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九開八閉」古城門,探尋「金城湯地」老重慶的味道

2021-01-16 匯客廰文旅

朝天門(開),大碼頭,迎官接聖;翠微門(閉),掛彩緞,五色鮮明;

千廝門(開),花包子,白雪如銀;洪崖門(閉),廣開船,殺雞敬神;

臨江門(開),糞碼頭,肥田有本;太安門(閉),太平倉,積穀利民;

通遠門(開),鑼鼓響,看埋死人;金湯門(閉),木棺材,大小齊整;

南紀門(開),菜籃子,湧出湧進;鳳凰門(閉),川道拐,牛羊成群;

儲奇門(開),藥材幫,醫治百病;金紫門(開),恰對著,鎮臺衙門;

太平門(開),老鼓樓,時辰報準;人和門(閉),火炮響,總爺出巡;

定遠門(閉),較場壩,舞刀弄棍;西水門(閉),遛快馬,快如騰雲;

東水門(開),有一個四方古井,正對著,真武山,鯉魚跳龍門。

這是老重慶人小時常常哼唱的一首關於重慶城門的童謠,名為《重慶歌》,歌中清楚地記錄了重慶這十七座城門的名字和特點,以及重慶古城門「九開八閉十七門」的前世故事。

故事就先從城門說起吧。城門是一個城市的耳目,城外的人與物皆從此入;城門是一個城市的口舌,城內的情與景都從此出;城門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歷史上眾多著名的事件發生於此。

重慶,這是個有個性的城市,她和中國其它平原城市不一樣,是兩江環保的山城,因此在修建城門這件事上,她依舊按照自己的「脾性」,不按「東南西北」四門來修築,而是修了十七座城門。

古時的重慶城主要指現在的渝中半島,其三面環水,一面依山,地形複雜,地勢蜿蜒崎嶇,因此,不能像其他城市那樣方方正正地築城牆,只能按照地理條件及交通需要因地制宜,而這樣築成的城牆自然不是「橫平豎直」的直線,而是隨山就水的曲線。按需要而定,自然遠超過東南西北四座城門。

而且,重慶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屬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修築城牆是古代重慶守將必做的事。

據考古發現最早在重慶築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巴人在今渝中區東部範圍築城建都;後來,秦統治時期,張儀在古巴國國都江州(今重慶渝中半島)始築城牆;而到了南宋時期,重慶知府彭大雅為了抗擊元蒙軍隊的侵犯,據半島地勢修築了東西南北四道城門,這時基本形成重慶古城牆格局;而集重慶城門之「大成」者,乃明代洪武年間駐守重慶的衛戍指揮使戴鼎,把前人修築的城牆、闢的城門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修繕,並新構築城門,最後在重慶城的要塞,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確定方位,「九宮八卦之象」確定數量,完成了「開九門閉八門」的十七座城門,以示「金城湯地」的含意。

那九開八閉又是怎麼回事呢?

據史料記載,在最初興建時,重慶這十七座城門並沒有閉門的說法。這十七座城門中,有九門是專供力夫挑兩江河水入城的水門,另外八門也開放的,然而後來重慶城內火災頻生,官府認為乃水門洞開不能制克火星之故,便將八道水門統統封閉,此八門從此有名無實,便有了「九開八閉」十七門的說法。

幾百年來「九開八閉」的重慶老城門,陪著山城經歷風霜雨雪,瞧著這門裡的車水馬龍,望著百姓的聚散離合……如今這17座僅保存下來通遠門和東水門兩座;2010年後,人和門、太平門、南紀門相繼得到發掘;剩下的老城門,有的僅以名字的形式留下,如朝天門、千廝門、臨江門、儲奇門、金紫門;有的已經被拋到歲月的塵埃裡,不知所蹤,只是它們的故事如同奔流的兩江水,依舊在傳唱。

