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雲靈芝玉如意,心之所向,皆如人意

2020-12-03 熙鈺珠寶

日常恭賀他人時,我們總喜歡說「萬事如意」「稱心如意」等詞,為什麼會這樣表達呢?

其實是因為「如意」這個詞潛藏了漢字最樸素的心願——如人心意。

在電視劇或親友贈禮中,我們就常能看到「如意」物件的影子。比如《甄嬛傳》《如懿傳》中,皇帝一般會賞賜玉如意給妃嬪,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而親友互贈,也常有如意形玉佩,用以寄託祝福。

很多家長也會送自己孩子一些吉祥的物件,如「平安符」「文曲牌」「紅腰帶」等,以討個好彩。有些家庭則會送「玉如意」這類的佩飾,求其「隨人心意」之寓意。

01為何玉如意能在眾祥瑞中拔得頭籌?

以靈芝為形,以祥云為狀的如意,其形制本身便包含「吉祥、富貴、好運、喜樂」等美好意象,同時外觀又不失流暢、雅致,可謂是登得大堂,下得小室。

作為古代較為日常的一種手工藝品,製作如意的材質通常有骨、玉、木、銅等,其中又以玉為上品。因為國人向來認為玉通靈性,能養人生氣,所以更樂於製造玉質如意,以期心之所向,盡如人意。

是故人們都偏愛玉如意,而其中心有所求者更甚。唐朝的《酉陽雜俎》中就有說道:

三國時期,孫權偶得一柄玉如意,不知其中天機,便向胡綜請教。胡綜是個有眼色的人,面對孫權的勃勃野心,他掐指一算:「曾經,秦始皇認為金陵這塊地,有天子之氣盤亙,所以在這裡到處夷平山川,埋藏寶物,以震懾王氣。」

王氣歷來都是野心家們翹首以盼的祥瑞之兆,而胡綜一句話就把承載王氣的使命安到了這柄玉如意的頭上,算是說到了孫權的心坎上。依天命之言,孫權名正言順造勢稱雄,為王為帝。而玉如意也自此登上政治舞臺,成為了梟雄們建功立業的精神寄託。

且不論玉如意與王氣之間是否真有合理聯繫,單就故事發生時間而言,即可推測出古人對玉如意的態度。據胡綜之言,玉如意在始皇時期被當作王室珍寶典藏,不難發現,早在秦以前,玉如意就已誕生,並且得到了相當廣泛的社會擁躉。

而幾十年後,孫權的第三子孫和又另闢蹊徑,呈現了玉如意的另一種玩法。晉朝的王嘉曾在《拾遺記》中記載了孫和在月下持如意跳舞,誤傷寵姬鄧夫人的故事。

無獨有偶,南北朝時期,在梁簡文帝蕭綱的筆下,也誕生了「腕動苕花玉,衫隨如意風」這樣的詩句。玉如意極賦美感的造型,再點綴上奇珍異寶,搭配著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讓這種「如意舞」風靡一時。

宋元明時期,玉如意又成為了文人墨客眼中祥瑞的代名詞,宗教的引入,讓這件家常器物更多了幾分脫塵超俗之感。

「絳衣持斧立丹陛,玉皇手中玉如意。雲璈風瑟自宮商,天聲清越非人世。」

——紀夢【宋】錢舜選

「忽夢一老仙,電眸齒如冰。手執玉如意,坐控琴高鯪。」

——讀放翁詩作【宋】方回

「手持如意青芙蓉,兩臉潮紅頭雪白。頭上玉琢冠,身中雲繡衣。」

——御製山水圖歌賜長春真人劉淵然歸南京【明】朱瞻基

雖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國人對神仙的想像卻往往呈現出共同的特徵:鶴髮童顏,手執玉如意,乘雲來,隨風去,不食人間煙火。有了神仙的代言,玉如意的身價自然水漲船高,在人們心中也正式與「祥瑞」二字畫上了等號。

▲清翡翠如意

02如意的由來趣說

事實上,擔當「祥瑞」化身並非是「如意」誕生的本意。關於如意的來歷,說法諸多:

一說如意最初是由古代的朝臣上朝時所執的笏演變而來;

