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他們究竟在反抗什麼?

2021-01-09 簡柒的心理療愈工作坊

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在諮詢中提到:

「我甚至不想取得好成績,因為我的爸爸媽媽他們迫切地希望我成為一個好學生,這樣他們會覺得很自豪。如果我這次考好了,他們會覺得很開心——就好像我的好成績就是他們最大的成就。他們會覺得他們贏了,我應該聽他們的。而我不想讓他們有這種感覺,所以我寧願不學習。」

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們的衣食住行幾乎都是依賴於父母的。父母在孩子的眼裡,是無所不能的大神,他們不僅高大強壯,還擁有著無限的智慧,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父母。他們見多識廣,可以非常輕鬆的解決掉孩子眼裡的難題。

當孩子站在高處下不來的時候,他會叫媽媽。當孩子走不動路的時候,爸爸可以抱著他走。當孩子餓的時候,媽媽會準備美味的菜餚。

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父母都曾經是他們心中的超人。

儘管有時候父母的表現也會與孩子的預期有所差別,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長大一點了,他會慢慢的發現父母有時候做的事情並不能讓自己感到滿意。父母的話有時候也會有錯誤的時候。

3歲的小L不喜歡穿媽媽買的裙子,她更喜歡自己那條黑色的短褲。已經上幼兒園的阿朵發現媽媽每天教他的英文發音和老師教的不一樣。

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質疑他們的父母,他們會經常問:是真的嗎?你是在騙我嗎?

可是父母往往會在孩子面前隱藏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也會犯一些錯誤,他們希望在孩子眼裡保持一如既往的高大形象。

正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完美高大的印象,決定了父母在孩子身上所施加的權力和影響力。「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你聽我的總是不會錯的」。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父母在成人之後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父母在教育自己的過程中有很多地方是錯誤的,或者存在缺陷的;可是他們在為人父母的時候還是會將這樣的行為模式傳遞下去,他們會努力忽略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在孩子面前永遠是充滿智慧和力量的。

另外一種父母對孩子施加控制的方法是通過——獎勵和懲罰。這個是很容易理解的,當你希望孩子能夠玩他自己的玩具而不是拿著你的口紅為自己畫貓臉的時候。為了鼓勵孩子玩自己的玩具,你會在他拿起玩具的時候笑著對她說:真乖,真是個好孩子。而在他又一次拿起你的口紅是,板起臉打他的手。

父母總是通過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讓孩子做父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同時防止孩子做那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其實,馬戲團裡也是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訓練海獅表演的。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這樣的方法是非常有效果的。只要獎勵和懲罰的次數足夠多,孩子自然而然的會知道什麼事情是自己被允許做的,而什麼事情是自己不被允許做的。孩子會很容易地達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這個時候,人人都會誇他「孩子真聽話呀!」

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使用殆盡,或者效力過期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權利也是如此。

隨著孩子的一點點長大,父母會覺得自己對孩子的控制力會漸漸變小,這個時候父母想要孩子達到自己的期待,不得不進行一些調整——加大獎勵和懲罰的力度,以此來重新掌握對孩子的控制的權力。

青春期的孩子,不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孩子不再像從前那麼無助,他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不再依賴於父母來滿足他的需求。他也漸漸懂得了父母並不總是正確的,他開始真正的思考和成長。

這個時候,父母會驚慌地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不受控了。

「我威脅他,不把紋身洗掉就不要回家,結果他就住到了朋友家中」「孩子突然不是那麼尊重我們了,以前他很聽話的。」

這些情況都是在孩子將要步入青春期時開始慢慢發生的。因為孩子發現自己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同學、朋友、成績)來獲得更多的支持和獎勵,而他們也學會了怎麼樣去免於父母的懲罰。

當父母發現自己對孩子的影響力已經所剩無幾的時候,他們開始慌張、開始感到壓力和挫敗,開始自我懷疑。他們甚至通過更加強硬的手段來誘導或者強迫孩子,希望能夠再次控制孩子,可是這樣的結果通常以悲劇告終。

因為孩子已經足夠的強大,他們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屬於自己的力量和權力,他擁有了更多對抗父母的能力和資源,不再害怕父母的權力。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叛逆的並不是他們的父母,而是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權力。

通過權力來管教孩子的父母,他們終有一天會用光他們的權力。當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權力不再具有效力的時候,悲傷無助的父母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是棧長,嘀嗒棧長!一起分享育兒中的那些跌跌撞撞!關注心理健康,關注嘀嗒棧長!

