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12月2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召開了一場特殊的發布會。工作和生活在副中心的9位普通群眾代表登上發布臺,從「我」的視角講述副中心5年來的變化。獲得全國勞模稱號、北投集團通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杰說:「作為副中心建設親歷者,目之所及、皆是變化,心之所向、滿是欣喜。」
居住環境的變化是百姓日常生活中最能切實感受的。「違建一條街」變身小公園,背後的工作可不好做。通州區永樂店鎮老槐莊村文化活動室工作者蘇學軍分享了她親歷的故事。2018年,村北口有一條商業街,門臉參差不齊,都是農戶自己蓋的後背房,是典型的違建。村裡的動員小組多次跟大伙兒做工作,可起初沒人願意。村幹部馬連江主動提出先扒他家的宅基地房,帶頭作表率。
「這前腳違建拆著,後腳村裡就幫大家修整了圍牆,還用不到仨月的工夫建起了一座小公園。不僅栽上了銀杏、海棠,還建了涼亭,安裝了健身器材和別具特色的燈箱,就這樣,我們村第一個小公園就建了起來。眼見著環境確實比之前好,村民都積極配合清理拆除了影響環境的雜物建築。」蘇學軍說。
有「面子」,也得有「裡子」。通州城區裡不少樓房已經二三十年了,由於缺乏維護,小區普遍存在管線老化、上下水堵塞、樓頂漏雨等問題,老城「雙修」工程正是居民盼望的。
北苑街道玉帶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靜分享,2020年,社區進行了部分樓房改造。樓頂防水、樓體粉刷,外加保溫層,更換斷橋鋁金剛防盜窗、安裝扶手、樓門鋪上防滑地板膠……經過社區回訪調查,個別原來門窗暖氣都存在問題的住戶今冬室內溫度提高了十度,社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綠化美化等方面都得到持續提升。
住得舒坦了,生活質量也得提升。中小學教育質量的提升是退休教師周鳳傑最關注的。「之前,我家鄰居們總是為孩子能否擠進通州僅有的幾所優質學校犯愁,現在就好多了。」
北京市裡與副中心中小學教育已經進行了對口支持,市裡及通州60多所優質學校與通州區中小學校精準對接,市裡多所優質中小學校入駐副中心:首師大附中、北京五中、人大附小和附中、北京二中、黃城根小學等學校都在副中心建立了通州校區,新增了九千多個優質學位。十二年一貫制的「北京學校」,也在潞城鎮落成,今年新增了一千多優質學位。
副中心營商環境的改善也吸引了全國企業紛至沓來。特斯聯科技集團北京分公司在2019年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並完成了工商註冊和稅務落地「雙落戶」。
「一年過去了,集團落戶之初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公司總經理趙立告訴記者。「當時,面對一系列紛繁複雜的落戶政策、文件和流程,我們一時間手忙腳亂。而副中心第一時間為我們指定了『企業服務管家』,提供『一對一』的服務。」
尤其讓趙立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公司在副中心還沒有辦公場地,無法辦理工商註冊登記,沒有工商註冊登記很多工作就無法開展。就在這最緊要的關頭,副中心先行先試,推出的「新建樓宇住所證明」這項創新政策解決了企業的難題。該政策允許開發商以書面形式提交申請,用「五證」臨時代替產權證作為住所證明文件,為入駐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在「企業服務管家」的引導下,公司僅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工商登記註冊手續,大大縮短了落戶的時間。
副中心發展吸引來的,不僅是企業,還有不少「珍貴來客」。攝影師郭建華講述了他鏡頭下的副中心。從「沒得拍」到「拍不夠」,郭建華鍾愛拍攝副中心各色各樣的公園:城市綠心、張家灣公園,還有遍布在街區鄉村,小巧玲瓏的口袋公園。
「生態環境好了,副中心各河迎來了不少珍貴來客。大運河森林公園迎來了白鷺,有時多得上千隻,特別是月島,成了白鷺棲息的家。還是在大運河森林公園,我抓拍到了蒼鷺。漂亮的赤麻鴨最多,大運河、涼水河、運潮減河、蕭太后河等,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郭建華激動地分享著。
如今的城市副中心,一批標誌性工程正熱火朝天建設,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開。周鳳傑在發布會上分享了她寫的一首詩《勞動者》:我們看到電焊的火花、流水線的奔忙,看到疾馳的腳步和堅毅的面龐,這是用靈魂和意志雕刻出的勞動獎章,它沉甸甸,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