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又發現12種新鳥種 目前已記錄333種鳥類
廈門又發現12種新鳥種 目前已記錄333種鳥類 它也許長期生活在廈門,不過從未被人發現;而它,也許只是廈門的匆匆過客;它呢,則或許是因為迷路,誤闖進廈門。某一天,當它們在廈門的某個角落停留時,被廈門觀鳥愛好者發現並拍攝下來,於是,成為廈門鳥類名錄中的一部分。
-
萌萌山鷦鶯現身雲頂山 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林鴞攝 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廈觀測到,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身著褐色「大衣」,抖動著棕色尾巴,矮胖的山鷦鶯模樣萌萌噠。它的聲音奇特,似鋸片被磨刀石打磨。這吸引了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的注意,「這是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山鷦鶯,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 林鴞表示,山鷦鶯是他6月2日早上在同安雲頂山巡山觀鳥時發現的。
-
鐵樹開花雌雄同株 專家:在廈門是首次發現
位於鬥西路附近的篔簹湖綠化帶上,園林專家稱首次在廈門發現異象:雌蘇鐵開出雌雄兩種花這一株神奇的蘇鐵位於鬥西路附近的篔簹湖綠化帶上,發現它的是福建農林大學的退休教授黃克福。他告訴記者,自己住在附近,最近散步時發現了這株與眾不同的蘇鐵。「前年開花時還很正常,是一株雌蘇鐵,開著一朵雌球花。」黃克福說。
-
罕見鳥類長嘴鷸首次在蘇發現
近日,蘇州觀鳥愛好者在張家港的長江邊上拍攝到國內罕見的鳥類——長嘴鷸。據悉,這是蘇州首次發現並記錄到這一物種。 發現長嘴鷸的是張家港市民錢先生,他有著多年的觀鳥經驗。今年8月1日下午,他在長江邊一處農田觀察拍攝遷徙到張家港的中杓鷸時,意外發現鳥群裡一隻與眾不同的鳥,錢先生隨即將鏡頭對準這隻鳥,連續按下快門。
-
新疆阿爾泰山南麓發現國內首例入侵食肉動物北美水貂
新疆阿爾泰山南麓發現國內首例入侵食肉動物北美水貂2020-12-01 12:46:00
-
中科院團隊在內蒙古發現亞洲已知最早圓柱齒鼠類化石
科研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古動物演化領域,傳統觀點一直認為已絕滅的圓柱齒鼠類起源於北美。不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學家領導國際合作團隊最新在內蒙古發現亞洲已知最早的圓柱齒鼠類化石證據,並認為亞洲存在發現更為原始的圓柱齒鼠類的可能。
-
中科院團隊在內蒙古發現亞洲已知最早圓柱齒鼠類化石
科研團隊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孫自法)在古動物演化領域,傳統觀點一直認為已絕滅的圓柱齒鼠類起源於北美。不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學家領導國際合作團隊最新在內蒙古發現亞洲已知最早的圓柱齒鼠類化石證據,並認為亞洲存在發現更為原始的圓柱齒鼠類的可能。
-
國內罕見!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9月4日,大理拍鳥愛好者施玉德在大理觀鳥中心群內分享了幾張幾天前在洱海月溼地裡拍到的猛禽照片,經多方確認,該猛禽為慄鳶亞成鳥,為大理州首次紀錄。
-
國內罕見!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9月4日,大理拍鳥愛好者施玉德在大理觀鳥中心群內分享了幾張幾天前在洱海月溼地裡拍到的猛禽照片,經多方確認,該猛禽為慄鳶亞成鳥
-
登頂廈最高峰 邂逅罕見山鷦鶯 廈野生鳥類累計達387種
■山鷦鶯 陳躍生供圖 廈門觀鳥協會在廈門最高峰雲頂山的山頂又發現一個廈門鳥類新記錄——山鷦(jiāo)鶯。 「這還是我第一次在廈門看到山鷦鶯,當時都有點興奮得說不出話了。還好山鷦鶯挺『給面子』,有好幾次近距離的拍攝機會。就在我穿梭於灌木叢尋找山鷦鶯的時候,同行的朋友在不遠處的灌木上發現了一條正在休息的竹葉青,想想還真有點後怕。」陳躍生說。
-
山鷦鶯現身雲頂山 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林鴞 攝 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廈觀測到,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身著褐色「大衣」,抖動著棕色尾巴,矮胖的山鷦鶯模樣萌萌噠。它的聲音奇特,似鋸片被磨刀石打磨。這吸引了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的注意,「這是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山鷦鶯,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
-
廈門的另一份「市民」普查
2017年2月在大嶝島被觀測到,後來又在另一個地方發現過6隻。 黑臉琵鷺,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有觀察記錄以來,最少時全球只有不到300隻,目前全球的數量是3000隻左右。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現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鳥類中的大熊貓 」 之稱。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
