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證據:早在7550萬年以前,這種哺乳動物就已會抱團取暖

2020-11-05 地球小講堂

就在剛剛,科學家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哺乳動物的社會性行為,最早可追溯到7550萬年前!這遠遠比學術界之前所認定的,這種主動意識的社會行為是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才成長起來的說法,要早上將近1000萬年了。

這個推論,來源於一個遠古恐龍時代所留下來的一堆化石!據考古學家們,細心挖掘和初步的還原,它們是一群生活在白堊紀時代末期的小型齧齒動物Filikomys primaevus。其長相與習性,與現代的地松鼠比較相近,可卻是哺乳類動物最古老的種群之一!從發現化石的遺蹟現場,人們注意到了它們與現代穴居的動物,有著共同的特徵——一樣很喜歡待在一起,一起生活、一起放鬆,哪怕它們遭遇不測,也是圍聚在一起。

並且,在化石上,科研人員找不到絲毫被咬的痕跡,換言之,它們並不是肉食動物存儲的口糧,另外就算河水衝刷一起,也不可能如此完好無缺把它們攏聚一塊。因為,在這化石中,它們幾乎包含了多個完整的頭骨和骨骼,它們就像突然被封存於自己曾經生活的地方。然後經歷了7550萬年後的今天,重新向我們展示它們曾經的過去。

這種動物群居生活的鐵證:成年動物和年輕動物,選擇一起挖洞和築巢,然後共同撫養它們的孩子!對於這個驚人的發現,華盛頓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盧克 · 韋弗,感慨地表示: 「我認為,看到哺乳動物(如此之早),就有這樣深層次的社會互動,這真的很讓人興奮。」

人類,其實也是社會性極強的動物之一,一直以來,我們總以為這種社會性,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標籤,又或者是人類在相比近親的哺乳動物來說,在進化上出現的社會性,是我們過去一直認為的獨一無二的優勢之一。但如今看來,這樣的社會性,並沒有我們所假想的那麼獨一無二。現在的證據證明,至少在哺乳動物的「家譜」中,這一特性,或許還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時期!

當然,如今所發現的這種社會化極強的小型齧齒動物,距離現在大約3500萬年前,它們就被滅絕了!但,群居的方式,不僅讓它們躲過了恐龍時代的被捕食的危機,哪怕是那次恐怖的大滅絕,也沒有讓它們消失。至少存活了數千萬年的它們,確實是無法逃脫種群滅絕的危機。但現在,它們至少代表著,這個地球上最早發現的那群,以群體形式,共同扶持在遍地危機的白堊紀時代存活下來了。

人們過去,一直以為社會行為,只會發生在類似人類這樣的胎盤類哺乳動物才會出現的特徵,這次新發現,也算是顛覆了大家的認知。因為,按過去的理解,就像古人類那樣,出於繁殖和撫養下一代的需求,大家會聚集在一起,而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種社會化行為,不僅可以更高概率地躲避捕食者、共享資源,實現最終的「抱團取暖」。

