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化,在這個段時間中,人不會感到飢餓。胃總是缺乏食物,很快就會感到飢餓,這是不正常的。因為肝臟涉及消化系統,所以與肝病有關。
其實,肝病患者雖然會影響消化功能,但很少有人有持續的飢餓感,胃也很少有飽腹感。長期遇到這種問題,是與消化系統直接相關的器官有問題,比如腸胃。
有句俗語叫「胃火」過旺,任何人胃火過旺都會引起食慾過敏症,導致食物消化速度過快,出現過早飢餓症狀。同時,一些熱證也會出現,如牙齦出血、口臭、大便拔不出來等。
胃火過旺主要與食物有關,經常吃麻辣火鍋喝酒的人往往內熱過度。更好的辦法是從飲食上控制,保持飲食清淡,增加飲水量。
甲狀腺功能亢進也是主要原因,甲亢患者幾乎總是有飢餓的症狀。這種飢餓感主要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分泌激增,甲狀腺激素刺激消化系統和支配消化系統的神經。
另一方面,甲亢患者的代謝率相對較高,因此人體內的能量消耗會激增,導致熱量迅速流失。如果你吃的食物不能彌補熱量的損失,你會有繼續吃下去的衝動。夏季氣溫高,能耗快,甲狀腺機能亢進更容易挨餓。
糖尿病患者吃不飽,主要是因為無法將糖轉化為能量,這會導致類似的問題。這種飢餓與一般疾病引起的飢餓不同,他們不餓是因為他們沒有吃飽,但他們會餓後,吃了很多。
因此引起飢餓的原因很多,肝病不是飢餓的原因。有一點必須說明,胃總是不飽,有飢餓感,會導致脂肪肝。
長期飢餓會破壞循環系統,使代謝機制紊亂。人體肝臟的主要功能是新陳代謝,肝臟的代謝功能始終處於運行狀態,不是吃了食物後新陳代謝,而是一直在新陳代謝。
在情況下不進食的情況下,肝臟仍有代謝,但這種代謝屬於「空代謝」,肝臟的自我消耗會使其代謝功能變差,最後,肝臟中會有大量有害物質,影響肝臟的健康。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是肝臟主要負責脂肪代謝和能量供應,當沒有食物補充能量時,肝臟會調動體內固有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轉化為能量。在轉化過程中,大量的脂肪酸會在肝臟中富集,使肝臟變胖。
食物也是有效的來源蛋白質,大量的蛋白質缺乏會使肝臟代謝過程中,需要一些分解酶的含量不足,此時,肝臟也會因為缺乏酶的支持,使肝臟脂肪分解速度降低,導致脂肪肝。
總之,飢餓是經常發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是肝病。長期飢餓無法調節,或者飲食不規律,有時又飽食飢餓,恰恰是肝損傷的一個壞習慣,有些人的脂肪肝就是由此而來的,千萬不要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