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心之所依 情之所系丨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曹偉

2021-01-17 天眼新聞

我的扶貧戰場,是一個又一個溫婉的鄉村。 這裡有一群敢打硬戰、親密無間的戰友,有一群心地淳樸、齊心致富的鄉民。

一張笑臉一份情去年三月,我調到蒼龍街道任黨工委書記。從那時起,我便一心戰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與蒼龍的黨員幹部、父老鄉親結下了不解之緣。 蒼龍街道地處仁懷城郊結合部,全街有1126戶4483名貧困群眾,1個省級貧困村。偏遠鄉村條件滯後,產業基礎薄弱,群眾致富門路不多。

大農村、小城鎮的發展格局,讓我深知,蒼龍的脫貧攻堅任重道遠。 石抗壩村是省級貧困村,村裡住著一對特別的老兩口--劉燦章夫婦,他們均已80多歲高齡,且是特困供養戶,家中生活拮据,居住環境較差,卻不願遷出接受集中供養,平日裡生活缺人照料。得知消息後,我便親自帶著街道社事辦和村裡的幹部登門做思想工作,動員他們去養老院安享晚年,但他們卻冷言相對、態度堅決、不願離家。

雖然吃了多次「閉門羹」,但我和街道、村幹部仍然心系二老,堅持多次上門看望,和他們拉拉家常、擺龍門陣。在多次的交談中,我深刻了解到二老因生活習慣和對故園的眷戀,實在不願搬入敬老院。看著二老簡陋的居住條件,我果斷調整思路,既然二老不願搬離「差環境」,那我們就把「好條件」搬過來,同時調整了監護人。

之後再見到二老時,他(她)們的臉上掛滿了笑容,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屋坐坐。那一刻,心裡很滿足。板橋村團山組村民李明金沒有穩定收入,加之哥哥生病長期住院,一家人生活拮据。今年5月,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藉助支持群眾外出務工的好政策,我幫他聯繫好用工單位,鼓勵他到浙江務工,用勤勞雙手走上致富路。「曹書記,我在浙江工作挺好的,工資5000多,謝謝你的幫助。」 我沉默些許,回道:「兄弟,你懂事了。」然後給他點了個「贊」。

一首歡歌暖人心鳳凰小區是仁懷市易地扶貧搬遷的集中安置點,小區居住的725戶3019名貧困群眾,來自全市18個鄉鎮「水陸不通」的深山。 讓搬來的群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是易地扶貧搬遷的基本要求和最終目的。「搬得出」已經圓滿落幕,「留得住、能致富」則成了擺在我和班子及街道面前的一項重點課題。為了攻克這一難題,我帶領班子積極向上爭取政策資金支持,在市委、市政府關心和各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進一步完善了居家養老中心、文化服務中心、就業服務中心,同時開通了公交車,從而實現了基礎設施全面補齊到位,居民就醫、就學、就業、出行全面保障,生活理應更加舒適、便捷。

為幫助小區群眾迅速完成「村民」到「居民」的轉變,我主導發揮支部的示範引領作用,開展了黨員「亮身份、曬承諾、當先鋒」活動,探索創新黨建「五共五心」、「六步閉環工作法」強化了小區治理工作。在大家用心用情的服務下,小區群眾很快融入了城市生活,成為勤勞致富的新市民。「我的家在鳳凰,龍井水甜清茶香,幸福生活從哪裡來,飲水思源感恩黨。」這首《我的家在鳳凰》,不僅唱出搬遷群眾的新生活,更唱出了搬遷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心聲。一場戰役展英姿 今年11月,街道扶貧辦主任張曉梅到社區指導脫貧攻堅工作,途中不慎跌倒,同行的幹部將她背回了辦公室。

正值脫貧攻堅「大考」的關鍵時期,張曉梅將受傷的腳放在凳子上,忍住劇痛繼續工作。我見狀後,要求她立即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發現張曉梅小腿骨折,需要立即手術。 第二天到醫院看望她時,我的心裡愧疚難當。今年8月,張曉梅在同一醫院做過膝蓋手術,傷口還未痊癒便提前返回了工作崗位。

今年春節期間,中元村駐村第一書記袁發遜的父親住進重症監護室多日,面對盡孝與盡責的兩難,袁發遜選擇了堅守中元村。 返鄉創業人員黃振興、離崗創業人員張仕奇、鄉村振興領軍人才王恩海……脫貧攻堅路上,每一個腳印都灌注了奮鬥的艱辛,每一個身影都展現了奮鬥的英姿。

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扶貧幹部、返鄉青年堅守初心,奮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一腔熱血只為民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作為脫貧攻堅的「答卷人」,回首與幹部群眾共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每個日日夜夜、點點滴滴,振奮過也疲憊過、欣喜過也苦澀過,儘管一路艱辛,卻也一路收穫,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踏實。

在我的辦公室,一直放著三件市委組織部陪嫁的「嫁妝」:一本《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雙雨鞋、一本2018年組工幹部手冊。