一說如意並非出自我國本土,而是隨佛教一起從印度傳入我國的,證據就是古代的菩薩金像常不乏如意的蹤跡,甚至還有些和尚持著雲葉狀的如意,上記經文,用以宣講佛經。

還有一說,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即「搔杖說」。有史料認為,如意的柄端作手指形,用以搔癢,可如人意,因而得名「如意」。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這樣解說:「如意者,古人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手指爪,柄可長三尺許,或脊有癢,手不到,用以搔爪,如人之意。」

具體事實如何,由於流傳過程中資料散佚,其來由已不可考。但如意的形制、寓意等元素的發展與演變,卻始終在歷史中佔據重要席位。

▲刻雲篆木製搔杖

03 玉如意的藝術與收藏價值

及到了清朝,如意的實用價值弱化,取而代之的則是審美方面的價值。玉制的如意也作為一種常見的家居陳設走進了王公貴族的廳堂和閨房,成為權力和財富的象徵。

尤其在皇城內,清朝皇帝對於玉如意的喜愛可以稱得上史無前例,當然,這也和當時日趨成熟的玉雕技術有關。

▲清青玉鳳蝠紋如意

御用的玉如意常刻有龍紋的式樣,除此之外玉如意還常以祥雲紋、靈芝紋為飾,或是雕有石榴、仙桃、葫蘆一類有著吉祥寓意的瓜果,再或是蝙蝠、松鼠一類象徵著多子多福、福壽綿延的奇珍異獸。

▲墨玉嵌白玉蟠龍如意

據史料記載,每逢皇帝即位、皇后和妃嬪生日、節日及喜慶佳日,大臣們都有向皇帝后妃等敬獻如意的傳統,有時皇帝也會將如意作為賞賜,贈給親近的王公大臣或是來華的外國使臣。

1793年9月14日,乾隆在熱河行宮接見了英國來使馬嘎爾尼,後者單腿下跪,敬上英皇喬治三世贈的珠寶盒,乾隆則以玉如意作為還禮。

從臨街老叟搔癢用的器物,到被世人奉為神明象徵的祥瑞,再然後被帝王將相奉為至寶,玉如意的身世沉浮當真是一段傳奇。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舊式玉如意也不可避免地退出了歷史舞臺,儘管在收藏界,仍不乏為它一擲千金之人。

