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糖記憶:上海國內最早生產巧克力的地方

2020-11-25 澎湃新聞

原創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巧克力是一味高檔糖果,在上世紀80年代前屬奢侈品。兒時,就是條件再好的人家,也不會過年單拿巧克力待客;只不過糖果盆裡,放上幾顆巧克力糖。

圖說:巧克力的味道,好極了。

記憶裡的巧克力不僅昂貴,也是一種營養品。客居杭州時,鄰居餘叔叔是省文化局軍代表。說浙江歌舞團排芭蕾舞《紅色娘子軍》,演員體力消耗很大,就發巧克力吃。過去,一直以為是餘叔叔的發明;後才知道是「旗手」為樣板團定的特殊補助,她說:「舞劇要吃巧克力糖,京劇要吃精的營養蛋白。」

圖說:吃巧克力的娘子軍。

看重巧克力,皆因它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鈣磷鎂鐵鋅銅等礦物質較豐富,能補充大量能量和營養,尤其是吸收和消化速度快,恢復迅速。就是沒大運動量的人,在出現低血糖時,吃巧克力能立竿見影。難怪它被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指定為運動員專用。

圖說:跳《白毛女》也有巧克力吃。群眾演員每場1塊,主要演員2塊。

巧克力據Chocolate譯音而來,粵語叫「朱古力」怕也是依據當地的讀音。自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上海開埠以來,來滬工作和生活的老外日益增多,洋行進口了不少巧克力。

圖說:上海最早生產巧克力的沙利文。

上海不僅是巧克力進入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國內最早生產巧克力的地方;有紀錄的最早生產者是1922年建廠的美商沙利文麵包餅乾糖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益民食品四廠)。在老上海,「沙利文」為餅乾糖果的代名詞;就如「申報」成報紙的同義語。華商最先做巧克力出名的是1931年成立的天星糖果廠(上海兒童食品廠)。它專做巧克力,品種有奶油的、條形的、雪茄的,還有香草等;後又推出花色巧克力和金幣巧克力。

上海九十多年巧克力生產中,遭過兩次較大打擊。一是抗戰時生產原料中斷,二是抗戰後被大量美國剩餘物資衝擊。1951年,沙利文的巧克力生產設備調上海益民食品一廠,生產幸福牌巧克力。在計劃經濟年代,上海出口的巧克力統一用一個「幸福」商標。到90年代,上海生產巧克力主要兩家:上兒的幸福牌(1989年改上兒牌)和益民四廠的快樂牌。

圖說:老牌子的幸福巧克力。

1976年,我拿到了第一個月工資18塊。在給家人買的禮物裡,就有上兒的蜂皇漿巧克力。他家除了蜂皇漿巧克力和朱古力等,新品不斷。1974年引進義大利金幣套殼機生產金幣巧克力,五年後又推出蛋形巧克力。1987年再引進聯邦德國設備,推出夾心巧克力和奶油夾心花生漿巧克力。

上兒最出挑的是金幣巧克力和蛋形巧克力;獲國家銀質獎,特別受孩子們喜愛。一枚金幣巧克力,直徑五公分,色金黃,刻花紋;宛如一枚枚金光閃閃的金幣。在20世紀80年代的上海,為喜糖首選並為孩子過年禮品。

圖說:金幣巧克力,吃出甜蜜夢。

而蛋形巧克力一身花色,似一隻只纖巧玲瓏的鴿蛋。此後,上兒的足球巧克力和申豐巧克力也大受歡迎,電視廣告是上海廣告公司製作,我曾採訪過。《申豐巧克力》在孩子們口中傳唱甚廣,「讓我們甜甜蜜蜜,生活變得更快樂」的歌詞,配上膾炙人口的聖誕歌曲《紅鼻子馴鹿魯道夫》。

圖說:就吃個球吧。

我第一次收到巧克力喜糖是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佳能公司上海辦事處一日本朋友結婚;送來M&M,當時,結婚發巧克力很少。今天,巧克力基本成了喜糖的主角,有金莎、好時等。進而發展到生孩子,也發起了巧克力。

