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農業之資、農民之根,觀農村土地政策動向,察農民真實生活狀態,敬請點擊上方按鈕,關注「土地觀察員」!]
隨著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以及城市化、工業化對農村勞動力的吸引,農業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的呼聲越來越高,發展適度規模的現代農業經營也是國家農業發展的一大方向。近年來,國家鼓勵農村土地流轉,鼓勵種糧大戶、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包土地、規模種植經營,農業產業化規模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就當前以及今後很長一個時期來講,千千萬萬的小農戶仍是農業生產的主力,不管是勞動力人數還是總產量,都佔有絕對的大頭。如何支持扶持小農戶發展才是廣大農民最為關心的問題。實際上,國家對小農戶的發展一直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出臺不少引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政策措施。1月4日,農業農村部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指出,今年要圍繞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和活力,這說明「小農戶」機會來了,2021年國家要重點支持,5大優勢不可替代。
(1)小農戶精耕細作,畝均產量更高。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與規模農業、種糧大戶相比較,由於土地少、人手夠用,日常管理就比較精細,耕種也更加用心,畝均產量往往高於規模化種植,並且能有效節約成本。
(2)小農戶經驗豐富,種地更專心。當前來講,小農戶一般都有著豐富的種地種糧經驗,從農作物種植到田間管理,從作物種植的選擇到銷售經營,都有著獨到的經驗和認識,再加上自家的地,自家種了自家收,種起地來也更加專心、用心,這也是規模農業所不能比的。
(3)小農戶吸納就業,利於農村社會穩定。規模農業大量使用新型農業機械,實行規模化、產業化種植經營,在人力成本上是有著不少的節約,但這也會形成一個社會問題,就是當前的工業化發展遠遠不能完全吸納農村勞動力,如果大量發展規模農業,就會造成大量農民無事可幹,而小農戶生產經營能夠吸納大量農民,利於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4)一些地形更適合小農戶。平原地區土地平整、集中連片,比較適合農業規模化種植,而我們國家很大一部分農村都在山區、丘陵等地域,耕地分布零散,地形高低起伏,大型農業設施很難發揮作用,這些地方對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更適合。
(5)傳統和國情更適合小農戶。土地是生活的根、是農民的依靠,儘管種地賺錢不多,很多農民都不願把土地流轉出去,「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仍然是很多地方農民的理想生活,種好自家的地,收好自家的糧,有餘力就外出打工掙些錢,仍然是大部分農民過日的現實想法,在這種情況下,更好地支持小農戶、發展小農戶,更加符合廣大農民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