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a的尷尬:沒有精品咖啡的命 卻得了精品咖啡的病

2020-12-01 聯商網linkshop

咖啡界最近在談什麼?星巴克的烘焙工坊店?Blue Bottle什麼時候來中國開店?又有哪個精品咖啡黑馬一般橫空出世?

就在星巴克一年500新店的瘋狂擴張、精品咖啡雨後春筍般的崛起中,有一個品牌的存在感正在變得越來越弱。

它出了什麼問題?我的觀察是:它沒有精品咖啡的命,卻得了精品咖啡的病。

1

過於強調血統正宗,卻忽視了消費者的感受

2007年,Costa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雖然比星巴克晚了8年,可相比後者的「如魚得水」,Costa似乎仍處於「水土不服」的階段:Costa在中國擁有420多家店,而星巴克的數字是近3000家。

在品牌故事上,Costa一直強調自己正宗的英倫血統。

其官方網站中是這樣介紹的:Costa始於1971年的倫敦老天堂街,來自義大利的Bruno和Sergio Costa兩兄弟獨創出特有的摩卡義大利混合咖啡豆,他們將阿拉比卡和羅伯斯特兩種咖啡豆完美配比,通過緩慢烘焙的方式,使其迷人的香氣和油脂得以保留。

倫敦老天堂街、獨創特有、完美配比……這些詞語的使用,傳達出了Costa對其英倫血統的自豪。

聽著這些詞彙,很容易讓人想起中國極其講究的山頭茶,以及精品咖啡的產地文化。他們共同的特這是,把一種文化推向極致,同時也失去了大眾審美。對Costa來說,如何讓消費者熟悉認同這樣的品牌,還有一道「鴻溝」需要跨越。

▲堅守英式正宗,讓消費者產生距離感

每到春節,可口可樂就大量使用中國紅,以展示自己的熱情好客,同時體現大家在團聚時其樂融融的氣氛,從心理上給消費者以暗示:可口可樂能營造出這種氣氛。

還有宜家,在店鋪的展示上,除了營造出簡約、溫馨、舒適的體驗,會考慮到消費者在裝扮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並且幫消費者解決這些困難,給消費者以驚喜:處處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

再來看看星巴克的做法,強調第三空間的概念,注重熱情真誠的夥伴文化傳播。無論是在產品的創新上還是門店的裝修上,都力爭將中國文化融入進去。甚至還賣起了月餅和粽子——都在和消費者建立情感紐帶。

商業的全球擴張,本質上是文化輸出。消費行為其實就是一種尋找認同感,或者標籤感的過程。

在人和人的交流上也是如此,能更快熟悉起來的辦法就是:找到共同的話題,從而產生「共情」。

反觀Costa,對外稱英倫血統,強調自己是咖啡世家,這些舉動都是從「我」的角度出發,難以和消費者產生關聯,引起過多的情感共鳴。

對於消費者來說,與一個沒有「共情」的品牌之間,恐怕真的是隔著英吉利海峽了。

2

一個被對標星巴克的品牌,定位卻尋求「精品感」

大家慣於把咖啡行業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速溶咖啡是第一波咖啡浪潮;類似星巴克的咖啡連鎖店是第二波咖啡浪潮;由精品咖啡概念引發的是咖啡業第三波浪潮,以Blue Bottle、樹墩城、知識分子等為代表。

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下,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咖啡被更多地視為一項手藝或者工藝產品,為了做出一杯完美的咖啡,咖啡豆的種植、採摘、烘培和製作方式都成了非常重要的工序。

在許多消費者眼中,和星巴克一樣,Costa被視為第二波咖啡浪潮下誕生的咖啡品牌。

▲同屬第二咖啡浪潮下

而Costa似乎不同意自己所處的陣營,一直宣稱「手工咖啡品質」、「慢火烘焙、正確而非快捷的做法」、「獨具匠心」,而且堅持使用半自動咖啡機。

也就是說,Costa眼中的自己和消費者眼中的並不相符。

半自動機器確實是做好咖啡的基礎,但它的優點同時也是弱點,對咖啡師的要求很高,不同的咖啡師,做出來的咖啡很可能會不一樣,對於開很多家店的連鎖品牌來講尤甚。

對消費者來說,如果在Costa喝一杯好咖啡還要看運氣,為什麼不選擇出品穩定的咖啡館呢?或者要求更高的,還有那些精品咖啡館啊!