改革開放後,進口巧克力大舉進入。有我稱之「生煎饅頭」的「金莎」,義大利費列羅的產品;也有叫它「費列羅」。金光閃爍的金箔包裹全身,下襯一咖啡色花邊紙。打開金衣,這隻「生煎饅頭」又像只小肉丸,巧克力裡一粒粒碎果仁噴薄欲出,芯子裡還有一顆完整的榛子;吃來脆而香。

圖說:

圖說:「生煎饅頭」是義大利金莎巧克力。

圖說:「洋蔥頭」是美國好時巧克力。

還有被我叫作「洋蔥頭」的美國好時巧克力。它披金掛銀,也有其他顏色;頭上飄著長條小旗,上寫KISSES。它是美國最大、也是最早的巧克力製造商赫爾希食品公司(Hershey Chocolate Corporation)製造,早在1923年就到了上海。這些巧克力,可謂是皇冠上的明珠。最愛的還是黑巧克力,多買可可含量70%或80%,黑的品質好,喜歡它苦滋滋的味道。

圖說:黑巧克力是吾的最愛。

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是可可豆。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到墨西哥,在印第安人那嘗到苦辣的「巧克脫裡」液體。七年後,把這神奇的「眾神的飲料」帶回國。西班牙人在這飲料裡加了香料和蔗汁,使之變得香甜;後又將液體變固體,並命名「巧克力特」。

圖說:從可可豆到巧克力。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美國紐約聖盧克羅斯福醫院弗朗茲·梅瑟利論文,他研究23個國家巧克力消費量與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關係後發現:一個國家人均巧克力消費越高,出現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機遇就越大。那時,獲諾獎比例最高的是瑞士,人均年消費85克的巧克力120塊;其次是瑞典和丹麥。而美國獲諾獎居中,按梅瑟利計算,美國想要多產生一位獲獎者,每年需再多吃1.25億公斤巧克力。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人埃裡克·康奈爾評道:「巧克力消費量與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有關,但它們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

圖說:巧克力在情人節大放異彩。

普通人眼裡的巧克力,大顯身手在情感生活中。它是情人節的禮物,作為心聲的表達:榛子巧克力代表忠貞、酒心巧克力表示與你共醉、黑苦巧克力讚揚情人刻苦……

巧克力,真的是味道好極了。

袁念琪。1978年從農場考入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83年考入上海電視臺,高級編輯(專業技術二級),上海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一等獎等,入選王蒙主編《中國最佳散文》和《中國新聞年鑑》。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門檻》、《上海姻緣》、《上海B面》和《零食當飯吃》等。