相關焦點

  • 青春期不再叛逆
    為什麼說青春期的孩子會很叛逆?好,那現在換回去,您還是父親母親,您對孩子的「青春期」行為變化是怎樣做的呢?一般父母會有苦惱 壓抑甚至是強制,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必然就會反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孩子可能就會開始厭學,易怒,早戀,自閉等等,於是近年來流行一個詞叫「叛逆期」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大部分的父母會自動把這三個字扣在自己孩子頭上,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裡看到的不是可親可愛的骨肉而是心煩意亂的「小魔鬼」孩子也當然不會示弱啊,既然你說我在叛逆期,我不叛逆怎麼對得起你呢。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在你的印象中,青春期的孩子有什麼特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從青春期開始到個體獨立的整個發展時期。。我們總是在說青春期的孩子有各種壞毛病,和他們完全無法溝通。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能夠了解青少年的大腦。青春期是一個人一生中生理上最健康的時期,但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時期。根據英國最新數據顯示:青少年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性是年齡較小兒童的三倍。
  • 叛逆、早熟、做事太出格,青春期的孩子,我該如何管教你?
    如果沒有正確引導,青春期孩子內心那顆狂躁的心,可能就會自我放逐,從而出現很多問題:厭學、早戀、打架、叛逆、敏感……這讓很多家長焦躁不已:青春期的孩子該怎麼管?青春期孩子的特點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難管教,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們心理上的突然變化:獨立、自我意識增強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不想父母插手自己的事情,渴望擺脫父母的約束,渴望獨立,但又想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 「孩子大了真不好管」|青春期與孩子的矛盾應該如何解決?
    我只是想讓他辛苦這幾年,考一個好大學,出來能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坐在辦公室裡面,不受風吹雨淋,這都是為他考慮啊!」有的父母說到孩子對他們的頂撞甚至落下淚「我們夫妻倆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苦,現在只是不想孩子走我們的老路。老師,我們的孩子究竟是怎麼了!」是啊,無數的家長問我,他們的孩子究竟是怎麼了?
  • 青春期的孩子頂嘴、抬槓、不服管教,這幾招輕鬆幫你化解
    「道理說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聽不進去。」 「大人說什麼都要槓一下,說一句頂十句!」 「越是不讓幹的事情,越要試!犟得要命!」 一般家長說孩子「叛逆」,實際是認為孩子不能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事了,不聽從家長的話了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聽話」,到了青春期很多就「不聽話」了呢? 仔細想想,叛逆並不是青春期孩子獨有的,孩子兩三歲時,初步擁有自我意識的孩子,常把「不、不、不」掛在嘴邊,什麼事情都想要自己來,什麼都要自己為中心。
  • 鄧超12歲,讓父親一夜白頭: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過一句話,孩子不跳樓,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看著那個曾經乖巧的孩子,突然渾身是刺,叛逆、倔強,將父母拒之門外,讓人心生涼意。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隨時會被點燃的炸藥,他們躍躍欲試,卻沒有及時停止的能力。 他們異常自尊,卻又常常解讀錯誤,一旦情緒激烈,就很容易做出失控的舉動。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只要一句譏諷的語言,一個不夠善意的眼神,都足以掀起一場風暴。
  • 清華校長:熊孩子叛逆,父母這麼做比說一百句都有用
    朋友一邊說,一邊嘆氣。這樣的對話,想必很多家庭都不陌生。看似尋找,仔細品味,卻滿是對彼此的責備、不滿、不理解以及粗暴的溝通方式……我接受過很多父母的諮詢,基本上每個父母上來都是各種抱怨,吐槽,在他們眼裡,很多孩子,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渾身都是毛病,很少聽他們說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優點。
  • 太多的青春期孩子都是被父母毀掉的,家長請反思
    在西方的教育實踐中,他們都會很明確的指出,爸爸和媽媽兩個人是很難把孩子教育培養好的。就是告訴我們家長,孩子過了13歲以後真的會越來越難管。因為孩子要獨立,不想被父母控制,所以他會受外面的影響比較大。西方很多家教的書籍中都會寫到一個理念,當孩子在這個時期時,父母一定要學會藉助第二方家庭教育團體的力量,也就是導師的作用。什麼導師呢?意思是說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一定要他在社會上找一個優秀成熟的榜樣,讓孩子接觸和認識到能引導他平穩安全渡過青春期的人。孩子在青春期受外界的影響,同伴的影響和同伴之外的影響比較大。什麼是同伴之外的影響呢?
  • 為什麼孩子會變得叛逆,了解海格力斯效應,家長三招糾正問題
    有一些孩子的確在青春期的時候會變得特別叛逆,以至於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方式來妥善處理孩子的問題。  劉先生的兒子現如今15歲,其他方面的狀況劉先生還是比較滿意的,只不過目前在兒子身上出現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特別叛逆,總是喜歡跟自己頂嘴。
