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蘇談彬(ID:newrankTV),作者:蘇談彬,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這個問題是在一個產品經理交流群裡遇到的,非常引人思考。
嚴格來講,微信群聊的名字並非人人都可以修改,前面應該加一個限定條件,就是當群人數在 100 人以內,每一位群成員都可以修改群名,而超過 100 人,則只有群主才可以修改群名。
這個設計乍一看,確實有點違背常識。
因為在我們的固有認知裡,群主是這個群的創建者,修改群名的權限,理所應當由創建者所擁有。
如果人人都可以修改群名,那這個群豈不就亂套啦?
從競品角度看,群聊在社交產品中也十分常見,大部分社交產品都有群聊功能,如QQ、陌陌、微博、抖音等等等等。
而這些產品的群聊無一例外,都是高度集權——修改群簡介,修改群名,拉人踢人等權限,只有群主才擁有。
那微信群聊為什麼如此特立獨行,要在群人數較少的情況下,讓每一個成員都可以修改群名?
這背後有著怎樣的產品思考?
01
從「產品定位」角度思考
微信最初的產品定位是什麼?熟人社交。
那需要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麼人,才可以算做是我們的「熟人」?
仔細想想,其實所謂的「熟人」,不外乎我們熟悉的家人、朋友、同學和同事。
因此,對於一名普通用戶來說,他的微信上就會對應存在著 4 種最基礎的社交關係,分別是:家人關係、朋友關係、同學關係和同事關係。
這 4 種社交關係都是去中心化的。
意思就是說,在熟人社交的場景下,用戶與用戶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是去中心化的,熟人社交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所擁有的地位和勢能都是均等的。
這一點很好理解,父母、朋友、同學和同事,這些都是我們的身邊人,大家天天見面,相互之間熟悉了解,他們不會像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一樣,讓我們有可望不可及之感,我們不會去崇拜他們,他們也不會崇拜我們,大家彼此之間的社交關係是平等的。
我認為,正是熟人社交天然具備的「去中心化」特性,決定了微信群聊在產品設計上的「去中心化」。
群聊功能本質上也只是社交關係的一種載體而已,核心還是社交關係本身。
既然社交關係呈現去中心化特性,那麼作為這種關係的載體,群聊在產品設計上必然也得儘量朝「去中心化」靠攏,這樣才能完美承載好社交關係。
所以說,讓每一位群成員都可以修改群名,這其實是微信群聊「去中心化」的一種體現。
除此之外,默認設置下,每一位群成員都可以在不經過群主同意的情況下,邀請自己的好友進群。
這些看似違背常識的產品設計,其實都是在儘量弱化群主的概念,儘量讓群聊做到去中心化,讓每一位群成員都可以平等自由的交流討論。
從這個角度看,微信群嚴格意義上並不算是群,而更像多人聊天。
當然了,當群人數超過100,場景就發生變化了。
一個人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同時和 100 個人保持熟人關係,所以這時候的場景就不再是熟人場景了。(這裡暫且不談 100 人的界限是否合理)
人數超過 100 的群,大多數都是陌生人社群,這些群大概率是群主出於各種目的精心維護的社群。
這種情況下,群內的社交關係就會趨於中心化,這時候社群需要有一個管理者,由這個管理者來規定社群的主題和方向,不再適合讓所有成員都能修改群名了。
02
從「社交效率」角度思考
作為一款社交工具,微信最大的使命還是在於提升用戶的「社交效率」,所以接下來,我們從「效率」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微信是極其看重用戶「社交效率」的,這一點從張小龍在 2019 年微信公開課的演講上就可以體現出來。
這兩年業界的目標變成了所有APP應該儘可能多地去抓住用戶的停留時長,這個是違背我的常識的。
一個用戶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技術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類提高效率。
比如作為一個好的溝通工具,一定要高效。所以微信沒有已發送狀態,原因是最高效率的方式就是發完即走。你不用關心這一條消息有沒有發出去,有沒有發成功,對方有沒有收到,甚至不用考慮網絡是不是有問題。
如果是一種信息資訊類的工具,那麼應該是幫助用戶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面獲得最有用的信息。除非是一種娛樂類的內容消費,可能時間長一點是沒有關係的,就像我去看一個連續劇,要花很多時間。但連續劇也不能無窮地增加集數,來獲取用戶的時間。
張小龍極其厭惡那些為提升用戶停留時長,而降低用戶效率的做法。
因此,效率原則始終是微信在產品設計上秉承的重要原則,這一原則體現在微信上就是極簡。
拿微信的群聊舉例,用戶在微信上發起群聊,只需要三步即可:
第一步點擊發起群聊,第二步選擇好友,第三步點擊完成。
相比於其他社交產品(如QQ、陌陌)創建群聊的過程之複雜,微信群聊可以說簡單到極致了。
那麼,在熟人社交的場景下,每一個成員都可以修改群名,這是不是也會增加用戶的社交效率呢?
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讓我們來分析下,假如說,微信群聊現在變成只能由群主來修改群名了。
這種情況下,修改群名的場景可以分為以下兩種。
1、第一種是群主想要修改群名。
由於群主有修改群名的權限,想改名隨時可以改,所以這一場景不存在任何問題。
2、第二種是群成員想要修改群名。
這個場景下,群成員需要先去聯繫群主,群主同意後,由群主來完成群名修改,這個流程就相對繁瑣了些,不但會降低效率,可能還會給群主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社交負擔。
這種情況下,就不如讓所有人都可以修改群名,這樣確實能提高效率,畢竟多人修改肯定要比一人修改效率高。
不過,你可能會問,如果群名修改不經過群主審核,那遇到搗亂分子,隨意修改群名,這個群不就亂套了嗎?
首先,群人數不超過 100 人的情況下,微信默認是熟人社交的場景,既然大家都是熟人,怎麼還會故意搗亂。
再者說,熟人之間故意搗亂修改群名,這反而會形成一個有趣的互動玩法,最終起到調節群聊氣氛,促進社群活躍的積極作用。
最後,就算不是熟人,真遇到故意搗亂的用戶,那群主也有踢人權限,直接將這名用戶移出群聊即可。
最後
本文從兩個角度出發,給大家分析了微信群聊為什麼人人都可以改名。
1、微信定位熟人社交,熟人社交天然具備「去中心化」的社交關係特性,所以,人人都可以改群名,這是產品設計上「去中心化」的體現。
2、微信看重用戶的社交效率,熟人社交的場景下,人人都可以改群名,這會提高效率,畢竟多人修改的效率要高於一人修改。
希望本文對你有所啟發,如果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