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記錄到黑臉琵鷺106隻 其中一隻腳戴韓國環志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黑臉琵鷺在覓食和棲息。 張福慶 攝

中新網廣州12月2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據介紹,這是珠海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西部記錄到黑臉琵鷺最多的一次。

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水禽。黑臉琵鷺對生境及食物的要求比較苛刻,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潮間帶灘涂,偶爾出現在其他類型的溼地上。2020年初全球同步普查錄得黑臉琵鷺僅存4864隻,全世界生態研究人員和觀鳥愛好者為之高度關注。

此次發現的黑臉琵鷺種群當中,有一隻尤為獨特、腳戴環志的黑臉琵鷺。珠海市觀鳥協會通過視頻記錄及反覆影像回放,辨認出這隻環志編號為V15、旗標上綠下藍,對比全球黑臉琵鷺的環志信息,確定其是2017年的韓國環志。

近日,棲息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圍墾區的部分黑臉琵鷺。 張福慶 攝

在記錄到黑臉琵鷺的同時,專業團隊還記錄到數量眾多的鷺鳥、鷸鴴類和野鴨類來此地越冬,說明該地是冬候水鳥的重要棲息地。

珠海市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擁有狹長的海岸線,水鳥活動範圍較廣,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市共有鳥類300多種。此次這些黑臉琵鷺選擇到珠海越冬,說明珠海的濱海溼地對候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凸顯出珠海市近年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和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等重點生態工程的推進,廣東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近年野外監測發現,廣東省記錄到的有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越來越多;勺嘴鷸、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等世界性珍稀物種也逐漸在廣東有穩定越冬紀錄,且數量呈上升趨勢。今年12月5日,南沙溼地也發現了52隻黑臉琵鷺。(完)