  • 青春期孩子叛逆、暴躁、不好管……超實用的溝通技巧來了(家長必看)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給我留言,她的兒子11歲,正值青春期,完全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  短短幾句話裡分別用了「小心翼翼」「一不小心」「惹到」等詞,到最後乾脆說自己「活得像孫子一樣」。  語氣之卑微,把青春期孩子父母的「難」表現的淋漓盡致。
  • 青春期的孩子難溝通?父母巧用「刺蝟定律」,輕鬆解決溝通障礙
    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比較強、不容易溝通,已經是現在親子教育當中家長普遍需要面臨的問題。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的浪潮,避免孩子在青春期誤入歧途,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 90%的父母,就是理解不了青春期的孩子,怎麼辦?不焦不躁平常心
    你就是無法完全理解孩子,就是在孩子叛逆時情緒失控,甚至打罵孩子,繼而內疚自責,然後反思道歉,下次繼續循環。這就是事實。記住,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們(泛指9-16歲),你看見的所有「問題」不是被解決好的,甚至都不是被理解好的,而是陪伴好的。
  • 14歲孩子叛逆不上學,父母應該怎麼辦?
    最近有一位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諮詢說:「自己的孩子14歲了,非常叛逆,什麼事情都和我對著幹,現在孩子不想上學了,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怎麼辦呢?」14歲的孩子其實已經進入到了青春期,我們有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叛逆,不好管。
  • 叛逆其實是好的開始,家長看懂了,孩子就有救了
    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我經歷過上千個關於孩子「叛逆」的個案,有自己的心得和總結。
  • 男孩進入青春期,身心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做父母的一定要重視
    說到教養孩子,那真的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甚至不少父母提起教育孩子都會覺得頭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父母們費心的可以說就是孩子嬰兒期和青春期這個階段了。嬰兒期的時候其實還好,孩子那個時候還什麼都不懂,父母要操心的也就是孩子吃吃喝喝還有安全什麼的。
  • 青春期孩子叛逆,不好管?這是你還沒學會和孩子「溝通」
    前段時間,一位家長和我說,她家孩子正處於青春期階段,總是發火,鬧脾氣,她完全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處。不僅是這位媽媽,我發現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的孩子相處。父母和孩子,本來應該是世上最親密的親子關係,最後卻相處的像仇人一般。
  • 看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知道如何避免青春期孩子叛逆
    本章帶來的內在需求發展規律,是我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得出的,相信讀完本篇文章後,父母對於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會有很大的啟發,也會明白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叛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什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有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lily英語:孩子的叛逆,因何而起?
    很多LILY的家長都反饋孩子到了青春期了,太有主意了,太不聽話了,甚至有的家長說當年那麼可愛的孩子怎麼變成這樣了。下面小編跟大家分享一下Lily老師和她青春期女兒的一番對話,也許會給大家一個新的視角!女兒說:「學習一定要自己主導,別人只是輔助。就拿『讀書』來說,一開始我不認識字,別人教我,等我能開始讀書了,我讀懂了什麼、悟到了什麼、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所以閱讀和學習都應該是自己主導的,只有自己主導才會迸發靈感並體會到深入思考而帶來的愉悅感。」Lily老師暗暗贊道:「女兒的思考力和感悟力真不可小視啊!」
  • 男孩容易叛逆?「混小子」變「暖男」並不難,讀懂叛逆真相是關鍵
    孩子叛逆,是家長教育過程中一個棘手的問題。處於叛逆期的男孩通常比女孩更難教育,男寶寶可能脾氣會更暴躁,並且會做出許多爸爸媽媽為難的行為,性格不理智也會加大父母管教男孩子的難度。許多爸媽對叛逆期的男孩都覺得非常頭疼,那麼,究竟男孩子在叛逆期有沒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呢?實際上,家庭教育只要走對了路,你也能夠養育出一個"暖男"。
  • 《青春大反抗》,誰能還沒點兒青春期的躁動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青春期,那個階段是最容易闖禍的,對於異性的好奇、朦朦朧朧的欲望想要表達。不知道你們在青春期的時候有米有幹過什麼傻事,小編只記得在青春期的時候很嫌家裡人煩,其他的還真就沒什麼了。不過在青春期的戀情都是單純的,一般就是單純的喜歡而已,就是互相之間存在好感,彼此欣賞而已。那麼為了這怦然心動的時刻,能付出怎麼樣的行動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就告訴了你有多瘋狂。兩個為了能在一起的孩子,在大人的世界裡辛苦的尋找辦法,不斷的闖禍以達到目的,可謂是不擇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