但現在來看,這種「抱團取暖」的生活方式,在時間上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早多了,同時也再次提醒我們,哪怕是今天,本質上跟7550萬年前的它們,我們是一樣的。都是靠相互扶持,才能走得更久遠,才在這世界上,獲得更強大的生存概率。哪怕有一天,我們離開了這個藍色星球。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哺乳動物社會行為的最早證據
    哺乳動物是群居動物有多久了?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至少從恐龍時代的白堊紀晚期開始,這種行為的最早證據距今大約1000萬年。primaevus(意為「年輕友好的老鼠」)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發現了這種動物經常出沒和群居的證據。
  • 國際最新研究:哺乳動物或自7500萬年前就開始具有社群行為
    中新網北京11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研究論文,通過可追溯至7550萬年前的鼠形多瘤齒獸類哺乳動物的化石樣本,研究發現化石中包括多個身處同一地穴的個體骨架,提示哺乳動物可能從中生代就開始具有社群行為。
  • 抱團取暖的帝企鵝帶來的啟示
    南極大陸氣溫經常降至零下六七十度,此時帝企鵝單靠自身的「保溫內衣」就不夠了,它必須藉助另外一種取暖方式才能度下寒冷的嚴冬。 德國攝影師曾拍攝過一組帝企鵝在暴風雨中抱團取暖的照片,只見成百上千隻帝企鵝緊緊地擠靠在一起,相軍之間獲取熱量,從空中看就像一個不規則的實心圓。這個實心圓是怎麼形成的?
  • 企鵝抱團取暖的科學原因
    答案就是——它們是在「抱團取暖」!,企鵝抱團取暖就是這樣。在南極零下40多攝氏度的環境裡,不取暖,怎麼能活!所以企鵝一般就會像照片裡看到的那樣,一隻一隻相互緊挨著「抱團取暖」。 企鵝爸爸抱團給企鵝寶寶取暖(BBC紀錄片《企鵝群裡有特務》截圖)
  • 環尾狐猴「抱團取暖」
    在環尾狐猴館,因為天氣寒冷,飼養員給狐猴們準備了取暖設備。不過由於狐猴天性喜愛陽光,十幾隻環尾狐猴沒有待在溫暖的房間裡,卻一起在室外「抱團取暖」。 雲南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說:「公園裡也有一些比較怕冷的動物,比如來自非洲的長頸鹿、斑馬,還有一些兩棲類變溫動物,如蛇、蜥蜴、烏龜,動物園都為它們準備了不同的取暖設備,早早就讓它們住在溫暖的房間裡了,寒潮對它們根本沒有影響。」
  • 歷史考古發現:罕見史前哺乳動物地下存活4500萬年
    北京時間11月21日消息,國外媒體報導,近日一項對哺乳動物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幾千萬年前一支長有罕見怪異特徵的哺乳動物家族移居地下生活,類似於生活在一個永久的防空洞裡,並從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中倖存下來,這場大滅絕橫掃了當時世上所有的非鳥類恐龍。這個名為Necrolestes patagonensis的哺乳動物物種長有朝上揚的鼻子,身體結構非常堅硬,並長有又短又寬的腿部。
  • 企鵝抱團取暖時,最外層的難道不會被凍死嗎?
    抱團取暖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帝企鵝是企鵝中體型最大的企鵝,最能抵抗寒冷的物種之一,它們的體積與表面積比例大,意味著單位體積的散熱量少,為了應對寒冷的天氣,它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減少熱量散失企鵝是極其抗凍的,但在寒冷的南極,再抗凍的身體也經受不住南極的暴風雪它們甚至能抵禦零下20攝氏度甚至是更低的溫度。不僅不會被凍死,而且在冰天雪地裡繁衍生息。在南極,天氣惡劣的時候,溫度可以達到零下49攝氏度。
  • 身穿燕尾服的「動物紳士」帝企鵝,抱團取暖的它們真的太可愛啦
    如果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企鵝也是會怕冷的,所以這時候往往就會出現那些令我們熟悉的企鵝抱團取暖的畫面,那麼企鵝這麼厚的毛髮和脂肪存儲都要抱團取暖,證明了它們的生活環境真的很寒冷了,既然這樣,那在抱團取暖過程中,最外層的企鵝不會被凍死嗎?
  • 江南一夜入冬 動物抱團取暖「萌態百出」
    11月24日,在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感受到寒意的小動物紛紛抱團取暖,各種萌態十分可愛。近期,江蘇南部氣溫驟降,許多地方都開啟了「一夜入冬」模式。圖為蘇卡達象龜在暖燈下安然入睡。陳怡婷 攝天冷也要曬太陽,取暖靠擠,猴群曬著太陽相互擁抱。
  • 脫掉衣服抱團取暖是基本功!
    其實對於軍人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活動起來,這也是他們的常用的取暖方式,但是人遲早要睡覺,不停的運動總要消耗過多的能量,而對於特種兵而言這些還不算什麼,他們最怕的是暴露自己,不能生火取暖,不能到處亂跑亂跳,幹什麼都要低調,那麼天氣太冷是肯定會凍死人的,二戰時期各國軍人都有成建制的士兵被凍死的先例,那是一段悲痛的歷史,那麼對於特種部隊而言,他們在寒區又該如何克服寒冷呢?