記得任前談話時,領導語重心長對我說,「曹偉,一本書是要你時刻不忘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與思維能力,為群眾謀福祉;一雙雨鞋是鞭策你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實幹詮釋擔當;一本組工幹部手冊是要你牢記一名組工幹部、黨務幹部應堅守的初心、使命和擔當。」路在腳下,希望在前。如今的蒼龍大地,發展在加速、變化在提級,窮鄉僻壤舊貌換新顏,貧困家庭歡聲笑語。 心之所依,情之所系。作為黨工委書記,我自當揚鞭奮蹄,用實幹踐行初心,用擔當詮釋使命。這,就是我不變的信念。

整理 張力文

編輯 徐春燕

編審 陳富強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撕掉千年「貧窮」標籤,一切付出都值!|仁懷市後山...
    後山苗族布依族鄉,是仁懷市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這裡因為一顆「搖錢樹」的故事而名聲遠播。可是,由於邊遠、落後,以及歷史的原因,貧窮,又成了這個民族鄉的標籤和代名詞。許多年以來,只要人們一提到後山這個地方,就會聯想到貧窮二字。
  • 「我的扶貧故事」濃濃幫扶情漫漫扶貧路丨晴隆縣蓮城街道菜籽社區...
    2016年12月29日,大雪隨著寒冬來了,在這數九寒天的日子裡,我接到了一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到晴隆縣蓮城街道菜籽社區江興村包保幫扶精準貧困戶。說實在的,我只是一個普通教師,對於下鄉搞扶貧工作實在是門外漢,剛剛接到任務心裡也有點不情願。
  • 「我的扶貧故事」掛職掛心助脫貧丨黃平縣委常委、黃平縣人民政府...
    我是顧建強,是杭州市拱墅區湖墅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2018年4月,我被選派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掛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到任後,我走訪了全縣11個鄉鎮及包保的金河村等18個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
  • 「怪物之子」你所看見的,也許並不是真的
    儘管細田守的新作《怪物之子》,是以一個少年成長的過程來包含主題「成為父親」的故事,但撇開劇情與主題,我倒是從影像上獲得一個蠻有趣的看法。一開始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是因為好端端的動畫,已經是全然的「創造畫面」了,《怪物之子》卻在影片的最前與最後都出現監視器觀看下的螢幕畫面。
  • 「我的扶貧故事」奉獻不言苦 追求無止境丨普定縣馬官鎮天興村第一...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我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深入調研,摸準村情,確立扶貧工作思路。為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惠民幫扶政策導向,我積極深入全村23個村民組、兩個自然村寨,走組串戶,認真開展走訪活動,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及發展訴求。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鏗鏘腳步丨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範劍
    曾經的泥濘道變成了百姓的致富路,曾經的荒蕪山變成了村民的「聚寶盆」,曾經被生活壓得抬不起頭的貧困戶,如今也重拾了信心,滿是笑容……6年的精準扶貧扶出了一路精彩,也扶出了一路感動。  我叫範劍,是鎮遠縣羊場鎮黨委書記。
  • 丨《無依之地》影評
    初看《無依之地》,我覺得這是一個純粹的美國故事,主角弗恩(科恩嫂飾)因經濟大蕭條失去了工作和家園,無力肩負生活壓力的她住進了改裝廂式貨車上,從此開啟一段邊打工,邊一路向西的「苦旅」。之所以說他「美國」,不止源於當地獨特的地貌與歷史背景,更在於弗恩與幾位身邊人的生活理念。弗恩在窮遊之餘,一直不肯放棄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丨黎平縣肇興鎮高鳥村第一書記...
    「lang yao」直譯成漢語是「我的孩子」,是侗族老年人對子侄輩的愛稱。我也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經常有老人家喊我「lang yao」,但是,從走進高鳥村的那一天起,我就已經決定了要把自己當做高鳥村的孩子,致力於高鳥村未來的發展。
  • 「我的扶貧故事」欲問秋果何所累 自有春風雨瀟瀟丨松桃苗族自治縣...
    2016年12月,我被抽調到縣脫貧攻堅總指揮部工作,從此,與扶貧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按照縣脫貧攻堅總指揮部的職責分工,由我負責扶貧宣傳工作。工作中,我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在國家扶貧類最高刊物《中國扶貧雜誌》刊發由我牽頭撰寫的《政銀聯姻的金融扶貧答卷——貴州省農發行松桃苗族自治縣支行助推金融精準扶貧工作紀實》《苗繡拓寬致富路》《貴州松桃:金融扶貧妙招多》新聞稿件。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扶貧的小劉「哥哥」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
