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區少年進省城 夏令營裡長知識??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走進省城科普夏令營」活動側記
他們是革命老區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但是,社會卻沒有遺忘這些留守兒童。2018年6月30日,在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的幫助下,來自我省慶陽合水縣和寧縣的近100名留守兒童離開家鄉來到美麗金城,參觀甘肅科技館、甘肅省博物館;走進大學校園,與大學生們互動;遊覽黃河風情線,走進水車博覽園……
孩子們在甘肅科技館體驗展品
參觀體驗打開留守兒童知識天窗
6月30日上午9時許,中央財政支持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圓夢革命老區孤殘、留守兒童示範項目」在甘肅科技館正式啟動。
上午10時,孩子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甘肅科技館,小朋友們觀看了震撼的球幕電影,跟著實景模擬探索了海洋生物的奧秘。隨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走進美輪美奐的科技展廳,認真聆聽了各項展品的操作運行原理,並親自動手體驗互動。
在生命科學展廳,孩子們了解了生命的起源與進化,感受了生命的奇異成長之旅;在地震防災展廳,通過體驗「地震座椅」等項目,掌握了在地震突發情況下可以選擇的正確避險方式;在科學探秘展廳,孩子們通過觀看機器人下棋、機器人跳舞和機器人分揀,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啟迪與探索展廳,大家體驗了「鐵粒舞蹈」、「互感音樂」等展項,感受電磁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最後,孩子們走進「空間站」,一覽「天宮號」的內部構造,體驗VR技術與展品結合帶來的超強現實感。
下午兩點半,參加此次科普夏令營的小朋友們來到甘肅省博物館,感受甘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現場,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入展館,在講解員的講解下,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古生物館、黃河母象館、恐龍館等多個展館,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標本讓大家興奮不已,各類動物化石活靈活現,讓孩子們目不暇接。郭書含是合水縣西華池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面對記者的採訪,她怯怯地說:「在這次科普夏令營活動中,我們參觀了甘肅科技館和甘肅博物館,在科技館,我體驗了許多我從來都沒有體驗過的科普展品,真是太神奇了,讓我開了眼界,長了見識。通過參觀讓我從中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和歷史知識,感受到現代科技的無窮魅力和古老文明的震撼力。我回去後一定要打電話告訴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
孩子們在省博物館參觀
愛心暖童喚醒社會各界關愛意識
7月1日上午10時許,西北師範大學校史館、博物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參觀者,他們是來自慶陽革命老區的留守兒童和老師。
這些著裝統一的孩子們,就像盛開在百年名校裡的一朵朵小花,在志願者們的帶領下,漫步校園,親身感受大學校園裡的濃鬱文化氛圍。
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小朋友們參觀了校史館、博物館。在了解西北師大的歷史及發展過程的同時,也享受著知識帶來的樂趣。
短短的兩小時在不經意間流逝,上午11時50分,意猶未盡的孩子們來到西苑餐廳。一位留守兒童低聲告訴記者:「記者叔叔,我一定好好念書,將來長大了就到西北師範大學讀書,大學真是太美了。」
下午3點半,「慶七一關愛留守兒童共築中國夢」的文藝表演活動,在西北師範大學匯報演出。省科協幫扶辦副主任楊小東說,通過這次省科技教育促進會組織「慶七一關愛留守兒童共築中國夢」系列活動的開展,希望孩子們以後能以更加自信、快樂、陽光的心態好好學習,早日成才,回報社會!
節目開始前,參加活動的領導為「慶七一關愛留守兒童共築中國夢」科普夏令營徵文比賽中獲獎的同學們頒獎。在陣陣熱烈的掌聲中,孩子們登臺領獎,氣氛熱鬧非凡。
據了解,此次參演的10個節目由合水縣西華池小學、臺莪小學、蒿咀鋪小學、寧縣半個城小學以及西北師範大學舞蹈學院青年志願者攜手共獻。演出在西華池小學五年級同學表演的情景劇《愛是相互的》中拉開帷幕,現場情景劇、快板、舞蹈、朗誦等節目精彩紛呈,《又見山裡紅》、《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節目更是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
記者現場看到,表演節目充分展現出新時代少年兒童朝氣蓬勃、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整臺節目形式多樣,有的歌頌青春,感慨時光;有的回憶童年,引人遐想。其中也有反映留守兒童生活,催人淚下的節目,例如《愛是相互的》、《牽掛》、《留守兒童之歌》等,將觀眾深深帶入到留守兒童的世界中,更喚起了社會對他們的關愛意識。
一天的時光,就這樣在孩子們漫天的歡樂聲中度過。「此次活動讓我們深深意識到對於社會留守兒童的關愛是多麼重要,也看到了孩子們內心最真誠的一面。讓我們一起祝福他們,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寧縣半個城小學杜老師說。身為甘肅中亞高原飲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陸喜林從網上看到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組織的這次科普夏令營活動時,當即決定贊助800瓶渭河冰泉礦泉水給這次活動。他說:「這樣的活動不但營造了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還能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到關注留守兒童的隊伍中來,為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搭建平臺,為社會的和諧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全面展示我省科技教育促進工作的整體形象和社會責任。」
關愛革命老區留守兒童文藝匯演現場
科教扶貧愛心灑遍隴原大地
孫亞蘭,寧縣半個城小學六年級的一名留守兒童。平時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回來。如今,年事已高的奶奶成了她的監護人。一放學,她還得幫奶奶幹家務。當聊到想不想父母時,孫亞蘭眼裡泛起了淚花。孫亞蘭的日常生活,僅僅是留守兒童們的一個縮影。鑑於我省留守兒童缺少關愛的現狀,甘肅省科技教育促進會始終把革命老區孤殘留守兒童示範項目作為科技教育扶貧的主要載體。
記者了解到,2012年以來,省科技教育促進會在300多項公益慈善事業中已累計捐贈250萬元,組織免費科普夏令營4次300人,實施農民科技培訓100場3萬人次,發放科普培訓資料3萬多冊。為甘肅的教育發展,脫貧致富做出了積極貢獻。
「該項目是省科技教育促進會針對革命老區500名困難家庭的留守兒童開展的公益項目。項目通過志願者一對一的幫助使留守兒童增加自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挖掘出孩子的特長,促進孩子的個性發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時增強大學生志願者的社會責任感和成就感。」合水縣科協幹部賈紅芳告訴記者。
省科技教育促進會會長趙睿表示,此次活動中,省科技教育促進會利用中央財政支持的25萬元專項資金並自籌2萬元為留守兒童集中的寧縣、合水縣的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和書包620套、衣服100套。在6月30日免費組織100名學生「走進省城」科普夏令營活動讓這些品學兼優的農村學生不僅領略了金城蘭州的美麗景色,還體驗了科技魅力。在拓寬留守兒童視野的同時,還讓小朋友對金城蘭州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通過和大哥哥大姐姐們一道體驗大學生活,真真實實認識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太高興了,真的沒有想到我們能去甘肅科技館遊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實現自己的科技夢想。」合水縣留守兒童朱奕橋的話代表了所有同伴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