原標題:《G追糖9:巧克力》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娃娃頭雪糕|大白兔奶糖|麥麗素|巧克力|跳跳糖|泡泡糖
    酸梅粉、咪咪蝦條、棉花糖、糖葫蘆、娃娃頭雪糕……一一浮現眼前。它們載滿了我們這代人充滿童趣的童年記憶,它們擁有最珍貴的童年味道!1.奶糖雖然現在的糖果花樣繁多,但論感情再也沒有哪個比得上大白兔奶糖!還記得小時候對奶糖外那層可以吃的「紙」情有獨鍾,覺得是非常神奇的東東噗~~真慶幸大白兔奶糖一直留存到了今天,我們依然能看到那隻最熟悉的兔子,依然能品嘗到那濃濃奶香味,仿佛童年從未離去……喔喔佳佳奶糖除了大白兔奶糖外,還有喔喔奶糖和佳佳奶糖,大公雞和小猴子的形象記憶深刻,不過這兩個現在貌似不是那麼常見了。大白兔奶糖是上海冠生園食品有限公司的一個糖果品牌。
  • 上海老字號「阿咪」收購比利時巧克力品牌,與日本企業競爭
    該品牌原屬於比利時巧克力廠商Elidrissi Mehdi家族,在比利時這個巧克力王國,該家族幾代人都從事手工巧克力的生產與經營,是歐洲典型的匠人。收購寶利諾品牌同時,「阿咪」也引進了Elidrissi Mehdi家族的生巧技術和工藝。在日本Royce獨霸中國生巧市場的背景下,「寶利諾」將以競爭者的姿態衝入市場。
  • 老上海味道|追糖:大白兔、花生牛軋、太妃糖
    見當時米老鼠卡通片在滬吃香,決定借船出海,創作了一個米奇老鼠形象,把新奶糖命名為「ABC米老鼠糖」,俗稱「米老鼠奶糖」。它一炮打紅上海,迅速風行全國。圖說:大白兔的前世米老鼠奶糖。新奶糖是手工生產,一顆顆搓出來。旁的不說,就在手工攪拌原料這道工序,花力多少和時間長短直接影響奶糖的口感。這樣的手工操作,一直延續到製作大白兔。
  • 央視曝國內松露巧克力基本都是假的 或對健康無益
    央視財經(記者:賀濤 朱承旭)在網上,一些松露巧克力的宣傳頁面上經常出現這樣的字樣,「純正巧克力」「真巧克力」。在網頁的產品介紹欄裡「31%至60%可可脂」「100%純天然可可脂用料」,更進一步證明了它的純正。然而業內人士告訴央視財經《消費主張》記者,國內的松露巧克力基本都是假的。  巧克力真假如何辨?
  • 揭秘美味巧克力生產過程:可可豆味極苦鬚髮酵處理
    、糖果以及其他美味食品的所有生產工序。導遊介紹生產巧克力的原材料。可可豆經過發酵後,被烘乾、清潔和烘烤,去掉外殼後就可以得到可可仁。巧克力就在這裡生產。原味巧克力可可含量至少有55%;黑巧克力則是添加了脂肪和糖等配料,歐洲規定其中的可可含量至少為35%;牛奶巧克力是一種甜巧克力,其中添加了奶粉或濃縮牛奶。在歐洲,牛奶巧克力中幹可可粉的含量至少為25%。
  • 對於巧克力,國外有費列羅、德芙,國產有什麼?國內這牌子更經典
    #巧克力# 本文由蘿媽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蘿媽教你創意的美食創作,品味各地的美食風採。本期蘿媽分享的內容是:對於巧克力,國外有費列羅、德芙,國產有什麼?國內這牌子更經典! 不知道大家對於童年的記憶是什麼味道的呢?
  • 巧克力系列知識之--純可可脂巧克力及巧克力糖的儲存
    純可可脂巧克力比較嬌貴,對儲存環境的溫度及溼度要求較高。那麼巧克力怎麼儲存呢?夾心巧克力由於加入了甘納許夾心,相應的儲存時間會縮短很多。儲存時間:1、純可可脂巧克力塊或者巧克力原料:黑巧克力可以儲存一年半的時間,牛奶巧克力和白巧克大白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 上海街頭記憶:老吳和他的23年老上海零食情結
    原標題:上海街頭記憶②|老吳和他的23年老上海零食情結  泰康的萬年青蔥油餅乾、沙利文的杏元雞蛋餅乾、光明的巧克力威化餅乾、與這些食品相連接的,正是滿滿的老上海味道。  老上海的零食記憶  在吳國隆的記憶裡,小時候的零食是一種相當奢侈的存在。當時家裡條件不好,他最饞的零食無非就是大白兔、牛軋糖,偶爾能吃上一顆就歡呼雀躍,回味良久。至於更「高級」一些的點心、餅乾之類,他在母親面前根本提都不敢提。
  • 偷偷加了糖的巧克力,不知不覺讓你變胖
    世界上存在好吃不胖的巧克力嗎?沒有!說實話,大家都知道巧克力熱量高,但是只要放一塊巧克力在桌上,很少人能忍住不把它吃掉。巧克力的靈魂是可可,而巧克力是可可粉、可可脂、糖、香精、香料按不同比例混合的固體食品。
  • 能讓你上頭的,不僅僅是一顆糖|最上海
