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哈斯:現代都市攝影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一個神奇城市的面貌

一個神奇城市的面貌

歸來的戰俘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劉曉偉

近日,北方連下了兩天的大雪。在我從京駛回家鄉的路上,窗外的華北大平原滿眼儘是白色,儘是蒼茫。白雪覆蓋著初長的麥田,不同的厚度也帶出來不同程度的白和不同的灰。僅有的一點重色是那被白雪映襯的發黑的棵棵松樹。這時,我的眼前,有著焦、濃、重、淡、清五色,還有那大片的留白,真是一幅天然的中國水墨畫。

如果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1921—1986)這位「色彩魔術師」在這兒,他會拍出一幅怎樣的照片呢?

北方雪後的陽光異常燦爛明媚,最適合去追尋恩斯特·哈斯這位頂級攝影大師鏡頭下斑斕多彩的萬象眾生。

實際上,很多人都早就見過了恩斯特·哈斯的攝影作品,只是不知道作者是他。在我們知道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眾多影像資料中,很轟動的一組便是哈斯的作品。在這組名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作品中,哈斯為我們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愛因斯坦,褪去了神聖的光環後,其實是一位心不在焉的教授。他也為學術而苦惱、困惑,站在滿是隨意擺放的書架前和一堆雜亂無章的書桌稿件邊,陷入了沉思。哈斯巧妙地利用自然光,讓這種真實感更加強烈。

其實,對於哈斯,我錯了。他在黑白攝影上的成就,絕對算得上是黑白攝影的開山之父。他曾經拍過很多優秀的黑白照片,尤其是他作為新聞攝影師,在馬格南新聞圖片社的時候。哈斯的成名也是因為一組黑白照片。1948年,27歲的哈斯拍了一組名為《歸來的戰俘》的新聞照片,讓他一舉成名,被邀請加入了巴黎的馬格南圖片社,這是哈斯攝影事業一個非常成功的開端。

但我依舊堅信,哈斯是一個為斑斕世界而生、為色彩而生的藝術家,黑白只是他色彩探索之路上的第一程。上世紀50年代之後,哈斯就把攝影的重心放在了彩色攝影的探索上。

在攝影界,有一個經典的理論,叫做「決定性瞬間」。這個理論是由世界抓拍大師法國攝影家布列松提出的,也是攝影美學的核心理論。通俗一點去理解這個理論,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恰好」,恰好有這麼一個瞬間,所有的元素:人、景、物都各得其所,並同時展現出了特定的內涵和意義。在我們日常生活拍照的時候,也會有不少這樣的體會,為什麼某張照片捕捉到了一個如此偶然的動作和表情呢?

我們說哈斯是一位色彩魔術師,他對於色彩在攝影中的應用是有實驗性和開創性的。這種先鋒性的核心是「由運動構築起來的流動的色彩」。哈斯在上述布列松「決定性瞬間」理論的基礎上,加入了色彩的因素。要理解哈斯的理論,我們可以這樣想:在運動的不只是人和物,還有那些色彩。這些色彩也會在某一個瞬間,把它們最好、最美的一切都展示出來,而這個瞬間,就是哈斯所追求的完美。

在哈斯那裡,生活是流動的,時間是無休止的,運動的色彩讓他的作品在靜止的傳統攝影理念中具有了運動與時間的概念。也正是如此,哈斯為了拍攝出色彩的照片,表現出自然界多變,他長時間地伏在大自然中,不斷捕捉色彩的變化,等待最佳的瞬間,拍出最精彩的照片。

哈斯拍攝喜馬拉雅山、鬥牛、德國風情以及他為之瘋狂的美國風情。那時,《國家地理》雜誌經常會刊登哈斯的照片。輕鬆柔和的色調、引人注目的天空、惡劣的天氣和季節圖像,那充滿動態的能量,充滿著戲劇性,也令人懷想,那是我們憧想過的前現代世界。

