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既是中央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奔牛鎮實現傳承運河文化、繁榮振興古鎮的一次歷史性機遇。奔牛鎮以「弘揚運河精神,重塑運河文化」為目標,通過建紅河驛站、揚古韻新風,創立「融·美」大運河文化帶黨建品牌。
建立「紅色聯盟」,構建區域化黨建共同體。
奔牛鎮按照「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事務共商、人才共育、制度共創、文化共興、服務共進」八大原則,成立大運河黨建聯盟,搭建具有時代特徵、地方特色的區域化黨建綜合平臺。同步建立聯盟議事制度和主題活動制度,圍繞「講好運河故事,弘揚運河文化」主題,以活動促交流,把黨建共建成效轉化為大運河文化帶發展的強大動力。2020年5月,奔牛鎮黨委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常州市分公司黨委進行黨建結對共建,依託奔牛新市、祁家和東橋等運河沿線農村基層黨組織,用黨建引領電商,以「一園一聯盟一基地」助推「土貨入城」,解決農產品「賣難賣賤」問題,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構築「紅色堡壘」,打造一體化黨建生態圈。
用好「融」字訣,以陣地為珠,以運河為線,進一步挖掘、融合奔牛歷史、運河文化、紅色資源、教育資源和黨建資源,繪製奔牛紅色地圖,打造涵蓋奔牛廉政公園、中街社區紅河驛站、新市紅色教育基地、水韻祁家鄉村振興示範點、奔牛高中黨員活動室和奔牛郵局勞模工作室等多點連線的奔牛黨性教育陣地線路圖,通過「黨建融產業」「黨建融治理」「黨建融文化」,打造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發動「紅色引擎」,創新黨員教育管理形式。
挖掘「基因式」文化,潤澤黨性教育。大運河奔牛段沿線存留大量歷史建築和革命遺址,奔牛鎮計劃將部分遺址改造成紅色歷史文化陳列館和黨建示範園,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探索「融入式」黨建,推動黨員服務轉變。以「網格化管理+分區域執法」模式,將信息系統覆蓋到每一個陣地、每一個支部、每一位黨員,積極探索並實現黨內關懷融入網格、黨員管理融入網格、便民服務融入網格、區域化黨建融入網格的「融入式」黨建新模式,推動黨員服務新轉變。打造「鏈條式」培養,促進年輕幹部成長。以大運河黨建文化示範帶核心區作為活動主陣地,開設「運河畔·青年說」論壇,通過分享奔牛故事、交流工作感悟、傳授經驗做法等形式,創新學習交流新平臺,實現年輕黨員幹部能力提升。李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