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第二個莫扎特」的讚譽

2020-12-05 瀟湘晨報

他從小被父親逼迫進行高強度鋼琴訓練,

以「神童」聞名;

他師從海頓,得到海頓大力讚許,

後來卻與恩師分道揚鑣;

他曾當上宮廷樂師,受到王侯貴族爭相追捧,

也曾主動隱退改做自由職業;

他不擅與女性交往,

幾段戀愛都慘澹收場;

他與家人關係緊張,唯獨對侄子視若己出,

甚至為爭奪侄子的監護權與弟媳對簿公堂;

他長期被耳疾和孤獨折磨,晚年喪失聽力,

卻保持著強大的創造力……

他就是音樂巨匠貝多芬。

長篇連播《貝多芬傳》

閱讀之聲出品

貝多芬開闢了音樂史的新紀元。他有常人所不及的天賦異稟,卻有常人一樣的悲喜苦樂。德國音樂傳記作家費裡克斯·胡赫的《貝多芬傳》,既寫出了一個傑出天才的偉大,也寫出了一個平常人被欲望和困厄所折磨、被狂喜和痛苦所糾纏的生活狀態,更寫出了一個受難者的心靈史。

//

- 人物簡介 -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是德國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稱他為「樂聖」。

貝多芬自幼就顯示出非凡的音樂天賦,八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1787年,貝多芬到維也納去請教莫扎特,而莫扎特聽過他的音樂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會震驚全世界。如莫扎特所預言的一樣,貝多芬成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

- 作者簡介 -

費裡克斯·胡赫(1884—1952)出生於德國一個文學世家,原為醫生,但酷愛音樂與文學。1927年和1931年,他先後創作了傳記小說《貝多芬》第一部《貝多芬的青少年時代》和第二部《貝多芬的成熟年代》;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又完成了以莫扎特為主人公的另一部傳記文學作品《莫扎特》等。

- 演播人簡介 -

馮洋,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公益組織「語音小組」創始人、北京朗誦研究會會員。曾任北京電臺主持人、中國傳媒大學語音發聲指導老師、中華女子學院播音教師、北京財經專修學院播音教師、北廣播音藝術學院播音/配音教師。參與導配、配音和解說的作品包括電影《雙煞》、電視劇《艦在亞丁灣》《十月圍城》《我的一九九七》、電視欄目《中國微電影報導》《魅力故鄉》《鳳凰大視野》等。