我們看哈斯的攝影,《一個神奇城市的面貌》這一組作品絕不能錯過。現代攝影在探討都市這一題材時,哈斯是絕不能繞過的一個人。對於都市的複雜性,從空間到時間的延伸,每個攝影師都有其法,馬丁·穆卡西善用汽車的反光鏡折射,昂博慣用多重曝光,歐文·布魯門菲爾德喜歡去疊加迷亂的光影,他們都在試圖打破都市景觀拍攝單一性的局限。

在哈斯這裡,我們常見的是櫥窗反射。這組照片發表在1953年的《生活》雜誌上。作品多變的色彩、豐富的題材,幻影和抽象的拍攝手法將紐約這座國際大都市表現得色彩繽紛、光怪陸離。

或許你和我一樣,走到哪兒,都會拿出手機去拍攝當時、當景、當物、當人。可是,你我有否嚴肅地去想過攝影的力量到底是什麼?曾一度,於我而言,它不過是已經逝去光陰的印證。我也曾一度懷疑攝影的必要性,也與友人有過這樣的爭論:如果說,我們的生活需要攝影去記憶,而不是內心,是不是一種悲哀?

看哈斯的攝影,我意識到,攝影強大的力量在於暗喻。暗喻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以及我們周邊的世界。就如我昨日與一眾友人去唱歌,拍了一張合照,我言:「我無限懷念那些我們的時光,就像你們未曾離開過,如此清晰……」記憶、現在、懷想、逝去這是這張照片真正的內容,而不是照片中兩個碩大的腦袋。攝影就是如此,它捕捉我們的思想超越了我們想要去捕捉的主題和內容。

