營計劃,同時還額外製定了科技驅動的專項計劃。

1、飼料業務。公司飼料業務做到了量利雙增,飼料銷量創造歷史新高,同比增幅約為7%,利潤同比增幅超過了30%。產品結構方面,重點品類增長明顯,達到了穩禽料、強豬料、增水產料的經營目標。核心區域方面,公司在廣東、湖南、湖北、江蘇、河北、廣西等省的飼料銷量同比增長超過了10%,市場更加聚焦,區域市場核心競爭力增強。生物環保飼料、特水料、調水產品等新增業務銷量快速增長。標杆工廠打造工作加快,膨化料等設備升級投資項目快速推進。2018年底,組織變革落地,飼料BU將在2019年以更專業組織和專業能力做好飼料,繼續打強採購力、研發力、服務力,全線貫通飼料供應鏈數據平臺。

2、白羽肉禽業務。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公司重組了山東、華北的禽產業經營單元,形成17個一體化單元;其中田潤一體化單元代表公司作為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禽肉供應的生產基地,為峰會供應了100%的鴨肉產品和70%的雞肉產品,樹立了高端一體化的標杆;通過禽產業產銷聯動,養殖服務公司、屠宰廠、禽肉銷售單元緊密協同,根據下遊禽肉市場與上遊種禽、商品禽市場的量價形勢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使白羽肉禽業務只均考核利潤達到0.84元。

3、養豬業務。在投資發展方面,公司繼續保持發展節奏,全年實現了內外銷合計口徑下310萬頭的目標,基本達到了年初制定的目標,剔除種豬、仔豬內銷,外銷生豬合計為255萬頭;完成土地籤約儲備項目產能約1700萬頭,並完成了約1000萬頭生產規模的人才儲備,在全球範圍與多家金融機構合作獲得超過490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有8個項目實現180天內完成手續辦理,4個項目實現180天內完成工程建設。在精益生產方面,全公司出欄肥豬完全成本達到12.40元/kg,其中「自產仔豬+農戶合作育肥」模式的完全成本已降到12.12元/kg。

4、食品業務。在優化產品結構方面,公司白條、調理品、高溫產品等存量業務均穩中有增,冷鮮分割品、全熟產品、低溫產品、休閒產品等增量業務銷量增速與佔比增速幅度加大;在拓展區域市場方面,千喜鶴在華東華北拓展速度均超過10%,美好省外區域增量1824噸,增速達36%,深加工在華東華中區域增速放緩;在電商業務方面,公司深耕京東平臺,618、雙11銷售同比10倍增長,站穩品類份額前三,單月銷售額突破400萬,並新開發了美團快驢、鮮易網等客戶;在擴張中央廚房業務方面,在穩定門店嘉和一品門店業務的基礎上,中央廚房非門店業務增長達69%。

5、海外業務。公司聚焦於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埃及等重點國家,深入做好產業鏈延伸與升級。公司在越南的養豬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並租賃種鴨場發展禽產業;在孟加拉新建了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雞場和蛋種雞場;在印度尼西亞租賃種雞場,並成立禽業商貿公司,積極探索經營禽蛋和活禽商貿業務。在人才方面,促進國內、外人才聯動,輸出國內種禽人才幫助海外發展種禽業務。海外市場飼料銷量超過220萬噸,創歷史新高。

6、科技驅動。公司在組織架構上,全面完成飼料、養禽、養豬、食品、信息五大研究院搭建,通過內部聘任、外部引進等方式,建立了首席科學家領銜,各類碩士博士數量超過百人的科技人才梯隊。在生物環保飼料、自主智慧財產權種鴨培育方面,都保持著行業一流水平。公司在全國首推的生物環保飼料銷量已累計突破100萬噸,公司與中國農科院聯合培育的、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中新瘦肉型北京鴨」已於2018年底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

(四)下一年度的經營計劃

1、飼料業務,重點關注規模增長、做精產品、優化結構、提升盈利。在2018年創下歷史銷量新高的基礎上,通過內生增長和併購,力爭成為國內飼料銷量率先突破2,000萬噸的飼料企業。結構調整方面,2019年公司將圍繞「強豬料、穩禽料、搶水產料」策略,實現全年飼料同比增長超10%。在精益運營方面,逐步推動工廠規模化、智能化升級,提升單廠規模,精益創新,使單噸費用進一步下降。