    在我的眼裡,北京是夾著烤果仁的牛軋糖,深圳是活力四射的跳跳糖,杭州是清新怡人的水果糖……那最能代表上海的是什麼糖果呢?既要有西洋點心濃鬱的奶香,又要有中式糖果的細膩口感,最好是老人小孩都喜歡吃。對了,再來一點與眾不同的特色。答案漸漸成型,一枚裹著糯米糖紙的大白兔奶糖呼之欲出,白白糯糯的它無疑是最能代表上海的糖果。
  • 詳解巧克力分類,這些對巧克力的誤解……是時候澄清了
    巧克力源自可可(cacao)這種「天賜之物」,最早的巧克力是一種飲料,它由可可豆調製,是古代美洲人的高級飲料,用於獻祭和貴族之間的社交,瑪雅人會把可可豆烘烤之後磨成糊狀,加入蜂蜜和辣椒飲用。 1730年,因可可產量大增與生產工藝升級,巧克力從逼格頂天的飲料一路降價,成為隨便吃頓飯就能順手喝一杯的價格
  • 苦澀的甜蜜—巧克力的「風流」史
    一、巧克力的前世關於巧克力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住在墨西哥的奧爾梅克人,是他們最早種植了巧克力的原料——可可。可可豆的模樣在那之後,瑪雅人則首次將可可製成了飲料「Chocolatl」,這是人類第一次品嘗巧克力的味道。
  • 風靡全國的寶塔糖原來是打蟲藥,雖遇挫折,還堅持生產到80年代
    每個年代的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童年零食,像70後80後的回憶是一毛錢十塊的水果糖、炒熟的花生米,90後00後的回憶就是辣條、拖肥、巧克力等等。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富有,連零食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光是糖就有著軟糖、硬糖、棒棒糖等多種類型。
  • 女子天貓旗艦店購進口巧克力 發現是國內分裝獲賠|費列羅|原裝進口...
    (原標題:「原裝進口費列羅」是國內分裝,被判退一賠三)
  • 無糖成飲料消費核心趨勢 天然安全代糖赤蘚糖醇站上風口
    赤蘚糖醇無糖機理主要體現在不參與人體糖的代謝。由於人體內沒有代謝赤蘚糖醇的酶系,赤蘚糖醇進入人體後,幾乎不會引起血糖的變化,大部分通過腎從尿液中排出體外。赤蘚糖醇對熱和酸十分穩定,不會在高溫條件下分解以及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因此可以廣泛用於奶茶、餅乾、蛋糕、巧克力等食品中。隨著「綠色烘焙」理念的興起,在烘焙產品中以赤蘚糖醇代替部分蔗糖,保持良好的口感的同時,還可以防潮,延長食品保質期。卡夫公司已在奧利奧系列產品中添加赤蘚糖醇,使餅乾熱量降低的同時還增加了獨特的清爽口感,受到市場歡迎。
  • 七夕送巧克力 選糖少可可多的更健康
    資料圖    七夕將至,關於巧克力的話題又熱鬧了起來。可可漿和可可粉有什麼區別?巧克力一天吃多少合適?應該怎麼保存?針對這些常見的問題,我做出如下解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巧克力會引起血脂升高和發胖嗎?
  • 憶說上海最早的幾家照相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訴上海老底子情在老上海人的記憶中,照相館最有生活的儀式感,走進照相館必定是要記錄某個重要事,那些老照片凝固了一個個歷史瞬間,記錄了歲月痕跡和美好,更是歷史的忠實見證。
  • 都是巧克力,德芙和費列羅人人愛,擺在角落的國產品牌卻少有人知
    都是巧克力,德芙和費列羅人人愛,擺在角落的國產品牌卻少有人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聖誕節,西方人的春節,國內的洋節外加情人節。聖誕節在我們這裡就和情人節是一樣一樣的,甚至比情人節還要熱鬧。很多朋友都會趕在這一天表白,求婚,領證等,總之整個氛圍都很適合做情人做的事情。
  • 國內松露巧克力假貨不少 真巧克力原料是「可可脂」
    央視財經《消費主張》近日報導稱,國內出售松露巧克力有不少是假的。這一報導讓無數「吃貨」們驚慌:難道我們吃的「高大上」都是假的?  在網上,一些松露巧克力的宣傳頁面上經常出現這樣的字樣,「純正巧克力」「真巧克力」。網頁的產品介紹欄裡「31%至60%可可脂」「100%純天然可可脂用料」。
  • 從「奶茶」「巧克力」到「跳跳糖」:小心,新型毒品善偽裝
    從「奶茶」「巧克力」到「跳跳糖」:小心,新型毒品善偽裝 2020-04-14 2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