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福利的公眾號
最近梅雨季,天氣變幻無常,一會下大雨,一會又晴空萬裡,大家出行要麼溼漉漉,要麼曬死。市民陸阿姨跟我們打來電話要反映一個公交車站的問題,說之前天氣好的時候,她還能堅持一下,最近真的有點吃不消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陸阿姨說的公交站臺,在市區亞歐路,東方都市的門口。如果不是附近的居民,其他人肯定看不出這是一個正常使用的公交站臺。因為這裡沒有候車亭,連公交線路的牌子也沒有,只有一個光禿禿的架子。
陸阿姨說,她看沒有了快半年了,原來對面也是這樣拆掉的,現在對面造得蠻好了,她想這裡大概也要造過了,結果不造,不造甚至連個牌子都沒有。
同一條馬路上,相差只有幾十米的兩個對面對的公交站臺,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對面的公交站臺一看就是新造不久,站牌、遮雨棚、座椅都有,陸阿姨就想不通,為什麼兩個站臺要區別對待。對於他們這樣的老年人來說,想要到市區裡去,附近就這樣一條線路,等車子真的有點難過。
陸阿姨說,下雨天沒有一個棚,晴天大太陽也沒有一個遮蔭,總歸要人性化點,人家總要稍微坐坐,隨便跑到哪個地方總要有個棚的吧,棚總要造好的,所以她的建議是要造,稍微造好一點,和對面總要相稱,看對面造得多好。
陸阿姨自己也想過,是不是這個站點的位置正好在小區的一個通道門口,所以有點衝突拆掉了,如果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能不能把站點移移位置呢?帶著陸阿姨這些想法,記者聯繫到了嘉興科技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說,拆掉這個候車亭一直沒有造起來,他們也是有苦衷的。
嘉興科技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管理部姜副部長說,2019年的時候有個市長電話,當時是東方都市的業主打電話過來的,他們社區也是過來的,這個位置因為道路裡面,後面很窄,還有後面的非機動車道是很小的,視線遮擋,導致了幾起交通事故的出現。
因為這個站點的南側就是小區的入口,右轉進來的汽車因為站點的遮擋,有時候注意不到後方快速直行過來的電動車,所以的確蠻危險。姜副部長介紹,雖然當時他們也考慮到了人性化的因素,想到拆掉會給等車的市民帶來影響,不過因為居民的反映意見強烈,加上安全因素的確是最要緊的,所以他們和社區進行溝通之後,最終就把這個頂棚拆掉了。那麼把站點移個位置是不是可行呢?
姜副部長介紹,實際上這個他們都去現場看過的,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把它遷移掉,到了現場一看,發現北面60米的地方又是東方都市的一個出口,加上消防通道,東側(南側)是御上江南和東方都市的人行出口,再往南40米左右又是一個消防通道,還有一個就是幼兒園的開口,所以在這些連續段裡面有這麼多出口的情況下,無論怎麼移,都是不符合規範的。
姜副部長也有一個想法,如果經過社區和物業同意,可以犧牲一部分人行道上的空間,來做一個遮雨棚的話,他們肯定會做好配合工作,不過目前幾方還沒有達成一致。
姜副部長說,商業廣場口子那邊,凹進去給他們一個空間,他們就可以適當做一些擋風遮雨可以坐的位置,公交車站停車的位置是改變不了的。
至於站牌信息,姜副部長說可能是後期被人為破壞掉的,他會儘快和公交公司對接,把信息完善。
想不到了吧,小小一個站點,裡面有這麼多故事,真的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希望物業、社區幾方面可以再坐下來商量商量,看看在人行道上是不是可以設置這樣一個地方,方便居民出行,特殊情況要特殊處理。
來源:今朝多看點記者 蔣怡洋 馬駿
大家都在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