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顆近百萬年的牙齒揭秘直立人演化中間狀態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1月15日消息,中國古人類學家近期研究成果持續湧現,最新對湖北鄖縣梅鋪龍骨洞出土的4顆古人類牙齒化石進行研究發現,該古人類生活年代距今近百萬年,演化上位於歐亞大陸早期直立人和晚期典型直立人從早期向晚期過渡的中間狀態。圖為距今近百萬年的4顆梅鋪直立人牙齒化石標本研究模型。 孫自法 攝

科研人員表示梅鋪古人類化石發現最初就歸為直立人,但受當時對比標本和研究方法等限制,其在直立人演化序列中處於何種地位沒有詳細研究。為此,科研團隊在傳統的形態觀測基礎上,利用顯微斷層掃描(micro-CT)和幾何形態測量等先進方法,對梅鋪4顆人類牙齒化石形態進行重新研究,結果發現,梅鋪古人類牙齒表現出來的特徵,使其處於早期直立人到晚期直立人過渡的一個中間狀態。圖為梅鋪古人類牙齒。邢松 供圖

科研團隊還在梅鋪古人類的門齒唇側面發現許多朝向接近的切割痕。研究表明,這些痕跡是古人類使用牙齒和其中一隻手固定物體(如食物),另外一隻手在持工具切割過程中意外碰觸牙齒表面所致。研究結果顯示,梅鋪古人類(至少2個個體)門齒表面切割痕主要朝向是從左上到右下,反映的是右手持工具進行切割。圖為梅鋪古人類牙齒齒質表面結構和齒冠輪廓形狀的幾何形態測量。邢松 供圖

據悉,梅鋪直立人研究由中科院古脊椎所邢松、葛俊逸、王元和南京師範大學邵慶豐聯合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鄖陽博物館、西班牙國家人類演化研究中心合作完成,而「慣用右手」的成果論文,之前已發表於《國際骨骼考古學雜誌》。圖為邢松研究員介紹對梅鋪古人類牙齒化石進行顯微斷層掃描(micro-CT)相關情況。 孫自法 攝