2、白羽肉禽業務,重點關注掌控基地、精益生產、食品安全、衝擊高端市場。在基地掌控方面,通過自建養殖基地、推動委託代養與多批連養合作轉型,提高自養模式佔比,依託禽產業研究院培養養禽專業人才,提升自身養殖能力與農戶服務能力。在精益生產方面,對現有屠宰廠明確分級,打造標杆工廠,強化差異化的工廠與渠道匹配,同時進一步加強工廠自動化升級。在營銷升級方面,啟動專業物流公司合作,訂單管理全面上線,加強近距離銷售,以及深加工、商超、餐飲等新興渠道的銷售。

3、豬養殖計劃,重點關注安全防疫、極速發展、嚴控成本、創新突破。針對仍然嚴峻的非洲豬瘟形勢,繼續嚴抓自營種豬場防疫和放養農戶防疫。極速發展方面,進一步提高建設周期標準要求,加快工程建設,確保全年生豬出欄量超過350萬頭,並繼續做好土地和人員儲備。在嚴控成本方面,由於非洲豬瘟防控導致養豬完全成本上升,關注從建設成本上繼續優化成本。在創新突破方面,積極對行業內關鍵前沿技術,如網際網路養豬、抵抗無抗養豬等進行探索。

4、食品計劃,重點關注做強品牌、充實爆品、優化渠道、聚焦創新。創新業務,找準賽道,實現季度極致倍增計劃,奪取餐飲賽道頭部位置;實體業務,通過打通線上線下,把握消費分層機會,走向全國,實現量利大幅增長;打造多個億元單品;通過外部高端合作,布局高端食品樣板項目,實現安全100%。

5、海外計劃,重點關注區域聚焦、產業做深、增強競爭力。繼續聚焦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埃及等重點市場,在強化飼料主業的基礎上,做好下遊產業鏈延伸。同時加強海外單元總部建設,依託新加坡管理平臺,完善人才體系、多元化考核體系、積極增長的文化體系,培養精益化能力、專業化能力、全球化能力、信息化能力。

2019年,公司在國內、外各項業務的投資發展及其他經營活動等方面的預計資金需求約為人民幣80億元。其資金的來源渠道主要有:

(1)公司自有資金(含公司現有貨幣資金和2018年度經營性現金淨流入);

(2)向國內外金融機構融資;

(3)拓展供應鏈融資;

