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人成功複製古代蝴蝶杯 重現「千金之寶」

2020-12-06 中國僑網

非遺傳人成功複製古代蝴蝶杯 重現「千金之寶」

2015年03月02日 15:12   來源:山西日報   

參與互動

  大年初三,2月21日下午,山西侯馬市老西街上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紅燈籠,人們走親訪友串門拜年,過年氣氛濃鬱。老西街上的21號院內,更是人來人往,不少人從這裡走出時還帶走了一箱子「寶貝」。原來,曾轟動海內外的古代飲器蝴蝶杯,就在這個院裡重現於世。如今,這個被美譽為「千金之寶」的蝴蝶杯,即將走入市場,不少人聞訊前來一睹蝴蝶杯真容。

  周磊住在21號院內,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蝴蝶杯的唯一傳人。這幾年,他辭去工作潛心研習蝴蝶杯的製作,並一直為蝴蝶杯再次受到矚目而努力。雖然是大年初三,記者見到周磊時,也趕上他最忙碌的時候,要接待一些慕名而來的收藏愛好者,還要備好近期的玉石料,準備今年幹出些樣子。

  斟水滿杯蝴蝶翩然躍起

  21日下午,記者來到侯馬市老西街,遠遠就可聽到一戶院內響起砂輪的聲音,循聲走去,果然是蝴蝶杯的工作室。一個三十多平方米的房間內,擺著各種材質製作而成的蝴蝶杯,精緻大氣,讓人嘆為觀止。

  記者看到,一組蝴蝶杯,有一個酒壺八隻酒杯,造型古樸。一隻腰細腳寬的高腳細瓷杯座上,有隻反口金鐘形的玉色酒盅,杯沿鑲金,外壁二龍戲珠;內壁婷婷花朵,被譽為「千金之寶」。

  記者拿起一隻看似空無一物的酒杯,試著將水斟滿酒杯,只見,一隻色彩嬌豔的蝴蝶翩然躍起,扇動著翅膀,猶如活了一般,當水漸漸減少,飛蝶也逐漸隱匿消失。「要說蝴蝶杯,我父親最了解它的故事。」周磊向記者介紹,並引見了他的父親周尚明。「在我國這麼多年的考古發掘中,蝴蝶杯僅在侯馬出土過。」58歲的周尚明自豪地說。

  周尚明介紹,蝴蝶杯歷史悠久,宋代就有記載。「當時,蝴蝶杯在民間流傳甚廣,古代男女將它作為美好愛情的象徵。因製作工藝奇特,大多為祖傳作坊,蝴蝶杯往往被官吏們當做稀世珍品而收藏。隨著朝代更替,蝴蝶杯越來越為罕見。我們只能從戲劇中史料中,聽到見到它的名字。」周尚明介紹。

  潛心研究寶杯非遺傳承後繼有人

  據周尚明回憶,1978年,侯馬市上馬鄉崖口村,一農民在耕種時發現一隻外形漂亮的杯子就帶回家中,一次,他將杯子斟滿水後,發現了這個杯子的秘密。頓時,這個消息不脛而走。隨後,文物部門的人鑑定其正是絕跡的蝴蝶杯,一時間轟動全國。其後,這個杯子陳列於侯馬市展覽館,供群眾參賞。

  這個絕跡千年的杯子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之後侯馬成立了陶瓷廠,調集研究人員悉心鑽研蝴蝶杯技藝,但成品合格率只有2%左右。因投入巨大,收益卻連日常開支都無法維持,該技藝的研究只能暫時停止。

  機緣巧合下,1997年,周尚明開始了對蝴蝶杯製作工藝漫長的探索研究之旅。「為了它們,我幾次身無分文。」周尚明指著玻璃櫥櫃裡擺放的十幾隻精緻剔透的蝴蝶杯感慨地說,「在研究製作蝴蝶杯的那些年,我屢遭失敗,深深體會到了蝴蝶杯會失傳的緣由。」周尚明告訴記者,「真的是太難了。」「蝴蝶杯工藝複雜,許多工藝無法實現。為了攻克難關,我走遍了西安、唐山、廣州、武昌、景德鎮等地,終於在2006年將蝴蝶杯研製成功,獲國家專利。後來,我又研究出了康熙時期頗有傳奇色彩的九龍玉杯。」周尚明說到這些的時候,顯得非常興奮。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來說,人的傳承就顯得尤為重要。值得慶幸的是,看著父親周尚明這些年為民族文化瑰寶努力的過程,兒子周磊也決心辭去工作,潛心傳承這門技藝。

  堅持手工製作絕不流俗

  「每年春節,就會有不少人慕名來買蝴蝶杯,當禮物饋贈親友,今年我們提前就加大了產量。」周磊告訴記者,從臘月二十以後進入購買高峰,大年初一、初二還賣出3套。

  目前,周磊在父親周尚明的幫助下,經過嘗試,共同在蝴蝶杯已有的基礎上又做了許多革新,添加了荷花造型杯,還結合現代技術做成了自動斟酒套杯、螢光蝴蝶杯等。目前,周尚明又研製成功了一套「自動斟酒九龍蝴蝶杯」,只要杯子放到壺嘴下,酒就會自動流出,斟滿酒杯。

