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總是不飽,有飢餓感,是肝病嗎?貝絲不在乎

2021-01-13 純情丫環

食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化,在這個段時間中,人不會感到飢餓。胃總是缺乏食物,很快就會感到飢餓,這是不正常的。因為肝臟涉及消化系統,所以與肝病有關。

其實,肝病患者雖然會影響消化功能,但很少有人有持續的飢餓感,胃也很少有飽腹感。長期遇到這種問題,是與消化系統直接相關的器官有問題,比如腸胃。

有句俗語叫「胃火」過旺,任何人胃火過旺都會引起食慾過敏症,導致食物消化速度過快,出現過早飢餓症狀。同時,一些熱證也會出現,如牙齦出血、口臭、大便拔不出來等。

胃火過旺主要與食物有關,經常吃麻辣火鍋喝酒的人往往內熱過度。更好的辦法是從飲食上控制,保持飲食清淡,增加飲水量。

甲狀腺功能亢進也是主要原因,甲亢患者幾乎總是有飢餓的症狀。這種飢餓感主要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激增,甲狀腺激素刺激消化系統和支配消化系統的神經。

另一方面,甲亢患者的代謝率相對較高,因此人體內的能量消耗會激增,導致熱量迅速流失。如果你吃的食物不能彌補熱量的損失,你會有繼續吃下去的衝動。夏季氣溫高,能耗快,甲狀腺機能亢進更容易挨餓。

糖尿病患者吃不飽,主要是因為無法將糖轉化為能量,這會導致類似的問題。這種飢餓與一般疾病引起的飢餓不同,他們不餓是因為他們沒有吃飽,但他們會餓後,吃了很多。

因此引起飢餓的原因很多,肝病不是飢餓的原因。有一點必須說明,胃總是不飽,有飢餓感,會導致脂肪肝。

長期飢餓會破壞循環系統,使代謝機制紊亂。人體肝臟的主要功能是新陳代謝,肝臟的代謝功能始終處於運行狀態,不是吃了食物後新陳代謝,而是一直在新陳代謝。

在情況下不進食的情況下,肝臟仍有代謝,但這種代謝屬於「空代謝」,肝臟的自我消耗會使其代謝功能變差,最後,肝臟中會有大量有害物質,影響肝臟的健康。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是肝臟主要負責脂肪代謝和能量供應,當沒有食物補充能量時,肝臟會調動體內固有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轉化為能量。在轉化過程中,大量的脂肪酸會在肝臟中富集,使肝臟變胖。

食物也是有效的來源蛋白質,大量的蛋白質缺乏會使肝臟代謝過程中,需要一些分解酶的含量不足,此時,肝臟也會因為缺乏酶的支持,使肝臟脂肪分解速度降低,導致脂肪肝。

總之,飢餓是經常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是肝病。長期飢餓無法調節,或者飲食不規律,有時又飽食飢餓,恰恰是肝損傷的一個壞習慣,有些人的脂肪肝就是由此而來的,千萬不要大意。