3

不夠走心,做產品太「佛系」

在商業世界裡,潮流來了又去,但是有一點不變:走心的產品。

晚於星巴克進入中國的Costa,要想在星巴克處於絕對優勢的地盤上開闢出屬於自己的市場,難上加難,但產品是一個很好的發聲工具。

 Costa強調「從豆到杯」的一體化服務,堅持從原豆的採購、存儲、混合、烘焙、研磨到咖啡的製作都沒有第三方的參與,而且他們採用更為費工費時的緩慢烘焙,產品口感更加柔和醇正。

但是在如今快速的生活節奏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漫長的等待,等待的同時,顧客的體驗也會大大下降。優勢沒有顯現,反而被人詬病。

▲面向市場還是沉迷自我

另外,Costa目前還難以找到一款消費者認可並且能打上自己顯著標籤的產品。和星巴克的星冰樂一樣,Costa也有酷樂冰系列,但存在感並不強。

再說到flat white,在星巴克叫馥芮白,在Costa叫醇藝白。星巴克在推出馥芮白時,做了鋪天蓋地的推廣:每家店門口的廣告板,店內的宣傳小冊子,連大眾點評上星巴克的圖片都統一換成了它。

其實在星巴克之前,Costa就推出了這款單品,星巴克推出馥芮白後,在Cosat的微信公共帳號上,一篇名為「這才是真正的Flat White」的介紹,彷佛是在對星巴克隔空喊話。

認知心理學上認為,人們接觸陌生事物,為了提高認知效率會利用心理圖式。通俗的說,面對新事物,大多數人會『想當然』和『腦補』,而不是細究——

馥芮白好喝不好喝不重要,一定要和拿鐵區別開。馥芮白正不正宗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先入為主和辨識度,率先佔領消費者的心智。而這些星巴克做到了,Costa並沒有。

▲正宗和佔領消費者心智哪個更重要

再看看評價一款產品更基礎的指標——出品穩定。

去年12月份,公眾號「周到上海」對上海一些飲品品牌的超大杯飲品容量進行了測評。

Costa600ml的大杯美式咖啡,兩次的測評分別只有500ml和485ml,相差率(相差值/官方宣稱體積)高達13.33%和16.67%,被吐槽「沒有嚴格的品控標準,佛系做咖啡」。

同一次測評的星巴克,超大杯美式咖啡官方數據為592ml,實測是550ml,相差率7.09%,相差率在該組數據中偏低。

4

天生驕傲,「敷衍式」的媒體社交態度 

在如今企業即媒體的時代,單純的廣告營銷和強制推銷價值已逐漸式微。尤其是對在社交媒體的影響下逐漸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那些更為娛樂化、趣味性的內容往往更受追捧。

星巴克在這一方面,可謂是做到了極致。曾經,市場研究公司Altimeter分析師Charlene Li列出了社交媒體關係參與度最高的100個品牌,星巴克處在第一位。

在百度新聞中搜索Costa,有272篇新聞,但是幾乎所有的新聞都來自聯名活動或者推新品。媒體對其關注度可見一斑。而星巴克的這一數字是32000篇。

▲Costa也做過不少社交活動

在消費者口碑上,看似,Costa也在做互動,也在推新品搞聯名,但是總給人一副「是的,我也做了」的敷衍感,又怎麼去打動消費者的心呢?

在品牌曝光率方面,百度指數說明了這個問題。近一個月的百度指數顯示,Costa的整體日均值、移動日均值分別為1292和867,而星巴克的這一數字是7551和5343。

所以,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熟悉度,Costa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在很多人眼中,Costa是一個值得令人尊敬的公司,他們忠於意式咖啡傳統,他們家的咖啡是很多咖啡愛好者的心頭好。

但是,商業世界的競爭是殘酷的,你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並在每個方面都要達到並保持最好的狀態,才可能獲得成功。

(來源:咖門 王靜)

