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10年滅六國,他是如何做到的?看地圖一目了然

2021-01-10 渾沌話齋

秦始皇能夠被稱為千古一帝是有原因的,畢竟作為中國第一位皇帝,他只花了十年的時間就滅掉了六國,而戰國七雄割據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的時間,正是在秦始皇的推動下,群雄割據的現象被打破,中國實現了大一統,並且持續了幾千年,其實看地圖就能夠明白為何秦始皇能夠完成這樣的壯舉。

查看戰國地圖能夠發現,從國土面積來看,秦國的領土差不多相當於其他六國的總和,並且秦國的四周基本沒有能夠形成威脅的對手,其餘六國周邊總是存在潛在威脅,比如說韓國,被秦國、趙國、魏國包圍著,可見地理位置的優勢決定了秦國的勝利,那麼秦始皇是如何滅六國的呢?

先滅韓:23歲的秦始皇在得到了秦國統一政權後,就開始著手滅六國的舉動,制定了「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各個擊破」,首當其衝就是韓國,不僅僅因為韓國的國土面積小,而且韓國遏制了函谷關,這是秦國東進的必經之路,意思就是說如果秦始皇想東進滅掉六國,必須經過函谷關,因此韓國首先被滅掉了。

再滅趙:趙國雖說已經國力衰敗,但是趙國有一位名將,他讓秦始皇十分的頭痛,那就是李牧,打起仗來一點不含糊,當時趙國發生了旱災,見到時機的秦始皇立刻出兵滅趙,即便趙國在缺兵少糧的情況下,李牧還是打敗了秦軍,如果不是秦國使用離間計,讓趙王殺了李牧,秦始皇指不定什麼時候能夠滅趙國呢?

再滅魏:按照大方針,接下來就是魏國了,就在一切進行籌劃的時候,發生了荊軻刺秦王,話鋒一轉,秦始皇決定收拾燕國,在大將軍王翦的帶領之下,燕軍被打敗了,公元前226年把燕國的都城薊城給佔領了,可是秦始皇回過神想想,應該採取李斯的建議先滅魏國,因此在公元前225年,秦國突襲魏國,利用黃河、鴻溝之水灌城,灌了三個月,大梁城壞,秦國便順勢滅掉魏國。

再滅楚:可能是知道自己敗局已定,楚國不想著如何對付秦國,反倒自己先內訌起來。趁這個機會,秦國派出李信和蒙武率領20萬大軍進攻楚國。但畢竟楚國地廣人多,又有項燕的指揮,這一次秦國打敗,不得不敗退撤軍。

意識到楚國不好對付,秦始皇便跑到王翦家中,親自請他領兵出徵,還給他60萬大軍。在秦國的鼎立支持下,歷時兩年,最終在公元前223年滅掉楚國。

再滅燕:經過荊軻刺秦王事件後,燕國已經是苟延殘喘了,滅燕國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當秦國大軍來到燕國後,基本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役,燕國就沒了,最後只剩下一個齊國了。

最後滅齊:這個曾經的戰國梟雄的齊國,竟然不戰而降了,從國土面積來看,齊國的國土面積也不小,或許是因為齊國和秦國之間相隔太遠,因此在秦國滅其餘五國只是,齊國一直看熱鬧,加上齊王建昏庸無能,主事的相國後勝只知道撈錢。

結果當秦國的大軍來到齊國的時候,齊國竟然不知道敵人打進來了,抵抗都做不了,最後沒辦法,齊國在相國的主導之下,齊王建開門投降了,從此之後,秦始皇算是統一了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始皇也成了第一個皇帝。

