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是有原因的,畢竟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他只花了十年的時間就滅掉了六國,而戰國七雄割據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的時間,正是在秦始皇的推動下,群雄割據的現象被打破,中國實現了大一統,並且持續了幾千年,其實看地圖就能夠明白為何秦始皇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
查看戰國地圖能夠發現,從國土面積來看,秦國的領土差不多相當於其他六國的總和,並且秦國的四周基本沒有能夠形成威脅的對手,其餘六國周邊總是存在潛在威脅,比如說韓國,被秦國、趙國、魏國包圍著,可見地理位置的優勢決定了秦國的勝利,那麼秦始皇是如何滅六國的呢?
先滅韓:23歲的秦始皇在得到了秦國統一政權後,就開始著手滅六國的舉動,制定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各個擊破」,首當其衝就是韓國,不僅僅因為韓國的國土面積小,而且韓國遏制了函谷關,這是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意思就是說如果秦始皇想東進滅掉六國,必須經過函谷關,因此韓國首先被滅掉了。
再滅趙:趙國雖說已經國力衰敗,但是趙國有一位名將,他讓秦始皇十分的頭痛,那就是李牧,打起仗來一點不含糊,當時趙國發生了旱災,見到時機的秦始皇立刻出兵滅趙,即便趙國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李牧還是打敗了秦軍,如果不是秦國使用離間計,讓趙王殺了李牧,秦始皇指不定什麼時候能夠滅趙國呢?
再滅魏:按照大方針,接下來就是魏國了,就在一切進行籌劃的時候,發生了荊軻刺秦王,話鋒一轉,秦始皇決定收拾燕國,在大將軍王翦的帶領之下,燕軍被打敗了,公元前226年把燕國的都城薊城給佔領了,可是秦始皇回過神想想,應該採取李斯的建議先滅魏國,因此在公元前225年,秦國突襲魏國,利用黃河、鴻溝之水灌城,灌了三個月,大梁城壞,秦國便順勢滅掉魏國。
再滅楚:可能是知道自己敗局已定,楚國不想著如何對付秦國,反倒自己先內訌起來。趁這個機會,秦國派出李信和蒙武率領20萬大軍進攻楚國。但畢竟楚國地廣人多,又有項燕的指揮,這一次秦國打敗,不得不敗退撤軍。
意識到楚國不好對付,秦始皇便跑到王翦家中,親自請他領兵出徵,還給他60萬大軍。在秦國的鼎立支持下,歷時兩年,最終在公元前223年滅掉楚國。
再滅燕:經過荊軻刺秦王事件後,燕國已經是苟延殘喘了,滅燕國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當秦國大軍來到燕國後,基本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役,燕國就沒了,最後只剩下一個齊國了。
最後滅齊:這個曾經的戰國梟雄的齊國,竟然不戰而降了,從國土面積來看,齊國的國土面積也不小,或許是因為齊國和秦國之間相隔太遠,因此在秦國滅其餘五國只是,齊國一直看熱鬧,加上齊王建昏庸無能,主事的相國後勝只知道撈錢。
結果當秦國的大軍來到齊國的時候,齊國竟然不知道敵人打進來了,抵抗都做不了,最後沒辦法,齊國在相國的主導之下,齊王建開門投降了,從此之後,秦始皇算是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始皇也成了第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