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別人的模板拿來改一改就是自己的總結,這樣寫總結自然質量不高。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寫工作總結的七個關鍵思維,希望對各位今後寫總結有所幫助。
每到月末年底最重要的工作在很多單位不是業務,而是總結。現在很多總結都需要用PPT匯報,而PPT的長處聽起來恰恰是圖文並茂,多媒體手段靈活方便,結果很多總結形式越來越出彩,但是內容越來越僵化,不然也不會每到年底,有那麼多人去網上買總結模板應付了事。做PPT總結,關鍵思維很重要。
1、明確定位:你給誰寫?
對內寫工作總結也許是你寫給領導,也許是你幫領導寫總結材料給更上一級的領導;對外寫工作總結,也許是給主管部門,也許是給外部專家,也許是服務的客戶。
這些場合對工作總結的要求,文風,素材,框架區別都很大。很多人寫總結習慣複製粘貼,但是匯報對象的評判總結的思維你複製粘貼了嗎?
表一 不同匯報對象感興趣的內容點也許不同
總結提交對象 感興趣的內容側重(僅供參考)
直屬領導 想聽聽你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和解決思路
上級領導 想知道你對未來工作的目標和具體的措施
主管領導 想知道你們工作中可以借鑑推廣的亮點
外部專家 想知道你們工作中的創新之處和具體成果檔次
服務客戶 想知道工作中出現問題的解決辦法和配合要求
如果你給不同的人寫匯報材料,就要學會從他們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他們需要的高度來提煉材料,你的寫作能力才能提高!
2、明確類型:你寫哪種?
僅僅知道工作匯報的對象還不夠,還得了解自己匯報的類型。在內部匯報我建議按基層,中層,高層分類考慮,基層往往側重搜集材料,中層往往側重提煉思路,高層往往側重提出願景,這些就覺得了你寫匯報的基調和選材必須有差異。
在單位裡面一種錯位就是高層天天抓執行,這是中層的工作,基層天天提建設性意見,其實這是高層的工作,中層卻在四處救火,這本來是基層的工作。這些往往也能體現在工作總結裡面。
基層多寫自己的崗位工作匯報,直白說就是沒有功勞曬苦勞,都是差不多的工作就比一比誰的份量足。一個弊端就是工作總結越寫越厚,一般寫得厚的工作就是做得比較多,寫不厚的要麼工作業績太出色,要麼的確沒什麼好業績寫,你的是哪一種?
但中層就要更高的要求,僅僅會哭還不夠,還得會思考,中層一般都要探討自己部門的工作思路,或者進行上一階段的經營分析,這裡面不能只是沒有業績湊亮點,而是要拼深度。
關於市場你怎麼看?提多高的目標?為什麼這個目標合適?準備怎麼做?同行都怎麼做?為什麼我們要選擇這樣做?這樣做有什麼風險?做好風險應對措施了嗎?如果萬一沒有完成會有什麼後果?
這些問題都應該在中層的匯報裡面系統考慮,但實際上,大部分經營分析匯報只有數據,沒有分析,大家把精力都用在了整理數據或者美化PPT上去了。
比如下圖的PPT,看起來工整規範,數據一目了然,但是問題是這些數據反應了什麼問題呢?只能通過員工口頭介紹?但是有幾個人能做到文字都說不清的事情,口頭能表達清楚呢?
至於高層,更多是強調戰略規劃,有些人會嘲笑高層只會沒有願景畫大餅,但是作為高層反覆讓員工相信我們有能力看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和空間,有信心搶佔業務的制高點,是非常重要的激勵團隊士氣的措施,這些不叫總結,要總領。對高層而言,好總結不是比誰寫得多,而是比誰看得遠?
3、明確目的:為何要寫?
即便是一份普通的工作總結,在不同的場合,寫的目的是不同的。如果是年終盤點,你可能更多需要總結一年的得失,為明年做好規劃?如果是項目總結,你可能需要預判風險,想一想萬一風險來臨你可以向哪裡尋求應對之策?如果是新年規劃,你的目標要得到保障,你需要哪些資源,這些資源在哪裡可以爭取?