  一直以來,「侯馬蝴蝶杯」只是用於展示、收藏和饋贈,從來沒有真正在市場上出現過。「春節之後,我打算開一個門麵店,來展示和售賣這些杯子,也為了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周磊表示,自己會堅持手工精緻高檔玉杯的製作路線,絕不流俗。(李飛飛)

【責任編輯:範超】

相關焦點

  • 古代"千金之寶"蝴蝶杯重現世 非遺傳人成功複製(圖)
    原來,曾轟動海內外的古代飲器蝴蝶杯,就在這個院裡重現於世。如今,這個被美譽為「千金之寶」的蝴蝶杯,即將走入市場,不少人聞訊前來一睹蝴蝶杯真容。  周磊住在21號院內,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蝴蝶杯的唯一傳人。這幾年,他辭去工作潛心研習蝴蝶杯的製作,並一直為蝴蝶杯再次受到矚目而努力。
  • 關於「蝴蝶」的美麗傳說,你知道多少?
    蝴蝶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物,它是和平、自由、堅貞愛情、幸福生活的象徵,這在許多出土文物和古代畫卷中都得到了證明,世人喜愛美麗的蝴蝶。從古至今,關於蝴蝶的傳說很多,比如莊周夢蝶、梁祝、霞郎雯姑的故事、蝴蝶媽媽等等,有的世人皆知,有的是一族傳承。
  • 一位善於剪裁生活的人——廬陽剪紙「非遺」傳人朱山中先生剪影
    剪紙,作為民間藝術,是勞動人民為滿足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而發軔形成的,其流行時間之長,傳播地域之廣,可與任何一種傳統藝術相媲美。剪紙中,通常寄託著勞動人民理想信念,抒發著勞動人民喜怒哀樂。它伴隨著人們的喜慶節日、禮儀祭奠等民事活動,或點綴於家什用具之上,或裝飾於門窗牆壁之間,或粘貼於彩鳶紙紮之中,或作為女紅刺繡底樣之用。總之,剪紙與民間生活休戚相關,起著美化、裝點人們生活的重要作用。
  • 「直播+非遺」,《河西寶卷》傳承煥發新活力
    連日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西寶卷》傳承活動在快手網絡直播平臺上火熱上演,並未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消沉。這種通過「直播+非遺」的新媒體形式,為《河西寶卷》的傳承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綻放出不一樣的煙火,令人眼前一亮。
  • 阿城「山神節」重現千年古風 已納入市非遺名錄
    祭祀現場重現千年古風    昨日9時許,記者隨當地文史專家、藝術家、市民及採石企業工作人員,來到阿城區繁榮石場,共同參加「山神節」祭拜活動。活動中,山神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主祭人身著女真傳統服裝致開幕詞。隨後,市社科院金源文化研究所專家關伯陽現場介紹了山神節的來歷及其文化意義。
  • 五五購物節丨文物建築中學非遺買非遺,上海將推非遺文旅線路
    五五購物節丨文物建築中學非遺買非遺,上海將推非遺文旅線路 澎湃新聞記者 鄒娟 2020-06-13 19:49 來源:澎湃新聞
  • 非遺文化龍舞-城步吊龍
    一提到龍,大家都會覺得是很神聖的物種,在古代,天子被稱為龍的化身,龍能給黎民百姓帶來祥瑞和平安。所以後人也一直沿用這個典故,為了百姓的健康平安,大家都跳起來龍舞,但是你知道城步吊龍嗎。以苗族扎龍老藝人丁志文為代表的一代舞龍傳人,他們無論從取材、扎制、造型、舞蹈、音樂等方面都很具有民族特色,既通俗又高雅,緊湊而大方,功底深厚,風格獨特。整個龍舞表演過程,讓觀摩者讚不絕口,給人以觀賞性和啟發性,寓意深刻,讓人流連忘返,實在是一朵獨特的民族文化藝術奇葩!
  • 當重慶非遺遇上狗年 剪紙狗、麵塑狗、糖畫狗……萌翻你!
    作為渝北區龍塔街道迎春文化活動之一,今日(6日),「新時代·文化年——我和非遺有個約會」在黃泥磅紫荊商業廣場舉行。志願者們在現場不僅送春聯、年畫,龍塔街道還請來了渝北剪紙、龍興棕編手工藝、譚氏麵塑以及龍興李氏糖畫等技藝的傳承人,現場向大家表演充滿年味的民間藝術。
  • 唐代傳世孤品複製成功