相關焦點

  • 珠海市記錄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黑臉琵鷺悄無聲息地飛進飛出(央廣網發 張福慶 攝)央廣網珠海12月23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12月14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 珠海市記錄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12月14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黑臉琵鷺對生境及食物的要求比較苛刻,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潮間帶灘涂,偶爾出現在其他類型的溼地上。2020年初全球同步普查錄得黑臉琵鷺僅存4864隻,全世界生態研究人員和觀鳥愛好者對之高度關注。此次發現的黑臉琵鷺種群當中,有一隻尤為獨特的腳戴環志的黑臉琵鷺。
  •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2-24 09:00:34 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通訊員 林蔭圖/陳什旺 張福慶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12月14日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 106隻!珠海市黑臉琵鷺數量破紀錄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 通訊員 林蔭)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12月14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 黑臉琵鷺 珠海越冬
    日前,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 黑臉琵鷺數量打破珠海歷史記錄 白斑軍艦鳥為淇澳春色增光添彩 ——寫在2020年3月廣東省第三十九屆「愛鳥周」
    略有失望之際,海蘭卻一直堅持用單筒望遠鏡仔細搜尋著,突然間,她大喊了一聲:「黑臉琵鷺!好多呢,1、2、3……」。黑臉琵鷺,全球瀕危物種,再次造訪淇澳島。珠海市觀鳥協會從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都到淇澳島監測黑臉琵鷺。2020年1月19日全球黑臉琵鷺同步調查期間,淇澳島共記錄到11隻黑臉琵鷺和1隻白琵鷺。
  • 邀請您參加2016.01.16溫州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活動!
    2015年全球總記錄到3272隻黑臉琵鷺,繼續保持在歷史較高的水平,今年的數量會有什麼變化,想親自參與觀察並了解黑琵麼?溫州灣溼地,是浙江省內最優質的水鳥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有不少的黑臉琵鷺留下越冬,2011年最高記錄到約40隻,2012年更是省內首次發現有13隻度夏群體,2014再次記錄到40多隻越冬記錄。
  • 海南共記錄到54隻瀕危雀鳥黑臉琵鷺 全球僅有3259隻
    瀕危雀鳥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結果公布,比去年多533隻  我省共記錄到54隻黑臉琵鷺  海南日報海口3月19日訊(見習記者 周曉夢 通訊員盧剛)瀕危雀鳥黑臉琵鷺家族又添新成員。近日,香港觀鳥會公布2015年黑臉琵鷺全球調查結果,共記錄到3259隻瀕危雀鳥黑臉琵鷺,比上一年的2726隻多了533隻,上升幅度19.6%,首次記錄超過3000隻,創近25年新高。其中,我國共記錄到330隻,海南54隻。  海南作為候鳥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黑臉琵鷺選擇在此避寒過冬,今年我省共記錄到的黑臉琵鷺數量是54隻,其中東方四更有34隻,臨高新盈有20隻。
  • 7隻黑臉琵鷺現身深圳灣!深圳新一年候鳥季悄然來臨
    來源:讀特9 月 20 日一早,7 只黑臉琵鷺出現在晨光中的深圳灣,被守候多時的記者成功記錄下來。深圳觀鳥專家認為,不排除這些黑臉琵鷺並未參與今春候鳥季的正常遷徙,也許是長期留在深圳的一個亞成鳥種群。和這些黑臉琵鷺一起在深圳灣出現的,還有大量白鷺、池鷺、蒼鷺和少量黑翅長腳鷸、青腳鷸等候鳥。這也意味著今年的深圳候鳥季即將到來。
  • 候鳥戴腳環浙首次 南北湖籌建環志中心
    新華網浙江頻道10月25日電 昨天傍晚,海鹽南北湖,「唧唧……」一隻褐色的白眉鶇一頭撞進網裡脫身不得一個銀灰色的圓腳環麻利地套到了白眉鶇的左腳上,兩三分鐘後,白眉鶇又重新展翅飛回天空,跟隨著同伴們繼續遷徙。
  • 52隻! 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
    萬君告訴記者,4日下午4時30分,他同事吳先生到觀鳥平臺檢查平臺安全狀況,無意間發現大批黑臉琵鷺在溼地淺灘覓食,隨即用手機拍下了視頻和照片。經粗略點算,有48隻之多。不過由於是逆光拍攝,加之光線較暗,無法分辨其中是否夾有白琵鷺。萬君應承記者,第二天他叫同事再去拍攝、確認。
  • 優雅的「舞者」——黑臉琵鷺
    、小腿和腳都裸露無羽毛呈黑色。生活習性:黑臉琵鷺一般棲息於內陸湖泊、水塘、河口、蘆葦沼澤、水稻田以及沿海島嶼和海濱沼澤地帶等溼地環境。它們喜歡群居,每群為三、四隻到十幾隻不等,更多的時候是與大白鷺、白鷺、蒼鷺、白琵鷺、白䴉等涉禽混雜在一起。它們的性情比較安靜,常常悠閒地在灘涂上覓食,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緩慢拍打著翅膀。
  • 首次現身珠海!這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經該會大量實地調研和資料檢索比對,確認這是在珠海首次記錄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珠海首次!  當日,珠海市觀鳥協會組織生態攝影師、資深觀鳥專家、鳥類觀察員及生態顧問等專業人士一同前往平沙、富山等地進行珠海海岸線生態調研。
  • 南沙溼地再現52隻黑臉琵鷺
    12月5日,工作人員在廣州南沙溼地發現了52隻黑臉琵鷺,規模巨大,創下了南沙溼地歷史新紀錄。早在今年1月8日,南沙溼地也曾發現25隻黑臉琵鷺。2月初,在廣東沿海溼地——陽江海陵大堤溼地曾發現大規模的60隻黑臉琵鷺。專家介紹,廣東特別是南沙溼地優良的生態環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沿海溼地成為候鳥樂園。
  • 黑臉琵鷺,福建一張亮麗的生態名片
    >:黑臉琵鷺是體長600-800mm的中型涉禽,它的臉、小腿和腳都裸露無羽毛呈黑色。生活習性:黑臉琵鷺一般棲息於內陸湖泊、水塘、河口、蘆葦沼澤、水稻田以及沿海島嶼和海濱沼澤地帶等溼地環境。它們喜歡群居,每群為三、四隻到十幾隻不等,更多的時候是與大白鷺、白鷺、蒼鷺、白琵鷺、白䴉等涉禽混雜在一起。它們的性情比較安靜,常常悠閒地在灘涂上覓食,飛行時姿態優美而平緩,頸部和腿部伸直,有節奏地緩慢拍打著翅膀。
  • 357隻!福建興化灣迎來歷史上最多的黑臉琵鷺
    來源:臺海網地處興化灣的福清江鏡華僑農場區域,發現數量眾多的黑臉琵鷺臺海網12月18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秋冬季是鳥類遷徙的高峰期,最近,福建省興化灣迎來歷史上最多的黑臉琵鷺。11月30日,專家組在地處興化灣的福清江鏡華僑農場區域開展遷徙候鳥調查。
  • 珍稀鳥類黑臉琵鷺現身東太湖
    昨天下午,蘇州林業部門工作人員在吳中區東太湖溼地公園巡護時,發現了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據介紹,黑臉琵鷺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上一次在蘇州發現其蹤影還是在六七年前。昨天下午2時許,記者跟隨吳中區林業站、東山鎮農林站工作人員、蘇州自然溼地學校觀鳥專家一起進入溼地公園深處巡護、觀鳥,在一處蘆葦蕩邊發現了成群的候鳥,有數十隻之多,它們時而盤旋空中,時而落在淺草處覓食,悠閒自在。蘇州自然溼地學校總幹事、職業「觀鳥人」周敏軍驚喜地發現,鳥群中竟出現兩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臉琵鷺。他介紹,黑臉琵鷺羽色白,因嘴灰黑色似琵琶而得名,屬珍稀鳥類、世界瀕危物種。
  • 遷徙者丨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體長76 釐米,體白,喙和臉裸露無羽毛覆蓋,呈黑色。相似物種是白琵鷺,喙端呈黃色,臉白。黑臉琵鷺的分布局限於亞洲大陸的東緣,已發現的繁殖地包括朝鮮半島西側的無人島、中國遼寧東南部海岸以及俄羅斯。已發現的越冬地包括中國大陸東部和南部海岸,香港、臺灣、澳門、日本、韓國濟州島、越南北部、菲律賓、泰國以及汶萊。
  • 《新聞2+1》:精心呵護黑臉琵鷺 讓「黑面舞者」翩躚舞
    來源:《綠色中國》雜誌一提起珍稀野生動物,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是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和「水中貴族」中華鱘,可其實中國還有很多有點高冷,不常出現在鏡頭前的珍稀鳥類,黑臉琵鷺就是其中的一種。黑臉琵鷺—一個神秘而優美的名字,上世紀90年代,當人類開始關注它的時候,已經只剩下幾百隻了。在1989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它收錄至瀕危物種紅皮書——《亞洲鳥類紅皮書》名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