劉曉偉

相關焦點

  • 恩斯特·哈斯作品欣賞:彩色攝影的先驅
    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1921年-1986年),1921年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父親是奧地利政府中的一位高級官員,母親酷愛藝術,一直致力於培養哈斯的藝術細胞,也使他的彩色攝影從構圖到意識上都很趨近繪畫藝術。哈斯擅長彩色攝影,被譽為「色彩魔術師」,早期也拍過黑白的紀實攝影作品。
  • 【人物】安德烈-柯特茲:現代攝影拾荒者
    安德烈-柯特茲   美國攝影家安德烈·柯特茲(André Kertész,1894-1985)出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作為現代攝影的一個拓荒者,柯特茲的照片與人生姿態一直給全世界的攝影家帶來回味無窮的啟示
  • 《城市獵人》:現代都市浮世繪,日本都市犯罪題材的經典動畫片
    針對愈演愈烈的都市犯罪,寒羽良和他的朋友們使出渾身解數,展開合法或不合法的行動以維持現代社會脆弱之極的公平和正義。和古代俠士一樣,寒羽良的「出世」經歷堪稱傳奇。在其年幼時因飛機失事而喪失記憶,寒羽良流落到中美洲的一個遊擊隊基地。基地頭目海原神收其為養子,並取名為寒羽良。後來,在該國政變失敗的情況下,寒羽良輾轉來到美國,並與米克·安吉爾等美國人組成「CITYHUNTER」。
  • 《重慶森林》,夢中人的繾綣羨愛迷失在後現代的都市圍城中
    鋼筋混凝土構建起都市文明,在充斥著創富神話的同時,也讓混跡於此的青年人精神焦躁不安,他們渴望事業的成功與家庭的幸福,卻總是如孤寂的流星在冰冷的都市中探索生存的含義。香港在外界看來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擁有超前的理念和發達的經濟,在王家衛的眼中,香港卻有嘈雜熙攘的街道、擁擠破敗的公寓、充滿夢想的底層人員構成,這裡摒棄了繁榮、現代、忙碌,充滿著欲望、迷思與糾結。這裡的人們是生活化的追夢者,閉塞的空間無法阻礙他們理想的遠大和宏偉,卻如蝸牛一般背負著沉重的軀殼一步步向著遠方邁進。
  • 現代都市走婚族:有婚無家 比裸婚更裸
    後現代色彩的走婚走婚,這是無數個世紀以來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婚戀行為。因為走婚意味著男人和女人絕不會因傳統的結婚而結束戀愛,只有走婚的民族才可以自豪地宣稱,我們一輩子都在談情說愛。在中國,只要一提起走婚,首先讓人想起的便是雲南和四川交界處的瀘沽湖。
  • 一張照片啟發一部電影:攝影與電影之間的奇妙關係
    Capa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 Magnum Photos當時,瑪格南的九位知名攝影師記錄了片場內外的大小活動,包括伊芙·阿諾德(Eve Arnold)、康奈爾·卡帕(Cornell Capa)、布列松、布魯斯·戴維森(Bruce Davidson)、艾略特·厄威特(Elliot Erwitt)、恩斯特·哈斯
  • 餐廳美食拍攝_美食攝影_菜單拍攝_日料拍攝_杭州美食攝影工作室
    鹿馬創意 | 商業美食攝影工作室LarkMark Food&Drink Photography Studio 鹿馬廣告成立於2003年截至2020年全網人氣超過1000萬+服務過的客戶所在城市超過30+
  • 光明小鎮將現代田園風光與現代都市完美結合
    光明不但是深圳加速城市化發展進程的熱土,更是深圳在建設國際化創新型城市進程中僑民文化和農業基因的一塊「保留地」,光明歡樂田園充分汲取在地文化養分,重新構建了城市與田園共生共榮的新生態,打造現代城市田園美學,一年四季都能「有吃,有玩,有景,有戲」,集互動性、體驗性、觀賞性於一體,源源不斷提供田園「慢」生活和「野趣」,迅速成為深圳乃至大灣區遊客網紅打卡地、合家出遊的都市田園目的地。
  • 大理國際影會可看到另類攝影作品
    蔡鴻碩的攝影作品《鏡中飛鳥》在第三屆大理國際影會上,除了著名攝影大師的作品外,還可以看到國內攝影師的另類攝影作品展,由黃雲鶴策展。 周明 :都市形而下 周明的都市玄機其實並不玄,反而令人感受到一種當下硬邦邦的都市面目。他的作品從宇宙的高度將城市的平面縱向拉伸,可塑的水泥循著挨了一劑強心針亢奮異常的病人的心電軌跡,劇烈竄動。
  • 推薦5篇現代言情小說,完結更新,都市情緣,歡喜冤家
    hello,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5篇完結小說,現代言情,都市情緣,情有獨鍾,業界精英,歡喜冤家,值得推薦哦。1、《這貪歡惹的禍》作者:常冬小自短評:本文屬於斯文敗類竹馬vs鬼靈精青梅,男主的高冷人設敗在了女主的身上,只對女主溫柔,寵溺,閃婚的愛戀。
  • 《女煞葛洛莉》:兩個都市孤獨者,在包容與理解之中尋找自我價值
    如何面對現代都市的「機械牢籠」與「水泥叢林」給人帶來的壓抑與孤寂、冷漠與疏離?是現代人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正因如此,都市題材電影總是讓人感同身受。後工業時代的大都市紐約,擁擠的地鐵公交、陳舊的旅館、骯髒的街頭、逼仄的隧道、琳琅滿目的便利店,長焦攝影與景深構圖構建了一個普通人生活的公共空間。 手持攝影與虛化背景的拍法,更強化了都市中無所適從的漂泊者內心的迷惘、不安、焦慮、困頓。
  • 微攝影·微視覺 2017北京旅遊攝影大賽開幕
