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自身及環境條件許可範圍內所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具體來說,心理健康至少應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病:二是有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針對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促進學生心理機能人格的發展完善;作為教師,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是我們的義務,所以,心理輔導的方法在教師招聘的考試中是一個常考內容,主要以單選和多選的方式進行考察,所以大家需要理解性的記憶,今天就給大家區分幾種心理健康輔導的方法:
1.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
(1)強化法
(2)行為塑造法
2.行為演練的基本方法
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的含義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害怕、焦慮、不安) 時,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包括幾個步驟:①建立焦慮刺激等級表。焦慮等級評定以受輔導學生主觀感受為標準,排在最前面的是僅能引起最弱程度焦慮的刺激。②進行全身放鬆訓練。③ 焦慮刺激與鬆弛活動相配合。
考點精析:比如一個人有對貓比較恐怖,想要幫助他,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刺激等級,從低到高依次是聽別人說貓這個字、聽到貓的聲音、看到貓的圖片、看到真貓、摸貓、抱貓等六個等級。第二步,在這個人面前說各種「貓」,他會很緊張很害怕,我們需要做的是讓他放鬆,給予語言的安慰和解釋,讓他放鬆,比如說「你看我說的是我家的貓,很可愛的,這麼小這麼萌......,它不會傷到你的,放鬆點。」第三步,重複第二步的動作,並呈現下一恐怖級別的內容,繼續緊張,再引導其放鬆。慢慢的這個人就會逐漸消除恐怖。
3.改善學生認知的方法
艾裡斯提出理性情緒輔導方法。他認為人的情緒是由人的思想決定的,合理的觀念導致健康的情緒,不合理的觀念導致負向的、不穩定的情緒,即人的行為的 ABC 理論。
A:個體遇到的主要事實、行為、事件。B:個體對A的信念、觀點。C:事件造成的情緒結果。
考點精析:這個理論最容易考到的就B是什麼。大家需要用一個例子理解一下就容易記憶了。比如路上堵車,大家會很煩躁這件事情。A事件:上班路上堵車。C情緒結果:煩躁。路上堵車所有的人都會煩躁嗎?不見得,那麼是什麼讓我們煩躁,這個就B:個體對事件的不合理的(絕對化、過分概括、糟糕至極)觀點:我上班的路上就應該順風順水的或完了上班路上堵車,遲到了要被炒魷魚了等等。那麼也就是說不是堵車導致我們不開心的情緒,而是那個不合理的信念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只要把B也就是信念改掉,我們就可以改變情緒,因為一般情況下事件是無法改變的。比如,堵車了或者是飛機延誤了,是不是就可以抽空看看書、放鬆、或是幹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像是憑空多出來的時間一樣。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