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 (謝藝觀)針對當前存在的「一些地方擠小農戶壘大戶的傾向、土地零碎化、空殼社」等現象或問題,近日官方發文,力圖解決小農戶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大格局。
資料圖:某地農村引進黃桃、蓮藕等產業。 宋梅 攝
防止人為壘大戶,排擠小農戶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扶持小農戶,提升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能力作出了全面部署。
「注重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防止人為壘大戶,排擠小農戶」,這是此次意見中一項重要內容。
這些年,官方多次強調發揮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並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政策,但一家一戶的家庭經營方式依舊是我國農業經營的基本面。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1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各地實際看,一些地方存在著忽視小農戶,甚至存在擠小農戶壘大戶的傾向,資金項目過於向大的經營主體傾斜,向工商資本傾斜,侵害了小農戶的一些合法權益。」
他表示,要加強針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的軌道,不能讓小農戶掉隊。同時要防止搞強制的土地流轉,將土地等生產資料集中到少數人的手中,對廣大小農戶實行硬擠出,這樣會影響到農戶的就業和生計。更要防止大量農民變成既沒有辦法轉移就業又無地可種的無業農民。
資料圖:農村的機械化作業。 楊建偉 攝
解決「空殼社」「殭屍合作社」問題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十年來,農民合作社發展成效顯著,在工商部門依法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超過210萬家。但在某些地方存在著一些「空殼社」、「殭屍合作社」,給合作社整體形象帶來不利影響。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韓俊表示,目前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空殼社」的清理整頓工作,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也公布了這方面的工作方案。首先要進行全面摸底,重點對有問題的合作社核查具體情況,依法依規分類進行清理整頓。
據他介紹,目前農業農村部已跟有關部門制定了相關措施,但註銷「殭屍社」「空殼社」在法律上比較複雜。今後會出臺一些簡化的政策措施,對合作社從註冊到運營、管理加以規範。
資料圖:經過平整的山區土地成了豐收的良田。 申冉 攝
保護好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權益
意見提出,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小農戶利益。強調統籌兼顧扶持小農戶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是農戶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和財產權益。隨著城鎮化發展、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一部分農民會選擇進城落戶。
那能不能強制農民放棄土地來作為進城落戶的先決條件呢?調查顯示,絕大部分農民不願意放棄承包地和宅基地來換取城鎮的戶口。
「用農民的話講,是『家中有地,進退有據』。」韓俊表示,農村的承包土地和宅基地是法律賦予農民的合法財產權利,讓農民帶著土地權利進城成為新市民,是保護農民利益的需要。
此前,官方就曾反覆強調,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那是否能賦予農民對土地更大的處置權呢?
韓俊說,為了適應農民進城落戶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要,各地可以積極探索農民承包地的退出機制,允許在城鎮有穩定的就業和定居的農戶轉出承包地。但是需要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絕對不能搞強迫命令。
資料圖:岑鞏鄉村。 楊雲 攝
鼓勵土地「互換並地」,解決「巴掌田」問題
在農村存在的一些「巴掌田」「皮帶田」,不管是給小農戶生產還是土地流轉都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想要發展現代農業,土地零碎化問題急需得到解決。
受先前土地承包政策影響,「大國小農」「人均一畝三分地,戶均不過十畝田」成為了基本國情,要實行規模化經營,是很長的一個過程。因此意見提出,農業經營方式堅持宜大則大,宜小則小,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搞強迫命令。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秘書局局長吳宏耀介紹,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過程中,有些地方結合高標農田建設、農田整治,也探索了一些換地的試點,這個是政策允許支持的。各個地方在確權登記頒證的時候,可以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土地互換,把土地規模擴大一點。
「總的來說,現在一方面要扶持小農戶的生產,另一方面是鼓勵留在農村或者有志從事農業生產的一些農戶逐步擴大種植面積、流轉土地,發展成為家庭農場。」吳宏耀道,在家庭農場基礎上,鼓勵家庭農場搞合作社,支持合作社辦一些農產品的加工,構建新的農業經營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