與此同時,帶有如意元素的玉飾開始受到了市場的青睞,如玉吊墜、玉耳墜、玉胸針等。其中最為出彩的當屬翡翠如意,這也是目前市場上最為流行的玉飾樣式。

祥雲如意的花紋與翠玉的純淨底色相應成趣,若是玉的水頭足了,映著流光,便能呈現出一股『青雲滴翠』的雅態。

相關焦點

  • 玉如意到底是怎麼來的?在古代玉如意除了做擺件還能夠做啥?
    「如意如意,順我心意,快快顯靈!」有多少人注意到動畫片《葫蘆娃》中有一件法寶就是玉如意。大多數人對玉如意的看法都是「玉制的,漂亮的工藝品。」名字中的如意一詞出於印度梵語"阿娜律」,但是玉如意到底是什麼時候來到中國的卻無人得知。玉如意最早期常見於民間,長約一尺左右,多呈手指型,少數也有靈芝形、雲朵形、心形等。因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人們也賦予它「回頭即如意」的美好寓意。魏晉南北朝時期,玉如意得到了重用。
  • 優雅鷺,逍遙鹿,入玉路路皆吉祥,這些中華文化精髓你值得傳承
    玉雕作為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的載體之一,歷來講求「工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在玉雕中以「一路」作為開頭表祝賀寓意的題材並不少見,我們較為熟悉的就有「一路連科」、「一路如意」、「一路富貴」等等。  以鷺鷥如玉,更是巧妙的將玉的雅致和白鷺的嫋娜之姿融為一體,明麗美好,如浴絲絹光芒,悄然滑落於玉石水樣的瑩潤間。取「鷺」之諧音,更使玉石的天然光澤與一派祥瑞氣息相輝映,吉祥意味更甚。正是一江春水落玉琰,白鷺夢回,祝福也翩躚。
  • 玉吊墜三千,我只取10種,中國人最喜愛的10種玉掛件,是它們!
    而手把件,更是只能在閒暇的時間裡把玩,吊墜隨時佩戴在身上,可以全天24小時與人陪伴,所以,吊墜的受歡迎度是最高的,但是,在文玩圈,吊墜的種類有很多,素麵的,雕刻的,鏤空的等等,可是最受喜愛的,還是以下這10種。玉吊墜三千,我只取10種,中國人最喜愛的10種玉掛件,是它們!
  • 什麼是「如意」?它是怎麼來的?
    如意,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狀如北鬥七星,體形扁平,長一、二尺,寬一、二寸,前端作手指形或雲頭形,脊背發癢,手抓不到,用以搔癢,類似於現在所用的「痒痒撓」、「不求人」,搔癢可如人意,因而得名為「如意」。後來成為代表吉祥美好的器物,受到各層人士的喜愛,是我國比較常見的珍玩。
  • 藏玉之人的古玉之路
    《投資者報》記者 肖妤倩  「水深且渾」,藏玉人王敬之如是評價著這個市場。  俄羅斯料、青海料、韓料已在一個國標的框架下被統歸到和田玉門下,這被認為是糟糕的。而8200多年的玉文化還在延續,如今,墨西哥人、印第安人甚或澳大利亞人已卷進了玉器的粉絲團。
  • 困惑童年許久的玉如意,原來是這個用途
    肯定有人會問,那麼這個玉如意究竟是何許寶貝,竟有如此神通? 如意大約出現於戰國之時,又稱「搔杖」。由於古人洗浴沒有現在方便,皮膚瘙癢是常有的事,遂有了搔杖的發明。 搔杖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因而得名「如意」,俗稱「不求人
  • 【情感】追憶純真年代 玉如意
    看了裝備裡那個玉如意,如意如意,隨我心意。突然想起了在石塘的時候。記得那時我還是一個34級的小天君。跟著一個57的JG和56級的YJ.還有一群跟我一樣大的小孩子們一起去葫蘆。那是我第一次去葫蘆山。我開開心心的給大家加血,加狀態。有時也開開心心的跟著哥哥姐姐打怪。最後,我們戰勝了蠍子和那個白蛇。撿東西的時候,我見著東西就擲骰子。
  • 鎮煞驅邪,收妖降魔|道教法器中的尺、板、如意、扇
    本文摘自 嗣漢天師府,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教法器中多有世俗之物,因作為禮器、貴重之物或特殊人物持用物品而成為法器。劍、鏡、錢幣、樂器等皆為如此,尺、朝板、如意、扇等物也是如此。
  • 白玉就是白色的玉?99%的人都這樣誤解過!
    白玉雕桃蝠山子 高10.9釐米,寬23.5釐米作品為整塊白玉所制,表層黃褐色玉皮被製成桃實之色。全器圓雕大小9個桃實,其上附有5個蝙蝠,象徵福壽(桃)吉祥之意。桃實之下透雕橫枝、茂葉。附有深色木雕底座,其靜穆之色與亮麗的桃實形成襯託和互補。
  • 道家法器雷擊木,玉如意,原來裡面包含的學問這麼大!
    因為這樣的環境古人認為可通天地之氣,收日月之精。這第三點樹的年份越久遠越好,靈氣越高。如果天雷下降,正好趕上此樹渡劫,道士們稱這種現象為妖散靈成,可以理解成此時的雷擊木,純陽,純靈,戾氣全無。而這樣難得的雷擊木即便是道士也很難遇到,所以這樣的雷擊木也就成為了身份的象徵,商業大亨家都不一定有……接下來這個物件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如意,可能在當今年輕人眼中這個東西土的掉渣,但是它可是號稱文武雙全的靈器。在古代它更是身份的象徵,可能大家首先就會想到太皇太后有如意。
