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蟋蟀 聚焦頭爪牙 黃頭黃牙為上品 青頭紅牙價最廉 每隻就賣2分錢 當地高手支招——(圖)
挑選飼養一條龍 玩轉蛐蛐有門道
飼養:要備好飯缽、水盂、探子和網罩等工具 比賽:要先對雙方「選手」進行挑撥 引起兩方爭鬥
一年一度的鬥蛐蛐比賽尚未揭幕卻已硝煙四起,北京收蟲大軍早就按捺不住,直奔山東寧陽探「寶」。黃金周前,記者通過親身體驗為喜歡淘蟲的北京市民精心製作了挑選、飼養蛐蛐指南,供您參考。
挑蛐蛐·說道多
山東寧陽泗店鎮的捕蟲高手劉德利告訴記者,當地人大概有一半人懂蟲子,也有自己的一套淘蟲原則:蛐蛐缺須少腿肯定不行,其次看頭,再看爪,再看牙。
頭
蛐蛐的鬥性顯示於頭,頭的形狀很重要,品級高低、優劣也顯現於頭部。因為頭大有生長空間使得咬肌發達,所以應該選擇頭大的蛐蛐。用肉眼觀察能分為上、中、下三品。
上品頭:其中長圓頭為最上品,頭向前凸起,酷似老壽星。還有直而圓大的頭形也屬於上品。
中品頭:一種為圓綻。另外一種是兩邊有稜角,跟大寫的數字四一樣,青黃蟲居多。
下品頭:一種腦門凸起成尖形。一種面部扁平,橫端凸出的柿子頭。還有頭須短,面部平的小頭。
此外頭色也比較重要,蛐蛐的頭色主要是指頂部和額部這兩個部分。由好到次的順序是青、黃、紫、白。其中琥珀青或是蟹青為上品。
爪
六個爪子一定要粗壯有力,這樣才有好的彈跳力,便於鬥蛐蛐時取勝。
牙
每隻蛐蛐都有門牙和襯牙,襯牙生於門牙內,是吃食用的,門牙也稱鬥牙,是用來吃食和格鬥的,鬥牙品種繁多,可從顏色上來判斷優劣。
最好的是鋼牙,色如烏金,黑而發亮,是蛐蛐裡面的最高級別,這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其次是白牙又稱銀牙,白而無光,成灰白色,一般四方形而粗壯。
據了解,頭形、顏色和牙齒的顏色也講究搭配,一等品是黃頭配黃板牙和青頭配白牙,這樣的蛐蛐就具備了價格上千的可能。
而黃頭配白牙和紅牙則次之,青頭配紅牙就比較差了,價格有的甚至低至幾分錢一隻。記者在市場上見到的最便宜的是2分錢一隻。
還要注意牙形,善鬥的蛐蛐不露牙根,鉗擋要小,開合要迅速,這樣鬥起來動作迅捷,不容對方還口。
重
另外,越重的蛐蛐越值錢,如果看上去有7釐重,但實際上只有6釐,這樣的更為值錢,有可能一隻能賣上千元。
本版文並攝/記者梁千裡張穎川
養蛐蛐·工具多
備好飯缽電子秤
中國寧陽蟋蟀研究院副院長劉德強介紹,養蛐蛐的傢伙什兒有很多。
首先是盛蛐蛐的陶罐,其次就是過蛉子用的「蛉房」(結婚用的洞房)。此外還要備好飯缽水盂。還要有給蛐蛐看牙的探子,抓蛐蛐用的網罩,給蛐蛐挪窩的過籠,這裡面最精細的要數專門給蛐蛐稱重的電子秤。這些都是養蛐蛐最基本的工具。「如果特別講究的,還有瑪瑙、紫檀等貴重材料做成的工具,這些必須得花大力氣去淘換。」劉先生說。
養蛐蛐的罐子
鬥蛐蛐·樂趣多
「選手」上場主人先「比劃」
鬥蛐蛐的探子
首都鳴蟲協會秘書長趙伯光介紹,鬥蛐蛐有很多講究,鬥法好比上擂臺。如果有比賽,事先用天平稱好蟋蟀分量,分量相等者方能決鬥。
鬥蛐蛐時,先用蟋蟀草(俗名蛐蛐探子)伸入籠或罐中撩撥蛐蛐,以招其怒,引著蛐蛐去「掐架」。蟋蟀草是用一根竹篾兒,頭上綁一小段雞毛翎管,在翎管上插上三五根有彈性的毛做成的,杆講究是用紫檀的,毛是從活的灰耗子頭上拔下的鬍鬚,這才是上品。
蛐蛐到了鬥盆裡,主人就用探子引誘兩隻蛐蛐見面相鬥。如一方鬥敗要跑,用銜草引回再鬥,三個回合後都跑了就算輸。鬥贏了的蛐蛐,振翅長鳴,主人在盆蓋後面的貼紙上記上它的戰績。
觀看鬥蛐蛐的激烈場面,是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兩隻蛐蛐,在拼搏中,攻守兼備,忽而昂首向前,忽而退後變攻為守。勝者昂首長鳴,敗者落荒而逃。兩位主人則是神情緊張,有時候還會把腦袋相互頂著較勁,場面實在讓人覺得有意思。
延伸閱讀:揭秘山東「蛐蛐大縣」:每年收入8000萬(組圖)
北京鬥蛐蛐大賽將至 上萬玩家奔赴山東淘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