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域遼闊,國人很早就愛喝茶,
中華大地上種植茶葉的地方也不少,
而茶葉的種類也相當地多,
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
據說中國有上千種茶,
而市面上常見的茶也有一百種左右。
名目繁多的中國茶,你分得清嗎?
今天我們就說一些常見的茶葉分類和產地,
看看你的家鄉有沒有產哪種茶!
01
綠茶
綠茶是中國人飲用最廣泛的一種茶類,
產地非常廣,全國各地大多都有種植。
綠茶屬不發酵茶,茶葉翠綠,茶湯綠黃色。
原料主要是嫩芽、嫩葉,不適合久置。
綠茶富含葉綠素、維生素C,
有清新的綠豆香,味清淡微苦。
茶性較寒涼,咖啡鹼、茶鹼含量較多,
較易刺激神經,晚上就少喝點,影響睡眠。
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有名綠茶,
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等,
很多小地方也會出產綠茶,
但知名度比較低,一般都是自產自銷。
02
白茶
白茶類屬部分發酵茶。
白茶是呈條狀的白色茶葉,
泡出來的茶湯呈象牙色。
因白茶是採自茶樹的嫩芽製成,
細嫩的芽葉上面蓋滿了細小的白毫,
白茶的名稱就因此而來。
例如,銀針白毫、白牡丹、壽眉等。
顏色為色白隱綠,幹茶外表滿披白色茸毛。
原料為福鼎大白茶種的壯芽或嫩芽製造,
大多是針形或長方形。香味是湯色淺淡,
味清鮮爽口、甘醇、香氣弱,
性質寒涼,有退熱祛暑的作用。
白茶公認的產區是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和,
這兩地的白茶品質都很好,風味略有差異。
但這幾年白茶開始受歡迎了,
其他一些省市也開始引種並生產白茶。
白茶根據原料從嫩到老分為
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也稱壽眉)。
雲南白茶(月光白)也被很多茶友喜愛,
茶芽肥壯,滿披白毫,很有特色。
03
黃茶
黃茶是一種發酵不高的茶類,
製造工藝似綠茶,在發酵過程中加以悶黃。
因此,具有黃湯黃葉的特點。
例如,君山銀針、蒙頂花芽、翟山黃芽等。
其顏色黃葉黃湯。原料為帶有茸毛的芽頭,
用芽或芽葉製成,製成工藝類似綠茶。
其香氣清純,滋味甜爽。
性質為涼性,因產量少,是較珍貴的茶葉。
黃茶比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頂黃芽、
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的霍山黃芽等。
黃茶因為知名度不高,而且製作難度大,
因此在市場上很少見,品類也比較少。
04
紅茶
紅茶類屬全發酵茶,暗紅色。
原料有大葉、中葉、小葉都有,
一般是切青、碎型和條型。
紅茶比較耐放,風味有變,
有些地方有喝陳年紅茶的習慣。
紅茶有麥芽糖香、焦糖香,
滋味濃厚,略帶澀味。
性質溫和,對胃的刺激性小。
紅茶的產區也很廣泛,
比較多的有雲南、安徽、福建、廣東等。
05
青茶
青茶,俗稱烏龍茶,
福建、廣東、臺灣等地盛行。
工夫茶,就是用小壺小杯衝泡飲茶。
青茶類屬半發酵茶,種類繁多,
這種茶呈深綠色或青褐色,
泡出來的茶湯則是蜜綠色或蜜黃色。
青茶顏色青綠、暗綠。
原料有兩葉一芽,枝葉連理,
大都是對口葉,芽葉已成熟。
香味為花香果香,
從清新的花香、果香到熟果香都有,
滋味醇厚回甘,略帶微苦亦能回甘。
青茶也性質溫良。
烏龍茶最適合用工夫茶的方法衝泡,
烏龍茶起源於福建,
後引種並傳入廣東潮汕地區和臺灣。
工夫茶盛行的福建、廣東、臺灣,
自然也是烏龍茶的主產區。
福建的南部有鐵觀音,北部有武夷巖茶;
廣東的鳳凰單叢茶最有名;
臺灣以各座山上的高山烏龍茶聞名。
06
黑茶
黑茶類屬後發酵茶,
隨時間的不同,其發酵程度會變化。
顏色為青褐色,湯色橙黃或紅褐色,
雖是黑茶,但泡出來的茶湯未必是黑色。
原料主要用大葉種等茶樹的粗老梗葉
或鮮葉經過後發酵製成。
香味具陳香,滋味醇厚回甘,性質溫和。
屬後發酵,可存放較久,耐泡耐煮。
這類茶銷往我國邊疆地區以及俄羅斯等國,
大部分內銷,少部分銷往海外。
因此,習慣上把黑茶製成緊壓茶稱為邊銷茶。
例如雲南普洱茶、湖南黑茶等。
黑茶的產區也比較固定,
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地。
好啦,今天是把全國的茶大體介紹了一遍,
以後有時間再具體細講,畢竟篇幅有限。
還記得我們今天說了哪些茶嗎?
我們再回顧一遍!
你喜歡喝哪種茶?
你的家鄉產茶嗎?
一起來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