    「小劉哥哥,快進屋來坐坐」,這是每次我遇到川洞村民時他們對我開口的第一句話。我叫劉常茂,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駐村幹部、網格員。川洞村是仰阿莎街道辦事處辦所轄7個社區和11個村中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全村人口為苗族,我負責的第一網格是一、七兩個村民小組,有46戶,199人,其中貧困戶22戶98人。川洞村的青壯年基本外出務工,留在村裡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老人們便按他們習慣喊自家兒子「哥哥」加上我的姓稱呼我為「小劉哥哥」,這類似於他們對自己兒子乳名的稱呼,這種稱呼我感覺到他們與我之間如同一家人,好親切。
  • 【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訪談錄】永寧鎮:促進農旅產業深度...
    【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書記訪談錄】永寧鎮:促進農旅產業深度融合,提高全鎮經濟發展質量 2021-01-14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濤法師「《彌勒菩薩心咒》念出來,所吃所殺皆超度!」
    」,我們也叫「兜率天冠彌勒」,因為菩薩頭頂上有個寶冠,手結轉法輪印。《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禮讚偈》:「大慈大悲智慧彌勒佛,盡除貪瞋無明諸闇鈍,眾生怙主一生補處佛,頂禮當來下生彌勒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心咒》:「嗡 瑪地 瑪地 薩米地 梭哈」。
  •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專注民之所需 貢獻吾之微力
    青島市北區四方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為志願服務搭建更多平臺、給予更多支持,使志願服務成為公共服務的有力補充。踏實推進社區精細化管理,為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務。「鄰居之間,就是捎帶幫個忙的事兒。誰家水管子壞了,我也能搭把手幫忙鼓搗鼓搗,互幫互助嘛。」
  • 「我的扶貧故事」從屢屢碰壁到「自來熟」丨仁懷市學孔鎮興隆村駐...
    我叫梁榮治,來自仁懷供電局,2019年七月,駐村的同事因身體原因調回單位,單位需要另外派遣駐村幹部過去。知道這個情況後,我決定向單位領導申請駐村扶貧。那時候我的孩子剛準備讀一年級,跟家裡人做通了思想工作,把孩子安排好,我來到了學孔鎮興隆村報導,開始了我一年多的扶貧之路。
  • 愛上攝影,目之所及皆風景「朗讀者第十三期」
    愛上攝影,目之所及皆風景「朗讀者第十三期」 2020-09-29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村民的貼心書記丨三都自治縣都江鎮來術村第...
    我叫蘇昶,是黔南州醫療保障局選派到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來術村的第一書記。在工作中,我帶著特殊使命,以「挖窮根」「摘窮帽」為己任,帶領全村百姓奮力奔小康。來術村山高坡陡,地質破碎,條件惡劣,基礎設施不完善。2019年之前,村集體經濟匱乏,收入近乎空白,屬於典型的深度貧困村。
  • 星雲大師: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一者、能舍一切所有而不望報,當知是為真菩薩心;二者,求法無所貪惜,寧失身命而不舍法,是則名為真菩薩心;三者,不逆甚深之法,以信解力於佛菩提不生疑惑,是亦名為真菩薩心。以是三心驗諸菩薩。』 「又,舍利弗!復有三事驗菩薩心。何謂為三?常勤精進,求法不倦,謂是大乘菩薩藏經。
  • 「我的扶貧故事」千金難換鄉鄰富丨仁懷市長崗鎮藺田村黨支部書記...
    「政府和村支兩委已經成立工作專班,對於仁懷市長崗鎮藺田農莊打造所佔的山地進行合理的補償,鄉親們有什麼意見可以儘管提,我們一定會解決好。」當時的藺田,要水沒水,要路沒路,連電燈都時亮時不亮……我從來不抽菸,但那一天,我第一次抽完整整一包煙。我決定自己先回家鄉看看情況。回到家鄉之後,我遇到了駐村書記趙胡,我們兩個聊了一下午,一拍即合,決定以產業定調子、以旅遊謀路子,依託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開啟藺田村的蝶變之路。  按照計劃,我準備發展千畝黃金梨種植,但是,鄉親們不支持我,不願意流轉土地。
  • 從法庭守護者到扶貧第一書記——嘉禾縣90後法警雷龍生的扶貧故事
    2016年初,僅入職4個月、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他毅然報名參加駐村扶貧,從此走上了基層扶貧之路,實現了從法庭守護者到扶貧第一書記的「大變身」。4年來,他帶領龍旺村村支兩委大力發展產業促增收,加大投入改善村居環境,積極化解村民矛盾糾紛,把青春汗水灑在了龍旺村這片熱土上,交上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扶貧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學生娃兒」變「學生書記」 丨鳳岡縣綏陽鎮永盛...
    我叫佘次平,2015年參加工作,不久便調到綏陽鎮永盛社區居委會擔任脫貧專幹。  作為一名應屆畢業生,基層工作對我來說就是「貓吃團魚」,但有幸永盛社區的領導幹部很有能力,「手把手」地指導我、幫助我。  從到社區的第一天他們就告訴我:「基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僅僅是做資料,更要和群眾接觸,幫助群眾解決問題。」佘次平組織群眾會山村走出來的我對這句話發自肺腑的認同,我也一直秉持這樣的原則認真工作。  為成為一名「上連政策、下接地氣」的扶貧幹部,我時常和同事下隊,並主動提出包組;由於我個子矮、姓氏少,大部分群眾都用「學生娃兒」稱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