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 「走進省城科普夏令營」活動側記

2021-01-10 每日甘肅

老區少年進省城 夏令營裡長知識??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走進省城科普夏令營」活動側記

他們是革命老區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但是,社會卻沒有遺忘這些留守兒童。2018年6月30日,在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的幫助下,來自我省慶陽合水縣和寧縣的近100名留守兒童離開家鄉來到美麗金城,參觀甘肅科技館、甘肅省博物館;走進大學校園,與大學生們互動;遊覽黃河風情線,走進水車博覽園……

孩子們在甘肅科技館體驗展品

參觀體驗打開留守兒童知識天窗

6月30日上午9時許,中央財政支持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圓夢革命老區孤殘、留守兒童示範項目」在甘肅科技館正式啟動。

上午10時,孩子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甘肅科技館,小朋友們觀看了震撼的球幕電影,跟著實景模擬探索了海洋生物的奧秘。隨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進美輪美奐的科技展廳,認真聆聽了各項展品的操作運行原理,並親自動手體驗互動。

在生命科學展廳,孩子們了解了生命的起源與進化,感受了生命的奇異成長之旅;在地震防災展廳,通過體驗「地震座椅」等項目,掌握了在地震突發情況下可以選擇的正確避險方式;在科學探秘展廳,孩子們通過觀看機器人下棋、機器人跳舞和機器人分揀,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啟迪與探索展廳,大家體驗了「鐵粒舞蹈」、「互感音樂」等展項,感受電磁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最後,孩子們走進「空間站」,一覽「天宮號」的內部構造,體驗VR技術與展品結合帶來的超強現實感。

下午兩點半,參加此次科普夏令營的小朋友們來到甘肅省博物館,感受甘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現場,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展館,在講解員的講解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古生物館、黃河母象館、恐龍館等多個展館,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標本讓大家興奮不已,各類動物化石活靈活現,讓孩子們目不暇接。郭書含是合水縣西華池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面對記者的採訪,她怯怯地說:「在這次科普夏令營活動中,我們參觀了甘肅科技館和甘肅博物館,在科技館,我體驗了許多我從來都沒有體驗過的科普展品,真是太神奇了,讓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通過參觀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和歷史知識,感受到現代科技的無窮魅力和古老文明的震撼力。我回去後一定要打電話告訴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

孩子們在省博物館參觀

愛心暖童喚醒社會各界關愛意識

7月1日上午10時許,西北師範大學校史館、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他們是來自慶陽革命老區的留守兒童和老師。

這些著裝統一的孩子們,就像盛開在百年名校裡的一朵朵小花,在志願者們的帶領下,漫步校園,親身感受大學校園裡的濃鬱文化氛圍。

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小朋友們參觀了校史館、博物館。在了解西北師大的歷史及發展過程的同時,也享受著知識帶來的樂趣。

短短的兩小時在不經意間流逝,上午11時50分,意猶未盡的孩子們來到西苑餐廳。一位留守兒童低聲告訴記者:「記者叔叔,我一定好好念書,將來長大了就到西北師範大學讀書,大學真是太美了。」

下午3點半,「慶七一關愛留守兒童共築中國夢」的文藝表演活動,在西北師範大學匯報演出。省科協幫扶辦副主任楊小東說,通過這次省科技教育促進會組織「慶七一關愛留守兒童共築中國夢」系列活動的開展,希望孩子們以後能以更加自信、快樂、陽光的心態好好學習,早日成才,回報社會!