(4)發行短期融資券、公司債等其它融資。

相關焦點

  • 特力A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特力A2018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2018年,「貿易戰」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給國際商業活動帶來不穩定因素,降低了投資信心,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均出現明顯分化,總體經濟增速出現下行跡象。
  • 康普頓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康普頓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一)、概述  2019年是公司上市後的第三個完整的經營年度,也是康普頓公司成立的第三十年,三十而立的康普頓砥礪前行,堅持創新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實現了企業的快速增長。
  • 賽福天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賽福天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2020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9,996.78萬元,比上年度同期增加4.48%;營業總成本28,715.49萬元,比上年度同期增加1.50%;其中,營業成本24,387.83萬元,比上年度同期增加
  • 復旦復華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復旦復華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2019年,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國際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藥業公司在行業內繼續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2019年1月,雙益牌注射用穀胱甘肽、石杉鹼甲片、氟他胺片、枸櫞酸他莫昔芬片、雷公藤多苷片被評為「2018年度上海醫藥行業名優產品」。  報告期內,江蘇復華藥業完成注射用硫普羅寧產品技術轉移,取得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籤發的藥品批件,通過了凍乾粉針劑GMP認證並取得證書,正在積極籌劃生產相關事宜。
  • 蘇州龍傑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蘇州龍傑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報告期內,受貿易戰及環保等多重挑戰,特別是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影響,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受到全球經濟復甦放緩、國內經濟增速下降等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聚酯纖維長絲行業自2011年四季度起進入了結構性調整期,景氣程度下降,2013年到達谷底。近年來,全球經濟企穩並逐步進入上行周期,聚酯長絲行業的景氣程度逐步回升。2018年下半年開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貿規則演變、經濟下行風險加大、出口企業經營不確定性增強。
  • 山鼎設計2020年一季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山鼎設計2020年一季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業務回顧和展望報告期內驅動業務收入變化的具體因素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74.69萬元,同比下降52.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99.64萬元,同比下降388.00%。
  • 朗科科技2018年一季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4月25日消息,朗科科技2018年一季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業務回顧和展望報告期內驅動業務收入變化的具體因素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747.1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0%,略為增長的主要原因為:專利授權許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營業利潤1,786.4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82%;利潤總額1,779.6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 飛科電器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飛科電器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報告期內,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公司積極採取多種應對措施,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優化營銷渠道、著力品牌運營、拓展海外銷售、合理控制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強化主導產品電動剃鬚刀、電吹風的市場地位。
  • 永利股份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4月25日消息,永利股份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一)公司業務格局自2015年5月實施重大資產重組收購英東模塑新增精密模塑業務,開啟輕型輸送帶及精密模塑業務"雙輪驅動"模式以來,公司銷售規模、盈利能力均得到提升。
  • 貴州百靈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貴州百靈2020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概述2020年上半年,新冠病毒疫情席捲全球,擾亂了正常的經濟運行節奏,疫情從年初一直持續至今,對全球宏觀經濟以及各大行業的發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由於新冠疫情對醫藥行業生產經營、消費、服務造成的衝擊,醫藥製造業增速大幅下滑。目前,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落地,復工復產深入推進,國內生產經營秩序已穩步恢復,二季度增速實現由降轉升。
  • 長飛光纖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長飛光纖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2019年,光纖光纜行業供需關係調整,競爭加劇,導致光纖光纜產品單價大幅下降。面對有挑戰的經營環境,公司立足中長期戰略發展,繼續堅定執行公司戰略舉措,平衡價量關係,鞏固光纖預製棒、光纖和光纜業務優勢,保持電信市場領先地位,積極拓展國際化市場,打造整體解決方案拓展行業細分市場。
  • 新希望:2016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   公司近年來一直致力於轉型變革,堅定地貫徹農牧食品產業一體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持續打強飼料基礎,發展世界領先的專業化飼料競爭力
  • [股東會]三江購物: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會議資料
    議案一: 關於審議《2018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的議案 各位股東及股東代表: 我受董事會委託,向大會作三江購物2018年度董事會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 2018年是公司近六年來不平凡的一年。
  • [股東會]輔仁藥業: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會議資料
    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 輔仁藥業.jpg 會議資料 股票代碼:600781 2019年5月 目 錄 一、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會議須知 二、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表決辦法說明 三、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議程 四、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各項議案
  • [年報]中飛股份:2018年年度報告
    哈爾濱中飛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年度報告 2019-030 2019年04月 第一節 重要提示、目錄和釋義 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2017年購買商品現金流支出大於2018年,導致2018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增加。
  • [年報]雙塔食品:2018年年度報告
    2018 年 1 月10 日公司第四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審議批准後12個月內歸還至相應募集資金專用帳戶,本次新增加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19,000萬元募集資金將於股東大會審議批准後 12 個月內歸還至相應募集資金專用帳戶)。
  • [年報]永新股份:2018年年度報告
    ,LTD 2018年年度報告 證券代碼:002014 證券簡稱:永新股份 披露日期:2019年2月28日 第一節 重要提示、目錄和釋義 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承擔個別和連帶的法
  • [年報]三江購物:2018年年度報告
    公司代碼:601116 公司簡稱:三江購物 三江購物俱樂部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年度報告 重要提示 一、 本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保證年度報告內容的真實線上電商與線下傳統零售超市的融合加快;線上、線下、物流相結合的全渠道零售模式作為新零售處於探索中;新技術及大數據是推動零售變革的重要力量;零售行業的整合仍在進行中,2018年零售巨頭間的收購兼併與合作頻繁。
  • [年報]蘇州龍傑:2018年年度報告摘要
    [年報]蘇州龍傑:2018年年度報告摘要 時間:2019年04月15日 21:46:34&nbsp中財網 公司代碼:603332 公司簡稱:蘇州龍傑 蘇州龍傑特種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年度報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報告摘要來自年度報告全文
  • [年報]萊紳通靈:2018年年度報告
    五、 經董事會審議的報告期利潤分配預案或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 經中天運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審計,公司2018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09,607,191.10元;截止2018年12月31日,母公司可供股東分配的利潤為674,166,777.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