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取得的勝利,讓山本心情很好,坐在飛機向下望,心裡在盤算著下一場的勝利。
殊不知,「輝煌」的勝利,竟是部下忽悠他的,更讓他想不到的是,這幫「愛忽悠」的部下,拍發的電文,讓他在劫難逃。
我們都清楚,戰爭期間的電報惜字如金,越短越保密。
可是關於去視察的時間、地點、乘坐什麼交通工具等,在電文裡說的清清楚楚。
這麼長的電文,連日本人自己都驚呼:「在這樣風雲變幻的前線,怎能用如此冗長詳細的電文,把長官的行程發出來,只有傻瓜才會這樣幹。這根本不是計劃,是給敵人的公開邀請信。」
不幸的是,日後的結局被他一語中的。
因為美國人也是這樣想的。
一、截獲情報,復仇的機會來了。
日軍的電報發出後不久,就被美國人截獲。
太平洋艦隊新任情報官萊頓中校邁著輕快又富有節奏的步伐,來到尼米茲的辦公室,把破譯好的日軍密電遞過去,
「將軍,我們的老朋友,有消息了。」
「太好了。」他心頭一驚,馬上接過密電,拿出地圖,仔細研究山本出行的路線。
確認冤家對頭的第一站,就在瓜島美軍戰鬥機的航程內,他心頭一熱,突然意識到,打擊日本人士氣最好的機會來了。
一方面自珍珠港事件以來,山本五十六是美國人最痛恨的人,排名甚至超過XTL和墨索裡尼,日軍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激起了美國人強烈的復仇念頭。
另一方面,他臨危受命,成為太平洋艦隊司令,雖然勝仗連連,但都不解恨;唯有把珍珠港事件的罪魁禍首幹掉,是最大的成績。
他仔細盤算著各種可能,但這畢竟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也有點舉棋不定。
二、「斬首行動」後的顧慮。
尼米茲十分了解他的對手,但如果再換一個厲害的角色,就不能像過去那樣應付自如了。
他試探著問萊頓:「我們要不要設法把他幹掉?」
萊頓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要,必須的。他是日本軍界,特別是少壯派軍官和士兵崇拜的偶像,是日軍最為出類拔萃的人物。如果把他幹掉,會給他們來一場大混亂。」
「我擔心的是,幹掉他,他們會不會再找到一個更加出色的聯合艦隊司令官?」
「不可能,他可是日軍中的頭號人物,就目前日本海軍裡,沒有誰比得過他。」
「將軍,就好比你被他們幹掉,我們也找不出誰能代替你一樣。」
尼米茲哈哈大笑,心裡終於拿定了主意。
隨即,他上報華盛頓,海軍部長將情報提交給了正在吃午餐的羅斯福。
羅斯福當場做出決定,幹掉美國的仇敵。
就這樣,一代梟雄山本五十六最終的命運,在美國人的餐桌上被決定了。
三、 復仇行動前的準備。
尼米茲將這一情報告訴了「蠻牛」哈爾西,並授權他起草行動計劃。
哈爾西則把這一任務交給了索羅門群島航空兵司令米切爾。
米切爾領命後,召開緊急會議,共同研究攔截方案。
最終確定了空中攻擊方案。
行動由P-38「閃電」式戰鬥機執行,這是美軍不久前才設計出來的一種新式戰鬥機,以高速度、重裝甲、強大火力著稱於世。
共有18架P-38參加行動,分為兩個機群,其中12架為掩護機隊,任務是在高空調虎離山,誘開並糾纏住護航戰鬥機;6架為狙擊機隊,擊毀他的座機。
一場精心組織的「斬首行動」就要開始了。
結語
關心領導、愛護領導沒錯,但不能過頭,違背了戰爭法則,是要付出代價的;拍馬屁也要拍到正地方,拍到馬蹄上,反而害了領導。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