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過程中走走停停,一般來說危害並不大,只要心率不會大幅度變化即可。
跑步時走走停停,一般情況下在新手中比較普遍。主要原因是身體的力量和耐力較差、心肺功能較差、心率過高等原因。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一般都能堅持跑步。
跑步的目的可以分為熱身,減肥,提高耐力、心肺功能、免疫力,提高乳酸耐受力和運動成績等。不同的鍛鍊目的,選擇不同的心率和持續時間。
一般來說熱身時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50-60%,持續5-10分鐘,最大心率是220減去年齡;
減脂時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4-76%,稱為減脂心率,持續至少30分鐘,一般45-60分鐘,減脂時也可以用MAF180心率;
提高耐力、心肺功能和免疫力時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76-96%,稱為耐力心率,持續60分鐘左右,喜歡長跑,比如半馬或全馬的跑者,持續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提高乳酸耐受力和運動成績,心率是最大心率的96-100%,稱為極限心率,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從幾十秒到幾分鐘不等,一般不建議持續較長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否則可能給心腦血管健康帶來潛在風險。
跑步時走走停停,最容易導致心率出現大幅度變化。一般來說心率大幅度變化對心腦血管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心率長期大幅度波動。如果心率在極限心率和熱身心率之間長期大幅度波動,對心腦血管健康更加不利。
所以在跑步時即使跑不動,感覺呼吸困難,或體力不支,也不要立刻停下來。跑步時可以儘量降低速度,不要跑得太快,停止跑步後,可以用快走代替慢跑,儘量用最快的速度快走,儘量把心率保持在慢跑時的心率水平,不要大幅度降低心率。
在剛開始跑步時不要立刻提速,從較低的配速開始逐步提升速度,逐步提高心率,結束跑步後也不要立刻停止跑步,逐步降低跑速,使心率逐步下降到熱身心率附近,再走一會,使心率下降到平時正常走路的速度,這個過程大概2-3分鐘左右即可。
如果在跑步過程中感覺不適或受傷,比如頭暈、膝痛等情況時,如果症狀很輕微,可以稍微降低配速,或者不降低配速,只有明顯感覺不適時才需要立刻降低配速,甚至停止跑步,這種情況下出現的非常偶然,一般情況下對心腦血管健康影響不大。
如果身體有傷病,最好在傷愈後再跑步。比如感冒期間就不適合跑步,有關節傷病時更不適合跑步。
跑步時出現跑跑停停的現象,一般是體力不足,肺活量較低。都需要從快走開始鍛鍊,逐步過渡到走跑結合,逐步提高整個鍛鍊過程中慢跑的比例,最終過渡到全程慢跑。鍛鍊過程中要學會跑步時如何調整呼吸、跑步時腳掌著地方式,學會如何控制調整步頻、步幅等技巧。
具體鍛鍊過程從走、跑交替各1分鐘開始,跑步時速度儘量慢一點,快走時速度儘量快一點。逐步提高慢跑在整個鍛鍊過程中的比例,最終多督導全程慢跑。每周鍛鍊3-6次,每次30分鐘以上,一般建議45-60分鐘。如果喜歡跑步,想提高耐力、心肺功能和免疫力,鍛鍊時間可以適當提高。
從健康角度出發,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更有利於健康,也就是鍛鍊時的心率是最大心率的70-80%左右,稍微高一點也可以,心率過高對健康並不利,過低則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