【來源:央廣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魅力莫扎特」音樂之夜
    今年是莫扎特誕辰260周年。北京國際音樂節當晚音樂會的主題定為「魅力莫扎特」,北京音樂廳座無虛席。 音樂會以莫扎特F大調三架鋼琴協奏曲 「隆重」開場。這是莫扎特在20歲時,創作的罕見的為三架鋼琴而作的曲子。這不僅是為三架鋼琴量身打造,也是為三個女人「量向訂製」,她們是洛德隆伯爵夫人和她的兩位女兒。雙鋼琴協奏曲可以說司空見慣,但三架鋼琴協奏卻是極其少見的。
  • 科學證明聽莫扎特會更聰明
    聽莫扎特鋼琴曲能使人變得更聰明麼?在莫扎特誕辰260年之際,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證實了被爭論至今的「莫扎應」。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樂曲的節奏可能是大鼠和人出現「莫扎應」的關鍵;反向莫扎特音樂顯示了負向作用。
  • 帶著這些誤解,你永遠也聽不懂莫扎特
    有關「莫扎特效應」的爭議一直不斷,來自美國、德國的科學家都通過實驗推翻了「莫扎特效應」:聽莫扎特的音樂對提高記憶力稍有幫助,至於開發智力,只是人們的美好願望。 儘管「莫扎特效應」或許是一個誤解,但無可否認的是,聽莫扎特對提升音樂審美能力還是有很大的益處。
  • 聽莫扎特用《魔笛》吹響的最後一部歌劇
    當時莫扎特正在準備《魔笛》的首演,忙得焦頭爛額,一直到首演後才正式開始創作《安魂曲》。然而,他的身體已經非常衰落,創作時斷時續。莫扎特似乎已經感覺到死亡的降臨,他對妻子說,這首安魂曲是為我自己寫的呀。直到生命戛然而止他只完成了《安魂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另外,有人認為《狄託的仁慈》是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其實《魔笛》與《狄託的仁慈》是同時創作的。
  • 聽莫扎特未必能變聰明,但卻真的能治病
    廣告 稿件來源:本報訊   莫扎特是家喻戶曉的奧地利古典主義作曲家,他的全名是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其中的阿瑪德烏斯意為「上帝的寵兒」。莫扎特的音樂天分確實與生俱來――他5歲作曲,9歲寫交響曲,11歲時就完成了第一部歌劇。   人們喜愛莫扎特的音樂,因為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覺得很舒服,使人心境平和,這種舒服來源於他音樂語言的直白與流暢。法國作家羅曼?
  • 適合孩子聽的十首莫扎特經典作品,越聽越聰明
    e小調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 K.304 第二樂章 這首作品是莫扎特為數不多的小調作品中的一首。在這甜蜜與憂鬱,歡快和悲傷的交織融合的旋律中,莫扎特更加直接地表現了他強烈而複雜的感情。
  • 莫扎特音樂與電影的化學反應
    兩位八十高齡的老人,斯特恩與李德倫在舞臺重逢,一個心臟病,一個腎衰竭,再次合作了莫扎特《小提琴協奏曲第三號》。當音樂充滿大廳,人們的眼睛模糊了。雖然沒有證據表明聽莫扎特有利於智力發育或心理健康,但是莫扎特毫無疑問是超越了古典音樂的一個人類現象。
  • 每日e欣賞|莫扎特《魔笛》「夜後詠嘆調」
    莫扎特4歲開始學習作曲,一生漂泊勞碌。1781年,時值25歲的莫扎特到維也納開始10年的創作生涯 。1791年12月5日0時55分,莫扎特逝世,享年35歲,死因不明。☝1984年,湯姆·休斯克主演電影《莫扎特傳》劇照莫扎特樂於接受傳統曲式並對其作巧妙的運用他在音樂史上的重要性在於重塑並定義了古典音樂
  • 莫扎特之夜,小提琴變成了指揮棒
    6月22日晚,擁有與小施特勞斯同樣技能的國際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兼指揮朱利安·拉赫林,在杭州大劇院一人分飾兩角,首度攜手杭州愛樂樂團為全城樂迷帶來莫扎特《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音樂會循著莫扎特的創作軌跡,精選了三首不同時期的作品。
  • 英語古典音樂之莫扎特
    貓老師先賣個小關子,保密。請先聽本集的音頻Mozart, don't ever pronouce it Mosart, was 20 years old when the Declar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was signed in our country.
  • 用一部《魔笛》重訪莫扎特的少年時代記憶
    提到莫扎特的歌劇,小編腦子裡先想到的就是《魔笛》,當年買的第一張莫扎特的歌劇唱片就是《魔笛》唱段的精選。不過很多時候,人們陶醉於莫扎特的音樂,不太記得《魔笛》還是一部情節怪誕的童話。故事並不複雜:塔米諾和他的好朋友一起到森林遊玩打獵,突然竄出一條巨蟒。
  • 今日音樂分享丨莫扎特:歌劇《魔笛》-夜後的詠嘆調
    歌劇《魔笛》是莫扎特1791年根據維蘭的幻想童話敘事詩《LuLu》寫成的。同時也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完成,據說生活窘迫、疾病交加的莫扎特在創作《魔笛》時的精神處於瀕臨絕望的狀態。第二幕中《夜後的詠嘆調》也稱《仇恨的火焰在我胸中燃燒》,這首極為華麗的樂曲,在花腔詠嘆調中是數一數二的名曲,乃至於說到花腔詠嘆調,任何人都不會忘記夜後的這首美妙絕倫的展示。
  • 莫扎特最後一部歌劇來上海了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1791年,莫扎特創作的最後一部歌劇《魔笛》在維也納郊外的狄亞·維登劇院首次公演,由莫扎特本人親自擔任指揮,同年,年僅35歲的莫扎特去世。兩百多年後,這部歌劇終於來到了上海。10月21日晚,義大利斯卡拉歌劇院攜《魔笛》正式登陸第21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帶領中國觀眾們深入探索了莫扎特作品的魅力。
  • 【值得珍藏的歌劇名曲】莫扎特《魔笛》夜後詠嘆調
    從古老的歷史與傳說來看,人們對超出自然的神秘有恐懼與敬畏之心,所以就有對山神的敬畏,對河神的祭奠……夜后角色,也可以聯想到古老的森林女巫,擁有通過祭奠和儀式改變他人命運的能力。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出夜後鎧甲下有對女兒柔軟的心。
  • 莫扎特百年經典歌劇《魔笛》青海上演
    >     10月20日晚,莫扎特百年經典歌劇《魔笛》在青海大劇院上演。羅雲鵬 攝   中新網西寧10月20日電 (羅雲鵬張海雯)20日晚,莫扎特百年經典歌劇《魔笛》在青海大劇院上演。
  • 電臺懷舊,半晌貪歡,山進莫扎特Plus便攜收音機悅聽體驗
    這個小物件,便是山進2020年推出的新款便攜收音機:山進莫扎特Plus版。自帶復刻調頻霓虹燈窗,藍牙播放、FM調頻、音頻輸入三種用法,復古造型與天然胡桃木相得益彰,而現代科技讓它免去了外置天線也可收音,目之所及養眼舒適,文藝氣質綿綿不絕,手指撥動旋鈕時,恍如時光回溯。在山進莫扎特Plus出現之前,相似造型的老版本已經被「燒友」熱捧3年,大家常以「山莫」代稱。
  • 莫扎特歌劇《魔笛》-看秦侃如演繹「夜後的詠嘆調」
    第二幕中《夜後詠嘆調》也稱《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這首極為華麗的樂曲在花腔詠嘆調中是數一數二的名曲
  • 國家大劇院製作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愛情保衛戰打響 莫扎特喜歌劇巔峰之作歡樂無限  如果說普契尼的歌劇讓人感動,威爾第的歌劇讓人思索,華格納的歌劇讓人瘋狂,那麼莫扎特的歌劇帶給觀眾的感覺卻是永恆的歡愉與快樂。從頭頂耀眼光環的音樂神童到貧病交加的黯然離世,莫扎特在短短35年的生命中,卻帶給了人世間眾多不朽篇章。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
    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但關於聽莫扎特音樂可能對心理健康有好處的幾項研究,由於涉及的人數不多,或者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總體上證據參差不齊。
  •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與鋼琴作品
    莫扎特的生平簡介莫扎特於1756年生於薩爾茲堡,1791年卒於維也納,莫扎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為後人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他創作的體裁遍及交響樂、歌劇、重奏曲等,幾乎無所不包。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與海頓同時代的古典樂派的第二位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