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是一種比較小的家禽,現在我國許多地方都開始飼養了。在飼養的過程中除了日常的管理之外,最初籠子選擇,還有選種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知識。鵪鶉的個子非常小,它的飼養方法一般採用箱養和籠養兩種。箱子的大小不等,箱的底部為一個網,每個眼大六毫米,網子下面有4到6釐米的空隙,設有承糞板,便於我們清理糞便。
箱子的側面有排氣孔,成年鵪鶉籠子的大小跟形式樣子比較多。一種是活動式的,它的籠子可以取下,便於我們平時消毒跟管理。還有一種是固定的,飼養的籠子,直接固定在架子上面,這樣比較節省材料,造價也比較低。籠子一般採用木頭或者是竹子製成的,長度在一米,寬度在0.2米高22釐米,承糞板記得要後面高前面低,這樣便於鵪鶉蛋從裡面滾出來。
鵪鶉籠舍建築跟場地的選擇跟其他家禽的要求基本差不多,要選擇光照比較好,另外能夠通風,冬天的溫暖,夏季涼爽,遠離居民區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鵪鶉籠舍建築要注意,冬天能夠保暖,夏天能夠防暑,更應該注意避免受到其他動物的騷擾,地面儘量用水泥地面,便於我們平時的清掃,衝洗還有防止一些害蟲。棚子高度在2米到3米,如果過低夏天會比較熱,籠子的層數不能放很多,單位面積飼養量也會減少。
如果過高的話會增加建築的費用,而且不利於冬天的保溫。再來看看怎麼選擇合適的種鵪鶉,選擇標準是這樣的,一個是產蛋能力比較強,每年產單率在百分之75以上的。第二個就是看體質,體質比較強壯,抗病能力非常強的適合作為種鵪鶉。公鵪鶉體重在115克到130克,母鵪鶉在130克到150克為宜。
因為鵪鶉體重如果過大,也就是在170克以上,往往形態比較粗笨,而且產蛋率也比較低。另外一個標準就是腹部容積要大,用左手抓住母鵪鶉,右手放在它的肛門,左右恥骨之間,若肩寬兩指極為高產的鵪鶉。再來看看公鵪鶉的選擇,公鵪鶉在孵化以後五十天左右,體型長成喜歡鳴叫,聲音洪亮,行動活潑。
從顏色上來看比較有光澤,羽毛覆蓋的非常緊密眼睛比較大,炯炯有神,雄性特徵非常的明顯。抓起來觀察一下它的肛門,呈深紅色,隆起,用手指按的時候有白色泡沫出現,這說明已經發情,有交配能力,可用於配種。作為配種用的公鵪鶉,爪子必須能夠完全伸展,否則交配的時候即使能夠爬跨到母鵪鶉背上,也會滑下來,影響配種工作。
選擇什麼樣的建築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還有飼養者的經濟實力來選擇,盲目的擴大建築面積,有的時候並不能有很好的收益。在我們管理鵪鶉的過程中,選種是一個重要的事情,它能夠決定鵪鶉後代的質量,所以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