相關焦點

  • 中國精品咖啡:雲南精品咖啡和雲南小粒咖啡的風味特點區別
    選擇正確的品種,種植在適當的海拔位置,成熟以後試驗出能表達特有風味的處理方式,這是我認為的精品咖啡能有明顯地域風味的唯一邏輯關係,也是雲南農業廳最近在主導的工作:建立雲南精品咖啡風味圖譜。這句話的意思是,找出雲南精品咖啡應有的地域風味。為什麼雲南豆這幾年這麼喜歡注重處理法呢?
  • 打造完美精品咖啡!追求咖啡的藝術,鷹集咖啡崇尚自然健康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上班族來說,加班工作也變成了常事,熬夜的日子這是漸漸變多,因此咖啡就變成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近日,上海本土精品咖啡品牌被小編種草,那就是鷹集咖啡。鷹集咖啡2016年創立,短短四年的時間,它不斷吸收西方的理念,同時適應著上海本土地方特色風味。說起鷹集咖啡,他們關注從種子到杯子的每一處細節,精選優質的咖啡豆,目的就是為消費者製作一杯非常美味的咖啡。鷹集咖啡就是希望通過咖啡,來改變和影響當代人的生活方式。
  • 鷹集咖啡,精品咖啡中的佼佼者,提高品味的必備品
    對於上班族和年輕人而言,咖啡可以說是日常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一樣物品了。在過去的十五年中,咖啡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呈現穩步上漲的趨勢,咖啡就我國飲品市場中可以說是佔到了主流的地位。隨著人們對於咖啡的接受,咖啡的口號也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精品咖啡開始得到盛行,而說到精品咖啡就不得不提起鷹集咖啡了。
  • 精品咖啡,只能淺中烘焙?
    主流的第三波精品咖啡現在的咖啡館,經常強調自己是「精品咖啡」。到底「精品咖啡」是什麼?為什麼如野花盛開的自家烘焙中,有超過九成的店家選擇用所謂的淺中烘來詮釋咖啡生豆的風味呢?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咖啡文章,大部分咖啡愛好者應該都聽說過,現在咖啡世界裡正流行的「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第一波、第二波咖啡浪潮在咖啡的世界中各自帶給了屬於那個年代「咖啡」的革命。
  • 瑞幸咖啡限定SOE精品小黑杯來了
    簡單來說,SOE全稱為「Single Origin Espresso」,即「使用單一產區咖啡豆製作的濃縮咖啡」。使用單一產區咖啡豆,能將咖啡豆的獨特地域風味表現得更加明顯。做好一杯SOE咖啡的關鍵是什麼?優質的精品產區和甄選高質量咖啡豆是做好一杯SOE咖啡的關鍵。
  • 憑「3S」走紅 鷹集咖啡是國內精品咖啡品牌「C位」
    據了解,在有品商城上線的產品基本都遵循精品、科技感和性價比三個特點。並且通過對產品種類的篩選控制,傳遞一種追求生活品質的信號。換言之,產品要進駐有品商城平臺,需要經過小米的嚴格篩選。   由此看來,作為精品咖啡品牌,鷹集咖啡並沒有把自己局限於對產品技藝的追求和線下門店,而且逐漸把自己品牌所倡導的理念,以產品作為媒介,通過場景延伸,在線上平臺展現出來。
  • 鷹集咖啡!用精品咖啡詮釋咖啡文化,不一樣的味道
    對於很多人來說,咖啡已經變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咖啡行業也進入了3.0的時代,從注重環境變得更注重於咖啡產品的本身,面對這種情形,精品咖啡品牌應運而生。鷹集咖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鷹集咖啡創建於2016年,至今發展經過了4個年頭,已經在上海擁有了7家門店。
  • 淺烘精品咖啡手衝|肯亞精品咖啡二段式三段式手衝咖啡口感區別
    今天就以前街咖啡豆單上使用淺烘的一款肯亞精品咖啡為例,用二段式和三段式兩種方式衝煮,看看會有什麼不一樣的風味區別。前街咖啡出品咖啡烘焙程度>在70-90年代,那時咖啡文化是以商業咖啡豆為主,商業咖啡豆多少會含有羅布斯塔品種,在風味呈現上也多少會有瑕疵,為了降低這個瑕疵感,普遍採用深度烘焙的方式,如果用淺度烘焙或者中度烘焙,就很容易喝出咖啡裡的瑕疵風味。
  • 非洲精品咖啡產區 衣索比亞咖啡的肯亞咖啡風味有什麼不一樣
    非洲著名的咖啡產國衣索比亞和肯亞在精品咖啡界裡面赫赫有名,兩個產區的的咖啡風味都是一柑橘果調為主,但不同的是衣索比亞的咖啡風味是明亮的酸質,口感乾淨清爽。而肯亞的咖啡風味則是漿果果汁般的飽滿感,例如番茄汁。在前街咖啡,非洲產區的咖啡豆佔了上架豆子裡面的佔30-40%,從前街上架比例來說就清晰看到非洲產區的咖啡很受大眾的喜愛。
  • 永璞咖啡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國產精品咖啡來勢洶洶
    記者 | 馬越 編輯 | 昝慧昉 1 據36氪報導,精品即溶咖啡品牌永璞近日完成數千萬的A輪融資,由金鼎資本領投,昕先資本、親親食品戰投、寬窄創投等老股東跟投,山景資本是獨家財務顧問。