如果一份工作總結只是一份工作流水帳,那真的沒有寫的必要,畢竟你做的大部分重要的事情,領導都知道,要是領導都不知道,要麼說明你的工作不重要,要麼說明你的業績不重要、
明智的人不會僅僅在工作總結裡總結,而是要通過匯報的機會爭取各種資源,畢竟,工作總結是制度規定裡面允許你和上級領導溝通的一種重要武器。
有的朋友工作業績實在不夠好。數據不行、趨勢不利、業績不夠,即使真的「一無所有」,你也必須想辦法找出「局部」亮點。沒有功勞就拼苦勞,質量不行數量湊;沒有突破拼深度,有深度有內涵的東西,不是一時半會兒看得出效果的;什麼都沒有,那就拼願景!和領導站在同一高度規劃未來,今年的不足是為明年更大的進步做鋪墊!這些只是為了避免被打板子,工作不可能次次順心,但是如果能總結出失敗的地方,知道如何改進成長,我想打板子的時候領導也會再給你機會的。
4、明確基調:何種寫法?
屢戰屢敗還是屢敗屢戰?一無所獲還是積累經驗?這不是玩文字遊戲,這是態度問題!同樣的成績,不同的解讀就會帶來不同的反饋。在沒有業績的情況下,至少證明你一直在努力嘗試、一直在試錯中成長!
其實多學學《新聞聯播》也是有必要的,看看他們是如何傳遞正能量的。沒有「下降」,只有「負增長」;沒有「業績平平」,只有「增速放緩」;沒有「完成目標的40%」,只有「基本完成目標」; 沒有「嚴重問題」,只有「迎難而上」。語言是有力量的,有時候語言的力量能幫你保住飯碗,因為語言是你心態的反應。
5、明確結構:何種框架?
工作總結最忌諱形式化,或者寫成一筆流水帳,匯報工作要有一個框架。在中國領導喜歡的匯報思維往往是以點帶面還是面面俱到?一分為二還是抓大放小?實在沒有辦法就試試一個觀點三個論據的結構,這就是所謂的「一個中心,三個基本點」寫作方法。
比如下面的案例,內容都是日常部門裡面的零零碎碎,如果一筆流水帳自然沒有人認為你的工作做得好。
但是工作匯報中領導想看到的無非兩點:要麼開源,要麼節流。如果業績不好,開源無能,那就說說為公司節約了多少成本,也可以變相突出自己任勞任怨、加班加點。把總結與領導關心的問題直接掛鈎,至少說明你的存在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價值。基層寫匯報,大致的思路不外乎於此。
經過調整的匯報結構非常好藉助了領導的成本管理思維,且用領導熟悉的語言講話,有力說明了瑣碎的工作和重要的成本控制工作之間的聯繫。這就藉助了成本管理思考框架的力量,現在你該明白為什麼要去讀MBA了吧?就是為了學習這些商業分析框架。
6、明確數據:定性定量?
在工作匯報中經常需要談談業績指標,其實業績指標未必就是數據,指標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
定性指標往往彈性很大,誰能夠概括得更給力,總結得更深刻就最出彩。比如大家都能完成的業績,你加上用戶,全面,突圍等正面詞彙,會顯得更有力量。另外為你的工作想一個應景的標題也是抓住眼球的靠譜辦法。
定量考核比較難對付,但是也一樣可以採取一些技巧,比如下面有三句話,你覺得哪種是完成情況良好,哪種是完成情況出了問題,哪種是為了反應自己的專業範,一切盡在掌握時說的話嗎?
A:全年任務基本完成…
B:全年任務完成了92.1%
C:全年任務全面達成…
如果有一組不錯的業績數據,試試排比法也很給力。
其實工作中的數據,知道哪些不該說和知道如何把事說明白一樣重要,這些事情就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了。
7、明確風格:求新求穩?
工作總結要不要形式出彩?這是一個很難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要知道領導心目中,創新形式和形式主義只有一步之遙!這之間的轉換又很有可能只是取決於你的工作業績和別人對你的工作實際評價。
比方說這種文藝調的工作總結,很多人喜歡,但真的能用在正式工作匯報中嗎?
也許是此時不博,更待何時?也許是不求出彩,但求無過!到底是哪種情況,你要斟酌,不要為了形式而形式,切記最好的年終總結還是「以成績說話」,「用事實說話」。
形式創新只是應急之需,絕不是長久之策。最後,以一句時髦的流行語結尾:寫年終總結不難,難的是沒業績怎麼寫出好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