相關焦點

  • 近百萬年的四顆牙齒 中國學者發現直立人演化中間狀態-中新網
    近百萬年的四顆牙齒 中國學者發現直立人演化中間狀態 (2/4) 科研人員表示梅鋪古人類化石發現最初就歸為直立人
  • 近百萬年的四顆牙齒 中國學者發現直立人演化中間狀態
    1月15日消息,中國古人類學家近期研究成果持續湧現,最新對湖北鄖縣梅鋪龍骨洞出土的4顆古人類牙齒化石進行研究發現,該古人類生活年代距今近百萬年,演化上位於歐亞大陸早期直立人和晚期典型直立人從早期向晚期過渡的中間狀態。圖為距今近百萬年的4顆梅鋪直立人牙齒化石標本研究模型。
  • 中美學者將熊亞科最早記錄前推500萬年 揭秘肉食如何演化植食
    他們還合作開展熊類牙齒研磨模式的詳細研究,揭秘熊亞科食性如何通過牙齒的適應性進化,最終由肉食性動物演化為植物食性動物。中美學者這項古生物研究重要成果論文,近日已在國際學術期刊《愛科學》(iScience)上在線發表。
  • 新研究發現直立人「最後一站」,人類如何從一條魚演化成智人?
    根據英國《自然》雜誌18日發表的一項人類學研究,美澳科學家在印度尼西亞爪哇中部發現的直立人化石代表了這種古人類已知的最後一次現身。我們都知道,宇宙已經產生了130多億年,「bang」的一聲,產生了130多億年的時間和空間,我們地球也誕生了40多億年。和宇宙的年齡、地球的年齡相比,人類非常地年輕。最早的人類大概在600多萬年前出現,我們現代人的直接祖先,大概在二三十萬年前才出現。所以和廣闊的時間來相比,人類時間非常短。
  • 猿人和直立人有什麼關係?
    最早使用「猿人」這個稱呼的是德國的博物學家和進化論學者海克爾,19世紀末期,他在研究尼安德特人骨骼化石的時候,提出了一種人類演化之路的假想,他認為人類經歷了猿-猿人-尼安德特人-現代人的連續演化過程,猿人和尼人(尼安德特人)一樣,都是某個演化時期的早期人類,其中猿人最為特殊,因為它是猿到人的關鍵。
  • 全球史下看中國:古人類的演化和遷移
    二 直立人約200萬年前,從能人的後裔中演化出新的人種——直立人。直立人屬於晚期猿人,他們比能人更具備人的特徵,從他的名字中便可知道。雖然南方古猿和能人都已經能夠直立行走,但是他們走起路來就像剛剛學走路的孩子一樣,搖搖晃晃,重心不穩。
  • 基因組圖譜全面揭秘鳥類演化「大爆炸」歷程—新聞—科學網
    而刊登在《科學》雜誌鳥類專刊上的6篇文章,分別闡述了控制聲音學習的分子通路在一些鳥類和人類的大腦語言控制區域中獨立演化過程、鳥類性染色體複雜的演化歷程、鳥類在早期演化過程中是如何一步步丟失牙齒、鳥類近親鱷魚的基因組是怎樣演化的、鳥類歌唱行為在大腦內的基因調控機制,以及一種利用大規模基因組數據構建演化樹的新方法。
  • 北京直立人可能是食人族 曾與碩鬣狗爭搶屍體
    其實,雖然「北京人」在國內教科書中的形象幾十年來基本沒變,但國內外科學家一直沒停止過對這些老骨頭的研究與爭議,有關他們的許多事情也與我們的傳統記憶不那麼一致了——比如他們的正式名稱是「北京直立人」而不是「北京猿人」,也不是今天中國人的老祖宗;而名為「猿人洞」的龍骨山洞穴,當年可能也並非他們的幸福之家……  頭骨上的罪證?
  • 揭秘龜類祖先:我不是進化史上的「怪胎」
    深科·淺說揭秘龜類祖先:我不是進化史上的「怪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淳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在我國貴州發現了最早出現「喙」的原始龜類化石——中國始喙龜,這為人們了解龜類演化彌補了「缺失的一環」。
  • 人類是怎麼演化而來的?
    在人類演化過程中,人和猿並沒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但古人類學家為了研究方便,將人與猿的分界線定為腦容量超過750毫升的是人(也有其他說法),反之則是猿。人科家族的第一個成員就是能人,它的腦容量剛好超過了750毫升。但是能人之後地球上又出現了很多人種,比如:匠人,直立人,海森堡人等。
  • 牙齒演化特徵研究揭示鳥類如何躲過大滅絕
    4月21日,學術期刊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志恆團隊與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等多家合作單位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對與鳥類親緣關係最接近的非鳥類恐龍至古鳥類的牙齒演化特徵進行了探討,揭示鳥類與恐龍之間食性的差異很可能是其能夠躲過災變,倖存至今的關鍵。
  • 冷知識,牙齒革命,哺乳動物的演化歸功於牙齒的堅韌和硬度
    「牙齒有堅不可摧的物質組成。它們可以抵禦洪水、大火、甚至在幾個世紀前的洞穴中也依然存在。」——瑪麗·奧託,《牙齒》。你也許不怎麼注意你的牙齒,但你的牙齒卻直接關係到你的健康,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雖然在哺乳動物中,各類生物的牙齒不同,但是牙齒的生長過程都一樣,不論是獅子、袋鼠、大象還是人類自己。不同之處在於大自然如何塑造牙齒的形狀,改變牙齒的折層和生長模式來契合各個物種不同的飲食習慣。
  • 【譯文】鯨的演化
    (約拿,聖經人物,聖經中曾記載約拿被鯨吞入腹中,譯者注)這本美國經典寫於1851年,比另一部震驚世界的經典著作——《物種起源》——還要早8年。在《物種起源》中,查爾斯·達爾文認為,所有的物種都演化自其他物種,並最終可追溯至同一祖先。如果鯨屬於哺乳動物,而哺乳動物祖先生活在陸地上,那麼鯨的祖先一定也生活在陸地上。
  • 真的是由翼龍演化而來的?
    很多人都在想,為什麼鳥兒可以經過演化飛上天空,而我們人類卻不可以做到,今天就讓小編來為你們揭秘一下吧。首先,鳥類真的始於翼龍嗎?為神魔小編會有這樣的猜想呢?詳細大家讀看過《侏羅紀公園》吧,這個電影當時盛極一時。
  • 靠牙齒和四個下頜骨化石 我們能否解開「金剛」之謎
    中國與丹麥等國科學家從一枚發現於廣西田東縣祥周鎮布兵村吹風洞、距今190萬年的巨猿牙齒化石的牙釉質中成功提取遺傳物質。研究發現,巨猿與現存的亞洲猩猩,具有最為密切的親緣關係。 這些年科學家們就起源和演化都進行過哪些研究?為什麼巨猿化石很多都分布在廣西?巨猿與現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哪種生物具有最為密切的親緣關係?這次中外科學家合作,從化石中獲得了什麼重要發現?
  • 40億年前的一個細胞,是怎樣演化成了如今的人類?
    而luca出現在距今38億年前。最早的細菌都屬於原核生物,也就是沒有成型的細胞核,具有成型的細胞核的生物被稱為真核生物,人類就屬於真核生物,而最早的真核生物出現在距今14億年前,所以在14億年前,人類的祖先是一個真核生物。
  • 鯨奇的演化之旅之後半篇
    滄龍類動物中最出名的種類一海王龍Tylosaurus化石如果說鯊魚的演化歷史是一幅古老而經典的畫卷,那鯨類的演化則是一首獨特、夢幻、充滿想像力而又十分成功的樂曲。五千多萬年前,一隻河邊小獸巴基鯨Pakicetus嘗試「下水」,由此開始了一場壯觀的演化之旅。
  • 演化皆因緣:物理定律雖然根本,但偶然性才是物種進化的關鍵
    如果宇宙中有一個和我們40億年前完全一樣的初始地球和太陽系,在那個地球上會演化出和我們長的一樣的外星人類嗎?雖然宗教通常都認為人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來創造的,各種科幻小說中外星人也都有和我們相似的身體結構,但這種相似的類比,在我看來就過於簡單了。
  • 直立人可能是「懶死的」 懶惰和氣候變化或致其滅絕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一項新考古研究發現,造成原始人類直立人(Homo erectus)滅絕的部分原因是他們的懶惰。不勤勞,再加上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或是導致直立人滅絕的兩大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