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滴滴「賽馬」花小豬 網約車價格廝殺從內部開始
(滴滴總裁柳青)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盧曉 北京報導
滴滴培養出了一個比自己更便宜更有趣的對手,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魔幻,但看起來卻是事實。
10月30日,花小豬打車總經理孫樞告訴《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花小豬的定位是便宜、實惠、年輕、有趣的品牌,「我們第一天出發的時候,就希望做一款更實惠的打車產品。最關鍵的就是實惠的價格」。
但引起外界更大關注熱情的是花小豬的緣起和定位。它和滴滴出行的網約車服務證照都出自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後者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兩個出行平臺同時也共享一個司機池,共用一套安全體系。簡而言之,花小豬和滴滴是一家人。
滴滴為什麼要在從零到一創立一個新的出行品牌?花小豬和滴滴兩個APP間是否會內部消耗左右互搏?這些問題都希望能尋找到答案。
內部賽馬
滴滴出行希望做出一個與自己不一樣的新「滴滴」。
10月30日,滴滴總裁柳青告訴《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做花小豬的第一個原因是,是希望滿足年輕用戶,還有對低價產品有渴求的用戶的需求。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 花小豬從2019年年底開始進行產品策劃,今年年初在遵義、臨沂上線。花小豬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花小豬的開城陸續都會上線,目前重點運營的城市是北京,青島,鄭州,合肥,南京,成都,太原,杭州和廣州這些一二線城市。
便宜是採用「一口價」模式的花小豬的最強力標籤。花小豬技術負責人曹樂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在總的大數據統計上,花小豬的乘客側會比滴滴便宜10%到15%。孫樞在當天的採訪中則稱,「我們希望追求的是每天幫你省兩三塊錢。」
對於為什麼能比滴滴便宜,孫樞表示,除了前期產品上線時的一些額外投入,進入後期穩定運營期,花小豬通過社交等渠道進行裂變營銷,減少了相應的推廣費用。此外,花小豬相較滴滴更「麻煩」的流程背後,也有巨大的成本節約。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花小豬讓用戶在車內支付完再下車,就意味著節約巨大的墊付成本。
但如果說只是為了更便宜,為什麼滴滴快車不能去做?而要選擇從零到一再造一個花小豬?
孫樞認為,這源於花小豬和滴滴的定位不同。花小豬的用戶中有六成都在30歲以下。「花小豬的核心用戶是一群喜歡玩,同時又在生活中精打細算的年輕人」。
但成立花小豬的意義顯然不止於此。在柳青看來,成立花小豬更實在的原因還在於,「作為一個8年的企業,你怎麼激活組織,讓每一個團隊都有活力呢?」
每一個團隊裡顯然也包括滴滴。在經歷數年前的補貼大戰、與快的合併以及多輪高額融資後,滴滴現在已經佔據網際網路出行市場近九成的份額。讓一個龐然大物動起來並不容易,但現在變化已經發生。《華夏時報》記者發現,除了也推出了「一口價」模式的特惠快車外,滴滴「喵喵節」持續整個十月的百億補貼不僅意味著便宜,也意味著年輕有趣。
誰更便宜
所以問題來了,當滴滴也在試圖更變得年輕更便宜,它跟花小豬間的競爭不可避免。有意思的是,孫樞目前還擔任滴滴網約車的執行總裁。
誰更便宜,顯然是兩個APP間競爭的關鍵。
10月30日下午,《華夏時報》記者在兩點至四點間,就同一到達地址多次用滴滴和花小豬兩個APP約車比較(並未實際出行),發現非尖峰時段滴滴快車在使用優惠券後會比花小豬便宜2-3塊錢。但隨著時間愈加接近晚尖峰時段,花小豬「一口價」的價格優勢更為明顯。
當天,《華夏時報》記者在周五晚尖峰時段(下午五點後)通過花小豬叫到了車,將近20公裡的路程由於堵車行駛時長將近1小時。在使用了5.07元的優惠券和長時間等待帶來的2.4元立減金後,這一單共支付了不足44元錢。花小豬的司機師傅告訴記者,「如果用滴滴就不會是這個價格,堵車的時候也走表。」
對於滴滴和花小豬誰的價格更便宜,曹樂對《華夏時報》記者解釋稱,在集團內部,滴滴和花小豬兩個品牌在頂層上有所打通,「但是在內部其實還是有很多各自發展的自由度」。他表示,雖然在花小豬整體上比滴滴便宜,但兩個APP在各個城市、區域營銷的活動不一樣,發券力度也不一樣,確實會導致一些訂單因為滴滴優惠券力度大一些,出現滴滴會比花小豬便宜的情況。
一個新的出行平臺需要用低價吸引乘客,無疑也需要用高價來吸引司機。
記者的上述訂單,花小豬司機端顯示得到的收入是38元。這意味著花小豬平臺這單收取的佣金費用率約為12%。作為參照,記者此前跟多位滴滴司機師傅交流得知,滴滴平臺抽取的佣金率大概在20%-27%。
花小豬也試圖通過在運力高峰期給予司機更多補貼以緩解壓力。
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每天下午四點半後,花小豬每個訂單會獎勵司機9元錢。而在下午四點半到七點半之間,如果司機接了運力緊張地區的訂單,還會再獎勵15元。這意味著司機端一單的獎勵有24元。「我四點半才把APP打開,就是為了獎勵才來的,合下來跟拉滴滴的錢差不多。」上述花小豬司機告訴記者。
孫樞也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對於司機端,花小豬的定位是收入補充。「大多數司機他可能每天出車兩三個小時在滴滴平臺上,稍微有一些空閒,就在花小豬平臺上」。而對於花小豬和滴滴間的關係,他認為,滴滴追求更廣更全面,花小豬的定位則更窄更鮮明,「我們希望做一個不一樣的平臺」。
「你看阿里,做了天貓,然後做淘寶,還做了一個聚划算。大眾做了保時捷,做了奧迪,做了大眾,還做了斯柯達。其實每個行業的先驅,它都是在不斷的嘗試拓展它這個行業的邊界,去服務更多的人」。10月30日,滴滴出行總裁柳青還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這樣說。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