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年,已是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院長的高抒教授又一次來到瓊海市博鰲鎮,看到「天堂小鎮」的巨大變化,他感到很欣慰。
「我關注海南島的發展。」本世紀初,高抒就應博鰲投資控股公司之邀,對其開發進行過環評。他認為,博鰲具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是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地理環境單元,「要理性地使用規劃手法和技巧,對環境進行最有創意的規劃設計處理。」
在瓊海市規建局局長林葉茂看來,博鰲的開發正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邁進。目前博鰲在建的18個重點項目中,既有汙水處理廠等環保項目,步行街、國賓館等旅遊項目,也有房地產項目。「經過用規劃規範區域開發,博鰲已形成較有序的開發模式。」他說。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到海邊旅遊,在海邊居住,是無數世人的夢想。作為中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海南的海岸帶被公認為黃金岸帶,若將之比作頂級宣紙印製的空白五線譜冊,只有在其上撰寫出傳世的經典旋律,才不會暴殄天物。今天,在全省上下的努力下,人們逐漸發現,這曲正在日漸完善的旋律中,既能「聽到」明快的節奏,也能「聽到」精巧的和聲,甚至不乏大量的休止符……
休止符
「此時無聲勝有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句,道出了音樂中休止符的重要性。休止符,是樂曲鏈條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休止符的創造性應用,能使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與眾不同。」海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系主任李群山說。
在海南的海岸線上,有不少旅遊或房地產的投資商深諳其中真諦。
陵水黎族自治縣南灣猴島是熱帶海島型獼猴自然保護區,也是開發得很成功的國家4A級景區。箇中緣由,就在於投資商把握好了休止符與整個樂章的關係。「景區是客廳,核心保護區是臥室,(下轉A3版)
(相關報導見A3版)
(上接A1版)猴子們白天在客廳接待客人,晚上回臥室休息,客人是不準擅自進入主人臥室的。」景區董事長代國夫的理念很別致。他說,為降低人類活動對猴島生態的影響,保護區被劃分為核心區和生態瀏覽區,遊客一般不允許進入核心區。
把核心區設置為「猴島樂章」的休止符,讓猴島獲得了生態利益與經濟利益的雙豐收:島上獼猴繁衍到了2500多隻,景區名氣也在不斷擴大,甚至有了「南灣歸來不看猴」的美譽。
類似事例記者還在不少地方聽到過。例如,萬寧石梅灣有著世界最大的珍稀植物青皮林保護區,這個保護區同樣被開發商海南華潤石梅灣公司設定為「休止符」,該公司副總經理錢健說,他們繞著青皮林區域修建了景觀路,一方面可以讓客人近距離觀測青皮林,另一方面也是用路將其保護起來,「但青皮林裡邊,我們是嚴禁遊客進入的。」
更多的「休止符」,是在海南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實現的。在海南島海岸帶區域共有32個自然保護區,分屬國家、省、市縣三個層級,總面積達1.38萬公頃。2006年開始實施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重點景區、沿海重點區域規劃管理的決定》嚴格規定,為保護重點景區、沿海重點區域的生態環境和風景資源,自平均高潮線起向陸地延伸最少100米至200米的範圍內,不得新建、擴建、改建建築物。
和聲
「和聲是樂曲的重要表現手法,通俗一點說就是將兩種或更多的不同聲音和諧地融合在一起,不但不互相影響反而旋律更優美。」李群山說。形容夫妻恩愛的成語「琴瑟和鳴」,其本意就是描述琴與瑟兩種樂器彈奏出來的和聲,美妙而動聽。
海南的海岸帶旋律中,不乏大量「和聲」的存在,有景區與生態的和諧共存,也有地產與文化的共融交匯。
2005年5月,總投資將超千億元的海棠灣進入概念性總體規劃階段,4家世界頂級規劃機構對其設計權展開激烈爭奪。為此,他們對海棠灣進行了長時間大量踏勘和現況調查,創造出了「國家海岸」的規劃概念。最終,由美國EDSA事務所作的三亞海棠灣概念性總體規劃,將海棠灣的開發與本土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根據該規劃,海棠灣將充分利用當地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建設海洋主體科教博覽區;將富含本土特色的民居風格,以及宗祠、戲臺、茶館、水街、樹街等鄉土文化,充分融入到將要建設的7個風情小鎮中。
對此,省國土環境資源廳原副廳長楊冠雄評價說:「海棠灣是一面旗幟,它對本土文化的發掘與提升,為海南國際旅遊島今後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這種和聲,不僅奏響在東海岸,在西海岸也同樣得到應和。
在樂東黎族自治縣龍沐灣,江蘇省國信集團總裁助理楊大光告訴記者,該公司正在實施一項紅樹林培育計劃,2位國內知名紅樹林專家對此計劃進行了研究,方案已製作完畢。根據計劃,他們準備在將要建設的項目運河一帶,培育2萬平方米的紅樹林。「目前我們正在進行試種,如果試種成功,在方案獲批後我們就將全面啟動這一計劃。」楊大光說。
為譜寫海岸帶「和聲」,政府從法規和規劃理念上也加以了多方引導和限定。《海南省城鄉規劃條例》明確要求,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要突出熱帶海島特色,保護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持民族特色與傳統風貌。已通過評審的《海南國際旅遊島風貌規劃導則》中強調,要促進各界對地域文化、傳統風貌的發掘、研究應用和創新,將海南建設成一個具有獨特文化品味的國際性旅遊度假目的地。
節奏
白居易的一句「大珠小珠落玉盤」,傳神地刻畫出琵琶女彈撥曲調的明快節奏。但節奏並非音樂所獨有,而是大千世界生生不息的「脈搏」與「心律」,是美的事物或隱或現的普遍屬性。這一論斷,在海岸帶的開發上同樣適用。省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徐經國說:「海岸帶的開發應是分階段的。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是個長期過程,要注意開發時序。」
如今,海南各地在海岸帶的開發中,正在努力尋找適應自己的最佳節奏。
三亞萬達大酒店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永隆近來在喜悅和焦急中度過。一方面,公司旗下的萬達康萊德大酒店經過抓緊建設,有望於今年12月28日開業;另一方面,希望在海棠灣同時進行房地產項目開發的他們,卻還沒有拿到項目用地。
「兩三年內,我們暫不考慮批准建設純商業住宅項目。」海棠灣管委會工委副書記趙雷武自信地說,海棠灣堅持優先發展高星級酒店及旅遊設施,目前批准用地的項目都是這幾類項目。「隨著一家家高檔酒店的相繼建成運營,海棠灣的地價將隨之水漲船高,到時候再出讓二三線土地給商品住宅項目,才能實現國有土地價值的最大化。」
在萬寧市,海岸帶的層級開發、逐次遞進,已成當地經濟建設的長遠策略。市規建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萬寧11個海灣共分4種情況:已開發,正在開發,已徵用未開發,未徵用未開發。該局副局長馮學勝說,市裡確定首批開發的是靠近興隆、博鰲等旅遊區,成熟度較高的石梅灣、神州半島和山欽灣。「不少海灣我們將留作發展儲備,只待適時有序的開發。」他說。
對於開發節奏的重要性,省委、省政府有著清晰的認識。《關於印發海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要真正做到節約集約用地,優先保障旅遊、民生、高新技術、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許多實力雄厚的開發商紛紛入駐海南。1月15日海南宣布,暫停土地出讓和審批新的土地開發項目。省委、省政府的這一舉措,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剛起步的關鍵時刻,很好地掌握了控制土地開發節奏的主導權。
(本報海口9月15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