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順序中,為何要先滅這三國?其中他對這件事實很忌憚

2021-01-10 帝皇史詩

七國爭霸的最終結果是秦始皇一統天下,從此件事情上可看出他的雄才大略。第一次建立朝代,創建了一個皇帝制度,發行當時的三公九卿制度,又在地方上實施郡縣制,全國書寫文字測量標準等不同的都進行了統一。他向北擊匈奴,而又向南徵百越,在北方又修築萬裡長城,從此後一直被稱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從開始消滅六國到結束只用了十年時間,當時的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後,逐步快速的走向強大。強大後他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國家,完成了整個中國的統一。

秦始皇因為其母親被送往趙國,自己也在趙國出生,他從小受到的法家思想的直接教育是相對比較少的,但是他這個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家思想者。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秦國整個國家是充滿著濃鬱的法家氛圍。自秦孝公施行變法以來秦朝的法家思想便在秦國生根發芽慢慢發展起來。一直到秦始皇登基稱王時,這個時候不僅基於法家治國的這個政策已趨於完善,而且最重要的是依法治國和「法不從阿」還有「一斷於法」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其中第二個原因便是秦始皇與個人性格和法家思想很契合這事相關。就像、吳起等人,他們的性格特徵用清代楊椿的話來說便是:「務在富國強兵,以攻伐、聚斂為賢;而其人類皆堅強勇猛,有果毅不群之才,故能謀之必行,行之而必成。」可推論法家思想的一類人基本為是果斷的、堅定的、勇猛的,而且多多少少有幾分自然界獵食者的那份野獸勁。而且秦始皇的面部特徵也是特別的符合法家代表人的氣質。他同時也是格外欣賞韓非寫的《五蠹》和《孤憤》。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為什麼是這樣的呢?為什麼要先拿韓、趙、魏這三個三國開刀?大家可以想一下,秦始皇一直對法家思想如此的青睞,而法家思想在引領國家發展壯大又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看來秦始皇對於這個思想是有忌憚的,害怕法家思想也會同樣的引領其他國家發展壯大,使之成為了秦國滅掉其他六國的最大阻力。然而查閱資料可知道法家思想的來源地之一就是韓、趙、魏這三個國家的三晉之地。

法家思想的創始者是,是一個魏國人,曾經著有《法經》。在法家思想的輔佐下,魏國在當時君主魏文侯的帶領下發展迅猛,向西攻下了秦,又向東攻打了齊,然後南擊楚,直接創建以了由魏國領導又由韓國在旁輔佐的中原霸權。魏文侯過世之後,這個國家迅速的衰落了下來。吳起也進行過一次變法,那是因為他本身是一個魏國人,遭到了讒臣陷害才逃奔到了楚國進行的。韓非是一個標準的法學思想的集大成者,因為韓非這個人天才博學有才能,秦始皇於是率先進軍攻韓,韓國被逼迫的交出了韓非。

大家可能會問趙國好像並沒有出現一位法家代表人物,其實趙國的國君趙武靈王一直堅持的「胡服騎射」棄儒變革正是一場變法行動。這個觀念正迎合了法家思想精髓。變法的效果自然是不錯的,即便當時在位的趙武靈王早已不在了,就算繼任的國君再怎麼的昏庸,早晚趙國還會出一代明君,這時候的實力可再次與秦國相抗衡了。

