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看有沒有毒,杭州小夥掰開了蛇的嘴,蛇說:這種碰瓷的事,我也是第一次見……
小張是蕭山人,今年20來歲,家裡承包了一座山。
5月24日晚上,他興致勃勃地上山抓蛇,果真被他抓到一條黑白相間的蛇。晚上11點左右,他剛掰開了蛇嘴,卻不想右手食指就被咬了一口。
因為傷口不腫不紅也不痛,只是稍微有點麻,小張就著傷口吸了幾口血,進行了簡單的處理後,便也沒怎麼在意。
卻不想,過了大約半小時,手逐漸沒有了力氣,抬不起來了,眼睛也難受起來,看不清楚東西了,還出現了胸悶、噁心、頭暈、氣急等症狀。
直到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被毒蛇咬了,急忙到當地醫院就診,結果跑了兩家醫院,均被告知沒有相應的蛇毒血清,最後,25日凌晨2點左右,小張到了杭州市中醫院就診。
「當時小張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瞳孔也大了,流著口水,別說講話,連呼吸也困難,意識也漸漸不清了。」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葉遠玲說,「幸好他來的時候,還帶上了蛇,方便我們診斷。」
咬傷小張的是銀環蛇,劇毒,不湊巧的是,醫院相應的蛇毒血清剛好用完了,於是緊急聯繫生產商連夜進行調貨。葉遠玲說:「因為蝮蛇血清中部分抗蛇毒的成分和銀環蛇相似,於是先給小張用了蝮蛇血清,早上到了貨,又立馬注射了銀環蛇血清。」
最後,整整搶救了4天,小張的病情才逐漸轉危為安。昨天,他已經從監護室轉到了普通病房。
而小張所帶來的銀環蛇,由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已被動物園帶走。
當問及小張為什麼要掰開蛇嘴的時候,他說:「我聽說銀環蛇有2種,一種是有毒的,一種是沒毒的,就掰開它的嘴巴想看看,沒想到就被咬了。」
葉遠玲聽了小張的回答後哭笑不得,原來,銀環蛇都是劇毒的,而小張口中所指的無毒「銀環蛇」事實上是一種和銀環蛇極為相似的蛇,叫做白環蛇,但只要仔細觀察,便能發現兩種的不同:相對於白環蛇,銀環蛇的白環更為細、窄,頭部有像沙漏樣的白斑,背脊上較為明顯,尾巴是突然由粗到細的。
「浙江省內,大部分種類的蛇都是有的,只不過在於數量的多少。門診發現,80%以上的患者是被蝮蛇咬傷的,其次是五步蛇,而被眼鏡蛇、銀環蛇咬傷的人較少。」葉遠玲提到,市中醫院是浙江省中醫藥協會蛇類醫藥分會主委單位,也是全省蛇毒血清備貨最多、種類最全的醫院。
這段時間以來,由於天氣開始逐漸升溫,毒蛇出沒也更加頻繁。葉遠玲告訴記者,僅僅是5月份,就有86名被毒蛇咬傷的患者,其中10名患者的情況還十分嚴重。「一年當中,一般1-3月份毒蛇咬傷的患者最少,僅為個位數,4月三四十人,5、6月份開始多起來,有七八十人,7、8、9月是最高峰,往往在百人以上。」
葉遠玲發現,今年被毒蛇咬傷的病人比往年多了不少,「可能是和今年熱得比較早有關,加上天氣相對適宜,戶外活動的人多,住民宿、旅遊的人也多。」
「前兩天,還有個安吉的患者被五步蛇咬傷了。」葉遠玲告訴記者,家住山區的患者晚上起來,發現桌子邊有東西,以為是個繩子,結果順手撿了起來,就被咬了。好在這條蛇尚未成年,毒素較少,最後患者轉危為安。
「一般被毒蛇咬傷後,治療及時的話是不會有後遺症的,但也有個別患者局部肌肉壞死、局部肢體有障礙等。」葉遠玲告訴記者,5月中旬,醫院接診了一名千島湖過來的患者,被眼鏡蛇咬傷,整個左手手臂腫脹壞死得厲害,不得不切開減壓。最後,經過清創處理後,幾乎手上都沒什麼東西了,以後還要經過植皮等處理,手臂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蛇晝伏夜出,相對喜歡陰涼潮溼、樹林草叢比較茂密的地方,根據天氣預報顯示,接下來的6月,將以雨水天氣為主,悶熱潮溼的氣候,毒蛇出來活動也將更為頻繁,尤其是雨後初晴。因此,葉遠玲提醒,市民到野外活動,儘量少去草木茂盛的地方,尤其是夜間(包括傍晚和清晨),要特別注意。
如果不得不到草叢、樹林等地,最好備一根杆子或折一根樹枝,進行探路,也可以用來驅趕蛇。「蛇的聽力和視力較差,但對地面的震動很敏感,聽到木棍的敲擊聲後,會逃走。」
「像銀環蛇等,實際上,性格還是比較溫和的,只要它們不受到威脅,就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餓極了。」葉遠玲提醒,如果大家在野外活動,發現有蛇出沒,不要驚慌,悄悄繞開它即可,切勿靠近。
「市民大多數無法判斷和辨別咬傷自己的是否是毒蛇。」葉遠玲表示,萬一被蛇咬傷,應該立即用帶子在被咬肢體的近心端紮緊,如足部咬傷者在踝部和小腿綁紮兩道,鬆緊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回流為度,每隔15-20分鐘松帶子1-2分鐘以防肢體缺血壞死。
「不要用嘴巴吸傷口血液,萬一是毒蛇咬傷,血壓中的毒素將會被口腔黏膜吸收,如果有拔罐等工具,可以使用。」葉遠玲說,「有條件的話,可以用清水或者肥皂水衝洗下傷口,隨後趕往醫院就診。」
葉遠玲強調,注射蛇毒血清是治療射傷的唯一特效藥,被咬傷後,經過緊急處理後,要儘快到醫院,最好在1-2小時內趕到醫院處理。「雖然要趕時間,但不宜拼命奔跑,否則會加快血液的循環,導致毒素擴散。
本文來源:青年時報(qnsb-guanfangweixin) 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