通遠門,通向遠方的起點

通遠門是老重慶人經常光顧的地方,他在這裡和街坊鄰居喝壩壩茶、聊天、聽曲、看戲、下棋,繼續講著重慶老城門通遠門的傳奇故事。

十七座古城門大多面向兩江,九開門中惟有城西處一座城門通向陸地,就是現在位於渝中區七星崗的通遠門,也是十七座城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壯克千秋」是通遠門城門上的四個大字,也體現了這座城門的「血與淚」。作為「九開門」中唯一連通陸地的大門,是重慶城重要的軍事要道,裝備齊全守衛森嚴。也正是如此,通遠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南宋年間,忽必烈強攻重慶,守將張珏血濺城門,重慶失守,那是通遠門第一次大規模血戰;明末崇禎年間,張獻忠圍攻重慶,入城後,張獻忠大肆殺戮以洩憤,屍體拋在通遠門外七星崗一帶,也就有了《重慶歌》中「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的說法。

正如通遠門旁邊對於它的簡介一樣,如今的通遠門如同一個經歷滄桑的傳奇老人般和平而持重地佇立,風雨動蕩的年代已經過去,亂葬崗成為了通途,通遠門城樓上不再是守城戰士,而是享受著慢生活的當地市民,他們和城牆、茶肆一起組成一幅有老重慶味道的畫卷。

不過,即便如此,一到通遠門看著那個盤踞著老樹根的斑駁城牆,許多故事和人物的背影都已漸漸模糊,但是曾經作戰的城牆和城門還在,它們作為一個精神符號矗立在這個城市的地表,承載著這座城市的光芒與夢想。

東水門 老去的水碼頭

東水門在重慶城正東,是重慶老城正東的大門,門向北,是開門,是僅存的老重慶兩道古城門之一,城門門額曾經遒勁有力的「東水門」三個字已經消失在歷史中。

不似通遠門的金戈鐵馬,在重慶歷史上,東水門一直都是有名的古渡口,是人們渡長江去往南岸的要道,也是外地商賈雲集之地,主要經營各種小百貨。這裡也是會館集中區,明清時重慶城內有八大會館,其中江南會館、湖廣會館以及廣東會館三大會館緊靠東水門而立,明清時期的建築群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周圍。這熱鬧的景象一直持續到抗日戰爭時期,城垣已拆,到處可以出城,便改由望龍門街渡江,東水門一帶才冷落下來。

從東水門城門往裡看,仿佛穿越了時空,看到了它昔日的繁華。

綠蔭遮蓋,石牆斑駁,牆上幾方苔蘚依附,現在的東水門僅剩下城門和附近200餘米的石城牆作為昔日繁盛和故事的見證者。它看著東水門的男人,赤膊討生,有著一種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她看著東水門的女人,扯著嗓門時常夾帶著粗口的家常;它也聽著貨船長鳴、江水滔滔,任時間如江水般流逝,依然笑看秋月春風。

雖然殘缺,不過平常來東水門探幽的人不少,原東水門城牆下的舊木房被黑瓦白牆的仿古建築所替代,嶄新又讓人懷舊,是說不盡的故事;濱江公路延伸而去,似是無邊無盡;不遠處是修復後的湖廣會館,明清建築風格讓這一帶夾雜著歷史旅遊與現代休閒的雙重痕跡。「東水門,有一個四方古井,正對著真武山,鯉魚跳龍門」。

最後,我們用一首唱重慶城的川江船工號子,來喚人們起對老重慶的回憶:

