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記者 盧海燕 文並攝
「衣食住行」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對於盲人朋友來說,「行」卻頗為艱難。
盲道的價值,是讓視力障礙者能獨立出行。如果視力障礙者出行,都要靠別人協助,那盲道就失去了存在意義。
在梧州市區內,不少路段盲道鋪設不合理,有的距離摩託車、電動車停車線很近,有的破爛不堪,加上被各種車輛佔據,盲道基本成了「擺設」。
記者調查:盲道變「忙」道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觀察到,部分盲道設施由於種種原因對幫「盲」並沒有起到相對應的作用。
盲道變「忙」道,在人流量、車流量較大的街道,盲道除了會被汽車、摩託車等車輛佔用外,也被一些商家、小攤販們「霸佔」阻斷。記者在新興一路往紅會醫院方向道路右邊的人行道沿路觀察,人行道上的黃色盲道比較窄,而且距離摩託車、電動車停車線非常近,如果停了摩託車或者電動車的話,在盲道上行走就會很容易碰到車輛。另外,盲道被車輛佔用的情況時有發生,特別是一些店鋪前,一眼望去,只見車輛不見盲道。
新興一路紅會醫院門口附近的盲道。
在河東西江二路往鴛江橋方向的左邊人行道,記者觀察發現,個別路段遇到電纜蓋、井蓋等公共設施,盲道道路狹窄甚至中斷;盲道磚在鋪設時出現盲道磚以普通磚替代盲道磚、被水泥覆蓋在盲道上等,導致盲道不能正確給盲人導路。
針對盲道鋪設不合理或者被佔用的情況,不少市民表示對這已經司空見慣,其中一些市民表示曾有過佔用盲道的行為。市民李小姐說:「街道上人多車也多,車都沒有地方停,也就沒人管什麼盲道了,只要能把車停下就好。」陳先生說,像在紅會醫院門口(新興一路路段),黃色盲道距離停車線非常近,摩託車停在那裡就會把盲道佔用,但是也是按照停車線停車,他表示這時候就不會在意盲道。
有市民表示盲人肯定會有家人陪同才會出門,用不上盲道,所以盲道有沒有問題不大。而市民方先生則表示不同意,他說盲道是必要的公共設施,必須要有的,他希望盲道被佔用的情況能夠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