【參考文獻:《史記·秦始皇本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秦滅六國,為什麼從韓國開始到齊國而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在這之後經過十年的徵戰,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國,而秦滅六國順序用如今網絡上的話來說就是「喊趙薇去演戲」(韓趙魏楚燕齊)。 在《大秦賦》之中,演繹了秦國君臣為了滅六國一直爭論不休,攻趙還是攻韓彼此都不讓步,而最後的決定是從三晉之中最強的韓國先開始,之後才是趙國緊接著就是楚、燕、齊,那麼秦滅六國背後有什麼順序呢?
  • 秦始皇10年滅六國,他是如何做到的?看地圖一目了然
    秦始皇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是有原因的,畢竟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他只花了十年的時間就滅掉了六國,而戰國七雄割據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的時間,正是在秦始皇的推動下,群雄割據的現象被打破,中國實現了大一統,並且持續了幾千年,其實看地圖就能夠明白為何秦始皇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趙(代)——齊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及他的兒子。讓秦軍吃過大虧的:韓國是實力最弱的,所以滅韓還是很輕鬆的。趙國實力比較強,所以對付趙國用了反間計,讓趙幽繆王殺掉李牧,王翦輕鬆滅掉趙國。魏國也差不多,燕國包括後來形成的代國的實力也很弱,這些諸侯國都沒有讓秦國吃過大虧。
  • 為何「亡秦必楚」會應驗?看看嬴政滅六國的順序,你就能明白了
    看看嬴政滅六國的順序,你就能明白了  「春秋」一詞,各取一部分,組成「秦」字,而秦國果然一統天下。  如果說這是某種天意,那麼「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似乎是種天意。  你看,陳勝,是不是楚國人雖有待考證,但他確實是在楚地大澤鄉起義,並建立了「張楚政權」,「張」意為擴張。
  • 秦為何先滅韓趙魏,後滅楚燕齊?原來秦滅六國的順序藏著小秘密
    到了秦王嬴政統治期間,秦國終於在公元前230年「解鎖」了掃滅六國的模式。公元前221年,秦滅掉了東方的齊國,最終統一了天下。而嬴政也成為了主宰天下的始皇帝。秦滅六國足足花了10年的時間,而且秦國掃滅六國的順序也十分耐人尋味。從史料記載的時間來看,秦掃六國的順序依次為韓,趙,魏,楚,燕,齊。換句話說,秦優先消滅了「三晉」,後滅的強楚,最後才滅掉了燕、齊。
  • 大秦賦劇透:秦始皇滅六國,一天下,都在這8張圖中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誰的戰績最大,又有哪些波折和啟發? 韓國是三晉之一,曾經在韓昭侯時任用申不害變法,但是身處四戰之地,在戰國七雄中最弱。 滅韓的將領是原韓國南陽郡的代理郡守內史騰,他率兵十萬,先破趙軍,轉而突襲韓國,韓王猝不及防,無奈之下只得與群臣親奉印信,大開城門迎接秦軍,韓王從此「委國聽令」入質秦廷,成為秦的屬國藩臣。七年後(前230年)韓國被廢。
  • 秦滅六國為啥是這個順序?
    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但實際上由於各國不同的特點,滅亡過程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單純,比如趙國被滅後由於地理位置靠北而出現了代國,楚國因為地盤太大而很難一次性吞併等等。或許秦國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出兵順序,多數是「走一步算一步「,除了最後滅齊以外,其他都沒有規劃順序可言。
  • 秦朝統一,六國被滅的順序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秦朝結束了戰亂紛爭的春秋和戰國,消滅了東方六國,秦始皇也成為了千古一帝。 但是從細節來看,秦始皇的戰略可以說近乎完美,每一個被消滅的諸侯國都是秦朝走向巔峰的階梯。
  • 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將軍內史騰率軍攻打韓國,從而正式拉開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的大幕。經過近十年徵戰,秦國先後攻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成功統一天下。那麼問題來了,秦滅六國為什麼是從韓國起,到齊國終,這個滅國順序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韓趙魏楚燕齊,諧音「喊趙薇去演戲」