    鄭州大學成功複製唐代傳世孤品陳豔展示複製的唐代螺鈿紫檀五弦琵琶複製的魚尾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實習生劉袁抒文許俊文攝影在陳凱歌電影《妖貓傳》中,白樂天夜闖唐玄宗秘寶室,欲盜錦囊時,一把五弦琵琶直立在地面上,琴弦猶自在顫動,天花板上鬥轉星移……時過千年,唐人懷抱著的五弦琵琶,也只留下敦煌壁畫、石窟雕刻上的蹤影。
  • 四川樂山非遺"蝶翅畫"盼傳人:天然蝴蝶翅膀為材料
    「蝶翅畫」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天然蝴蝶翅膀為材料、純手工製作的一種工藝美術畫,它巧妙利用蝴蝶翅膀的自然形態和天然花紋,以及翅脈走向來展現活靈活現的圖案,是樂山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蝶翅畫」具有特殊的質感和美感。
  • 大熊貓+非遺+文創 四川打造最紅IP
    10年前之痛  好萊塢大片《功夫熊貓》橫空出世,成為美國人最賺錢的IP之一,令國人紛紛反思  10年後之變  以大熊貓為原型的熊貓IP,在四川已有多個品牌,四川已開啟熊貓IP的全面開發  本報記者吳曉鈴  在韓國平昌冬奧會上
  • 非遺「雙橋老太太」傳人開辦正骨醫館
    千龍網北京7月27日訊由我國中醫骨傷科泰鬥--北京「雙橋老太太」羅有明的嫡孫,「羅氏正骨法」第七代傳人羅勇創辦的有明中醫,於7月15日在北京朝陽區的雙橋地區正式開診後,雙橋地區的百姓紛紛微信朋友圈互相分享這一消息,聞訊前去諮詢就診的患者絡繹不絕。
  • 已入選國家非遺項目
    近日無意間看到福州入選國家非遺項目中有詠春拳,以為作者寫錯了。結果一查,申報地區確實是福建省福州市,入選國家非遺時間是2014年,好幾年了!我也是驚呆了,一直以為詠春拳是廣東的,畢竟傳說中的詠春拳大師都是廣東人。
  • 非遺系列之:爐火純青的毛筆製作技藝!
    一支支看似簡易的毛筆,竟有浸、拔、抖、做根、聯、選、曬、挑、切筆芯、攪、蓋筆頭等,大小20多道工序,尤其是狼毫筆更是有著60道工序之多。許渭滿說他的這門絕技後繼已沒有傳人……水盆、骨梳、齊筆刀、毫刀寸板等制筆工具在諸暨,毛筆製作也有過輝煌的歷史。
  • 78歲非遺傳人耗時3個月製作篾編中山艦 捐贈給中山艦博物館
    78歲非遺傳人製作篾編中山艦前後耗時三個月 捐贈給中山艦博物館捐贈合影,手拿證書者為朱漢生□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皓78歲的朱漢生是江夏區非遺技藝篾編傳承人。去年10月開始,他耗時三個月,製作了一艘全篾中山艦,年底即被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收藏。
  • 狗拳非遺難尋傳人:名字不好聽很多人不懂(圖)
    狗拳非遺難尋傳人  這是一種獨特的拳法。
  • 微拍堂「範列陶藝世家傳人,宜興原礦紫砂杯百萬專場」 活動圓滿成功
    9月13日,「範列陶藝世家傳人,宜興原礦紫砂杯百萬專場」活動在微拍堂成功舉行,活動採用線上直播競拍方式,一經上線便吸引了大批微拍堂用戶和紫砂好者的廣泛參與。眾多紫砂大師匠心作品一一亮相,紫砂匠人何偉斌、民間實力派匠人龐紅俊等人親臨現場參與鑑賞和直播競拍。
  • 狗複製新冠病毒能力很差,貓可以傳貓,沒證據狗傳狗,貓狗傳人
    大家好啊,最近關於貓狗新冠又出了一個新的研究叫做雪貂、貓、狗和不同家畜對新冠的敏感性然後很多人又帶節奏,貓狗傳染啊今天就講這個吧狗複製病毒能力差根據這個研究發現新冠在狗、豬、雞,鴨身上的複製性很差,但在雪貂和貓身上的複製效率很高。
  • 攝影師看到龜殼上密密麻麻的,竟是一群蝴蝶:還珠格格重現?
    獸醫小明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香妃起舞,引來眾多蝴蝶圍繞在她身旁,那畫面真是相當震撼呢!獸醫小明今天就要為大家講述一個現實版的「香妃」。這名攝影師前往野外旅行,想要探尋大自然,並且打算拍攝一些野生動物的照片。正巧他發現了一隻陸龜上岸休息,但是攝影師卻看到龜殼上密密麻麻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於是這名攝影師把鏡頭放大後一看,原來竟是一群蝴蝶。
  • 在蜜蜂翅膀上繡字不算什麼,畫家在蝴蝶翅膀上複製世界名畫
    在蜜蜂翅膀上繡字不算什麼,畫家在蝴蝶翅膀上複製世界名畫 編譯 小野 2015-07-07 17:06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