  • 瑞幸咖啡籤署衣索比亞耶加雪菲精品咖啡豆採購大單
    1月5日(北京,衣索比亞駐華大使館)瑞幸咖啡與合作夥伴籤署有關衣索比亞耶加雪菲精品咖啡豆採購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據協議約定,瑞幸咖啡計劃於2021年至2023年,每年在衣索比亞耶加雪菲產區採購總量1000至2000噸的精品咖啡豆。
  • 咖啡年報|星巴克、luckin、costa經典款測評,哪家更好?
    諸位下場的大佬,不管是以財力敲門,還是以江湖地位佔位,想最終贏得顧客的青睞,還得以實力說話,對真愛咖啡的顧客來說,好喝才是硬道理。如果從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和咖啡品質的穩定性看,老牌咖啡星巴克、costa和新晉咖啡瑞幸基本形成了咖啡行業的「三足鼎立」之勢。
  • 中國雲南普洱精品手衝咖啡豆 小粒咖啡品種 卡蒂姆咖啡品種
    除了普洱茶,近年雲南的咖啡也逐漸有了新趨勢,慢慢走進了精品咖啡豆行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雲南普洱咖啡。普洱有三寶:普洱茶、咖啡和石斛,作為三寶之一的咖啡,在世界範圍內已頗具名氣,全市種植面積達77萬畝,年產量約5.4萬噸,位居雲南省首位。
  • 精品咖啡品牌「鷹集」獲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10月30日消息,據36氪報導,精品咖啡品牌「鷹集」於近日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歐遊集團。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品牌建設和營銷傳播、供應鏈整合等方面。相關信息顯示,鷹集咖啡創立於2016年11月,總部位於上海。目前鷹集在上海已擁有多家精品咖啡門店,地址位於上海新天地、南京西路、淮海路等核心商圈。
  • 精品咖啡GREYBOX開放加盟,目標100家店
    記者 | 劉琰編輯 | 昝慧昉1身為一個精品咖啡品牌,GREYBOX COFFEE這次的步子邁得有點大。但此次開放加盟,並將數額提升至100家的做法,不難看出GREYBOX想要在日益增長的精品市場上快速獲取更多市場份額的迫切心情。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長為1萬億元的巨型咖啡消費帝國。而這個千億級的市場對咖啡品質也越來越挑剔了。
  • 玻利維亞精品咖啡標誌 明日太陽計劃什麼 可可日曬處理咖啡風味
    玻利維亞的咖啡種植可謂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80年,當時的生產基本都以大型農場的模式運行。而隨後的1932年-1983年間,玻利維亞內憂外患,政治動蕩,使得咖啡種植業停滯不前甚至倒退。1991年,穩定後的玻利維亞政府為了振興本國經濟,鼓勵原住民加入咖啡種植計劃,但是當時並沒有重視咖啡的品質。由於國家基礎建設不佳,交通運輸困難限制了維多利亞咖啡產業的發展。
  • 精品咖啡品牌「三頓半」完成過億元B輪融資
    區別於過往速溶咖啡、咖啡連鎖等不同階段代表產物,三頓半對於咖啡行業的一大創新在,將過去局限於精品咖啡館、僅屬於少數咖啡愛好者的精品咖啡,以創新凍乾粉新形態,藉助電商渠道進入大眾日常咖啡場景,帶來新鮮、高品質咖啡即飲體驗。   繼星巴克「第三空間」之後,咖啡消費市場孕育新格局。
  • 中國雲南咖啡精品產區 雲南卡蒂姆小粒咖啡衝煮口感與風味特點
    前街咖啡的口糧豆系列中,中國雲南小粒咖啡映入了不少愛好者的視線中。雲南咖啡豆在以前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品質不好風味不好。但隨著精品咖啡行業的發展,雲南咖啡豆成為了一匹黑馬闖進了精品咖啡屆。雲南鐵皮卡被標註為雲南精品咖啡,而雲南卡蒂姆咖啡豆則按市場習慣相應的標註為雲南小粒咖啡。這兩支雲南咖啡前街咖啡都會烘焙至中度烘焙,因為雲南產區並不是一個酸感產區,咖啡豆風味都是比較均衡,基調都是堅果、紅糖的風味。
  • 界面預言家|精品咖啡將以更小更密集的門店深入大眾市場
    記者 | 盧奕貝編輯 | 牙韓翔曾經說要正面進攻星巴克的瑞幸咖啡,在2020年把自己玩蒙了。而2021年,即將成為咖啡市場主流力量的,不會再是這種靠資本和概念發展起來的連鎖外賣咖啡品牌,而曾經很「高冷」的精品咖啡。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眼下精品咖啡頭部品牌開始如星巴克一樣,注重速度與規模。
  • 星巴克、COSTA、瑞幸的咖啡冰飲,哪一款才是咖啡達人最愛?
    每當炎夏來襲,冰咖啡都會成為廣大咖啡愛好者的不二之選。濃鬱的咖啡和冰塊混合,再加入各種糖漿攪拌在一起,配以香滑奶油,入口的瞬間輕鬆趕走炎熱,帶給你無限清涼。面對市面上琳琅滿目的冰咖啡,我們該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