相關焦點

  • 肚子總是吃不飽,有飢餓感,是得了肝病嗎?別絲毫不在乎
    食物消化需要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一個人並不會有飢餓感。肚子總是吃不飽,很快就會有飢餓感,是不正常的。由於肝臟會參與到消化系統中去,就會讓人聯想到得了肝病。其實得了肝病的人,雖然會影響到消化功能,但很少有人產生持續的飢餓感,肚子也很少有吃不飽的感覺。
  • 貓咪總是餵不飽?5個小訣竅拖延「飢餓感」,鏟屎官學起來!
    養過貓咪的鏟屎官肯定都有這樣一種煩惱,就是感覺自己的貓咪像「餓死鬼」一樣,怎麼餵都餵不飽。特別是對於年紀比較小的貓咪來說,還沒到飯點呢,它們就吵著要吃東西了,讓鏟屎官很頭疼。因為讓它們吃,會對它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比如不消化等等。
  • 糖友們總是吃不飽怎麼辦?四個飲食小竅門,增強飽腹感!
    有很多糖友都有一個同感,那就是飲食對血糖的影響是真的非常大的,只要哪一頓飯稍微吃得多一點了,或者是油膩一點,餐後血糖就立馬就高了。但是嚴格控制血糖的結果,就是總也吃不飽,總是覺得很餓。有沒有什麼辦法既能讓糖友吃飽,血糖還不高呢?
  • 今日亂彈:飢餓感
    如果不牽繩子,嗖嗖嗖地就蹦出去了,箭一般地跑出去,又箭一般地跑回來。每天早上從籠子裡放出來,乘著大媽不注意,一個魚躍,就跳到我的枕頭邊,在我的頭上蹭,把我從夢中弄醒。一聽廚房裡有動靜,又是一個魚躍,到客廳裡,若無其事地玩自己的鈴鐺——精得像個鬼。卡卡的妹妹丫丫,和卡卡是一母同胞,已經完全是一個中年大媽了,走起路了慢慢騰騰,據說在家裡整天窩在沙發上打瞌睡,最近連門牙也掉光了。
  • 寶寶不愛吃飯總要追著餵飯?試試培養孩子的飢餓感
    這種吃飯時間比較隨意的情況是十分常見的,但是,想要寶寶胃腸好、吃飯好,醫生的建議是: 給寶寶建立穩定的生活節奏,培養寶貝的飢餓感。 同樣,寶寶節律性的飢餓感也是需要培養的。定時定點餵食可使寶寶形成條件反射,到了就餐時間和特定的環境,胃腸開始蠕動,消化液開始分泌,寶寶就會產生飢餓感,心理上也就做好了進餐的準備。
  • 人為什麼會有飢餓感?飢餓感的產生機制是怎樣的?
    營銷思維之一定要讓顧客保持飢餓感。那麼什麼是飢餓感,就是吃完之後感覺不飽就叫飢餓感,我們吃過方便麵的都知道,在我們吃方便麵如果只吃一包的時候是感覺沒有吃飽、還沒吃過癮,但是我們要是泡兩包的話又太多吃不下,當我們吃完一包方便麵感覺不過癮就會想著下一次再吃,這個是營銷家們通過無數次試驗,才得到方便麵的分量在多少才能讓消費者保持飢餓感,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目的
  • 胖子為何總是「吃不飽」?
    很多肥胖者總是向人們抱怨,說自己一拿起食物就吃個不停,每次明明已經吃了好多,卻總是沒有飽的感覺,而那些體重正常的朋友總是吃幾口就飽。很多人覺得這是因為肥胖者自制力差,太貪吃,是性格決定的。這個理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近年來一些研究發現肥胖者吃不飽可能另有原因。「飽腹感」是怎麼產生的?
  • 《保持適當的飢餓感》
    時刻保持適當的飢餓感會保持大腦的快速運轉,也會保持高度清醒。 看清時局,明辨真假。不是在於你花叢錦簇、風光無限的時候你認識多少人,而是在於你貧困潦倒、生活窘迫的時候有多少人認識你!唯有飢餓感才會產生緊迫感,唯有差距你才會標榜高度,也唯有保持差距你才會想到追趕。
  • 餓著肚子睡覺有什麼後果?4個辦法緩解「飢餓感」
    每一個飢餓的晚上,似乎都是對美食的辜負。明明是同樣的食物,在晚上就會變得更加誘人,佔據你的腦海,越想越餓……睡前肚子餓,到底應不應該吃東西?《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該如何面對睡前的「飢餓感」。腸胃疾病「空空如也」的胃可能引起腸胃疾病。胃腸空腹時間不宜超過10小時,如果晚上不吃飯,從中午到第二天早上長時間空腹,胃處於胃酸直接侵蝕狀態,容易引起胃病。發胖空腹睡覺還可能讓你更容易變胖。餓著肚子入睡,醒來後會感到非常飢餓。這種飢餓感會促使你立刻進食大量食物,而不是給自己做一頓營養均衡的早餐。
  • 【健康在線】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
