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學了一口南普,壯話講得很溜,能唱3個民族的山歌
兩年前被聘為廣西藝術學院音樂老師
教唱廣西民歌 這老外真牛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黃佔玲/文 徐天保/圖
【開欄語】
一碗老友粉,鮮香俱全,能吃出南寧味道。那麼在老外的眼中,這一碗粉的味道是怎樣的?南寧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城市,迎來了不少國外友人。他們有的把南寧當成一個中轉站,選擇匆匆而過;有的則愛上了南寧,選擇長久定居……本報今起推出「老外在南寧」系列報導,讓我們一起走進在南寧的老外,聽他們講述南寧生活的故事。
老外
在南寧
核心提示
在廣西藝術學院,和學生們提起Ben Linde這個名字,大家也許並不知道是誰,但如果提起林子陽,學生們就會說:「噢!就是那個教大家唱民歌的老外。」
Ben Linde是美國明尼蘇達州人,中文名為林子陽,2014年3月開始在廣西藝術學院的民族藝術系擔任音樂老師。大家都很喜歡上林子陽的課,他不僅人長得帥,課也教得很有趣,他能將一首民歌混入各類元素,讓學生們感受到民歌的美妙。
林子陽來南寧多年,已經慢慢融入南寧生活,他學了一口的南普,喜歡吃南寧的老友粉,壯話講得很溜,還會唱壯苗侗3個民族的山歌……
學習中文
他來南寧學了一口的南普
對於南寧,林子陽最初的印象是,南寧是一個熱情又有藝術感的城市。早在2004年時,他曾和美國的朋友一起來中國旅行,到達南寧時,他發現這裡的大學生對音樂熱情很高,而且很熱愛本民族的音樂文化。那一次旅行結束後回到美國,林子陽在閒暇間總會想起在南寧的日子,所以他對廣西一直很關注。他甚至找朋友取了一個中文名,也就是現在被學生們熟知的「林子陽」,林是Linde的諧音,子陽則源自於聖經中的一段經文。
年少時代,林子陽就有要到國外生活的想法。2010年,林子陽研究生畢業後沒多久,他便決定要到南寧來學習中文。隨後,林子陽開始到廣西師範學院學習。
剛開始時,林子陽的中文水平僅限於說「你好」、「再見」,點菜時也只會說「這個」、「那個」。學習中文需要學聲調,林子陽發現聲調和音符的發聲有些像,於是他就把兩者結合,用音調來辨別聲調。林子陽很喜歡跟人交流,一遇到不懂的中文詞語會馬上查閱,所以他的中文水平進步神速。兩年後林子陽完成了中文學習,能順利和大家進行中文交流了。
「他的中文水平很好,如果只聽聲音,會讓人以為他是南寧本地人。」廣西藝術學院的老師奉麗群說,在與人交談時,林子陽的音調偶爾會帶著南寧普通話的調子。對此,林子陽覺得好玩又頭疼。「我想說正確的普通話,但在南寧生活久了,南普的口音恐怕是改不掉了。」林子陽說。
學唱山歌
如今他能唱壯苗侗3個民族山歌
2012年,林子陽結束了在廣西師範學院的學習後,打算繼續留在廣西進修。林子陽對廣西民歌很感興趣,想多了解廣西的民族音樂,於是就去各個高校考察,看哪所學校適合就讀。他最終選擇了廣西藝術學院的民族藝術系,在那裡,他結識了自己的恩師徐寒梅。
徐寒梅是廣西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系的系主任。「認真、仔細」,這是徐寒梅對林子陽的第一印象,「在考察我院民族藝術系的教學模式時,林子陽問得很細緻、很嚴謹。」
2013年,林子陽在廣西藝術學院進修的那段時間,徐寒梅主要負責他的教學工作。徐寒梅發現,這個老外學生,非常好學也很善於提問,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林子陽除了就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外,還會向徐寒梅提出許多教學計劃之外的問題。徐寒梅儘量有問必答,有一些沒有及時回答的問題,林子陽下節課還會追問。
在課餘時間,林子陽常跟隨系裡去外地採風,他開始慢慢地接觸到了廣西山歌。林子陽發現最好的山歌歌手大部分在民間,他們都是即興演唱,唱法很押韻,歌詞富有幽默感。「我想要學唱山歌,這是一種很有魅力的文化。」林子陽說。
在學習壯語時,林子陽還是用學中文的方法來學,用音調帶動發音。他會請講壯話的學生、老師把話錄下來,再跟著錄音學習山歌調子,反覆練習後,他能很快學會一首壯語歌。如今,林子陽能唱壯、苗、侗3個民族的山歌。林子陽的學生們都說他的壯話講得很溜。
林子陽說,他對廣西民族文化的學習和探索是無止境的,自己會保持這種熱忱繼續學習。
教唱民歌
學生們從最初的質疑到喜愛和佩服
一年後,林子陽完成了進修。當時廣西藝術學院正在招聘教師,機緣巧合之下,林子陽成為該校民族藝術系的一名音樂老師。徐寒梅認為,廣西的民歌雖然博大精深,但關注度不如其他類型的音樂,而林子陽擁有西方音樂背景,如果能將兩者結合,一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火花和改變。
當學生們知道了有位老外要來教他們民族音樂時,大家開始議論紛紛。「一開始我的內心是拒絕的,一位外國人怎麼能教我們唱民歌呢?」該校民族音樂系的大二學生玉陳行說,當時,班上有不少學生像他一樣,對於林子陽的授課能力有些質疑。
林子陽主要負責給學生們上兩門課,一門是多聲部民歌訓練,另外一門是民族音樂編配。在教授學生們進行聲部訓練時,他將美國的教學方法和本地的民歌唱法融合在一起,對於學生的發聲要求很嚴謹,細節也要求很嚴格。在上民族音樂編配這門課時,林子陽則更能展示自己的才華,一首壯族新民歌《桃花開放等你來》,在他的重新演繹下,不僅更鮮活也更動聽。學生們漸漸地發現,這位老外其實很有一手。
潘香花是該校民族音樂系的大二學生,她最喜歡林子陽教的歌曲《藤纏樹》,「在他的演繹下,有著鄉土氣息的作品瞬間有了高大上的感覺。」潘香花說,當然也有鬧笑話的時候,在遇上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的發音時,林子陽有時發音會不夠準確。課堂上,林子陽唱錯歌詞慌忙道歉,這是常有的事。過後,林子陽會主動和學生們交流,讓他們來糾正自己的發音。
喜歡吃粉
他非常喜歡南寧本地的美食
在學校裡,林子陽很喜歡和學生們待在一起。遇上聖誕節、感恩節,他還會給學生們帶禮物,並邀請班上的學生到家裡做客。林子陽能記住每一個學生的名字,為人和藹大方,從沒有向學生發過脾氣,再加上帥氣俊朗的外形,學生們都很喜歡他。
平時,林子陽喜歡跑步、看書,熱愛旅行,也非常喜歡南寧本地的美食,「我喜歡吃一切口味的粉,像螺螄粉、老友粉等。」林子陽說,不過,他不接受吃豬腦和豬鞭,他最愛的是南丹的臘肉。不過,中國菜吃多了,他也會想念西餐。
在南寧生活了六年多的時間,林子陽覺得自己已經慢慢融入到了南寧生活,他開始戀愛,並打算定居。「對於未來,我並不會去想太多,而是走好眼前的路。」林子陽說,去年,他開始負責廣西藝術學院的歡了合唱團的指揮工作,經常帶學生去參加一些比賽,還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對於民族音樂的研究,林子陽說,自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