10月10日凌晨6點40分左右,一隻長相獨特的綠色鳩鴿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經專家鑑定後,確認其為白腹針尾綠鳩(學名Treron seimundi)雄鳥,為我國的鳥類名錄增加一個新紀錄鳥種,大理南澗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區。
-
泰州市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短耳鴞
中國江蘇網訊 (記者顧俊)近日,我市拍鳥達人「楚水野鶴」在興化平旺湖附近拍攝到短耳鴞並上傳到泰州鳥類保護群裡,讓一眾愛鳥人士震驚不已。據了解,這是珍稀鳥類短耳鴞第一次在泰州境內被拍攝到,也是泰州市首次發現的貓頭鷹鳥種。 照片中的短耳鴞蹲坐在河灘枯草間,雙目炯炯有神。短耳鴞是鴞形目鴟鴞科長耳鴞屬的一種貓頭鷹,又叫短耳貓頭鷹,中等體型,體長38至40釐米,黃褐色鴞鳥。
-
首次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發現一種雜交鳥類
據外媒報導, 一個科學家團隊在經過大量研究後宣布了他們的發現: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中首次發現一種雜交鳥類物種。 這隻鳥因其頭上的黃色羽毛被稱為金冠侏儒鳥。這隻小鳥的父母分別屬於侏儒鳥分支中的另外兩個物種。侏儒鳥分支共分為60種物種,全部都生活在美洲熱帶地區。
-
首次!黃河口發現珍稀鳥類白鵜鶘
近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進行鳥類監測時發現了一隻特別的鵜鶘。經全國鳥類研究專家張正旺、江紅星確認,其為白鵜鶘,是黃河三角洲首次發現的新物種。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中心工作人員王安東介紹,白鵜鶘在2020年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主要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繁殖於非洲
-
黃河口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白鵜鶘
近日,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在進行鳥類監測時發現了一隻特別的鵜鶘。經全國鳥類研究專家張正旺、江紅星確認,其為白鵜鶘,是黃河三角洲首次發現的新物種。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中心工作人員王安東介紹,白鵜鶘在2020年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主要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澤地帶,繁殖於非洲、歐亞大陸中南部,越冬在亞洲西南部以至非洲,在我國西部新疆、青海、甘肅等地常見,南方偶有記錄。
-
雲南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純褐鸌
經昆明動物所楊曉君副研究員鑑定,該鳥為純褐鸌Bulweria bulwerii,屬鸌形目PROCELLARIIFORMES鸌科Procellariidae鳥類。 純褐鸌是遠洋性鳥類,活動於熱帶海洋上,在海島的峭壁等處繁殖,在我國僅記錄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和臺灣,均為偶見種類。本次在雲南發現為首次在我國內陸地區發現,是雲南鳥類目的新記錄。
-
新疆首次發現須葦鶯刷新中國鳥類新紀錄
白眉細嘴、翅膀灰褐,乍一看其貌不揚,細看玲瓏秀美的中國鳥類新紀錄——須葦鶯,近日出現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據悉,這是新疆鳥友近80年來,首次記錄到這種來自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東南部的「外賓」。 5月11日,須葦鶯的發現者徐康平告訴記者,近日,他和鳥友倪新在烏魯木齊周邊溼地拍鳥時,突然聽到蘆葦蕩裡傳來一陣類似青蛙的鳴叫,起初,他們以為是東方大葦鶯或是稻田葦鶯。
-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全國四分之一鳥類在廈門都能見到
昨日,廈門觀鳥協會發布《廈門市鳥類名錄(2019版)》,這是該協會時隔13年再次發布廈門市鳥類名錄。截至2019年2月底,廈門野生鳥類記錄共計383種,佔中國鳥類種數的26.04%(全國1471種)。 資深觀鳥會員說,廈門鳥類種類增加,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來「過境」廈門的候鳥變多了;二是通過多年宣傳,廈門從事觀鳥、鳥類攝影的組織機構和個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種類的鳥類被發現並被記錄下來。 連結 它們是怎樣被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