    故而在秦國滅國的順序上,採取了遠交近攻、先強後弱,又相機而變的順序。2.秦國滅國的順序按照遠交近攻、先強後弱的順序進行秦國滅國之中,充分借鑑了齊國當年的教訓,不與所有國家為敵,因此在秦國滅國的過程中,實際上作壁上觀的是齊國,故而齊國等於在最後才被滅國,這其中當然有齊國與秦國距離較遠的緣故,更重要在於齊國在春秋時代為霸主,雖然當時想統一被打殘了,但仍有較大的實力。
  • 嬴政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最先滅亡,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遠交近攻」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說距離他們近的國家先給滅掉,距離他們遠的國家最後滅掉。選擇這樣滅六國的好處就是,每打下一寸土地來,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併入到秦國的領土上,不用擔心被攻打下來的土地再次分裂了。這也就標誌著,秦國就會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得更強大了。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近來,「大秦帝國」的第四部《大秦賦》正在熱播中,雖然豆瓣的評分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依然還算得上是一部可圈可點的歷史巨作。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
  • 秦滅六國後,六國君主都是什麼下場?還有哪些國家得以倖存
    不過滅國戰爭並非是一帆風順,在六國破亡的同時,一些太子或六國宗室貴族還流竄到其它地區組織抵抗,如趙國滅亡後又出現的代國,燕國滅亡後又出現的衛滿朝鮮,楚國滅亡後又出現的荊王昌平君。在本國滅亡後,這些殘餘勢力還斷斷續續的存在了一段時間才被秦國消滅。故此秦滅六國的亡國之君應當有韓王安、趙王遷、魏王假、楚王負芻、燕王喜、齊王建、代王嘉、荊王昌平君等幾人。
  • 秦統一六國時間是什麼時候 秦滅六國採取的誰的計策
    秦滅六國的時間是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結束的,秦國總共花費了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中秦國相繼滅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和齊國結束了戰國時期500餘年的混亂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國家。秦滅六國的時間分別為在公元前230年秦國攻打韓國。公元前228年秦國攻入趙國國都邯鄲,逼迫趙王投降趙國被攻破。公元前227年秦國在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後攻打燕國。
  • 秦滅六國順序,遠不止位置遠近這麼簡單,而且最先攻打的並非韓國
    「韓、趙、魏、楚、燕、齊」這六個字為戰國時期,秦滅六國的順序。其中第一個被滅的是韓國,這就導致不少人認為,秦第一個攻打的對象是他。 其實不然,雖說韓國第一個被滅,其實趙國才是秦第一個攻打的國家。
  • 《大秦賦》秦國第一個滅韓,韓亡4年後,秦始皇為何要韓王洩憤?
    韓國,作為「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滅國的諸侯,其末代國君韓王安堪稱亡國垂淚。韓王安苟延殘喘9年,心情3起3落,投降秦朝4年後,嬴政為何要殺韓王安洩憤呢?這件事要從頭說起。一,曇花一現的強盛公元前453年,晉國發生晉陽之戰,趙襄子、魏獻子、韓康子三位大夫暗殺晉國智伯,瓜分晉國土地,成立趙、魏、韓三國,史稱「三家分晉」。
  • 秦始皇發起滅國大戰時,齊國為何無動於衷?當年被五國伐齊坑慘了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攻滅韓國,開啟了滅國大戰,你讓齊國何去何從?齊國是吃過其他六國的苦的,他知道這幫癟犢子沒一個好東西,當初齊國滅國就是拜他們所賜,你覺得齊國還會出手相助嗎?一、五國伐齊後,齊國變得乖巧多了。田單復國以後,齊國的畫風立刻變了。當初齊湣王是看誰不爽就揍誰,感覺他自己就是天王老子,誰都要臣服於他。
  •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如何橫掃六國,成就了他的豐功偉業
    這一封信被呈上之後,嬴政立即便意識到了自己驅逐外國人這件事情的不足,便立即下令停止逐客,並且將之前被驅逐的客卿全部召了回來,並且至此之後便重用了很多外國大臣,而李斯也受到了秦王的無比重用,而李斯也為了成就霸業做出了無數的貢獻。
  • 秦滅六國的順序,荊軻刺秦失敗加速了燕國滅亡,齊國為何不抵抗就投降?
    秦始皇嬴政登基後,在平定了嫪毐的叛亂,又除掉了朝臣呂不韋,開始真正的中央集權制度,也開始了秦王的霸權,並在後十年時間先後滅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