    近日,由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北京晚報官網·北晚新視覺網承辦的「微攝影?微視覺」2017北京旅遊攝影大賽在北京大西山腳下的紫雲臺拉開帷幕。 活動當天,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城市形象與市場推介處處長盧川,北京市海澱區蘇家坨鎮人大主席賈德友,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王文瀾、著名攝影家盧北峰、陸中秋,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北京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千龍網等媒體的記者與近百位攝影發燒友一道共同出席開幕儀式。 本次開幕式亦是作為一次面向群眾的攝影採風活動。
  • 上海師範大學673現代漢語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學校已經建立起一批具有優勢和特色的學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國家重點學科;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國際教育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培育基地;資源化學實驗室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都市文化、計算科學、比較語言學和國際與比較教育是4個設在我校的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
  • 攝影好書|大都市的時代肖像:胡楊與「上海影像三部曲」
    他懷念的弄堂,是鄰裡共用空間所形成的人際生態,這是更遠離現代的「原子化個人」而更接近傳統社群的生活方式。在商品房迅速興起之後,上海弄堂大多已沒落為「都市裡的村莊」,它所培育的社群生活形態也瀕臨滅絕。新型住宅小區造就了另一種人際關係。每個家庭的私人空間有更明確的邊界,相鄰而居的人們越來越少有熟知、親密並可以信任的關係。我們住得很近,卻離得很遠。
  • 攝影漫談,攝影藝術的本質與特點,米利《走下樓梯》對繪畫的啟示
    談起攝影藝術的本質和特點,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繪畫藝術。繪畫成為人們生活中主要的藝術形式,在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成熟後才出現的攝影,攝影與繪畫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係。歷史上攝影作為一門藝術也曾源於繪畫:尼普斯於1826年的攝影嘗試被命名為「日光繪畫」,雷蘭達的攝影作品《人生的兩條道路》以模仿繪畫的創作方法才得以躋身英國的「曼徹斯特藝術珍品展覽」,當代中國的攝影家中有郎靜山的「集錦照相」,陳復禮的「影畫合壁」……以至於著名的香港攝影家簡慶福一語驚人:「繪畫像照相是失敗的,照相像繪畫是成功的然而,攝影以其「瞬間的把握和逼真的紀實美」決定了它與繪畫在本質上的區別
  • 都市農業 重在開發 十大功能(圖)
    都市農業在開發食物保障功能方面應突出做好兩篇文章:一是建立有機農產品基地,二是儘量不用轉基因農產品種子。  二是就業增收功能。人類農業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原始農業、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我個人把現代農業分成前現代和後現代兩個階段。前現代就是農業打破內封閉的自我循環,注入了外力,即農藥、化肥、機械的運用。
  • 2020現代:現代木柵家庭露營之旅的發起
    2020年現代木柵 zgqczj.com攝影:凌晶晶作為媽媽和汽車新聞記者,我每天以「 Y」結尾為家人做所有的開車,裝卸工作,因此,當我遇到一輛使喧囂更加輕鬆的車輛時,它就會加入我的生活全明星名單2020年現代木柵 zgqczj.com攝影:凌晶晶圖片不會說謊:帶孩子旅行意味著打包一堆大小不一的東西。對於兩者之間的所有事物,Palisade都提供了一些策略性放置的垃圾箱來存放東西。
  • 「半透明」的媒介話語:透視麥可·沃爾夫的攝影藝術美學空間
    【關 鍵 詞】半透明;媒介話語;正面性;窗口效應;攝影;藝術空間2019年4月,攝影師麥可·沃爾夫(Michael Wolf)在長洲的家中辭世,這不禁使人回憶起他鏡頭下香港成排的高密度建築和充滿市井氣息的街巷生活,異國的都市風貌是他旅居生涯中夢幻般的記憶。在城市紀實題材之外、都市一隅的影像表層之下,沃爾夫的作品在形式上頗顯心思,展露出苦心經營的編排意味。
  • 造型攝影學校_合肥徽尚攝影化妝培訓學校
    造型攝影學校,合肥徽尚攝影化妝培訓學校,合肥多家大型婚紗影樓的從業經驗,作品風格多變,涉及化妝造型的各個領域,集結十幾年的造型精華,親自率領旗下團隊授課。 主要服務:化妝造型、藝人攝影、廣告攝影、商業攝影等。同時為各大企事業單位提供形象諮詢、員工形象定位服務。以上網友發言只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的觀點或立場。
  • 邵大浪:攝影於我,猶如修行
    原創 邵大浪 中國攝影出版社2020年12月,溫州籍攝影家邵大浪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藝術攝影類)。《中國攝影家邵大浪 境生象外 1985-2018》由中國攝影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發行,這部作品集是邵大浪30餘年攝影實踐的梳理和總結,今天的推送摘自該作品集後記部分。出生於攝影世家的邵大浪在隻言片語中,無不流露出對攝影的那份執著與熱愛,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其在黑白攝影的傳統魅力和現代思維之間的那份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