相關焦點

  • 秦統一六國時間是什麼時候 秦滅六國採取的誰的計策
    秦滅六國的時間是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結束的,秦國總共花費了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中秦國相繼滅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和齊國結束了戰國時期500餘年的混亂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國家。秦滅六國的時間分別為在公元前230年秦國攻打韓國。公元前228年秦國攻入趙國國都邯鄲,逼迫趙王投降趙國被攻破。公元前227年秦國在荊軻刺殺秦王失敗後攻打燕國。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如何橫掃六國,成就了他的豐功偉業
    自古以來,歷史上有多少文人雅士都對秦始皇進行了批判,可其實,始皇的才能不只在於繼承了秦國百年以來的基業,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探尋,也有太多的我們沒有深入去了解過。就像清末思想家章太炎也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讚揚秦始皇,說:"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年幼置身趙國,受盡侮辱秦始皇(贏姓,趙氏,名政),出生於趙國邯鄲,秦莊襄王之子。
  • 大秦賦劇透:秦始皇滅六國,一天下,都在這8張圖中
    秦兵的鎧甲、服飾、兵器、馬具均據秦始皇兵馬俑實物復原。 秦國自襄公輔佐周平王東遷,冊封諸侯(約公元前770年),秦穆公稱霸西戎(約公元前626年),闢疆千裡。秦孝公奮發圖強,任用商鞅變法圖強(公元前356年),吞併了魏國在河西的全部領土。
  • 秦昭襄王若多活30年,能否統一六國,看他與秦始皇對比就知道了
    年時間,他也不能統一天下。  但你看秦始皇就不一樣了,雖然秦始皇佔了時間上的優勢,雖然滅亡六國是一個歷史趨勢,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戰略,換了別的國君,你還真不一定能滅亡得了,秦始皇時期與齊國結盟,並且還把齊王建請到鹹陽來和談,換取了齊國在秦國統一戰爭中不幹涉,這等於少了一個敵人,為統一建立政治基礎。
  • 地圖上的秦朝統一天下:看始皇帝是如何各個擊破六國的!
    秦始皇的文治武功彪炳千古。秦朝作為我國第一個大一的國家,其貢獻也是功蓋千古的,今天丸子就用地圖帶你看看始皇帝是如何各個擊破,最終一統天下的。(1).公元前257年,戰國只剩下周、秦、楚、趙、齊、魏、燕、韓、魯和衛十國。(2).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前249年,秦相邦呂不韋又帶兵滅掉了東周公,周朝絕祀。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公元前230年韓國第一個滅亡,韓王安被抓,公元前226年,韓王安被殺。公元前229年王翦大破趙軍,趙王被俘,趙國滅亡。趙國公子嘉跑到代地自立為代王。公元前225年,王翦的兒子王賁水淹大梁,魏王投降,魏國滅亡。公元前223年,王翦帶六十萬大軍平定楚國,擊敗項燕,也就是項羽的爺爺,楚國被平定。
  • 秦始皇滅六國順序中,為何要先滅這三國?其中他對這件事實很忌憚
    七國爭霸的最終結果是秦始皇一統天下,從此件事情上可看出他的雄才大略。第一次建立朝代,創建了一個皇帝制度,發行當時的三公九卿制度,又在地方上實施郡縣制,全國書寫文字測量標準等不同的都進行了統一。他向北擊匈奴,而又向南徵百越,在北方又修築萬裡長城,從此後一直被稱為千古一帝。
  • 秦滅六國後,六國君主都是什麼下場?還有哪些國家得以倖存
    公元前238年,秦始皇消滅了嫪毐和呂不韋,開始親自執政,自此便拉開了秦滅六國的序幕。秦始皇任用李斯、尉繚、王翦、李信等諸多能臣勇將,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間,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終於統一天下。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滅六國,為什麼從韓國開始到齊國而終,這順序有什麼講究?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嬴政派出內史騰進攻韓國,彼時的韓國地盤只剩下其都城新鄭周邊一小塊地方,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沒過幾個月,韓國滅亡,至此秦始皇嬴政開啟了滅國大戰。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女人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是舉足輕重的一個人,他改變了中國的政治制度基本割據,統一了六國,令中國從割據走向了統一。秦始皇名叫嬴政,趙氏,又被稱為呂政、祖龍等等。秦始皇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父親是不受寵的王孫,被送到趙國當質子,窮困潦倒了好幾個春秋。
  • 秦始皇發起滅國大戰時,齊國為何無動於衷?當年被五國伐齊坑慘了
    公元前284年,樂毅帶領燕、趙、韓、魏、秦五國聯軍討伐齊國,一口氣拿下齊國72座城池,將臨淄城內的齊湣王趕到了莒城,結果被楚國將領淖齒所殺。從此以後東方大國齊國,一蹶不振。即使後來田單復國,齊國也失去了過去的風採。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攻滅韓國,開啟了滅國大戰,你讓齊國何去何從?
  •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前 國與國之間文字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秦始皇統一之前,六國的文字差別有多大?真的互相不認識嗎?殷商以降,文字逐漸普及,作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較一致。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著區域中的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六國之間的文字差異大,他們之間如何交流
    簡化漢字是中國文字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古代漢字也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秦朝統一六國時,秦始皇推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六國之間的文字差異大,他們之間怎麼交流?文字體系秦國文字沿襲於周朝,在諸侯割據混戰時期,秦襄公曾親自帶兵幫助周平王東遷。
  • 秦朝統一,六國被滅的順序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秦朝結束了戰亂紛爭的春秋和戰國,消滅了東方六國,秦始皇也成為了千古一帝。 但是從細節來看,秦始皇的戰略可以說近乎完美,每一個被消滅的諸侯國都是秦朝走向巔峰的階梯。
  • 看看嬴政滅六國的順序,你就能明白了
    看看嬴政滅六國的順序,你就能明白了  「春秋」一詞,各取一部分,組成「秦」字,而秦國果然一統天下。  如果說這是某種天意,那麼「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似乎是種天意。  你看,陳勝,是不是楚國人雖有待考證,但他確實是在楚地大澤鄉起義,並建立了「張楚政權」,「張」意為擴張。
  •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的幾項大工程
    東周列國經過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500年的變遷,才合成了一個大國,秦王政改變了國家制度,廢分封行郡縣。當初六國諸侯都稱為王,如今王沒有了,那麼自己又叫什麼呢?他覺得自己的功勞威望比古時候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他就採用了皇帝這個稱謂,自己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叫始皇帝,人們就稱他為秦始皇,他想以後就用數字來計算第二個皇帝叫二世,再下去叫三世,這麼下去,一直到萬世,他又叫玉器工將和氏璧做成一顆大印,稱為玉璽。秦始皇把天下分為36郡,由朝廷直接任命三個重要的長官:郡守。就是一郡當中最主要的長官;郡尉,在郡守底下管理治安、統領軍隊;郡監,執行監察的事情。
  • 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國文字語言都不同,他們如何交流?需翻譯?
    如今我們去國外旅遊,如果不懂他國語言的話,在國外很難交流,做任何事情都不方便,因此,很多人往往會請一些翻譯,導遊之類人,那麼在中國古代,特別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這一段時間中國是處於四分五裂狀態的。
  • 嬴政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最先滅亡,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正是他們採取了這樣的滅六國的方式,所以,才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的滅亡順序的。這個滅六國的順序,是秦昭襄王時期的範雎提出來的,嬴政當秦王的時候,李斯又堅持了這個原則。公元前230年,第一個被滅的是韓國秦國出函谷關之後,擋在他們前面的就是韓國了。事實上韓國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