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光明大手印:當代妙用》 雪漠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3年9月
閱讀提示:本書分為「對學者說」、「對學生說」、「對讀者說」、「對都市精英說」四個部分,講述了大手印文化在文化、信仰、人生、生存等諸多層面的「妙用」。這「妙用」,包括看世界的目光,包括應世的技巧,包括對其他文化的包容,包括對人生選擇的闡釋,包括一個人追求成功時應該注意的諸多問題等等,包羅萬象。雙修不是唯一的方法
上午的「光明大手印」研討會中,葉曼老師提到了「雙修」,而且講了很多這方面的東西。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她非常熟悉佛教的內容,但是對密宗大手印的認識並不全面。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密宗大手印確實有一種「雙修」的法門,而且正如葉曼老師所說,其要求非常高,不是誰都能修的,如果有誰打著雙修的名義行男歡女愛之事,在密宗的說法當中,是要墮入金剛地獄的。但是,「雙修」並非密宗大手印的全部內容,也非密宗修行的全部內容。
實際上,大手印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實相大手印,比如中國的禪宗,以領悟教理或參禪而入道;第二種是和合大手印,先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最後通過雙修證道;第三種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光明大手印。大手印是噶舉派最重要的教法,而噶舉派則屬於佛教中的藏傳佛教。
佛教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流派:第一,南傳佛教,也叫巴利語系佛教,現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就有;第二,漢傳佛教,也叫漢語系佛教,禪宗、淨土宗等都屬於漢傳佛教;第三,藏傳佛教,也被稱為藏語系佛教,或者藏密。這三個流派都屬於佛教,都是佛教文化大樹上的不同分支。它們之間沒有優劣、好壞之分,更沒有對錯之分。它們所有的區別,就在於傳播語言和某些具體修法上的不同。
我曾用中醫和西醫的區別,來形容它們之間的關係:在西醫的話語體系中,沒有「上火」一說,他們稱之為「炎症」,治療方法是消炎,但中醫就會主張瀉火。誰對呢?誰都對,因為兩種方法都可以治病。我在第一屆香巴文化論壇中也說過,一些西醫認為中醫的「把脈」非常滑稽,他們不相信中醫能從脈搏中聽出那麼多東西,也不相信脈搏能承載那麼多的信息,他們或許會覺得藏醫更加滑稽,但事實上,三者都能治病,三者的療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不同的佛教流派也是一樣。所有教派的誕生和存在,都是為了解除人們的心病。心病有多種,治病的方法就有多種,即使是同一種病,也可能存在著多種不同的治療方法。只要能治好病,我們就沒必要去認為,或者爭論這個好、那個不好。所以,我一直主張破除教派之爭,大家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共同為人類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而不是互相詆毀,互相攀比,互相中傷,互相阻礙對方的發展。我覺得,這才是佛教真正的精神。
言歸正傳,藏傳佛教中有五個流派:格魯派、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覺囊派。好多人都以為覺囊派已經消亡了,可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幾百年來,它一直受到擠壓,但是它仍然存在,而且誕生了非常偉大的文化。藏傳佛教這五個派系,都是經過國家正式認可的,國務院宗教局1958年之後認證的第一位活佛,就屬於噶舉派。
葉曼老師提到的「雙修」屬於和合大手印,它僅僅是噶舉派大手印修法的其中之一。為什麼密宗會有這樣的一種修行方法呢?因為,人類存在著一種「所知障」。什麼叫「所知障」?我「以為你」看過這本書,但實際上你沒有看過,「我」那種先入為主的看法,就是「所知障」的一種。
所知障是一種細微無明,它很難破除。在我們用文字傳達某種智慧的時候,每個人的理解都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人們的經驗、知識、思維模式等東西各不相同。形形色色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所知障,妨礙我們對某種智慧的領悟,所以一千個人才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種障礙分為先天和後天兩種,「先天」關乎遺傳基因以及我們所說的宿世習氣,「後天」則由環境、教育等諸多因素構成。因為所知障的存在,你必須親嘗真心、空性的滋味,才能真正地進入大手印,而無法通過對文字或語言的邏輯化理解進入大手印,就像你不可能通過語言或文字,讓一個人明白龍井與烏龍之間的區別一樣。你必須讓他自己去品,他才會明白,哦,這個是龍井,那個是烏龍。
所以,要想真正地明白什麼是明空智慧,你就必須突破所知障的阻礙。
雙修就是一種超越所知障,讓一個人瞬間品到空性滋味的方便法門。它的原理,是調用生命中本有的愛與性的力量,超越語言、思維、知識等各種東西所造成的障礙,讓人們「見」到空性。好多人可能不知道,愛與性的力量非常強大,遠遠超過了生命中的其他力量。有一則新聞裡曾經說過,某位母親為了營救自己的孩子,竟然獨自抬起了一輛汽車。這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事情,那位母親也絕對想不到自己可以做到這一點。所以,調用愛與性的力量,就可以輕易地衝破一些理性造成的障礙,讓一個人真正地「見」到空性。
「見」到不同於單純地「知道」,單純在道理上知道,但是在生命中體驗不到,是沒有用的,因為它無法對生命狀態產生真正的影響。我有一個朋友,她知道很多道理,但是遇到感情困擾的時候,她仍然熱惱薰心,甚至會做出一些令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道理不能徹底改變她的生命狀態,她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
所以,香巴噶舉認為,單純地看書意義不大,你必須通過特殊的修煉方式,把智慧氣攝入中脈。氣入中脈之後,你就可以「見道」,也即開悟,或者說見到真心、見到智慧光明。按照香巴噶舉的說法,在氣入中脈的基礎上,再將氣攝入不壞明點,「激活」母光明——也就是人本有的光明——你修成的子光明和母光明合二為一,實現子母光明會,如一滴水進入大海時,才叫「證道」,進而才能成就光明大手印,成就法、報、化三身。這個過程,是你必須真正「證」到的,沒有「證」到這一點,所有「理」上的明白都不算數,也由不得你「我以為」。因為,有沒有達到這種證量標準,是可以由過來人印證的,而且,當一個人達到那種狀態的時候,他的生命本身,包括生理上也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當然,雙修並不是實現這一點的唯一方法。香巴噶舉有頓悟與漸修之說,上根之人,也即俱足大信心者,可頓證光明大手印,漸修者也可由實相大手印或和合大手印契入空性。這三種途徑都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狀態,你適合哪種方式,主要還是根據你的具體情況而定,比如你的信心以及你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