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朱俊生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生豬生產國及豬肉消費國,但生豬產業深受「豬周期」困擾,亟須探索市場化的風險管理。1月8日,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多地同時推出生豬「保險+期貨」產品。生豬「保險+期貨」有利於對衝生豬價格風險,但在運行中尚面臨不少挑戰,需要政府、保險業和期貨業共同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保險+期貨」有利於對衝生豬價格風險
「保險+期貨」試圖應用價格保險來轉移養殖戶的生豬價格風險。養殖戶向保險公司購買根據期貨價格開發的價格保險產品,將價格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同時向期貨公司或其風險子公司購買場外看跌期權,轉移自身承擔的價格風險。期貨公司或其風險子公司對期權進行複製,通過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衝,在期貨市場的眾多投資者中分散風險。這樣,價格風險由養殖戶轉移到保險公司,再通過期貨公司向期貨市場轉移。因此,生豬「保險+期貨」項目的落地有利於對衝生豬價格風險,服務當地生豬產業穩健發展。另外,「保險+期貨」可發揮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精算及風險管理的技術優勢,在一定條件下不影響現貨價格的市場形成,增強財政支農資金的硬約束及其透明度,並規避國際規則對農業直接補貼的限制,是對生豬價格風險進行市場化管理的積極探索。
共同推動生豬「保險+期貨」發展
第一,發展生豬期貨市場,為「保險+期貨」發展夯實基礎。 「保險+期貨」運用期貨價格來定價,需要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且交易活躍。而生豬期貨發展剛剛起步,價格發現機製作用需要培育,這將對定價的準確性提出挑戰。另外,市場規模以及交易的活躍程度將影響利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對衝的容量,從而會制約生豬「保險+期貨」的規模。因此,要充分發揮「保險+期貨」優勢,需要發達的生豬期貨市場及其提供的良好價格發現機制。為此,除了積極發展國內生豬期貨市場,還可以鼓勵期貨公司探索利用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等國際生豬期貨進行風險對衝。
第二,發展場內期權,降低「保險+期貨」的交易成本。在「保險+期貨」中,保險公司通過看跌期權將風險轉移給期貨公司或其風險管理子公司。目前只能利用場外期權進行期貨交易,交易成本較高、流動性不足、交易形式單一、缺乏集中清算機制等,不利於降低保費水平與相關風險。因此,要發展場內期權,以降低期權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風險,從而可以降低保費水平以及相關金融機構的風險。
第三,探索收入保險,實現從純粹的價格保險到收入保險的超越。價格風險具有系統性,純粹的價格保險面臨系統性風險的挑戰。生豬是大宗產品,已經形成了全國性的大市場,其價格變動的風險具有系統性特徵,對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或其風險管理子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戰,經營結果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存在發生系統性風險隱患。而收入保險同時承保產量和價格,二者本身具有相互對衝效應,從而更具可保性。國際經驗也表明,收入保險是發達國家承保價格風險的主體產品形態。
(作者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