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是一個軟萌的乖乖女,因為大人都希望我聽話,好好學習,所以我一直都是好學生,性子比較安靜,可以說是有點懦弱。
遇到矛盾,哪怕犧牲自己的利益,我也適合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我害怕和別人衝突。大家對我的評價是:文靜內向,乖學生,隨和,好人卡……
後來我接觸了心理學,第一節精神分析課就顛覆了我以往的認知。
老師說:人的生命力包含2個,一是性驅力,另一個是攻擊力。
當時我就驚呆了!原來,人活著的本質就是攻擊和繁衍。人要有外向的攻擊力才能活得自在。
隨著學習的深入,我才發現,我不是沒有攻擊力。我只是向內攻擊自己,這種向內的自我攻擊,導致我有輕微抑鬱傾向。
當我明白這點之後,我開始學著向外發洩我的攻擊力,從自我攻擊,改成攻擊他人。
我開始去爭去吵,去維護自己的利益。誰讓我不開心了我就讓誰不開心。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不再輕易為了別人妥協自己,不再要求自己做五好少年。
當我不給自己設置各種條條框框時,我活得痛痛快快,就這麼過了幾個月,我的抑鬱傾向早跑到了九霄之外。
後來,我開始做諮詢工作,發現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有些人氣場就是比較弱,給人「懦弱卑微好欺負」的感覺。
那大家都是人,為什麼有人敢欺負你呢?
比如,你和老公原本家庭地位平等,為什麼過著過著,你就不由自主變低微了呢?
根本原因非常簡單,就兩個:
第一,他之所以敢怠慢你、敢欺負你,是因為你做人沒有原則;
第二,即使你有原則,但你沒膽量、沒能力去維護你的原則。
一個人敢在你面前肆無忌憚,是因為他已經把你摸透了,他覺得你是個慫包,又沒有底線,他咬定你不敢反抗。
我們來說個簡單的例子:
你不準老公夜不歸宿,但有天他來試探你的底線了。他和朋友聚會,喝多了,凌晨兩三點才回來。
你會怎麼辦?你能怎麼辦?你大概率會看在孩子老人的面上,不和他吵,或者生一天悶氣,然後自我消化。
漸漸地,他就不是凌晨兩三點回來了,他直接夜不歸宿了。因為他知道你會忍耐。
他在試探你的過程中,不斷壓低你的底線,一直到出軌那天。因為他非常明白:哪怕是出軌了,你也拿他沒辦法。
你的老公,敢做出讓你不舒服的行為,你的同事朋友敢說出讓你聽了不舒服的話,這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在你和他們接觸的過程中,長時間心理博弈的一個結果。
結果,你輸掉了。你處於關係中的低位,而對方處於關係中的高位。
最扎心的是,這個對你很差勁、很強勢的人,對別人卻很溫柔,甚至帶有卑微的討好。
你的男人,對你是渣男,對別人是暖男。他只是對你渣而已。
知道了嗎?別人對待你的態度,是你一步步默許的。
你們第一次見面開始,就已經為今天的結果埋下了伏筆。
兩個人在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或者戀愛剛開始時,彼此都是特別客氣的,根本不會想著怠慢對方。因為此時的他,對你的實力、性格、脾氣、喜好等等都不了解,所以他不會對你無禮。
可是,在之後的每一次接觸,對方不斷試探你的底線,瓦解你的框架。
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你讓對方察覺到你是一個比較軟弱的人,那麼接下來他就會變本加厲,打破你的原則,讓你聽從他。
一旦你跟他形成了比較固定的「你弱他強」的關係地位,那就完了。你想逆轉局面,就相當困難了。
比如,校園霸凌。
也許某個同學就是看你走路駝著腰,沒自信,就嘗試開你玩笑,故意踢你凳子,揪你頭髮……你若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任由同學欺負,那你就會成為這個班級裡的弱勢分子。
看到你被欺負都不反抗,其他同學也會認為你是個好欺負的人。
慢慢的,當你的利益受損時,他們視而不見,甚至會主動損害你的利益。
這一點,適用於職場關係,同樣適用於家庭關係。
我有個朋友,老公第一次打她,是因為她說了幾句婆婆的不是,扇了一耳光。
這個朋友委屈地哭了,然後向娘家告狀。老公哄了幾天,給她買了一部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她很開心,原諒了老公。
沒過2個月,老公又一次打她了,這次是兩耳光+拳頭,外加摔爛了一張椅子,碗筷若干。
她又哭了,跑回了娘家,結果男人當著外面人的面,跪在門口痛哭流涕,她覺得丟臉,又原諒了。
中間,她來問我該怎麼辦?
我說你報警,她說報警不行,左鄰右舍會知道的,而且萬一留下記錄了對孩子以後考公務員不好;
我說你裝監控,她說不行,這麼隱私,老公也不會同意的,我在監控下過得不自在;
我說你打回去,她說不行,我打不贏的;
我說你等他睡著了打、喝醉了打、找娘家兄弟幫忙收拾,她說不行,他醒了會加倍打回來的;
我說你離婚,她還是說不行,她不能離婚……
我只能說,他打你的時候,可沒想過對孩子不好,也沒經過你的同意,更不怕你打回去,也不怕你離婚,他都不怕,你怕那麼多幹嘛呢?
同學無緣無故打你,老公家暴你,同事擠兌你,你就還回去嘛。哪怕輸了,也沒關係。至少讓對方知道:他欺負你的時候,他也會疼。
所以,無論你跟多要好的朋友在一塊兒,即便他用相對溫和的方式開你玩笑,但只要你覺得不舒服了,你都必須用同樣的力度反擊回去。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攻擊性,讓他明白你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你是一個帶刺兒的人。
通過這樣的攻擊讓對方明白:以後再跟你說說話要注意分寸,做事要考慮到你的感受。
人與人之間,不是說你對他好,你一味地寬容、忍讓,就可以在他心裡有一席之地。
長久健康的關係,不會因為你的臣服而完美。
心理博弈無處不在,我們身處的環境和關係裡,處處都存在博弈。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對抗和較量,如果你只會做溫順服從的羊羔,那必定會成為狼群口中的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