  • 寓意吉祥的玉如意,前身竟是痒痒撓?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正直純潔的玉,往往與萬事如意等吉祥寓意聯繫在一起,而如意自古就被人們視為吉祥之物,至今家喻戶曉。那麼如意是從何而來?又有怎樣的用途?今天小生就帶大家一探究竟吧!說到如意,你腦海裡有沒有出現一句經典臺詞:「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顯靈。」我們這一代人對如意的最初印象,還是來源於動畫片《葫蘆兄弟》,動畫裡的蛇精就是用如意打敗了葫蘆娃,而這句臺詞正是蛇精在使用如意法寶時念的咒語,在那時我們的腦海中,如意真的是一件很厲害的寶物。
  • 光潔溫潤,白如羊脂——瀋陽故宮珍藏的清宮白玉
    如滿漢文合璧「大清受命之寶」「制誥之寶」,雍正及乾隆皇帝的「敬天勤民」璽和部分帝後諡寶、閒章等,皆以上好的白玉製成。 清宮傳世的白玉製品聚集了當時各類雕刻製作工藝,如圓雕、透雕、高浮雕、淺浮雕、線雕、減地、陰刻等等,除以白玉雕制單體器物之外,還有連綴器、鑲嵌器,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白玉的表現功能。瀋陽故宮珍藏的白玉藏品絕大多數都是清宮製造。
  • 「玉」意吉祥,玉器上的吉祥圖案你看懂了嗎?
    吉祥圖案玉器上紋圖表示人們所期盼的吉祥之意,但始於何時,今天已經無法考證了吉祥圖案所謂吉祥寓意的圖案,就是用形象表達吉利祥福之意,是人們希望得到美好生活的集中反映。因此,社會上流傳的民俗文化中有關的典故、寓言得就功名,龍魚再長上翅,意為升得更快更高。當時對官有許多代名詞,如祿、甲、第、品、候、高升等,玉器中便出現了一些以相關題材來表示官祿的內容,如鹿諧音「祿」,鴨諧音「一甲一名」或「第一」之意,猴諧音「候」,鶴寓意「一品當朝」,竹子表示「節節高升」等,以諧音的特殊方式含蓄地表明了人們的心態。
  • 翡翠如意適合什麼人佩戴?這幾種人一定要知道!
    翡翠作為玉石之王,自古以來便是高貴典雅的象徵,在翡翠裡面蘊涵著神秘東方文化的靈秀之氣,它有著東方綠寶石的美譽,這在無形中為翡翠增添了一種悠遠的文化氣息,隨著翡翠在中國的發展,其款式種類也變得越來越豐富,而翡翠如意便是裡面的一種,翡翠如意的設計簡單大方,線條流暢,因其美好的寓意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和追捧
  • 星雲大師: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一者、能舍一切所有而不望報,當知是為真菩薩心;二者,求法無所貪惜,寧失身命而不舍法,是則名為真菩薩心;三者,不逆甚深之法,以信解力於佛菩提不生疑惑,是亦名為真菩薩心。以是三心驗諸菩薩。』 「又,舍利弗!復有三事驗菩薩心。何謂為三?常勤精進,求法不倦,謂是大乘菩薩藏經。
  • 玉的圖案造型是什麼寓意?這些你都知道嗎?
    玉石行業有句古話,「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玉雕大師通過,形神兼備,靈動之趣,含蓄隱忍,小中見大,大巧若拙,虛實結合,和諧之美,以藝載道,這八個方面把玉石的美體現出來。福祿壽:圖案一般為葫蘆上面一隻松鼠或是其他的動物,「葫蘆」意為「福」和「祿」,動物為「獸」同音「壽」,寓意福祿壽全,也可用蝙蝠,梅花鹿,松鼠等獸類表示。福壽雙全:圖案為蝙蝠,兩個壽桃,兩枚古幣,蝙蝠銜住兩枚古幣,伴著祥雲飛,寓意幸福,長壽都將來臨,即福從天降。
  • 不同的人群佩戴翡翠如意,它的寓意和好處都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就有著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國,隨著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和篩選,精煉出許許多多的優美傳說,但這也為雕刻文化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題材,而如意便是其中之一,它被運用在翡翠的文化當中,如意題材繼承了古代玉簪的外形,所以它的表現形式各種各樣,一般都是由祥雲,靈芝等做成頭部配其他吉祥元素的造型
  • 古代的「如意」究竟幹什麼用的
    本文由無相有道原創並獨發百家號,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笏(讀:護),是古代君臣在朝堂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一般用玉、象牙製成,可以在上面記事,功能相當於現代的記事簿或者備忘錄。據明代的道教典籍《天皇至道太清玉冊》中記載:「如意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闢眾魔。」這裡把如意的前身理解為兵器,後世為了追求攻擊力,把如意改成骨朵(兵器的一種),因為如意最早是兵器,所以具有闢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