  • 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 你穿羽絨服凍哭為啥它們沒事
    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登上熱搜。近日北京達到了21世紀以來最冷的溫度,在城區普遍零下18度,郊區更是達到了零下20多度,再加上大風的肆虐,據說體感溫度已經達到了零下30度。看看人們一個個厚重的棉大衣羽絨服包裹的緊緊的,沒想到還會有人去關心動物園裡的猴子冷不冷~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你穿羽絨服都寒冷為啥它們沒事?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引發關注,從網友曬出的視頻畫面來看,猴子們抱在一起瑟瑟發抖,互相依偎情意濃濃。有網友就說看著太可憐了。
  • 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 一夜之間北京冷成北極圈
    【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今天,北京最高氣溫零下10℃,最低氣溫零下17℃。寒風席捲北京,體感特別寒冷。在北京動物園,猴山上不少猴子依偎在一起抱團取暖抵禦嚴寒。
  • 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猴哥也怕冷
    今天北京一處動物園裡的猴子抱團取暖的視頻被曝光之後,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在很多網友看了視頻之後,都對這些猴子表示同情。是的,猴哥也怕冷,今年的天氣不同於往年。雖然現代社會進步很大,人們家中都有暖氣,但是零下十幾度的天氣,這讓人們出行非常的不便。在動物園裡拍視頻的這個遊客不知道哪來的勇氣,把這個特殊的視頻拍攝了下來。讓人們更加地理解了動物們的世界。
  • 搞笑漫畫:小企鵝們抱團取暖,遇見了溫度最高的小企鵝!
    所以,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搞笑漫畫:小企鵝們抱團取暖,遇見了溫度最高的小企鵝!在南極的地方,有著一群小企鵝們圍在一起抱團取暖。不知道是冷還是因為什麼,只見好多隻企鵝在一起之後,身體都忍不住都瑟瑟發抖,一直在發出一種咕嚕咕嚕的聲音出來。而就在企鵝的旁邊坐著一名少年,少年倒是很安靜地坐在那裡默默地做作業。
  • 抱團取暖還是撿漏?大娘水餃、鹿港小鎮或成「一家」
    業內認為,或受新冠疫情所致,「抱團取暖」或「撿漏」成餐飲業頻發動作。根據市場監管總局公示的《蓓芙發展實業有限公司收購貝拉吉奧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案》顯示,蓓芙發展實業有限公司(簡稱「蓓芙發展」)擬收購貝拉吉奧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貝拉吉奧」)83.85%股權。倘若交易完成,蓓芙發展將實際控制貝拉吉奧。
  • 最新的牙齒分析表明,早期的哺乳動物更像爬行動物
    最近科學家研究了兩種最早的哺乳動物,分別是Morganucodon和Kuehneotherium,它們發現於英國的南威爾斯,距今已有近2億年的歷史。通過對牙齒化石的分析,科學家第一次直接研究了早期哺乳動物的生理學,結果顛覆了我們以前的想像,它們的身體功能更像冷血的爬行動物,雖然不夠活躍但壽命更長。
  • 看看動物暖心依偎照,天冷了就要抱團取暖!網友:真有愛
    >日本愛知縣春日井市,在位於東野町的一家動物園裡,猴子們因為冬日嚴寒而依偎著取暖>攝影師Orin Louis在土耳其伊斯坦堡旅遊時拍到溫馨一幕,兩隻流浪貓抱團取暖黑冠獼猴集體在寒冬早晨抱團取暖的畫面,有一隻甚至在打哈欠。
  • 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 網友:我跟猴子一個樣
    其實,動物報團取暖並不少見,前不久在哈爾濱東北虎林園內,數頭東北虎圍成一團,倒在地上曬太陽,航拍角度像一堆毛毛蟲。還有網友笑稱:好像東北虎團建一樣。 其實,動物報團取暖並不少見,前不久在哈爾濱東北虎林園內,數頭東北虎圍成一團,倒在地上曬太陽,航拍角度像一堆毛毛蟲。還有網友笑稱:好像東北虎團建一樣。
  • 北京動物園猴子抱團取暖,畫面情意濃濃,網友:看著可憐
    在北京動物園,猴山上不少猴子依偎在一起抱團取暖抵禦嚴寒。視頻截圖畫面中,猴子們抱在一起瑟瑟發抖,互相依偎情意濃濃。有網友就說看著太可憐了。其實,動物報團取暖並不少見,前不久在哈爾濱東北虎林園內,數頭東北虎圍成一團,倒在地上曬太陽,航拍角度像一堆毛毛蟲。還有網友笑稱:好像東北虎團建一樣。
  • 麻雀都抱團取暖了
    在大興區金域東郡小區,記者拍攝到了數十隻麻雀在一起「抱團取暖」的場面。今天下午1點多,在大興區金域東郡小區,一群麻雀把一座居民樓當成了「避風港」。窗臺上,空調外機的欄杆上,甚至居民樓的外立面上都站著麻雀。遠遠看去,密密麻麻的麻雀好像將居民樓「佔領」了一樣。「看得我密集恐懼症都犯了。」「麻雀會不會吃牆皮?」業主群裡,業主們對這一現象也十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