節目開始前,參加活動的領導為「慶七一關愛留守兒童共築中國夢」科普夏令營徵文比賽中獲獎的同學們頒獎。在陣陣熱烈的掌聲中,孩子們登臺領獎,氣氛熱鬧非凡。

據了解,此次參演的10個節目由合水縣西華池小學、臺莪小學、蒿咀鋪小學、寧縣半個城小學以及西北師範大學舞蹈學院青年志願者攜手共獻。演出在西華池小學五年級同學表演的情景劇《愛是相互的》中拉開帷幕,現場情景劇、快板、舞蹈、朗誦等節目精彩紛呈,《又見山裡紅》、《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節目更是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記者現場看到,表演節目充分展現出新時代少年兒童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整臺節目形式多樣,有的歌頌青春,感慨時光;有的回憶童年,引人遐想。其中也有反映留守兒童生活,催人淚下的節目,例如《愛是相互的》、《牽掛》、《留守兒童之歌》等,將觀眾深深帶入到留守兒童的世界中,更喚起了社會對他們的關愛意識。

一天的時光,就這樣在孩子們漫天的歡樂聲中度過。「此次活動讓我們深深意識到對於社會留守兒童的關愛是多麼重要,也看到了孩子們內心最真誠的一面。讓我們一起祝福他們,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寧縣半個城小學杜老師說。身為甘肅中亞高原飲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陸喜林從網上看到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組織的這次科普夏令營活動時,當即決定贊助800瓶渭河冰泉礦泉水給這次活動。他說:「這樣的活動不但營造了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還能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到關注留守兒童的隊伍中來,為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搭建平臺,為社會的和諧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全面展示我省科技教育促進工作的整體形象和社會責任。」

關愛革命老區留守兒童文藝匯演現場

科教扶貧愛心灑遍隴原大地

孫亞蘭,寧縣半個城小學六年級的一名留守兒童。平時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回來。如今,年事已高的奶奶成了她的監護人。一放學,她還得幫奶奶幹家務。當聊到想不想父母時,孫亞蘭眼裡泛起了淚花。孫亞蘭的日常生活,僅僅是留守兒童們的一個縮影。鑑於我省留守兒童缺少關愛的現狀,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始終把革命老區孤殘留守兒童示範項目作為科技教育扶貧的主要載體。

記者了解到,2012年以來,省科技教育促進會在300多項公益慈善事業中已累計捐贈250萬元,組織免費科普夏令營4次300人,實施農民科技培訓100場3萬人次,發放科普培訓資料3萬多冊。為甘肅的教育發展,脫貧致富做出了積極貢獻。

「該項目是省科技教育促進會針對革命老區500名困難家庭的留守兒童開展的公益項目。項目通過志願者一對一的幫助使留守兒童增加自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挖掘出孩子的特長,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時增強大學生志願者的社會責任感和成就感。」合水縣科協幹部賈紅芳告訴記者。

省科技教育促進會會長趙睿表示,此次活動中,省科技教育促進會利用中央財政支持的25萬元專項資金並自籌2萬元為留守兒童集中的寧縣、合水縣的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和書包620套、衣服100套。在6月30日免費組織100名學生「走進省城」科普夏令營活動讓這些品學兼優的農村學生不僅領略了金城蘭州的美麗景色,還體驗了科技魅力。在拓寬留守兒童視野的同時,還讓小朋友對金城蘭州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通過和大哥哥大姐姐們一道體驗大學生活,真真實實認識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太高興了,真的沒有想到我們能去甘肅科技館遊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實現自己的科技夢想。」合水縣留守兒童朱奕橋的話代表了所有同伴的心聲。