    古代經典醫書上就有這樣的說法。《黃帝內經》說的「胃不和則臥不安」,以及《千金要方》說的「夜飯飽,損一日之壽」正是這個意思。 長期飽食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飲食過量,尤其高蛋白飲食,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 會覺得肚子已經不餓了,對食物的欲望也沒有那麼強了,但還沒有飽足感,還是想習慣性的再揀幾筷子,但即便這時把飯菜拿走,也不覺得有遺憾。
  • 吃得很多,但是一會兒就餓了,是胃沒吃飽嗎?錯!可能是它沒吃飽
    食慾這種東西,往往跟吃不吃得飽是沒有關係的,我們也見到過有些人吃飯就特別香看起來特別有食慾。而這種感覺往往是從腦子裡面來的,而餓的感覺則是不同,餓的感覺是從胃部發送出來的,所以當你的胃裡空了之後,再次分泌胃液和膽汁的時候,就會刺激到我們的神經出現餓的感覺。
  • 減肥節食就能把胃變小,這就是長久之計?您還真把胃當氣球了
    胃會越撐越大、越餓越小嗎? 很多人都會發現:吃得多了,胃口會變大,飯量也會變大。少吃幾頓,飯量就會變小,多吃幾口就有了飽腹感。 難道我們的胃真的會像氣球一樣越撐越大,越餓越小嗎?
  • 一個人的胃能容納多少食物?這個「大胃王」,吃了頭牛,卻沒飽!
    往往屏幕對面,總是在吃各種各樣的事物,仿佛再多的事物也能吃下去。那麼一個人的胃到底能容納多少食物呢?下面這個極限的「大胃王」,永遠都吃不飽!這個人是18世紀的一個年輕小夥子,叫作塔拉雷。他出生在法國的一個農村家庭。雖說家庭不富裕,但也不貧窮。但是,隨著塔拉雷的出世,家庭的情況卻變得越發困難了起來。只因為塔拉雷太能吃了,從小到大,塔拉雷基本都沒有吃飽過。
  • 肚子總是咕嚕咕嚕叫?或與這2個因素有關,未必是飢餓「信號」
    一般情況下,在身體產生飢餓感的時候就會感覺到肚子咕咕叫,這也是飢餓發出的信號。如果總是有這種情況發生,需要了解是否跟過度飢餓有關。如果是飢餓引起,應該攝入營養物質,通過吃東西這種方式來讓自己填飽肚子,這樣才能防止咕咕叫這種情況明顯。
  • 如何讓魚產生飢餓感?有哪些促飢餓的釣魚小藥?有效的促飢餓小藥
    很多情況下,釣點裡有魚,卻不愛開口,魚漂動作輕微,魚偶爾蹭線,眼看窩裡有魚,就是釣不上來,會急死很多的釣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很多的釣友就開始嘗試在餌料中添加各種促食的釣魚小藥,讓魚產生飢餓感,進而開口吃餌。那麼,如何才能讓魚產生飢餓感?有哪些促飢餓的釣魚小藥?下面,我們來詳細講解。
  • 螞蟻不釀蜜,長一個像蜜蜂一樣的「蜜胃」有啥用?作用也不小
    由於花蜜是液體的,而蜜蜂作為昆蟲並沒有能夠運輸液體的能力,所以蜜蜂發育出了一種特殊的器官,那就是蜜胃。蜜胃相當於是蜜蜂的第二個胃,主要就用來裝花蜜或者蜂蜜,比如蜜蜂採蜜的時候,花蜜作為蜂蜜的原材料,就裝在蜜胃裡面帶回蜂巢,而蜜蜂逃跑或者分家的時候,蜜胃也成了蜜蜂搬運蜂蜜的「口袋」,飛走的蜜蜂,都會吸飽蜂蜜以後飛走,這些蜂蜜足夠蜜蜂在新的位置吃上幾天。
  • 螞蟻不釀蜜,長一個像蜜蜂一樣的「蜜胃」 有啥用?作用也不小
    螞蟻不釀蜜,長一個像蜜蜂一樣的「蜜胃」有啥用? 由於花蜜是液體的,而蜜蜂作為昆蟲並沒有能夠運輸液體的能力,所以蜜蜂發育出了一種特殊的器官,那就是蜜胃。蜜胃相當於是蜜蜂的第二個胃,主要就用來裝花蜜或者蜂蜜,比如蜜蜂採蜜的時候,花蜜作為蜂蜜的原材料,就裝在蜜胃裡面帶回蜂巢,而蜜蜂逃跑或者分家的時候,蜜胃也成了蜜蜂搬運蜂蜜的「口袋」,飛走的蜜蜂,都會吸飽蜂蜜以後飛走,這些蜂蜜足夠蜜蜂在新的位置吃上幾天。
  • 4個月金毛總吃不飽,叼著飯盆討食物,主人要給它吃嗎?
    4個月大的金毛常歡每天都吃很多,但總是一副吃不飽的樣子。為了吃飯,還無師自通學會一個新技能:叼著飯碗討飯吃。這天主人打電話的時候,常歡又故伎重施,叼著飯碗過來一屁股坐下,然後不停用眼神暗示主人:你懂的!剛吃完不久,又過來討吃的?!
  • 肚子總是"咕咕叫"?當心身體在報警!——消化內科二病區
    正常情況下,肚子叫,是胃叫你吃飯!  一般情況下,我們聽到「咕咕」聲,大多是處在比較飢餓的狀態。  這就讓胃出現了一種錯覺,以為是自己收縮的力度不夠,於是更加賣力地收縮(稱為「飢餓收縮」)。  但此時胃裡麵食物少、空氣多,劇烈的收縮就把更多的空氣擠入腸道,從而發出咕咕聲。與此同時,飢餓收縮的信號傳遞到大腦,就出現了飢餓的感覺。
  • 貓咪總是吃不飽並非是主人餵得少!飽腹感弱、控制力差才是主因
    最近在網上有一則令鏟屎官們非常痛心的新聞,有一位網友養了一隻小奶貓,她發現自家的小奶貓總是吃不飽,以為自己是餵得太少了,於是就毫無節制的給貓咪餵食,非常不幸,貓咪在兩天後就被撐死了。她感到非常困惑,難道貓咪吃不飽不是因為餵得太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