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在歷史上是一個反叛的拳種,最早在古代,先是「反清復明」時候造反通緝犯圈子裡作為刺客拳流傳,後來成為富二代少爺拳,不開館,不公開收徒,學費昂貴,多以1V1的方式授課。近代以來,南方有錢人家公子哥要出國留學前,多會學一門速成的街頭打架功夫用以防身,是以在國外留學生圈子裡詠春拳又非常普及。
教詠春,最重要的一環是黐手,必須單對單教、單對單黐,因此當時詠春師傅所教人數不能太多。其次教授詠春,又是那師傅賴以維生的技能,收費便不得不比其他功夫高昂幾倍。同時,學功夫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去浸淫……學成的,往往是富家子弟。
另外,學詠春不需要特別強調肌肉發力,每天辛苦練習一身汗水。詠春是「聰明」的拳法,不是簡單粗暴就能有所收穫,比起肌肉力量的鍛鍊,它更需要敏銳的洞察力、判斷力;敏捷的思維和身體協調性;如何排兵布陣、如何組合拳套;如何巧妙的運用招式、位置;如何借力、卸力等等,對「腦力」的要求勝過「體力」的要求。
而這樣的要求,也正好解釋了為何詠春會被作為刺客拳使用。著名作家徐皓峰就曾總結說:「其實詠春拳不是屬於兵營武技傳承的拳,詠春拳是一種刺客拳。所以你看詠春拳第一代高手,就是葉問那些徒弟,除了李小龍刻意地去練健身,他們的外貌外形,儘量要把自己保持在一個體弱之人的形象上。你外觀上覺得他弱小,你就忽視他。而且為什麼有說詠春是女人拳,也是因為女人的攻擊性容易被忽視掉。最適合當刺客的,就是殘疾人、未成年人、女人、老人;如果一個人體型很壯的話你就會防備他,所以體弱之人適合搞暗殺。
在詠春裡,比方說我沒有力量,但是我可以利用槓桿,就是胳膊的槓桿;還有就是詠春拳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叫「吃位」,咱們北方其實就是奪位置,就是說我反應慢,但是通過我們前代祖師的經驗總結,我能算出來,比方說你的下一個動作大概要往那個方向去,我的反應比你慢,那我就可以提前動手,而且你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會那麼做,這就等於發明了一系列的這套方法,它保證了體能不強的人,甚至於武功不強的人,都可以刺殺清朝的武將。」
所以如今作為一門強身兼防身的功夫來學習,也根據我身邊學習詠春的同門情況來總結,詠春不但適合身形柔弱的女子、老人、小孩,也適合不喜歡練出大塊頭的年輕人;更適合有錢有閒終生浸淫於一門武學文化的富家子弟;以及喜歡研究武學、熱愛傳統文化、想要速成街頭打架實戰,但體能不強的知識分子、藝術家。
所以,還在等什麼,喜歡中國傳統武術的,喜歡中國功夫的趕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