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槽值》欄目(公眾號: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電影《怦然心動》裡有句臺詞:「這世上,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
看起來境遇各不相同的人,到了中年,卻大抵有著類似的心酸。
早年間,蔡康永在《真情指數》節目中採訪了成龍。
當時正值成龍拍攝完了一部新電影,蔡康永問成龍的第一個問題是:「拍電影累不累呀?」
就是這麼一個看似輕描淡寫的問題,讓成龍在節目中哭了整整十五分鐘。就連採訪經驗豐富的蔡康永,當場也不知所措地愣住了。
一向以硬漢形象示人的成龍,因為這樣一個直擊心底的問題,而情緒失控。
類似成龍這樣情況的人有很多,他們總是習慣給旁人堅強的一面。
歇斯底裡的嘶吼,徹底的放聲大哭,以及摔砸東西,這些發洩方式已不再屬於成年人的崩潰範圍。
他們像往常一樣工作、社交、微笑,表面平靜,即便內心可能已充滿「不太想活,也不太敢死」的疲憊。
1
「不太想活著
又不太敢死去」
長大後,不在公共場合流淚,似乎是成年人約定俗成的事。
「今天家人不在,我才敢在這裡哭。」
6月8日晚上,河南鄭州街頭一位民工,蹲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這名民工名叫阿凱,今年32歲。
問到原因,他回答:父親患癌,化療了4次沒有好轉,心情十分難受。
「我就今天喝了點酒,我發洩發洩,處理下我的心情。」
這樣的難受,他不能在家裡表達出來。「家裡人都在,不敢在家裡哭」,是這個32歲的漢子在馬路邊崩潰的理由。
三十而立的他,有著太多太多不能嘶吼出壓力的理由——妻子、孩子、工作、生活……
痛哭過後,他擦乾眼淚,獨自回家。
再苦再難,對生活也沒法認慫。
去年,在《大事發聲》的直播現場,樸樹唱李叔同的《送別》。
沒想到唱到一半時,樸樹突然情不能已掩面而泣。
開始之前,樸樹說:「有的時候覺得生活就像煉獄一樣,特別難熬。但在音樂裡面的時候,即使唱最悲傷的歌也是享受。」
45歲的樸樹,用眼淚揭示了每個成年人在深夜才敢釋放的脆弱。
「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註定單槍匹馬。」
2
每個成年人背後
都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有人說,有些臉背後,是緊咬牙關的靈魂。
而摧毀成年人故作從容鎮定的那個軀殼,到底有多容易?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努力的速度,一定要趕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也是這樣的話語,揭示著成年人贍養父母的責任。
這張照片,是第26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入選作品,拍攝者是河北省張審軍。這幅作品的名字叫做《獨生子》。
僅僅這一張照片,看哭了無數網友。
兩張病床上,躺著自己的父母。兒子坐在中間,默默地守護著雙親。他的背影,看上去那麼無奈無助,又帶著一腔孤勇。
少有兄弟姐妹的80後、90後,在步入中年時,父母的養老問題不可避免落在自己身上。
這張照片之所以能夠產生這麼多共鳴,是因為這個孤寂無奈的背影,是一整代人的痛與無措。
同樣,撫養孩子的壓力,也將成年人逼進崩潰邊緣。
撫養下一代,本就需要精打細算。哪家私立幼兒園條件好,哪裡的外教口音純正,哪種課外輔導材料更加先進……
更不用說那些掙扎在生存邊緣的人。他們拼盡全力,才能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13歲的黃傲雪生活在山區,父親在縣城打工。父親告訴她,自己在縣城做木工。為了省車費,他已經很久沒有回家和女兒見面。
這一次,女兒打算帶著冬衣去偷偷找父親,給他一個驚喜。
然而,當來到父親工作地點,她看到的是一個滿身灰塵泥土的人——原來,為了讓女兒放心,父親隱瞞了他真正的工作,卸水泥。
黃爸爸是斷了一根手筋的。為了多掙錢,這位身體不便的成年人,一人攬下了一車的水泥。
黃傲雪擔心著爸爸的手,哭了起來。
黃爸爸的安慰,在哭泣的女兒面前顯得十分笨拙:「別哭了,爸爸掙錢給你讀書。」