相關焦點

  • 關中民間藝術走進臺灣——渭南市文化交流團赴臺交流活動側記
    關中民間藝術走進臺灣——渭南市文化交流團赴臺交流活動側記 2018年11月16日 10: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16日高雄訊
  • 八月「新寵」,當然是公園城市生態科普夏令營!
    「愛成都 迎大運」公園城市生態科普主題系列夏令營開展了哪些活動呢?跟著園園一起去看看吧!  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熊貓基地開展了FUN暑假 ·滾滾環保科普工坊系列活動。  以大熊貓等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為載體,利用熊貓基地豐富的科普教育資源,針對暑假參觀基地的小朋友,特別是青少年學生,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普及。  活動設計了一系列趣味科普互動環節,包括創意DIY、情景桌遊、手工摺紙、動物歌曲、廢物改造等。  是不是想看看小夥伴的研究成果呢?園園也想呢!
  • 科學網—多姿多彩的夏令營
    今年,中科院神經所的科普志願者與來自上海分院、中山醫院、上海中學的志願者一起去到赴江蘇鹽城市大豐區開展「2016年江蘇大豐科普夏令營」活動。一共有177名高一學生和200多名教師參加了這次活動。 在開營儀式上,中科院院士、神經所所長蒲慕明首先給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大腦的可塑性」科普講座,給大家揭示了大腦皮層發育可塑性的機理,並解答了「人的聰明才智來自何處」這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 成都動物園科普教育活動走進新都香城小學
    這些神秘的朋友是誰呢?通過此次動物園科普進校園活動,不僅豐富同學的校園生活,還增長相關動物科普知識,更強化了保護動物的意識,同學們在譚老師的呼應下,都紛紛響應爭做動物保護小小宣傳員。(劉曉宇 陳凡坪)
  • 三亞市圖書館「領航鯨」科普活動走進三亞南繁院
    活動一開始,市南繁院工作人員為大家介紹了三亞南繁事業發展歷程、當前南繁科學技術的應用等,同時參觀「組織培養實驗室」,認識蝴蝶蘭、地瓜苗等各種植物的組培苗。  接著,孩子們都穿上實驗服,變身「小小科學家」,在組培實驗室進行火龍果組培實驗。市南繁院研究員李可貴說:「之所以需要組培火龍果苗。一是對火龍果果樹進行復壯。
  • 2020綠海鷗垃圾分類夏令營直播活動開啟 實景介紹垃圾分類處理知識
    去年的廈門市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夏令營,令不少學生記憶猶新。(廈門日報資料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吳海奎 通訊員 林時蔚)「我家的垃圾去哪兒了——2020綠海鷗垃圾分類夏令營」雲上直播將在今日上午9點,同步在央視新聞+、央視頻、看廈門App、抖音、B站平臺進行直播,活動由廈門市垃圾分類中心和廈門市教育局聯合舉辦,面向全廈門市的中小學生群體,在周末以線上直播的方式,科普生活垃圾從分類投放到分類處理的全流程知識,充分發揮「小手拉大手」的積極作用,達到教育一個孩子
  • 石巖街道全國科普日啟動 「科普嘉年華」 走進官田學校
    寶安區科技創新局副局長、科協專職副主席李政,石巖街道副調研員熊光輝,官田學校校長徐標鋒等出席活動,官田學校全體師生及水田實驗學校師生代表共3700餘人參加啟動儀式。 此次活動以「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為主題,由石巖街道科學技術協會、寶安區官田學校主辦,深圳市通識科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承辦。
  • 「科技之光閃耀哀牢山-無量山」科普活動舉辦
    12月17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雲南省科技館、普洱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第一期「科技之光閃耀哀牢山-無量山」系列科普活動,走進普洱市第一中學、普洱市思茅區第四中學。  雲南天文臺研究員、「支撐國家公園建設的哀牢山—無量山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天文和無線電環境考察」專題組牽頭負責人汪敏,做了題為《射電天文和景東120米射電望遠鏡》的科普報告;昆明植物所研究員、「支撐哀牢山-無量山國家公園建設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植物多樣性及植被考察」專題組牽頭負責人彭華,做了題為《熱愛自然、快樂人生》的科普報告。
  • 華南植物園舉辦「夏夜童趣—探秘昆蟲世界」科普夏令營
    華南植物園舉辦「夏夜童趣—探秘昆蟲世界」科普夏令營 2015-07-14 華南植物園 【字體   7月13日,隨著夜幕的降臨,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開展的探秘昆蟲世界的科普夏令營活動吸引了來自廣州市眾多小學的孩子們和家長