長江上水碼頭要數重慶,

開九門閉八門十七道門。

朝天門大碼頭迎客接聖,

千廝門花包子雪白如銀,

臨江門賣木材樹料齊整,

通遠門鑼鼓響抬埋死人,

南紀門菜藍子湧出湧進,

金紫門對著那府臺衙門,

儲奇門賣藥材供人醫病,

太平門賣的是海味山珍,

東水門白鶴亭香火旺盛,

正對著真武山古廟涼亭。

來源:重慶三十度北

【匯客廰旅行】一個「任性、好玩、有態度!」的文化旅遊社群新媒體。

相關焦點

  • 重慶七星崗原名七星缸,七口大缸擺成北鬥七星陣,是幹嘛用的?
    到重慶旅遊的遊客,在重慶主城總是聽到火鍋店,重慶本地人在吃火鍋的時候,大聲划拳大喊「兩路口漲水 七星崗鬧鬼」。聽到這句話的外地遊客,可能一臉茫然地不知所措:真心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並不知道,重慶主城區的七星崗,原名並不叫七星崗,而是叫七星缸。七星崗在重慶通遠門外,地勢較高,屬於老重慶的制高點。
  • 八仙桌、長條凳,這家質樸大方的老重慶館子,回味兒時的美味!
    來重慶旅遊,你一定不要錯過這樣一家民國風裝修的「蒼蠅館子」,無論館子內外都是重慶老城區的居民樓模樣,有點類似於長沙文和友的那種感覺,只不過這家館子裡面裝飾的都是帶有「重慶味道」的老物件。八仙桌、長條凳、老式熱水壺,每一個物件都能瞬間讓你感受到那個年代的「味道」。
  • 在母城渝中的老照片裡 讀懂老重慶的溫柔
    這裡是重慶城西出重慶的唯一關隘,兩側環水,三面懸崖,海拔388米,為兵家必爭的千古要塞。07▼鵝嶺七孔橋「七孔橋」是半個多世紀的交通建築,老重慶的塵封記憶,地處兩路口——鵝嶺之間的山壁之處,是出入渝中半島的重要咽喉
  • 重慶龍門陣,貓兒石還是苗兒石?老重慶只認苗不認貓
    貓兒石是重慶地名,位於重慶江北區嘉陵江邊,這裡的江崖上曾有一塊石頭(有的說是一大一小兩塊),形如貓匍匐捕鼠狀,因此而得名——貓兒石。《江北廳志》有記載:「嘉陵江岸,巖石猙擰,蹲立百仞,若捕鼠狀」。貓兒石「貓」的讀音應該是mao,貓的的一半是「苗」,讀音是miao,老重慶人習慣把「貓mao兒石」喊成「苗miao兒石」。這其中也是有個民間故事的。
  • 品味不一樣的美食,重慶白象城美食打卡日記
    我去過重慶白象街兩次,每次都是過去吃吃吃,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些重慶白象街的美食吧。第一次到重慶白象街的時候就已經是下午了。先在網上搜了一下,嗯,吃的非常的多,糾結了好久,決定連著晚餐也一併在這邊吃了。「一滴馨香入口,卻是世間百態」下午茶選擇了咖啡海灘。給大家推薦咖啡沙灘的焦糖瑪奇朵和拿鐵。新鮮萃取的濃縮咖啡中緩緩倒入蒸煮牛奶,覆上輕柔奶泡,簡單的香與純正是拿鐵的本色。
  • 重慶有條老街,代表著真正的老重慶,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走紅
    在重慶渝中半島,有兩條著名的步行街:一條是解放碑,代表著時尚和繁華;另一條是十八梯,代表著古老和傳統。老重慶城分為上半城和下半城,十八梯位於較場口,是從上半城通到下半城的一條老街道,全部由石階鋪成,將山頂的繁華商業區與山下江邊的老城區串聯在了一起。據說,在明朝的時候,這裡本來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飲用這口井裡的水。
  • 重慶兩江影視城推出《十八梯龍門陣》 展現老重慶夜間魅力
    兩江影視城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7日16時30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實習生 梁浩楠)孔二小姐如何大鬧山城?警察局長挨打緣何反升官……今(27)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兩江影視城計劃將現已初具規模的景區夜間活動進行升級打造。
  • 重慶火鍋味道排行榜出爐 重慶一鬥火鍋最受歡迎
    談到美食和美女,所有人都不由自主聯想到了重慶;重慶,除了有著清秀且火爆的美女外,還擁有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慶火鍋。據不完全統計,重慶城區大小火鍋店已達36300家,那麼問題來了,重慶火鍋辣麼多,哪家才是最好吃的一家呢?
  • 4個重慶崽兒擺老重慶龍門陣 火了