說完這一句,他有點不知所措,想要走回車邊繼續工作,沒想到女兒卻一下子跪了下來,死死地拽住了父親的衣服大聲哭著:「爸,你別扛了,你別扛了……」
女兒這一跪,讓一個人養家的黃爸爸再也扛不住,也哭起來。
這個中年人假裝出來的強大,都被自己女兒的眼淚打垮了。
上有老下有小,還要謀生活的中年人,被《經濟學人》雜誌稱為「三明治一代」。
「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 因為他一睜開眼, 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他們是家裡的頂梁柱,是孩子眼中的英雄,是父母養老的保障。
3
成年人的崩潰
需要有序進行
成年人的世界,「崩潰」是一個奢侈的選擇。在很多很多時候,他們必須咬緊牙關,堅守著自己與自己需要守護的那處家園。
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裡,身患抑鬱症的男主的第一句臺詞,是對著啃青菜的蜥蜴說:「食慾真好,羨慕啊。」
這樣平靜的一句話,淹沒在他看似正常的生活裡。
起床,做早餐,換領帶,乘地鐵來到辦公室,然後開始工作……然而,每一個按部就班工作的流程裡,都有著默不作聲的崩潰前兆。
他沒有食慾,對任何事物都喪失興趣,甚至和垃圾桶對視著惺惺相惜。他的身體情況每況愈下,卻還要聽著身邊人不停地對自己喊「加油啊!」。
後來的後來,他縮進被窩裡,一個人小聲抽泣著。
「到底要怎麼努力才好啊……現在的我不行啊……」
他無法對自己的家人說出自己的「不正常」。縮進被窩,就像縮進全世界唯一能容納自己崩潰的場所。
當一個中年人丟盔棄甲,節節退敗時,他已經不想聽到那些加油鼓勁的聲音,催自己走得再快些。
從內心裡開始出故障的人,從沉默到崩潰,可能只是一念之間的事。
網上流傳著一份《成年人崩潰守則》,讓很多人產生了共鳴。
這篇守則裡說,成年人的崩潰,需要錯峰進行,需要尊老愛幼,需要講究性價比,還要看時間場合……
這些並不是「戲多」的表現,成年人已經不能像小孩子那樣,摔倒了哭出聲就會有人來扶。
他們的眼光更加現實,他們的情緒更加毫無波動。眼淚、沮喪和脾氣不能改變任何事,所以只好將一切情緒變得「可控」。
他們把所有痛苦藏進平靜而麻木的微笑裡,以此換取這個社會投來的禮貌又冷漠的微笑。
大衛·梭羅曾說,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平靜地過著絕望的生活。
「在人類的所謂遊戲與消遣底下,甚至都隱藏著一種凝固的、不知又不覺的絕望。」
在被生活瘋狂打倒又再度站起來的過程中,所有成年人都戴上了名為強大的面具。
聚斯金德寫過一本叫《鴿子》的小說:
一位銀行的守門人,二十年來一直過著公司、住所的兩點一線生活。
他的生活規律、克制。
表面上,他在極力維護著自己內心的平靜。然而,某天早晨,一隻鴿子卻將這些都攪亂了。
這樣的小變動,讓他陷入了恐懼、緊張和迷惘之中。因為覺得「規律」被打破,他喪失了保護自己的盔甲,不能再維持表面平靜。
每個中年人,都有過像這位中年人一樣突然脆弱的時刻。
在我們吃飯,工作,睡覺,娛樂的每一天,總有脆弱,安全感缺失,壓抑籠罩著生活的碎片。
許多人像一顆看起來光鮮的水果,當剝開外皮時才發現,他們內心已因承受太多的壓力而腐壞掉了。
阿拜對成年人悄無聲息的崩潰有過這樣一段描寫:
「我雖然也活著,但活得像一具殭屍。
我生氣,卻不能爆發,我也笑,卻並不感到開心。
我說出的話,發出的笑聲,都不像是我自己的,倒像是旁人的。」
習慣一個人悄無聲息地崩潰,是我們必須向成長和生活低頭的啟示錄。
那一刻你心裡有場海嘯,可你靜靜站著,沒有讓任何人知道。
最難過不是痛哭流涕,是連眼淚都無法掉落的那種憋屈。
關注微信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在槽值公號對話框輸入「熟女」,送你10部優質姐弟戀影片
想要在第一時間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歡迎關注我們的公眾號,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微博@槽值,有態度的情感吐槽,等你來撩。槽值已入駐簡書專欄,下載簡書app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