  • 臺灣藝術之旅夏令營活動內容調整通知
    美圖美畫藝術中心在今年暑假將帶著孩子們玩轉寶島,並讓孩子們將此次行程以連環畫的形式進行創作並記錄下來,隨行老師將進行每天不少於一個半小時的繪畫課程指導,在本次夏令營的第六天我們將和臺灣地區美圖美畫藝術中心進行互動,和臺灣小夥伴們進行兩岸少兒美術交流活動,屆時,我們的小夥伴們可是要展示大陸小畫家的風採哦!
  • 2016年焦作市"全國科普日"活動指南
    「保障安全健康、打造美麗人生」用科學點亮生活時間:9月17日—23日地點:解放區焦作街道民主北路社區主辦:解放區焦北街道民主北路社區內容:活動以向居民宣傳教育為主,邀請健康教育專家做專題講座,豐富展板內容,發放科普資料,現場科技諮詢。
  • 綠海鷗廈門市中小學生垃圾分類夏令營圓滿舉行
    據了解,雖然叫做夏令營,可是此次活動和往常「以玩為主」的活動可是大大不同,參與本次開營儀式的,是來自廈門六大轄區的316名中小學生代表,他們將在為期2天的夏令營中,通過綠海鷗大課堂、趣味知識競賽、環衛基地探秘等形式,充分了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和重要性。
  • 四大板塊、百餘場活動 2020青島科技活動周乾貨全在這裡
    隨著科技活動周的正式開啟,未來一周,各承辦單位將圍繞「展示科技戰疫成效」「展示科技創新成就」「美好生活科技體驗」「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四大板塊,開展近百場科技成果展示和科創產品體驗活動,邀請市民走進 「大國重器」,與科學家零距離交流,聆聽抗疫一線感人故事,線上互動豐富,線下體驗新穎,線上線下聯動,形成共同參與的氛圍。
  • 這群成都小朋友的夏令營是與」圓滾滾」作伴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為什麼野生大熊貓會選擇竹子作為主食?可供野生大熊貓吃的竹子種類又有多少?夏日來臨,小朋友們也放假啦!7月27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熊貓科學探秘館內,迎來了參加「愛成都·迎大運」公園城市生態科普主題夏令營活動首批暑期「小客人」。
  • 動物醫學院舉辦第五屆夏令營
    為更好的發揮獸醫學科資源優勢,加強各高校優秀青年學子對獸醫學科的了解,選拔2020年推薦免試研究生,動物醫學院今年繼續舉辦夏令營活動。營員們分別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吉林大學等25所綜合性大學和知名農業院校。我校對口支援單位塔裡木大學還派出師生5人參加和觀摩夏令營活動。
  • 舒巷小學開展師生DIY科技小製作科普體驗活動
    12月2日下午,舒巷小學開展師生DIY科技小製作活動, 讓學生親身體驗「水果發電時鐘」的神奇奧秘,增強科普教育體驗感。活動中,校科技輔導員首先帶領師生認識了實驗材料,介紹水果電池的原理,講解製作方法。科技放飛夢想,實踐激發智慧。此次科普體驗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增強科學探索意識。(撰稿:褚麗娟 審稿:陳杰平)【來源:開發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 孩子到底能學到什麼
    一直以來,家長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我的孩子會學到些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參加美國童子軍夏令營到底能學到什麼?  1、通過7天生動、好玩、卻又不乏教育意義和實踐意義的營地生活,孩子們在純英語的環境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  2、在輕鬆有趣的課堂上展現求知慾、表達欲,  3、在驚險刺激的野外拓展中學會團隊配合,掌握生存技能。(這些只有在美國童子軍夏令營才有!)
  • 厚植海洋文化播種蔚藍夢想 廈門海洋意識教育活動風生水起
    各大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就像一把把打開海洋迷宮的鑰匙,吸引著中小學生前往一探究竟;一條條海洋意識宣傳教育研學路線,勾起市民了解海洋、走進海洋的興趣;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科普活動更是潛移默化地傳播海洋文化、播下海洋的種子……在廈門,風生水起的海洋意識教育,讓更多人認識海洋、關注海洋,讓更多人增添探索海洋的興趣。
  • 童軍夏令營回歸「營地文化」本源
    臨近暑假,國內的夏令營市場已經開始炒得火熱。赴美夏令營21天4萬元,名校考察卻成「穿校一遊」……這些所謂的「夏令營」不禁讓我們反思,這些華而不實的夏令營是否已經偏離了家長們最初的教育初衷,演變成了一場熱鬧燒錢的暑期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