    嘉陵江畔的特鋼廠,巔峰時期員工好幾萬人,是曾令人嚮往的就業去處;重慶第一家迪斯科舞廳,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城市獵人,也是第一家賣扎啤的地方……爬坡上坎、鑽巷子,走進重慶的犄角旮旯,拍老建築、尋訪美食、講老重慶故事。
  • 隱匿於解放碑,神秘的巷子藏著重慶市井氣,「風犬少年」也去過!
    前段時間播出的《風犬少年的天空》使得重慶又一次小火了一把,因為這部劇正是在重慶取的景。劇中「風犬少年」們奔跑、跳躍,我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青春的氣息。巷子裡滿滿的舊時光,正是由原汁原味的老重慶生活填滿的。老重慶生活都有了,還能沒有老重慶市井氣息嗎?大井巷符合老街區的普遍特徵,建築比較陳舊。有的牆體已經開始斑駁脫落,只能暴露在陽光下。街巷裡的各種小店鋪有著濃鬱的老重慶味道,我們還能看到重慶的一些傳統老手藝。
  • 重慶掌故 | 碼頭與火鍋的前世今生
    有人說,如果沒有那些碼頭,也許就沒有今天的重慶。重慶位於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自古以來就是西南地區的水運樞紐。而對於兩江環抱的重慶來說,碼頭就是這座城市的標誌。老重慶影像志《老碼頭》中,有這樣一段話:巴國故都,自古扼踞水路要衝。兩江匯流,萬民累居,商旅輻輳,百業興旺。數千年來,由碼頭而集市,由集市而城池,開埠以來,遂為一大都市。
  • 重慶人的一天都些吃什麼?全部弄清楚才叫老重慶人!
    說到重慶的美食,種類實在是太多了。   近到中國各大菜系佳餚,遠到全球各個國家的美味。   但是,最具特色的當屬重慶本地美食。   既然來到重慶,講究的就是入鄉隨俗,看看老重慶人一天之中都吃些什麼?
  • 去過重慶才知道,當地人都吃些什麼,重慶雞公煲也不是重慶美食!
    如果說火鍋是外地人對它的「標籤式」印象,那麼小面就是重慶人的「情結」。有多喜愛呢?喜愛到成立一個小面協會!早餐吃一碗小面,就能體驗「老重慶」的生活方式,也不用特意尋找,抬頭看看街邊的小店,就藏著正宗的渝味。
  • 重慶方言大測試!看懂20個以上的就是老重慶!
    重慶話大測試,就看你行不行!下面 市鍋 整理了三十個中級難度的重慶話,快來測試一下,看你知道多少詞的意思,據說曉得20個以上的就是老重慶咯~ 挖抓重慶人:你這個衣服好 挖抓 呀!這裡的 「挖抓」 是什麼意思呢?
  • 老重慶|一張「柒分」舊船票,留住了重慶人的江上記憶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近日,在重慶市客輪公司首條城市水上導覽線路開啟現場,伴隨著朝天門到大竹林的觀光輪渡起航,一張上世紀70年代的船票出現在遊客視野裡,它的主人——65歲的文物保護志願者王小遲分享了年少時的江上記憶。在他們看來,在嘉陵江、長江上,來往的不僅是一艘艘輪渡,還有鮮活具體的生活和永遠懷念的人們。
  • 老重慶 | 鄭家院子、唐家院子…… 重慶到底有多少個「院子」
    他介紹,重慶農村民居最典型的就是院子,重慶農村的民居建築以單家獨戶為主,集中居住的極少,其建築格局的主要形式就是院子,與北方的村、莊、屯,與湖廣的圩、集,以及福建客家人的土樓,甚至與川西的民居相比,重慶農村的院子都顯得更分散、更零碎、更細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反映了重慶人生存能力更強。深山老林一小院,前不挨村後不挨店,你不為那主人的精神折服嗎?」李正權感嘆。
  • 重慶獨具特色的古城,耗資35億建成,卻不收門票費
    如今,重慶晉升為新一線城市,而且也是很多年輕人嚮往為之奮鬥的「網紅」城市,重慶的「網紅」打卡景點非常多。今天,筆者要和朋友們介紹的這座古城也是位於重慶市區內——大足昌州古城。說到昌州,很多人都不熟悉這個名字。
  • ​遇水架橋遇山築屋,在山城,探尋光影之下的多維浪漫
    今日重慶雜誌消息遇水架橋遇山築屋重慶以肆意生長的姿態刻畫著多重維度的浪漫昔日王爾鑑賞景之地位於小梁子(現今人民公園附近),是重慶老城的至高點。江北城及南山老君洞附近,也是舊時賞「字水宵燈」的佳地。舊志載:「重慶兩江交匯,鑿崖為城,沿江為池。入夜萬家燈火,層見疊出,高下相掩,光灼灼然俯射江波,與星月交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